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張一鳴撞上美國防火牆

2022122719:45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橫掃全球的TikTok,正被美國以「安全威脅」為理由進行打壓。

根據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的政府開支法案顯示,未來將禁止這款現象級軟件在政府設備上使用,這是美國政府對中國社交媒體應用程序發起的最新攻勢,同時也是來自中國的互聯網應用在國際上所遭遇的最嚴重的一次監管限制。

而且事態更加嚴重的是,被拉入黑名單的不僅僅包括TikTok,輻射範圍更是涵蓋了所有字節跳動的所有應用程序——這意味着美國政府給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在美發展正式設置了「天花板」。

不巧的是幾乎在同一檔口,字節跳動內部調查發現有員工不當獲取美國TikTok用戶的數據,其中包括兩名美國記者。涉事的4名員工均被解僱。

歐美國家極為重視用戶數據保護,一旦有企業違反相關法律,都有可能面臨重罰。

更令人無法迴避的是,隨着TikTok風靡全球,其已經深度影響甚至參與到各大國家的政治之爭、意識形態、文化滲透、青年一代思想的塑造……

張一鳴的國際化大戰略,正式撞上了「美國版防火牆」。

01 橫掃全球

僅憑TikTok在海外市場海量的下載數據,就可知其影響力有多大。

張一鳴征戰全球的野心肇始於2015年,他當時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指出,字節跳動要通過 「Build+Buy」的方式在海外擴張。

當互聯網圈熱鬧不再,流量紅利幾近枯竭的同時,互聯網領域的高壓監管也一併來襲——反壟斷、版號收縮、社區團購在政策的影響下失去魔力,下沉市場的故事也接近尾聲。出海成為互聯網公司的必選項,也是近年來少有的能實現高增長的「新大陸」。

張一鳴對海外市場寄予厚望。他當時在內部強調:TikTok擴張的態度是「不留空檔,全面壓制」,「不管哪個地區,只要競爭對手去了,TikTok必須挺進」。

兩年後,抖音國際版本TikTok正式上線。幾個月後,字節跳動豪擲10億美金收購了Musical.ly,這是字節出海征程中最重要,也是金額最大的一筆投資。

此後,Musical.ly正式併入TikTok,重整上線。到2020年1月,TikTok就打敗了WhatsApp、Facebook、YouTube、Instagram四巨頭,成為全球下載量排名第一的APP。

到2021年9月,誕生不到4年半,TikTok的MAU就超過了10億,成為迄今為止最快的社交媒體產品。



巨大的用戶基礎,龐大的流量,造就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今年11月,TikTok全球吸金2.92億美元。2022年,TikTok的營收可能會增長至110億美元以上,增速超2倍。這一成績將超過Twitter和Snap的廣告營收之和。

作為除中國外的第二大市場,其2022年來自美國市場的廣告預計將達到59.6億美元,幾乎是上一年的2.8倍。

TikTok就像一頭兇猛的野獸,衝擊着全球社交軟件的固有格局,甚至反殺硅谷巨頭。Instagram、YouTube都已經開始模仿乃至抄襲TikTok。

更深層次來看,TikTok開始改變着美國互聯網用戶的信息獲取、社交、生活乃至思維方式。

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10%的美國成年人從TikTok獲取新聞信息,接近40%的美國Z世代青少年已將TikTok用作搜索信息的工具,而不是使用谷歌。


另一家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報告顯示,美國Z世代青少年每周使用TikTok的頻率已增加至63%,正式超過Instagram,位居全美第一。在美國Z世代眼中,TikTok更有趣,娛樂性和自我表達功能,遠超其他平台。

目前,2/3的美國青少年使用TikTok。紀錄片《TikTok熱潮》導演,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的坎塔亞就指出:「對於年輕人來說,臉書是恐龍級古董,Instagram像是某種非常光鮮的生活方式。TikTok則是Z世代的平台。」

這是中國互聯網公司從copy美國,到進軍美國的歷史性轉身。TikTok也是第一家能打入西方腹地的中國互聯網平台,相比馬雲、馬化騰等第一代互聯網大佬,張一鳴也真正實現了在全球做生意的夢想。

02 安全之踵

歐美國家極為重視數據隱私安全,一旦有公司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無疑將會遭受重罰,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類似的消息出現:

    2019年,Facebook因泄露用戶隱私,在美國被罰50億美元之巨,創下行業之最;

    今年7月底,亞馬遜因違反歐盟數據保護規則被罰款7.46億歐元(8.88億美元),刷新歐盟有史以來最大的數據隱私泄露罰單的記錄;

    蘋果也曾遭遇多次「泄露門」事件,並在今年來,不斷更新和使用新的加密數據保護技術。即便如此,蘋果近期還因為涉嫌違反隱私規定而面臨歐盟600萬歐元的罰款。

    同樣,微軟、谷歌、甲骨文等科技巨頭都曾因數據安全問題,而為自己帶來麻煩。

目前歐美已將數據隱私保護上升至基本人權之一的地位來看待。歐盟於2016年頒布《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的數據保護法,被看做數據保護法領域的「黃金標準」。僅2020-2021年間,GDPR就記錄了12萬餘數據侵權通知,總罰款近1.6億歐元。

而在信奉「總統靠不住」的美國人眼裡,「隱私權」是免於政府監控的自由。由於兩黨之爭、三權分立,聯邦政府層面的數據保護法案並不能嚴格執行。

在美國,最具代表性的隱私保護法案要屬《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CCPA),CCPA雖為州級立法,但已被蘋果、微軟、亞馬遜、TikTok等巨頭寫入隱私政策。可以預計,該法案未來將被其他各州效仿。

