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世界盃最大謎團:英格蘭為啥總是輸

2022121318:26


C羅成名於英超聯賽。圖/Sdo216/Wiki

12月10日晚,在卡塔爾世界盃的四分之一決賽中,英格蘭隊以1∶2不敵法國隊,就此結束了此次世界盃之旅。賽後,英格蘭隊的新星球員貝林厄姆在社交媒體上遺憾地表示,「更好的球隊出局了,有時候這就是足球」。

人們難免好奇,身為現代足球發源地、擁有世界最頂尖足球聯賽的英格蘭,為什麼在世界盃上的表現總是不盡人意?

「為什麼英格蘭總是輸?」英國足球作家西蒙·哈珀曾撰文回答過這個問題。

他說,英格蘭的世界盃之旅,通常有8個階段——

    第一階段:我們一定能奪冠! 第二階段:當心!我們遭遇了戰爭時代的宿敵…… 第三階段:糟糕,我們的運氣太差了! 第四階段:有人暗算我們!裁判,你偏心! 第五階段:親愛的,我們被淘汰了…… 第六階段:唉,我們都習慣被淘汰了…… 第七階段:不過,總得找個「替罪羊」來承擔責任吧! 第八階段:新一屆世界盃又開始了,你知道的,我們一定會奪冠!

是的,每一屆世界盃,英格蘭的球迷總是盡興而來,敗興而歸。

為什麼,這樣一個有着世界上最好的聯賽(這個應該不存在異議吧)的球隊,卻自從1966年以來,從來沒有贏得任何一屆重要大賽的冠軍呢?

最好的聯賽只是一盤生意,

跟足球水平沒有必然聯繫

英格蘭超級聯賽,毫無疑問,就是這個星球上最頂尖的足球聯賽,沒有之一。

無論從成績(歐冠杯、歐協杯),還是盈利,再到轉會費紀錄以及全球的球迷人數上看,英超都是當今無出其右的存在。

本屆英格蘭隊的國腳,幾乎全部來自英超聯賽,而且主要還是曼城、利物浦等六大英超豪門。要說球員實力,那真是「槓槓的」:有經驗豐富的老將、大英帝星哈里·凱恩,有眼神防守大師馬奎爾,有左右門神凱爾·沃克、特里皮爾,還有快樂男生斯特林。


卡塔爾世界盃,英格蘭對陣伊朗時的首發陣容。圖/Hossein Zohrevand/Wiki

除了這些定海神針,還有一票已經在豪門立足、打上主力的青年才俊,如貝林厄姆、布卡約·薩卡、福登、芒特等人。這一屆的三獅軍團人員年齡層次非常合理,以老帶新,平均年齡不高,有體力,有技術,有衝勁。

論經驗,同樣的班底,已經在上屆世界盃闖入四強、一年前在歐洲杯闖入決賽;論鬥志,英格蘭隊那種按捺不住、行將噴薄而出的欲望,恨不得充斥全宇宙。

卡塔爾世界盃小組賽期間,英格蘭6∶2屠伊朗、3∶0滅威爾士、淘汰賽3∶1蹂躪塞內加爾,球隊狀態都非常好。 無論怎麼看,英格蘭隊都是本屆世界盃最具冠軍相的球隊。不過,通常到了這裡,都要說一個「但是」。但是,英格蘭隊仍然無法跨越半決賽這一關。

無數英迷恐怕都要絕望地怒吼:這到底是為什麼?一個擁有全球最強聯賽、擁有全球最好球員的英格蘭,為什麼總是在世界盃鎩羽而歸?


