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歐洲能源危機帶給中國的六大思考

2022111714:45

碳中和仍是必然趨勢,但會比預計的時間更長



ONS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是歐洲規模最大的能源大會與展覽,兩年一次。2022年8月28日-9月2日在挪威斯坦萬格舉辦的ONS是2018年以來首次舉辦線下會議,盛況空前。

歐洲能源危機是會議當然的焦點。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創始主任傑森·博爾多夫 (Jason Bordoff) 說,這是第一次全球性能源危機,也是第一次能源轉型危機。

我也參加了那次會議,完全贊同他的觀點。這次歐洲危機並不完全是從烏克蘭危機開始的,之前就有徵兆。2014年到2021年,全球油氣行業的年均上遊資本支出比2014年前降低了50%多,投資不到位加上現有油氣田產能衰減厲害,油氣供應緊張在俄烏衝突之前就已顯現。

1.歐洲能源危機:根源、影響和出路

歐洲能源危機的根源我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是激進而不切實際的能源轉型舉措。與中國先立後破的能源轉型方針不同,歐洲是先破後立,在新房子建成前就把老房子推倒了:關閉核電站,關閉燃煤電廠,甚至不允許新建燃氣電廠。

歐洲投資銀行在2019年初頒布的能源投資政策規定:自2021年底開始停止給所有不加CCS (碳捕捉與封存) 的化石能源項目貸款。BP公司決定不僅不在新的國家投資油氣項目,還要在2030年將油氣產量在2020年的基礎上降低40%。

2021年5月26日,海牙地方法院就一些非政府組織和一群個人對殼牌公司提出的氣候變化訴訟案件作出裁決。該裁決要求殼牌在2030年前將其範圍一、二、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45%,而其之前的計劃是20%。

    二是自殘式的制裁。很多歐洲人把能源危機歸咎於俄羅斯把天然氣武器化。但追溯一下俄烏衝突開始以來歐洲的反應就可發現,是歐洲人自己決定不買俄羅斯油氣,因為買了俄羅斯油氣就等同於在經濟上支持俄羅斯。

俄烏衝突爆發之前,美國就在極力勸阻德國放棄已經建好的北溪2號管線,還曾對參與該管道建設的公司和個人實行制裁。俄烏衝突爆發後,德國決定中止北溪2號的啟用認證程序。花了110億美元建成的管線這樣放棄,可不是俄羅斯的決定。從能源角度看,破壞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緊密的天然氣聯繫,不僅可以阻止俄歐之間的經濟互存,將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和LNG (液化天然氣) 排除在歐洲市場之外,還可以兜售昂貴的美國LNG。

在ONS的發言中,我用自來水和瓶裝水來比喻管道氣和LNG,指出想用瓶裝水替換自來水來滿足日常生活是不現實的。

    三是走極端的氣候變化政治正確之路。在歐洲,一談到氣候變化,就變得有點類似宗教。大家要信氣候變化,且措施越極端越好,在挪威、丹麥、英國、德國、法國都是這樣,必須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極端政策,不能有任何質疑的聲音。政治正確容易導致「群體思維綜合徵」,不允許在主流思維之外的聲音存在,這往往導致非理性決策。

    四是脫鈎。包括幾個方面的脫鈎:首先政治與科學脫鈎,政治家基本上是順應民意,為了選票,做出來的決策跟科學決策相距越來越遠。其次是決策與執行直接脫鈎。歐盟委員會有很多工作人員,包括高層管理人員,都沒有企業工作經驗,他們在起草文件或宣布決定時,不知道其決策對企業執行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就形成了決策與執行的脫鈎。三是意識形態和經濟互存的脫鈎。俄羅斯能源與歐洲經濟是互存關係,但政治正確強行撕開了本來互為依賴的兩個經濟體,這必將導致巨大的失血與痛苦。

影響也是四個方面:

    一是民生、工業與歐洲經濟嚴重受損。2022年9月6日,歐洲水泥、玻璃、鋼鐵、化肥、礦業、化工等12個能源密集型行業的行業協會共同發布致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萊恩的公開信,指出氣價、電價的上漲不僅通過通脹影響消費者,天然氣和電力的工業用戶也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對許多能源密集型行業而言,當前在歐洲已經沒有任何繼續生產的商業可行性,也沒有進一步投資的可能性。相關產能的關停,開始對價值鏈產生嚴重影響,危及歐洲工業基礎和基本產品的供應。

    二是多國政局動盪。意大利換了一個極右派女總理,英國換了一個更加激進的女首相,她在任上只待了45天又被迫辭職。捷克大遊行,德國抗議,法國大罷工,歐洲這個冬天不會平靜。

    三是歐洲能源市場被重塑。歐洲的電力市場、天然氣市場都是圍繞着競爭性設計的,鼓勵競爭的前提是有充足的供應把成本降下來,現在反了,短缺嚴重。在短缺時代,怎麼運營競爭性的電力市場和天然氣市場?

