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這200條思考,解釋了段永平為什麼既是企業家,又是投資大師-(7)

2022122718:04



5、未來現金流折現

(66)未來現金流的折現不是算法,是思維方式,不要企圖拿計算器去算出來。當然, 拿計算器算一下也沒什麼錯。

(67)未來現金流的折現不是財務問題,其實可能是個哲學問題,反正我從來都沒有算過,也沒見哪個會計師會算過。你如果能懂一家公司,你就有辦法,不然誰都沒概念。(2010-05-25)

(68)「未來現金流」的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要重要的多,用公式的人往往會陷於細節而忽略整體。十年或以上的角度看,定量分析很荒唐。(2019-08-21)

(69)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買股票應該在公司股價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至於應該是40%還是50%(安全邊際)還是其他數字,則完全由投資人自己的機會成本情況來決定。

(70)現在公司的淨值應該是被包括在未來現金流裡面的。一般來講,任何人只要試圖用未來現金流的計算公式去計算公司的內在價值時,就說明其實他還不太懂他在幹什麼。(2011-01-27)

(71)股票或公司是有時間價值的,這就是「折現」的魅力。未來現金流的「折現」,把「折現」兩字忽略掉,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比如,我覺得蘋果早晚是1000塊的股票,但可能需要3年,如果今天有人願意800塊買,我可能就願意賣了。但如果當年我覺得,網易在10年內是個50塊以上甚至100塊的股票,如果有人出10塊錢買,即便當時市值是5塊,我也是不肯賣的。比如, 我告訴你蘋果有一天會到每股10萬塊,但要一萬年,你買不?再次強調:未來現金流折現指的是一種思維方式,想用公式的請到學校去用哈。(2014-08-21)

(72)價值低估的股票,股價3-5年不漲確實很少見,尤其是一輪牛市後,但這也並不意味着價值低估的股票一定會漲。還有一種可能叫「價值陷阱」,就是賬面看起來有價值,而實際上有很多水分在裡面,這種不漲就容易理解。如果真的明白了「未來現金流折現」的思維方式,你對「價值陷阱」就自然明白了。(2012-06-29)

(73)當年高盛對網易的看法是完全不對的。剛開始我看高盛的報告還有點鬱悶,覺得他們怎麼老是亂寫,後來慢慢就習慣了。因為我發現,分析師的報告大部分都是胡亂拼出來的,就再也沒興趣看分析師的報告了。再後來突然明白,為什麼他們可以做一輩子分析師也退不了休的原因了。(2011-12-15)

6、關於看財報

(74)我不是很經常看財報(所以說沒有巴菲特用功)。比較在意的數字是幾個:負債、淨現金、現金流、開銷合理性、真實利潤、扣除商譽的淨資產,好像沒了。(2010-03-08)

(75)看財報最重要的就是剔除不想投的公司。如果看完財報就不喜歡或看不懂的話,就不看了。(2010-02-28)

(76)如果現金流少於利潤的話,就要小心了,要看它的錢花在哪裡,是否確實對未來的發展有好處,不然會不見的。長期現金流少於利潤不是一件好事,要仔細看財報。現金流多於利潤這往往是由於折舊或預收等原因。不管是什麼原因,最好能明白。

(77)我用麥肯錫7S去分析公司的問題出在哪裡了。有的問題可以解決,那就是機會。有的問題不好解決,那就先不碰。(2010-03-26)

(78)我買公司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鑑別因素就是,這家公司的行為跟華爾街對它的影響有多大的關聯度?如果關聯度越大,我買它的機會就越低。華爾街沒什麼錯,華爾街永遠是對的,它永遠代表不同人的想法。但是你要自己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你如果自己沒了主見,你要聽華爾街的,你就亂了。(2013-09-03)

(79)淨資產只是產生未來現金流的因素之一。我編了個「有效淨資產」的名詞。不能產生現金流的淨資產其實沒有價值(有時還可能是負價值)。(2013-09-03)

(80)財務上好像沒有「有效淨資產」這個名詞。有效淨資產可能是我編出來的,以前沒見過。我編這個名詞的目的,就是不想讓自己被「淨資產」的表面數字所迷惑。「有效淨資產」指的就是公司的真實盈利能力。有效淨資產只是一個概念,並不是定義為淨資產減無效資產的那個東西。(2010-08-20)

(81)市值低於現金的公司,千萬要小心,和投資別的公司一樣小心就好!一眼看上去市值低於現金的公司確實經常是值得花時間去看的,但多數情況下這未必就是便宜貨。(2018-01-12)

(82)控制成本和經濟好壞無關,是個一直要做的事情。最好笑的就是,上市公司為了滿足華爾街的預期去減成本,尤其是為了減成本而裁員。(2016-05-30)

(83)所有的股票都只有一個真正的買家會最終影響到股價,其他人對股價的影響都是浮雲。這個真正的買家就是公司自己,買股票的錢來自於盈利。其實會買公司股票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公司自己,別人都是過客。(2013-03-02)

(84)是否回購或分紅都不是回報率的關鍵,但真正能賺到錢的好公司最後都一定會通過某個或某幾個途徑將利潤給到股東的。(2015-11-16)

(85)當現金多於需要又不能有效利用時,好公司自然會分紅的,不然就不算很好的公司。有些公司抱着現金不放又不用是傷害股東利益的。你只要明白未來現金流折現的意思就明白我說啥了。(2012-03-07)

