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真相,揭開"飛碟"宇宙航行的"動力"之謎-(1)
根據人類目前的科學探測,宇宙之大已經超出了人類的想象,然而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去一趟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都要幾萬年的時間,更不要說飛出『銀河系』去探訪其他『河外星系』。難道人類只能被禁錮在太陽系內嗎?難道『飛碟』造訪地球的視頻全都是在造假嗎?如果並非全都是在造假,那麼外星人又是如何解決飛行器的速度問題、動力問題,克服巨大空間障礙來到地球的呢?答案是:利用『反重力飛行器』以及宇宙中廣泛存在且以極高速度流動着的『能量暗流』。其飛行原理與人類在河流中的『漂流』原理完全相同。
1.0 能量暗流——宇宙的高速公路
圖(4-1)
以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形成為例,我在解讀『天體的形成』以及『論證萬有引力不存在』的相關內容中曾談到:當來自『銀河系』的輻射波與來自『太陽』的輻射波相遇相交後就會形成一定的『波腹』如圖(4-1)所示。
圖(4-2)
被裹挾於『波腹』中的『宇宙塵埃』在輻射壓的持續作用之下,最終形成了:水星、金星、地球等八大行星。如圖(圖4-2)所示。
當形成於太陽系赤道平面上下兩側的所有『波腹』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個以太陽為中心的『管狀隧道』(如圖4-3)所示。這些管狀隧道,就是八大行星的運行軌道。地球等八大行星為什麼沒有在太陽的『引力』下墜向太陽表面,也沒有飛出太陽系,而是固定的懸浮在自已的軌道上?因為它們都被束縛在了,由來自銀河系的輻射波與來自太陽的輻射波形成的『管狀隧道』內。與並不存在的『萬有引力』沒有任何關係!
圖(4-3)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也曾解讀過:由於來自兩個方向的輻射波會在『振幅、頻率、波長』方面存在差異,來自銀河系方向的輻射波其能量值必然會大於太陽發出的輻射波的能量值(這是太陽系得以存在的必然條件,反之,太陽系就會瞬間瓦解)。所以,來自銀河系的輻射波與來自太陽的輻射波相互疊加後,就會以圖(4-4)中『藍色波動線』的形態表現出來,這條藍色波動線就是我前面的文章中講到的天體周圍的『壓力場』。這個壓力場是由來自天體外部空間的輻射波(壓力效應)與來自天體內部的輻射波(斥力效應)相互作用的結果。
圖(4-4)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當這些組成壓力場的『波動線』在太陽系的空間內廣泛分布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如圖(4-5)所示。
圖(4-5)
從上面這張圖我們能明顯看到,在形成『管狀隧道』的區域,壓力波的波動方向呈現出了明顯的一致性,有的呈『順時針』方向波動,有的呈『逆時針』方向波動。這就是造成太陽系空間軌道上不同天體有的呈『順時針』方向公轉(如太陽系八大行星),有的呈『逆時針』方向公轉的根本原因(如哈雷慧星)。
這些『壓力波』不僅是一個天體形成和存在的前提與必要條件,也是推動其周圍的物體進行公轉的唯一的動力來源。
2.0如何利用能量暗流進行宇宙航行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可以將天體所處的軌道想象成一個巨大的『水管』,在其中流動着的能量暗流想象成高速流動着的水。這樣一來,對天體在軌道中的公轉行為就比較清楚了。(如圖4-6所示)
圖(4-6)
那麼,我們該如何利用這股能量暗流進行宇宙航行,這些能量暗流又能將宇宙飛船加速到多快的速度?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談一談『力的本質』。
在分析力的本質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試驗。我們繼續將天體所處的軌道看作是一個『透明水管』,將其中流動着的能量暗流視作『高速流動着的水』。接下來,我們將一個『空心球』(如圖4-7所示)放入這個水管中,這時會發現,這個空心球會跟着水流一起移動,但是,移動的速度會比水流的速度明顯慢很多。為什麼呢?因為,大量的水直接穿過了這個小球,沒有對這個小球產生直接的作用力。
圖(4-7)
接下來,我們用一層塑料薄膜將這個小球包裹起來(對小球質量的增加忽略不計),然後再將它放入水中,你會發現:這時這個小球的移動速度明顯快了很多,最終其移動速度與水流的移動速度達到了同步。原理很簡單,高速流動着的水流,再也無法穿越過去,小球對水流所攜帶能量的利用效率達到了100%。
為什麼物體的運動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這就要提到一個問題,質量是什麼?現代物理學認為,物體由原子組成,原子的質量又是主要來自於『原子核』,所以一個物體的質量最終由原子核的質量所決定。而且我們又知道,原子核的體積只占到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所以,由原子組成的所有物體,都與圖(4-8)一樣,是一個內部極其空蕩的『空心結構』。
圖(4-8)
然而,物體的質量又與原子核的大小和數量有關,所以,當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時,則代表了原子核的體積與數量越大,這樣一來,在一個特定間內高速運動着的『以太粒子』與原子核發生碰撞的機率就會越大,因此這個物體受到的作用力就會越大,反之則越小。
同理,以地球為例。從原子層面考慮,地球同樣是一個與圖(4-8)一樣的空心結構。接下來我們就來推算一下地球這個空心結構對能量暗流的利用率大概是多少。
已知,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2克/立方厘米,假如地球的元素全部為鐵原子,質量為:9.3X10∧-23克;可以算出每立方厘米擁有鐵原子約為6X10∧22個。然後計算這6X10∧22個原子鋪開後所占據的橫截面積。已知鐵原子核的半徑為:124X10∧-10,求得鐵原子的橫截面積約為:4.8X10∧-16平方厘米。而原子核與原子的體積比約為nX10∧-12(幾千億分之一),最後估算出的半徑比約為:nX10∧-4(幾萬分之一),最終估算出單個原子核的橫截面積約為:10∧-24至10∧-25平方厘米之間,這樣計算下來,5.52克原子鋪開後所能占據的橫截面積約為:1/100平方厘米至1/1000平方厘米之間。
最後估算出地球對其軌道能量暗流的利用率大概在1/100至1/1000之間。然後再根據目前地球公轉的速度約30KM/秒,推算出地球軌道上能量暗流的速度約為:3000~30000KM/秒。然後根據這一數據推測出:在太陽系所處的銀河系軌道以及銀河系所處的河外星系軌道上,能量暗流的速度接近甚至超過了光速。超過光速?有的人肯定認為這不是在胡扯嗎!然而根據我的解讀,300000 KM/秒絕非光的最快速度,也並非宇宙中的最快速度,300000KM/秒也只能算是『地球』(最多算是太陽系)的空間光速。對於這一點後期再進行詳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