哈里·凱恩在上屆世界盃中攻入6球、拿下金靴獎,英格蘭卻鎩羽而歸。圖/Enviro Warrior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叫「一個國家的聯賽,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也就是說,想要提高足球水平,必須先搞好聯賽。

這句話,對,也不對。

聯賽水平高,是一個國家足球水平的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否則,你就不能解釋,克羅地亞甲級聯賽在歐洲都屬於野雞聯賽級別,但人家的國家隊卻能夠三入世界盃四強,還獲得過一次亞軍;你也不能解釋,荷甲進不了歐洲五大聯賽,但人家國家隊卻長期是世界一流勁旅;更遑論丹麥童話、希臘神話能夠在歐洲杯中上演,而丹麥、希臘的聯賽同樣屬於野雞級別。

結論就是,一個國家的聯賽,並不能直接反映這個國家的足球水平,體現更多的其實是運營水平,也就是足球這盤生意做得好不好。

在這方面,英超肯定是最好的。它很早就高度市場化,進入英超時代,引進了坎通納、佐拉等國際球星,通過英國人特有的重商思維,將足球轉化成生意。大筆的電視轉播費、門票以及周邊收入,讓英超的俱樂部形成了正循環。俱樂部越有錢,就越能引進大牌球星,越有大牌球星,越吸引球迷,市場也就做得越大。


1999年5月22日,英超聯賽,曼聯對陣紐卡斯爾,貝克漢姆主罰角球。圖/ Michael Cairns/Wiki

如此這般,英超便在2010年以後逐步蓋過了意甲、西甲成為了全球最頂級聯賽。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大量國際球星湧入,擠占了本土球員的生存空間,以至於英超不得不頒布了一個本土戶口本制度。

英超規定:所有球隊的25人大名單中,必須至少有8人出自本國青訓。英超對於本國青訓的定義是:球員在15歲到21歲之間,必須有3個完整的賽季,或者36個月效力於英足總、威爾士足總下屬的任一俱樂部。這8名球員就被稱之為是擁有「英格蘭戶口本」的球員。

這個規定的本意,是保證本國球員的頂級聯賽出場機會。畢竟,英超的外籍球員數量達到63%,在整個歐洲都是最高的。

然而,它也導致了擁有戶口本的英格蘭球員身價奇高。例如靠眼神防守的馬奎爾,竟然價值8500萬英鎊,這恐怕讓很多紅魔球迷都不忍直視吧。因此,英格蘭本土球員在聯賽中經常給人高價低能、水平無法匹配身價的印象。

這種經濟利益、市場需求以及本國足球水平之間的矛盾,永遠存在於這個世界頂級聯賽中,也是英格蘭隊水平無法與英超聯賽水平相配的重要原因。

英格蘭足球界對此並非無動於衷,他們也想了各種辦法提升本國球員水平,但秘訣只有一條——青訓,通過改革本國青訓體系,洗刷「歐洲中國隊」的惡名。



2021年國際足協世界冠軍球會杯決賽在2022年2月13日舉行,英超球隊切爾西擊敗巴甲球隊彭美拉斯,獲得冠軍。圖/Wiki

青訓,才是足球水平的原動力

在此,我要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如果非要給影響一個國家足球水平的重要因素排個榜單,那麼排在首位的一定是青訓。

也就是說,青訓水平是比聯賽水平更重要的項目。這也就解釋了,為何俱樂部水平趕不上歐洲五大聯賽的巴西、阿根廷,卻總是能湧現出世界級球星、成為世界盃的常客。無他,人家足球人口太多,青訓基礎太雄厚。

英超聯賽水平固然很高,但它帶給球員的,卻只是高水平的成年職業比賽。這相當於一個等級認證,能在這裡打上主力,就證明了球員已經達到了世界最高level。

然而,一個球員成年後(通常都是20歲以後)到了英超,技術水平已經很難再有大的突破(注意,是大的突破),最多就是磨鍊經驗、變得更加老練而已,畢竟經驗也是球員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

打個比方,「快樂男生」斯特林「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問題,就是在青訓就埋下的禍根。到了職業聯賽,無論在利物浦、曼城還是切爾西這些頂級豪門,再怎麼練、怎麼踢,都沒法提高了。

