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 :特朗普勝選後首會外賓,賓主 “惺惺相惜”.....
* 外媒 :特朗普勝選後首會外賓,賓主 “惺惺相惜”*
[參考消息網11月15日報導] 據美聯社11月14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14日在海湖莊園會見了阿根廷總統米萊,這是特朗普自勝選以來會見的首位外國領導人。
報導稱,一名知情人士說,會面進行得很順利,米萊還會見了美國投資者。
11月14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的一場活動上與阿根廷總統米萊握手(路透社)
報導稱,隨後不久,米萊在海湖莊園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慶典上發表講話。他抨擊左翼意識形態,並向社交平台X的所有者埃隆·馬斯克致敬,稱他的社交平台正在幫助“拯救人類”。米萊自稱“無政府資本主義者”,經常受到特朗普的贊揚。
特朗普也向參加慶典的人群發表講話,贊美米萊“爲阿根廷所做的工作”,並表示米萊來到海湖莊園是一種“榮幸”。
特朗普對鼓掌的人群說 :“你所做的工作令人難以置信。讓阿根廷再次偉大,你們知道,這就是MAGA(MAGA原爲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單詞的首字母,也是“讓阿根廷再次偉大”單詞的首字母——本網注)。他是一個MAGA人。你們知道,他正在這樣做。”
報導稱,在米萊于2023年11月當選後不久,特朗普就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 :“你將改變你的國家,真正讓阿根廷再次偉大!”
今年2月,米萊在華盛頓地區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上首次會見特朗普。米萊曾公開表示過對特朗普的欽佩,當他見到特朗普時,他沖過去大喊“總統!”接著緊緊擁抱了他,然後兩人擺姿勢拍照。
報導稱,阿根廷總統米萊以其古怪的個性而爲人所知,他最初因在電視上大聲反對阿根廷的“政治種姓”而成名。他以電鋸作爲競選道具,象征他削減公共開支和廢除政府部門的計劃。---[編譯 : 胡溦/來源 : 參考消息 ]
*被提名國務卿,盧比奧會拿台灣問題大作文章嗎 ?*
塵埃落定了,特朗普正式提名馬克·盧比奧爲美國的新一任國務卿人選,那麽盧比奧也成爲美國史上第一位拉丁裔的國務卿,同時他沒有任何外交實務經驗。
特朗普提名馬克·盧比奧爲美國的新一任國務卿人選
爲什麽盧比奧能夠做到呢?我想起碼一個答案是肯定的,就是他能屈能伸。我們舉幾個例子看一下 :
第一點,他和特朗普的關系是從互相diss到全力背書。
2016年,盧比奧是共和黨建制派推崇的年輕精英,古巴移民身份,6年參議員生涯,讓他以爲有資本可以叫板特朗普,結果,他在初選當中就铩羽而歸。
期間,兩人還結下了梁子,特朗普嘲笑他小馬可,是個choker。我特地查了一下,這裏的choker原意是女性佩戴的頸鏈,但是美國俚語當中指的則是,關鍵時刻掉鏈子的人。
盧比奧也是不甘心,就回擊:沒見過長這麽高,手這麽小的男人。意思是小手男,信不過。我們看一段視頻。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8年後,盧比奧成爲了特朗普在競選時候副手名單當中的最終3人名單之一。
第二點是在烏克蘭問題上,盧比奧曾在俄烏沖突剛剛爆發的時候,完全站隊烏克蘭,大罵普京是凶手,然而在今年4月份,他卻成爲了投票反對烏克蘭軍事援助計劃的15名共和黨參議員之一。
最近更表示俄烏應該坐下來談判。
那麽第三點,盧比奧是以色列的長期支持者,在2016年他還發表長文批評特朗普這個人不是以色列的堅定盟友,2023年他也曾經表示不支持停火,而哈馬斯要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死傷負全責。
但如今,今年4月份,他也是投票反對向以色列提供緊急資金的計劃。
第四點是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對非法移民的態度:作爲一個古巴移民的後裔,他在職業生涯早期,是被視作一股試圖改變共和黨的力量,讓共和黨更加對多樣性持更加開放的態度的一個人。
2003年,年僅32歲的佛州衆議員盧比奧曾經發起了一個法案,叫《夢想法案》。
這份法案允許無證移民學生在符合某些條件的情況下獲得美國的永久居留權。
2006年的時候,當盧比奧成爲佛州衆院議長時,他甚至擱置了旨在打擊無證移民的移民改革。
即便到了2016年,他也說 :大規模驅逐數百萬無證移民不現實的。
盧比奧可以從有利于積累自身政治資本的角度,身段柔軟,靈活應變,這是他的本事。
那麽站在美國政治極化的背景之下去觀察,也可以理解盧比奧這種前後不一致的政治騎牆派做法 :他從一個茶黨的政治明星,成爲了一個特朗普的擁趸,從一個傳統建制派成爲一個保守民粹主義的MAGA黨人。
當然,MAGA黨派還不是很認可他,認爲他太溫和,不夠極端,不夠MAGA。
那麽,國務卿盧比奧,會把自己的極端反華的政策執行到底嗎 ?尤其,如果作爲美國外交系統最高決策者,他會在台灣問題上大做文章嗎?