目前電價氣價高漲,與歐洲的能源市場設計有關。按照歐洲電力現貨市場的定價機制,滿足電力供需平衡所需的最後一台機組的報價為市場價。能源危機之下,成本最高的氣電成了決定市場價格的邊際機組。這種靠邊際成本定價的市場機制,導致運營成本不變的挪威水電價格隨着天然氣價格而暴漲。



針對這個問題,歐盟理事會領導人峰會於10月20日通過了重塑歐洲能源市場的一攬子措施,要求歐盟委員會儘快拿出具體方案。該一攬子措施包括在荷蘭TTF之外建立新的天然氣標杆價格以更真實地反映天然氣供需情況,設定天然氣交易價格的波動區間來限制其激烈波動,並為天然氣價格向發電領域傳遞設定天花板。但是重新設計需要時日,於是只好在成員國採取政府干預手段,一是限價,二是徵收暴利稅。讓電力公司、石油公司、水電公司把吃進去的利潤吐出一部分補貼消費者。

10月24日,歐洲大陸的天然氣標杆價格——荷蘭天然氣期貨交易所的期貨產品TTF,在倫敦洲際交易所 (ICE) 的時前 (Next Hour) 交易中短暫出現負價格,引發廣泛關注。值得說明的是,這一交易純屬金融衍生品避險交易,不涉及TTF的月前 (Moth Ahead) 合同交易,其負價格並不表示歐洲已經度過了天然氣短缺危機。

    四是能源轉型回歸理性。油氣不再被妖魔化,並且油氣行業被看成能源轉型重要組成部分。

在挪威的ONS大會上,挪威首相表示有必要繼續投資油氣。加拿大勞工部長 (前能源部長) 說,我們應該讓石油工人有尊嚴地參與到能源轉型過程當中,他們也是能源轉型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道達爾能源董事長潘彥磊 (Patrick Pouyanné) 認為,未來社會將同時需要電子與分子。道達爾公司的願景是,到2050年,公司50%的業務將在電子 (即電力) 領域,25%是天然氣分子,另外25%則為其他分子,如生物質燃料。BP和殼牌最近也對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進行了修正,不再提及消費者產品層面的碳中和承諾。

出路分為長期和短期。

長期看,歐洲還是想擴大新能源,即RePowerEU計劃,大幅提升可再生電力的比例,將2030年目標提升到45%,還有交通電氣化、氫能、CCS等。但氫能遠水不解近渴且綠氫來源不穩定,CCS能否形成可大規模推廣的商業模式也有待驗證。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歐洲嚴重依賴中國製造。拿太陽能為例,90%的歐洲太陽能板進口是從中國來的,它們現在又要緊跟美國搞強制勞工法案,對中國新能源裝備出口可能會造成很大影響。歐洲自己生產不了這些東西,重建產業鏈需要很長時間,但又不想嚴重依賴中國,歐洲的可再生能源目標能否實現問號很大。



短期來講,關鍵是要度過這個冬天。過冬的關鍵在於這個冬天是暖冬還是寒冬。入秋以來,歐洲一直是非常溫暖,但最強大的氣象模型也無法預測入冬後的天氣情況。

歐盟加英國一共有1000億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氣儲存能力,到10月24日已經儲存了93.6%左右。歐洲冬季正常的天然氣消費量是每個月500億立方米左右,俄羅斯管道氣的供應量是每個月120億立方米,但從今年7月開始已經大幅降低到正常水平的30%左右。9月27日發生的炸斷北溪1號和北溪2號管線事件不管是誰幹的,都是逼着德國和西歐國家在沒有俄羅斯管道氣的情況下過冬。