曼城球員斯特林在一次對陣曼聯的比賽中,三次獲得射門機會,三次都沒有打進。

要說有沒有人後天突破,成為一流球員的青訓球員,當然也有。像萊斯特城的瓦爾迪、利物浦的羅伯森,都是差點在低級別聯賽結束足球生命,但依靠自己努力,成長為英超球星的。

可這樣的例子實在是鳳毛麟角,熬熬雞湯可以,但千萬別把這種特例放之四海而皆準。實際情況是,絕大多數人都是在青年階段就確定了他們的水平等級,青訓金字塔下層的大量球員,早早就可以打包袱走人,去修水管、當司機了。

回到英格蘭隊,平心而論,這幾年隨着國家隊水平的提升,尤其是2015年以後,你再說英格蘭是「歐洲中國隊」已經很不客觀了。英格蘭確實在青訓系統下了大功夫,也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7年11月,麥克拉倫的三獅軍團恥辱性地以2∶3負於克羅地亞,無緣次年的歐洲杯正賽,這樣的疼痛感讓英格蘭人開始改革。

英足總和英國職業足球聯盟一合計,便搞出了一份改革方案——《精英球員培訓計劃》(簡稱「EPPP」)。這個計劃在2011年年底通過,從2012年開始實施,改革手段和力度都非常大:

打破各俱樂部必須在90分鐘車程內招收球員的限制,鼓勵青訓營突破「地方保護主義」吸納球員;

建立四級青訓營制度,英足總按青訓營級別配比資源。最高級別青訓營至少要配備18名全職教練且年投入不低於250萬英鎊;

建立完備的青少年聯賽體系,組織大量比賽,同時取消U17以下青少年聯賽排名,淡化錦標主義;

加大足球基礎設施投入,建設可容納英格蘭28支各年齡段代表隊訓練的聖喬治公園國家足球訓練基地等多項改革措施落地。

破解一下這個計劃的核心部分,它就是英格蘭足球的「舉國體制」,一改過往人自為戰,俱樂部只看着自家一畝三分地的狀況。特別是第二條,由英足總和職業俱樂部配合,通過大投入,每個俱樂部每年250萬英鎊,青訓營配備18名教練,強行提高青訓的水平。

這個計劃推行不久,一批批青訓苗子便大面積成長,這也直接體現在成績之中,英格蘭在2017年後,橫掃各級重大青年賽事冠軍,先後奪得U19歐青賽冠軍、U20世青賽冠軍、U17世青賽冠軍。這才奠定了英格蘭隊在歐洲杯、世界盃的成績基礎。

不僅如此,英格蘭還提升了女足水平,因為在EPPP中也有對女足的投入硬性要求,結果今年女足歐洲杯,英格蘭女足便破天荒地奪得冠軍。

可以說,英格蘭足球十年磨一劍,國家隊成績破繭而出的基礎條件已經形成。那麼,為何他們仍然在衝擊最高桂冠時功虧一簣呢?

這就涉及無法量化的問題——精神戰鬥力。



1966年,英格蘭獲得世界盃冠軍,隊長博比·穆爾(Bobby Moore)向英女王展示雷米特杯。圖/National Media Museum from UK

英格蘭國家隊缺少香克利精神

——足球無關生死,但它高於生死

如果說世界上哪個國家最不看重表面上的愛國主義,那英國認第二,其他國家恐怕都不敢認第一。

雖然英國人在國家存亡時,拋頭顱、灑熱血從來不含糊,但他們沒有面子上的愛國主義,反而是有名的刺頭百姓,批評起政府來比誰都積極,他們可以隨便拿官員、拿政府開玩笑,甚至拿女王開玩笑。

有時候,他們連實質的愛國主義都沒有。蘇格蘭要獨立?來來來,咱們公投一把,想跑路隨便。英國式幽默可以調侃天下萬物,當然包括那個看上去總是不怎麼樣的政府。

所以,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比賽,英國人也更是從來沒有「跟你丫死磕」的精神。

不過,在歐洲陸權國家,民族主義還是很有市場。像法國人,總是莫名有種「老子祖上闊過」的心理,這種內心優越感,也就造就了高盧雄雞的某種愛國主義。類似的情況在西班牙、德國都有。


2018年世界盃,法國隊奪得冠軍。圖/Russian Presidential 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

那麼,沒有國家榮譽感的英國人,究竟在乎什麼呢?