那麽我們要先來看看,參議員盧比奧曾經做過些什麽 :在任期內,他被台灣當局一些人稱爲所謂最“友台”的議員 :2023年他參與提出《台灣關系強化法案》,這項法案要求國務卿在法案生效180天內,制定政策以應對所謂“大陸對台灣的虛假信息戰與網絡入侵”。
同一年,他還曾經提出過一份《2023威懾中國先發制人法案》。同時他還提出過《保護台灣和國家韌性法案》。可謂處處下狠招,攪亂台海局勢。
那麽當然,我們知道在香港,新疆,西藏問題上盧比奧也是急先鋒,逢中必反,留下了很多驚悚的發言。網友們調侃他可能連香港在哪裏都不知道,他卻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涉港事務是美國內政。
那麽在他的個人主頁,可以看到,盧比奧的所有優先事務的第一條就是所謂的贏得21世紀的競爭,而在這其中,他聲稱,中國的崛起是以美國犧牲爲代價的。
那麽“國務卿”盧比奧會對台灣議題做什麽呢,我們還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觀察。特朗普最近是高調拒絕了蓬佩奧和海莉入閣,可能已經反映出他在台海問題上的潛台詞了。
蓬佩奧可謂中美建交以來最親近“台獨”分子的國務卿,那麽離職後,他繼續高調竄訪台灣,積累個人政治資本,也順便賺取高達15萬美金的演講費。海莉也好不到哪裏去,高調參加台獨論壇,甚至號召西方國家像支援烏克蘭那樣支持台灣地區,在聯合國架構內去做文章。
那麽從台灣問題的角度而言,這兩個人遠離美國決策核心,當然是件好事。而從特朗普的這個決定本身來看,他可能也並不想在台灣問題上繼續做文章,起碼他競選時就說過,他本人在上一任內最大的一個功勞就是沒有發生過任何戰爭。他並不想打仗,而這一點,想必盧比奧肯定是門兒清。
而從特朗普的選人來看,從他選擇電視主持人當防長,選擇房地産億萬富翁來當中東特使來看,特朗普的人事安排首要原則就是他得自己人,能夠說得上話,對自己忠誠。
所以我想未來中美的競爭主軸必定仍然是經貿,而不是意識形態或者什麽台海議題。所以我們也不必太過介懷參議員盧比奧時期的言論,這是他參議員的人設,是他的KPI。
而“國務卿”盧比奧的首要KPI就是要幫助特朗普完成他的競選承諾,首要的就是要結束俄烏沖突,讓中東止戰,而這些事務恐怕都離不開中國的推動和參與。所以他幾乎不可能繼續在中國話題上信口雌黃,胡言亂語,這不僅會讓他自己落人笑柄,也會讓特朗普置于被動的狀態。
在特朗普2.0時代,國務卿恐怕會是個存在感非常低的角色,你不可能看到像06年賴斯和小布什那樣的爭論,你也不可能看到奧巴馬時期,他完全將外交事務承包給希拉裏的那種景況。
所以與其擔心這位盧比奧外交素人,不如仍然好好研究一下特朗普他的對華態度吧。
* 延伸閱讀 : * 戴琪稱美國無法承受 "中國沖擊2.0" :中國會收割所有 *
競爭不過,就炒作所謂“中國沖擊”(China Shock),一敗再敗,就渲染所謂“中國沖擊2.0”……這,就是美方的小伎倆。
據彭博社當地時間11月14日報導,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當天在秘魯首都利馬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間隙接受采訪,她揚言道,對中國可能向美國大量傾銷汽車、清潔能源和半導體等進口産品采取有針對性的關稅措施是必要的,而對美國希望吸引投資的領域的部分産品征收進口關稅,則是美國防止再次發生“中國沖擊”的“防禦計劃”。
“理解中國挑戰的一種方式,就是理解其龐大體量帶來的挑戰,即其主宰國際市場、淘汰競爭對手,然後攫取所有利益、剝奪你所有的選擇。”戴琪汙蔑稱 :“因此,圍繞經濟安全和經濟脅迫的討論,這在APEC地區非常突出,都是我們過去幾年一直在努力工作的一部分。”
當地時間2024年11月14日,秘魯利馬,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部長級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交談
所謂“中國沖擊”的論調,是在中國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世貿組織)之後出現的。