如果今年是一個暖冬,即便俄羅斯管道氣完全停供,歐洲憑現有的天然氣儲存完全可以應對,何況歐洲各國還啟動了節能,重啟煤電與核電等措施。如果是寒冬,就要艱難得多。

這個冬天過去後怎麼辦?如果北溪的兩條管道從此作廢,全球的LNG市場在未來幾年會持續吃緊,俄羅斯也將不得不開闢新的亞洲市場。

2.能源轉型回歸理性

通過這場危機,我認為全球能源轉型正在回歸理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能源安全與氣候保護的平衡問題。之前人們一直在能源「不可能三角」 (安全、清潔、便宜) 之間轉彎彎,像小孩子坐旋轉木馬一樣轉來轉去。現在新的共識正在形成,即能源安全是能源轉型的基礎,沒有能源安全其他的都是免談,真正需要平衡取捨的,是在清潔和便宜之間。

其次是兩個新概念的出現。一個是Sufficiency,另外一個是Resilience。

以前我們一直強調效率,就是Efficiency,包括能源效率、生產效率、土地效率、生態效率等多個維度,但是效率不等於可持續。能源效率提高了以後,可能使需求繼續增加,最終導致碳排放增加。這麼多年來發展中國家能源效率每年都在提高,但能源消費沒有降低,部分原因就是這個。

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叫Sufficiency,是適度,剛好夠的意思,在中文語境中,我認為翻譯成「簡約性」更加合適。這個詞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裡面被提及179次。簡約要來代替效率,主要是把需求側的措施包含進來,簡約而不是過分的需求。我們每個人都是氣候變化的貢獻者,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每個人進行簡約性消費,滿足需求但又不給地球環境增加太多負擔。

另外一個概念是韌性,Resilience,就是要讓整個社會、整個能源系統,包括基礎設施,具有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能源轉型回歸理性還涉及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安全轉型。碳中和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小化作為一個目標函數來求解。但這個目標函數肯定會有很多約束條件,例如能源供應安全、糧食供應安全、原材料供應安全、產業鏈運營安全、金融體系安全等。通過這次危機,大家對能源轉型的邊界條件看得更加清楚了。

能源系統有三個攜帶能量的要素,一個是碳,一個是氫,另外一個是電子,這三個要素組成了現代能源體系。能源系統通過這三個要素提供的,不光是熱力、電力和動力,還提供原材料。原材料除了化工原材料之外,鋼鐵、水泥、玻璃、塑料、化肥也是能源密集型材料,一噸鋼鐵要半噸標準煤,一噸水泥起碼100公斤的標準煤。有人希望用氫能代替化石能源來生產這些材料,但現在既沒有成熟的技術,也沒有好的商業模式。現代能源體系里還有一個要素,就是稀有金屬,或者說是關鍵礦物質材料,它們對於能源系統轉型也是必不可少的。

埃隆·馬斯克在挪威的會議上說,2030年全球50%的新汽車銷售會是電動汽車,我特別研究了世界上有沒有足夠的鋰金屬來支持現有汽車全部電動化,得出的結論令人遺憾,全世界沒有足夠的鋰供應能力來支撐他的預測。

現在每輛電動汽車需要50公斤左右碳酸鋰,2030年全球汽車銷售量預計在1億輛左右,50%電動汽車滲透率需要每年250萬噸的碳酸鋰供應,目前全球的碳酸鋰供應能力只有60萬噸左右,且電動汽車目前只占碳酸鋰應用的40%左右。電動汽車並不是鋰金屬唯一的應用市場,很多的移動電子產品如手機和電腦用的也是鋰電池,用戶側儲能用的也是鋰電池。

要達到馬斯克的目標,在其他應用領域需求都不變的情況下,全球碳酸鋰產量要在2030年達到300萬噸以上,是目前產能的5倍。這根本不可能。全球鋰資源大部分集中在拉美地區,拉美國家正在對鋰資源國有化,擴產速度緩慢。

除了鋰,還有沒有更好的儲能材料呢?回答是還沒有找到,今後也很難找到。

我們從元素周期表中看到,自然界有108種元素,外加10種人工合成元素,一共118個,鋰在當中排名第三,是最輕也是最活躍的金屬,其他靠後的元素,如鈉、釩等都不具備鋰所具備的特性。要是有人告訴你,他找到了一種比鋰更好的儲能材料,你其他都不用問,看看它在元素周期表的排名就知道真假。

