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2023請回答:沒有台積電,我們怎麼辦-(1)

2023010111:36



2022年11月底,一場全球矚目的搬遷,在中國台灣和美國亞利桑那州之間發生。兩架台積電的客機,將300名半導體工程師運往美國,這還只是第一批,未來預計將會有1000餘名工程師赴美,他們將在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承擔先進制程的芯片製造。

隨後,台積電舉行了上機儀式,出席這場儀式的包括美國總統拜登、AMD董事長兼CEO蘇姿豐、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和蘋果公司CEO庫克,幾乎囊括了全球半導體行業巨頭。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奠基儀式,圖片來源:eetimes

拜登在儀式上宣布,「美國製造業回來了。」

畢竟最初半導體產業鏈的全球化正是從美國加州發起,然後逐漸將製造環節外包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卻感嘆,「全球化幾乎死去,自由貿易也快了。」

這種帶着濃厚政治色彩的搬遷,是今年整個硬科技行業里的底色之一。

另一重底色,是熬着、活着。

「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活着。」多位硬科技領域的企業創始人如是說。

「對今年的硬科技行業來說,不投,可能才是最好的選擇。」一個產業基金合伙人藉此表達了無奈。

經濟衰退期又遇上了半導體的下行周期,每一個科技公司都無法倖免。

但,在看似低迷的環境下,正在醞釀一場百年未有的變局。

經濟學家對於變局,總是冷靜。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朱恆源看來,每當產業革命發生的時候,就會出現新老產業範式的替代。其結果是原範式主導者會本能發起技術封鎖、零部件斷供以及發動全球產業鏈對後發者脫鈎,阻止後發者搶先向新範式躍遷。因為只有這樣,它才能保住自己在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這種現象有跡可循,例如第一次產業革命時英國對美國的封鎖,和第二次產業革命時美國對日本半導體的封鎖。

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則說:「只有重大技術的進步才能夠把大家從存量市場的內卷中解脫出來。」

2022年,無論對於半導體、自動駕駛行業、AI或是消費電子來說,都是拐點的一年。低谷和盤整,是2022年硬科技行業的主基調。脫虛向實、消解庫存、等待新的機會。

科技產業人士表示,這是行業回歸冷靜的標誌,大浪淘沙,是時候淘汰一些泡沫,將資源集中給真正有實力的公司了。

一些新的技術突破正在初露端倪,在AI行業,長期苦於研究瓶頸的AI迎來了一個重大突破——ChatGPT出現,讓大家看到AI大模型商業化的可能。

元宇宙和硬件的結合,在今年迎來了一個投融資的小高潮。儘管還處於技術成熟度曲線的早期,但VR/AR仍是目前看來,在消費電子領域最具現象級的市場創新。

儘管我們並不知道,誰是顛覆式創新的最終引領者,但一點毋庸置疑,全球科技行業的低谷只是暫時的,此刻,正處於創新爆發的前夜。

本土可控的背後:野望全球

近兩年,建立本土產業鏈是縈繞在科技行業的一個主題,也將是未來數年,全球每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命題。

全球化分工下的衝突,在芯片領域最為激烈,因為芯片已經成為了新一輪智能化革命的基礎,芯片界人士將其比喻為智能化時代的「石油」。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美國一直主導着芯片產業的最高話語權,硅谷穩坐世界科技產業的頭把交椅,全世界的創新押注在美國西北部的加利福尼亞,由加州源起的產業鏈分工也在全球範圍展開。

張忠謀在德州儀器的同事和領導可能都不會想到,46年前由Morris Zhang所說的那個「無晶圓廠」和代工模式會在今天極大左右全球半導體行業,甚至威脅了美國的霸權地位——張忠謀所創立的台積電掌握了全球最先進芯片的生產製造,主導了全球最關鍵的芯片產能,這種局勢,連美國都開始慌了。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圖片來源:substack

為了解決這種擔憂,美國的做法是漸進式的。他們的擔憂從去年其要求半導體公司交出訂單數據就可以看出,美國政府表示,其需要更多有關芯片供應鏈的信息,以提高危機的透明度,確定造成芯片短缺的原因。這些信息對於企業來說都是機密,交出客戶訂單就意味着把公司的底牌展露無遺。

「我們對於這些措施絲毫不感到奇怪。」一位美國半導體公司高管曾告訴虎嗅。過去兩年裡,他們公司提交給美國政府的法律文件越來越多、越來越細,文件數量從幾十頁到幾百頁。

另一面的威脅來自中國大陸。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21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銷售額為1925億美元,銷售額為全球最高。根據第三方諮詢機構Gartner的數據,2021年全球集成電路銷售額為5835 億美元。作為全球半導體最大的市場,勢必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話語權。這一點也令美國擔心。

拜登上台後,連續頒布了多項產業政策引導製造業的回歸以及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作出限制。最為重磅的就是8月9日,拜登簽署的《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對美國本土芯片製造和研發進行直接補貼和稅收抵免。


圖片來源:NPR news

這項法案的補貼重點是芯片製造。為半導體和無線電行業提供542億美元的補充資金,其中有527億美元專門撥給美國半導體行業。該法案還包括了用於半導體製造以及半導體製造設備的25%投資稅收抵扣。在這份法案中,有一項關鍵規定指出,如果接受方在中國或其他相關外國進行涉及半導體製造能力實質性擴張的重大交易,將導致該接受方喪失抵免額。該政策將於2022年12月21日生效。在今年10月,美國政府所頒布的新的制裁規定中,更是對半導體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和運轉做了更加嚴格的限制。

對於研究產業政策的學者以及企業界人士來說,這無疑是美國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產業政策。即便是當初美國應對日本半導體崛起的危機時,也只是通過一些貿易制裁的方式對日本半導體企業進行限制,直接補貼,前所未有。

芯片法案之後,美國企業界人士就告訴虎嗅,在法案宣布之後,已經有許多企業排隊拿補貼了。當然,500多億美元的補貼,還要給不止一家企業分,對投資極大的半導體製造業,顯然不夠塞牙縫。對企業來說,補貼之外,更重要的是稅收的抵扣。當然,在這套美國制定的遊戲規則中,英特爾、美光這些頭部半導體企業顯然是最大受益者,這一點上,台積電和三星可能都要往後排。

不過,美國建立本土產業鏈的方法,除了補貼,還能通過霸權的方式讓台積電、三星等企業在美國生產製造芯片,而且是先進制程的芯片。分析台積電的股權結構可以發現,台積電的主要股東有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其能夠參與台積電的決策。這個方法很管用,很快台積電和三星就分別宣布在美國建立先進制程生產工廠。

「我認為美國的製造業要回歸很難,他們的地價昂貴、工資高昂,代工廠對水電的用量高,這幾方面美國都沒有優勢。」一位在全球頭部代工廠工作過的研發專家告訴虎嗅,但他也表示,美國想要讓其製造業回歸,也完全是有可能的,只是需要時間。並且,美國不缺半導體產業的領軍人才,缺的是一些高級的製造業工程師人才,這相對更好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