(86)「淨資產收益率」是個很好的指標,可以用來排除那些你不喜歡的公司,但不能作為「核心指標」去決定你是否要投的公司。這個指標如果好的話,你首先要看的是債務;如果沒有債務問題則馬上要看文化,看這種獲利是否可以持續。最後還是要回到「right business, right people, right price」。(2015-02-12)

(87)在沒有貸款的前提下,淨資產收益率高的公司當然是不錯的,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強。淨資產收益率低的公司一般都不太好,但成長型公司的初期可能淨資產收益率會很低。關鍵還是看你能不能看懂公司的未來(現金流)。(2011-02-13)

(88)價值是和市場無關的東西,但價值的實現確實可以通過價格。但也不一定是股票的市場價格,不然非上市企業豈不是沒有價值了?(2010-11-20)

(89)PE是公司的歷史數據,有參考意義,但要了解整個公司靠PE是不夠的。我說的PE一般指的是,相對於未來長期實際利潤的PE,不是一般財報上的那個PE。你願意給多少PE,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能力或者說你自己的資金的機會成本,其實和市場無關。(2011-10-01)

7、關於買賣股票

(90)關注短期、關注市場的人才會問「股價便不便宜」。我關注長期,看不懂的不碰。我不看市場,只看生意。你說某隻股票貴,how do you know ? 站在現在看10年前,估計什麼都是貴的。你站在10年後看現在,能看懂而且便宜的公司,買就行了。(2018-09-30)

(91)忽略市場影響,看懂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儘量想明白10年後企業會是啥樣子。如果你決定要買某隻股票,先想象一下如果股市馬上停止10年交易,你是否能接受。(2020-10-14)

(92)股票是由每個買家自己「定價」的,到你「自己」覺得便宜的時候才可以買,實際上和市場(別人)無關。啥時你能看懂這句話,你的股票生涯基本上就很有機會持續賺錢了。(2012-04-14)

(93)賣股票和成本無關,買股票和其到過多少價也無關。最重要,其實也是唯一重要的是,公司本身。什麼時候確實可以完全忽略市場的影響的時候,對價值投資的理解就算是很到位了。當然,理解價值投資不等於就能在股市上賺到錢,就像知道要「做對的事情」的人不一定具備「把事情做對」的能力一樣。「把事情做對」需要有很多年的辛苦積累,不是看一兩本書或者上幾個「高手」的博客就能學會的。

(94)長線持有一定是在買對好股票的前提下。有很多人往往只是在「被套」的時候才想起「長線」來。這裡「被套」的意思是指,有些人本來指打算拿10天的股票,結果因為「虧錢」了而決定改為拿10年,這種決定往往會讓人虧更多。不打算拿10年的股票一定別去打算拿10天,不然就是「炒」了。(2011-12-13)

(95)一個公司的價值不太會因為一個危機發生大的改變,但價格會。危機時往往是加碼的機會,因為有很多好公司的價格會掉到價值以下(很多)。及時出售和抄底一樣,其實是投機的概念。(2010-03-17)

(96)A股里也有好公司,美股里也有大把爛公司。同股同權的情況下,不知道用什麼道理可以保證小股民的權利,美國也不行。你如果在好價格買好公司,哪裡都一樣,什麼時候都一樣。如果你覺得暫時沒有好公司,就先休息。(2010-03-30)

8、學巴菲特,最重要的是學他不做什麼

(97)學巴菲特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他不做什麼。絕大多數人學的是相反的東西,就是巴菲特在做什麼,那是沒辦法學的,因為每個人的能力圈不同。巴菲特說,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2011-10-23)

(98)巴菲特的《給股東的信》裡講的東西無非就兩個:一個是「做對的事情」,就是去找好公司,關注公司長遠的未來;另一個是「如何把事情做對」,就是如何找到好公司, 如何看到公司的未來。第一個問題就一句話,非常典型的「大道至簡」,但非常難,絕大多數人在這點上過不去,所以才會過於關注市場。第二個問題,是每個人的能力圈問題。做投資,每個人都該找自己能搞懂的好企業。老巴懂的我經常不懂,我懂的老巴也可能不懂。(《穿過迷霧》序,2016年8月30日)

(99)關於怎麼(做價值)投資的書,我覺得最重要的書是巴菲特寫的《給股東的信》,其次是巴菲特平時的言論。如果你真看懂了,你就可以開始了。如果誰覺得巴菲特已經過時,誰在投資時就該小心了,不然過時的很快就會是自己。該講的巴菲特都講了,別人誰講的都不重要,能不能理解完全看自己的悟性和造化。(2010-02-09)

(100)我非常認同「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這個邏輯。對我來說,這個邏輯其實不是來自巴菲特,而是來自我自己的內心,只是後來發現巴菲特也是如此,而且幹得很不錯,從而堅定了自己的信心。我更認為我喜歡巴菲特,是因為巴菲特是我的「同道中人」。

-(出品:礪石商業評論*文:田姍姍/來源:礪石商業評論)

*參考資料:

1-《雪球特別版——段永平投資問答錄(商業邏輯篇)》

2-《雪球特別版——段永平投資問答錄(投資邏輯篇)》

3-《段永平最牛的2個字》,華夏基石e洞察 ,2022年11月

4-《從實業家到「中國巴菲特」,段永平的成敗得失》,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