我國於去年正式實施《個人信息保護法》,意味着,我國進入全面保護個人信息的新時代。

近期,TikTok在美遭受政治打壓,雖有「懷璧其罪」的莫須有式的無端指控,但數據保護才更應引起張一鳴的警惕。一方面對用戶信息數據的採集是大數據精準內容推送的關鍵,但另一方面,一旦觸碰數據安全的法律紅線,字節在海外的征程無疑將十分困難。

為打消分歧,字節跳動也僱傭了當地遊說團隊,TikTok美洲公共政策主管貝克曼就對共和黨人士表示,TikTok不會與中國分享信息,TikTok的美國用戶數據存儲在美國,備份在新加坡。他甚至還表示,「TikTok與北京字節跳動沒有關聯」。



但近期,為獲取兩名美國記者所報導的信息來源,TikTok4名員工跟蹤了其隱私數據,隨後被解僱。字節跳動CEO官梁汝波在內部信中披露了調查結果,「得知這一情況,我深感失望……我們花費巨大努力建立起來的公眾信任,被少數人的不當行為嚴重破壞。」

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也表達了失望之情,並強調公司保護美國數據的承諾。

2022美國中期選舉已經落下帷幕,兩黨之爭愈演愈烈。從曾被特朗普下髮禁令,到峰迴路轉,從政治施壓,到又爆出新的數據安全隱患,TikTok表面看來風光無限,其實猶如在刀尖上起舞。

數據安全這隻「阿喀琉斯之踵」,隨時可能會被箭矢射中。

03 捲入政治

「封禁TikTok」其實是特朗普時期遺留下的政治問題,屬於右翼政客的政治執念。

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表示,「我將禁止TikTok進入美國。」但隨後,針對該措施的一系列法庭訴訟均敗訴。

而現任總統拜登所在的民主黨對待TikTok的態度相對溫和,拜登於去年6月就撤銷了特朗普遺留的一系列行政命令。

已晉升為美國「國民級」軟件的TikTok,在兩黨之爭中起着舉足輕重而又十分玄妙的作用。

一方面,作為一款影響力巨大的社交軟件,驢象兩黨都意圖通過對其的態度和政策,表達自身的政治主張。

另一方面,TikTok深受美國新一代年輕人的喜愛,對待TikTok的態度,意味着是否能夠俘獲這些年輕一代手中的選票。



落魄的中產、生活在「繡帶」的窮人、「紅脖子」白人……普遍被看做是支持特朗普的人群畫像,這些都是Tiktok難以覆蓋的人群。因此特朗普不可能喜愛TikTok,那裡不會成為他的「票倉」。

所以,共和黨打壓該平台也是為了打壓民主黨選票,限制民主黨政治權力的擴張。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和共和黨眾議員加拉格爾更加激進,甚至將其視為「潛在間諜軟件」。

而相應的,民主黨對TikTok就要更加溫和。2022中期選舉前,拜登就在白宮親自接見了8名TikTok網紅。民主黨希望藉助這些網紅的影響力,為中期選舉拉票。

最後,作為一款來自中國的產品,TikTok不免成為兩黨政治博弈的工具和棋子。他們都期望通過TikTok以及對其施加的政策和態度,影響輿論,爭奪政治利益。

美國中期選舉之後,共和黨以微弱優勢贏得眾議院控制權,旋即便通過「2023年美國政府預算法案」對TikTok開刀。這也就是近期TikTok頻頻在美遭到相關部門及親共和黨人士阻撓的根本原因。

比如,已經宣布禁止在州政府設備或網絡上使用TikTok的猶他州和亞拉巴馬州,都是共和黨的堅實擁躉。總統大選方面,自1968年以來共和黨從未在猶他州失手過;而自1976年起,歷屆總統大選中亞拉巴馬州都選擇了共和黨候選人。

亞拉巴馬州共和黨甚至曾一致通過一項決議,宣布特朗普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有影響力的」總統之一。這兩個州對TikTok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

但拜登上台的這幾年,TikTok在美影響力急速飆升,美國政客試圖全面封禁TikTok的嘗試只會比三年前更難,甚至會面臨更多阻力和民意反彈。

不過還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拜登政府對TikTok的態度較為緩和,注重讓商務部和CFIUS(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等機構對其進行數據審查。但由於TikTok的中資身份,民主黨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對封禁TikTok持開放態度的聲音。

由於社交平台的特殊性,TikTok恐將永遠陷入美國政治博弈的漩渦中。這是除了商業競爭外,TikTok所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同時,也是所有在海外做大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最終所要面對的「終極挑戰」。

04 寫在最後

意識形態、內容傳播、媒體模式、青少年思想、政治鬥爭……無論哪一項,都戳在了美國國家利益的脊梁骨上。

而無論哪一項,TikTok都確實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

阿富汗塔利班(其極端性能夠代表各個國家政府內部的極端聲音)就下令封禁TikTok和《絕地求生》網遊,理由是認為其「讓年輕一代迷失了方向」。

社交媒體廣覆蓋和影響人群思想的產品特性,讓這種生意無可避免地會撞上國家利益的「防火牆」,這將是它永遠逃不脫,也掙不掉的難題和宿命。只是在做到Tiktok那麼大規模體量之前,大多數企業無力企及這一點。-(文:謝澤鋒*編輯:楊旭然/來源:巨潮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