基於歷史悠久的封建傳統,英國人特別在乎地方的榮譽。這來自英國的軍事傳統,許多單位最早就是以本鄉本土人組成,比如蘭開夏燧發槍團、蘇格蘭高地步兵團。

由軍事傳統轉化為到體育比賽,英國人更看重本地方的球隊,縱然一個只有幾萬人的小鎮球隊打地區聯賽,也隨時有幾千人進場觀看。

英格蘭西北部兩座足球重鎮,利物浦和曼徹斯特每逢對戰,那就不啻於一場兩個城市之間的戰爭,沒有幾張紅黃牌都對不起雙方的死忠粉。

利物浦歷史上最偉大的教練香克利說過這樣一句名言:「足球無關生死,足球高於生死。」人家說的就是利物浦這個地方對足球的價值觀,但僅僅是基於地區榮譽的生死戰鬥,跟國家榮譽無關。

因此,到了國際賽場上,英格蘭球員就鮮有在俱樂部比賽中的那股子狠勁。過去,人們提到德國人的比賽,總是說「只要裁判還沒吹哨,就不知道最終結果」,英格蘭曾經長達數十年未戰勝過德國,某種程度上,就是在於雙方在足球場上的精神力量差別。

一旦回到俱樂部比賽,如歐冠,英格蘭俱樂部倒是經常壓制德國球隊,體現出地方榮譽高於國家的民族性特點。


2005年5月3日,利物浦主場迎戰切爾西,現場人山人海。圖/Sanjiva Persad

你看本屆世界盃,克羅地亞、荷蘭都能在比賽最後時刻有絕殺,但這對於英格蘭隊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事,他們就是缺乏這種咬牙拼到最後一刻的韌勁。

對於這一點,英格蘭有識之士當然知道,在解決了優秀球員量的問題後,英格蘭又開始提升突破高水平比賽的瓶頸,即精神力的問題。

2014年12月,英足總技術總監丹·阿什沃思和索斯蓋特聯手制訂出了一個名為「英格蘭DNA」的計劃,這也是英格蘭足球發展至關重要的第三步。

「英格蘭DNA」包含了5個重要元素,其中第一條就是,球員們要明白為英格蘭踢球意味着什麼。問題的核心就直指球場上的精神、氣質甚至是英國人最不「鳥」的愛國主義精神。

其他方面,還有從U15到成年隊,確立完全一致的鮮明戰術風格;尋找、培養適合這種戰術體系的球員——即可以控制球權,可以在正確的時候推進進攻、滲透對方防線,以及無論是在有球還是無球狀態下,都具有察覺改變戰機的本能。因此,這需要教練的執教方式以及理念保持一致。

不過,這個「DNA」提出時間較晚,仍然無法在本屆世界盃開花結果,但好在,英國人也終於把大船調整到了正確的方向。

至少在對於國家榮譽的態度上,英格蘭隊的球員們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任何單方面強調精神戰力的項目或者民族,多數時候都是弱者,但在足球領域,精神戰力確實是不可或缺的添加劑。就好比說技戰術水平可以通過一場青訓改革實現提升,這是量變過程;但如果想最終突破拿到世界盃冠軍,就必須實現精神質變,打通通往大 力神杯的最後500米。

1966年的英格蘭世界盃,決賽中英格蘭隊4∶2擊敗西德隊,奪得了世界盃冠軍,這也是英格蘭隊獲得的唯一一座世界盃冠軍獎盃。

正如香克利所說,「足球無關生死,但它高於生死」,什麼時候英格蘭球員在世界盃賽場上有這份狠勁,也就是他們重奪大力神杯之時。-來源: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