美西方炒作渲染稱,中國的出口增長對美國和歐洲制造業就業産生了影響;中國的貿易沖擊使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減少;在與中國工業競爭的行業中,美國地區“失業率較高,勞動力參與率較低,當地勞動力市場工資降低”。
如今,戴琪又這樣老調重彈 :“作爲一個經濟問題,一個政治問題,一個社會問題,無論誰在美國掌權,我們都無法承受‘中國沖擊2.0’。”
現在已經成爲美國當選總統的特朗普,此前曾在競選期間多次揚言,如果他當選總統,將立刻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達60%至100%的新關稅,並對所有其他國家進口商品征收10%至20%的關稅。
作爲拜登政府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當天沒有直接點名特朗普,只是“告誡”像特朗普提議的那種“全面關稅”不可取。“關稅只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僅僅靠征收關稅並不能讓它們(指關稅措施)有效。”戴琪甚至“指點江山”起來:“你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理論,知道自己想要實現什麽。而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關注這些將在未來幾十年成爲增長驅動力的關鍵産業,來增強美國經濟。”
貶損完特朗普,戴琪吹噓稱,拜登則還在努力推動美國經濟更具包容性,並確保增加包容性的機制被納入其貿易協定中,這也是許多其他國家的共同目標。“我堅信,這是世界經濟需要發展的方向。”她聲稱道。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 資料圖
盡管對華加征關稅的政策最初由特朗普實施,但其實,拜登政府也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了高額關稅。今年5月,拜登政府宣布,維持特朗普政府時期對華征收的“301條款”關稅,同時對中國“目標戰略産品”大幅提高關稅。其中,甚至將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關稅從25%翻倍至100%。
與此同時,借助《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與科學法案》等産業政策,拜登政府希望提高美國在這些領域的生産能力,戴琪則將這些措施的部分內容描述爲是美方采取的所謂“攻勢戰略”。
美聯社和路透社分析指出,拜登在大選前采取與其前任特朗普相同的對華加稅的做法,明顯違背了美國曾長期推行的自由貿易共識,是想告訴選民,“他們都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然而在世界兩大經濟體緊張局勢加劇之際,這些措施可能會招致中國的反制,引發更廣泛的貿易沖突。
香港《南華早報》11月11日也報導指出,如今,特朗普確定重返白宮也引發了業界對華盛頓方面征收高額關稅的預期,美國進口商預計將在明年1月特朗普就職典禮前搶先從中國進口商品,以規避潛在的成本上升。
對于美國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曾指出,美方繼續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進一步增加對華關稅是錯上加錯,只會顯著推升進口商品成本,讓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更多的損失,令美國消費者付出更大的代價。中國敦促美方切實遵守世貿組織規則,立即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措施。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圖爲中國和美國國旗 資料圖 ---[責任編輯 :荀建國/來源 : 看看新聞K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