未來的能源體系將是以電力為主,關鍵礦物質密集型的體系。能源轉型,不光是從高碳向低碳零碳轉變,能源系統也將從燃料密集型向材料密集型轉變,化石能源利用將從燃料向化工原材料轉變。現代能源體系的特徵可用28個字來概括:安全穩定、經濟便捷、清潔低碳、智慧高效、互聯共享、柔性自洽、韌性抗壓。



這張圖的時間維度,1965年到現在,再到2050年,是按照比例畫的。問題是未來經濟要繼續增長,能量需求也有要繼續增長,但碳排放要大幅下降,這就形成了倒V型的碳排放曲線。

這個倒V型曲線需要全新的商業模式來支持逆向經濟,即所有的能源供應、電力生產等都要反過來,要從賣碳排碳賺錢的商業模式變成埋碳減碳賺錢的商業模式。

全球能否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我覺得很難,能源經濟的慣性非常強大,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國際能源署在2021年發布的全球能源碳中和路線圖中警告,如果全球要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那從現在起就要全面停止對油氣項目的投資。但為應對這次能源危機,各國都加大了油氣投資。

這不是說我們就不做努力了,碳中和仍是必然趨勢,但時間會比預計得長,除非有特別創新的技術,能夠革命性地化解能源不可能三角。

3.對中國能源轉型的六點思考

中國從這次歐洲能源危機中應該吸取什麼樣的教訓?能源轉型該如何繼續推進?

能源轉型的意志不能動搖,清潔低碳的大方向也不能改變,但能源轉型不會一蹴而就,具體來說,需要在以下六個方面做好功課:

    一是安全轉型。

安全是現代能源體系的基石,它要求能源體系有足夠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這些風險可能來自極端氣候事件,可能來自網絡安全威脅,也可能來自外交事件導致的「禁運」,甚至直接的戰爭威脅。

鑑於國內最近出現的電荒,除了傳統能源中的油氣供應安全之外,我們要花更大的精力來研究新能源體系對關鍵礦物質的需求,進一步強化鋰、鉑、鎳、鈦、錳、釩、稀土等戰略礦產產業鏈安全。

    二是務實轉型。

這裡涉及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是吸取歐洲的教訓,避免在「政治正確」之下做出不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重大決策。第二是要避免決策與企業現實脫鈎,決策文件起草者多到企業看看,了解企業經營面臨的問題,讓政府決策能夠與企業決策對得上號。

    三是要在改革中轉型,首先要改革的是電網體制。

中國能源轉型的重點是電力轉型,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體系是對現有電力體系的顛覆性重塑,不可能在現有的電網體制下建成。如果電網體制保持不變,就相當於讓一個全新的身體套到一個老舊的衣服裡面去。體制改革既涉及到新型電力體制建設本身的問題,如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推廣消化體系,包括火電廠靈活性改造、需求側響應、虛擬電廠、區域儲能等問題,也涉及該體系與社會其他層面對接的問題,如大型的風光基地建設所涉及的配套設施,如土地使用權、生態保護等方面。



    四是注重簡約性適度消費,鼓勵人人參與轉型。

成功的能源轉型需要在供應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需要需求側的人人參與。簡約性也是這次歐洲應對能源危機的重要舉措之一。IPCC提出的簡約性 (Sufficiency) 概念非常重要,應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是強化創新轉型,實現技術與制度同步創新。

如前所述,要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無論中國還是全球都需要一系列顛覆性技術,而這些顛覆性技術很難在大眾認知範圍內產生,很多研發工作在歐美國家都在靜悄悄地進行。這些技術的出現有可能顛覆中國20年來建設起來的新能源產業優勢。因此,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對新技術要具有足夠的包容性,不要用慣性思維把希望扼殺在搖籃中。

    六是強化合作,實現共贏轉型。

在能源轉型產業鏈方面,中國與歐美之間優勢互補,不管主觀層面樂意與否,歐盟雄心勃勃的RePowerEU計劃和太陽能戰略都得依賴中國製造才能落實。應該加大與歐美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力度,特別是與歐洲開展務實的合作。我們也可以學習借鑑歐美國家的做法,如英國的能源安全戰略、歐盟的REPowerEU、美國的去通脹法案等等。同時,可以與國際能源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等機構合作開展關鍵礦物質產業鏈的研究,積極參與這方面的全球治理。

[作者為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總裁;編輯:馬克*文:陳新華/來源:財經十一人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