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戰提前打響 !
昨天的股市相當撕裂,原因主要跟兩件事情有關 :一是上周五的財政政策影響,二是周末的台積電禁令發酵。
先說第一件事。
上周五的政策出台後,市場爭議極大,觀點也南轅北轍,這是造成周末至今資本市場內外分化的核心。
外資普遍認爲不及預期,散戶普遍認爲超預期,內資機構則大多認爲符合預期。
外資不滿意,主要原因有兩點 :
第一,此前外媒小作文盛傳的是“12萬億增量政策”,重點是“增量”,中央掏錢出來花的。
但現在呢,“12萬億”這個數字確實沒錯。
但端出來的這盤菜呢,僅是“債務置換方案”,依然是“借新債還舊債”,地方還欠著債,只是還款期限從近幾年變成了許多年以後。
中央一分錢都沒從兜裏掏出來,失望。
第二,滿眼只有“化債”兩個字,此前預期的消費補貼、地産收儲等內容都不見了蹤影。
這兩點,是外資失望的核心。
因此周五晚上至今天早上,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大跌4.74%,A50期指、恒生指數、離岸人民幣彙率等均錄得大跌,反映了外資普遍失望的情緒。
尤其是地産和消費板塊,更是被外資重點抛售,失血嚴重。
散戶則普遍認爲超預期。
很簡單,12萬億啊,多大的數字!
周五政策信息出來後,隨著6萬億、10萬億、12萬億等數字不斷疊加出現,散戶很快沸騰起來。
在各大股票論壇上,都能看到散戶們“周一加油幹”、“全倉殺入”的發言。
這也是今天A股能夠扛住主力資金的流出,滬指最終收漲0.51%,中小盤全面飄紅,兩市3900只個股上漲的關鍵。
君臨和主流內資機構的觀點一致,認爲“符合預期”。
邏輯有二 :
第一點是關于化債,符合預期。
媒體上有6+4+2=12萬億的說法,即6萬億本次會議審批通過的新增專項債,4萬億調整用途的化債專項資金,2萬億專項債放寬債務期限。
表面上合計是12萬億,但實際上本次審議通過的新增化債資金就是“6萬億”。
跟之前君臨文章分析到的12萬億中的“6萬億用于化債”,完全一致。
雖然如外資分析的,中央沒有直接撒錢,但通過這輪操作,地方債危機確實基本解決了。
按照新政策,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平均每年消化額從2.86萬億元減爲4600億元,不到原來的六分之一,化債壓力基本不存在了。
這次的新政將重點完全落在“化債”上,體現了“畢其功于一役”的決心。
地方債危機這個最大的“雷”被拆掉了,地方政府就能夠輕裝上陣,重新開始推動新一輪的經濟建設。
這樣,地方上的基建、消費等環節就能夠重新活起來,這是重啓內需消費活力的關鍵一步。
第二點是關于未來的政策空間,符合預期。
此前文章中的12萬億套餐,這次雖然只滿足了6萬億,但財政部長在會上也說了——
1,現在只是政策發力的開始,明年還將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
2,擴大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擴大投向領域;
3,積極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間;
4,加大以舊換新力度;
5,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力度;
6,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進中;
7,專項債券支持回收閑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推動加快落地。
你看,該有的都會有,你不能光看這次的會議,希望一頓就吃撐了。
明年將實施“更加給力”的財政政策,很多方案都在積極研究“細則”,需要時間和報批。
接下來的12月zzj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至明年的兩會,重要方案會一個一個的出爐,請耐心等待。
周末市場上開始流傳,12月的會議上,可能就會討論將赤字率從3%上調到4%,正式突破3%的約束。
另外,預計新增專項債4.5萬億左右+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廣義赤字率能夠提升1.5%左右。
本來之前的預期,就是12萬億方案將在未來幾個月逐步披露真容的。
所以財政部長的“會後預期管理”,跟君臨的想法基本一致,也就不存在“失望”的說法了。
正因爲如此,君臨在上篇文章《據說特朗普上個任期,半導體湧現了最多10倍股》的結尾寫道——
“下周的A股,穩了。”
目前來看,判斷基本准確,甚至連主線邏輯都一致,半導體板塊得到了資金的重點關注,以6.87%的漲幅遙遙領先。
半導體相關板塊中,有晶合集成、上海合晶、國芯科技、芯原股份、中科飛測、華虹公司、江豐電子、中微公司、飛凱材料、晶瑞電材等30多只股票漲幅在10%以上。
細分板塊包括光刻機、設備、材料、設計、代工制造等各環節,幾乎全部飙漲。
芯片股的爆發,主要跟周末芯片禁令的傳聞發酵有關。
據多家媒體報道,11月8日,台積電已經向所有中國大陸AI芯片客戶發送正式電子郵件,宣布自11月11日起,停止向中國大陸客戶供應7nm或以下先進制程芯片。
影響主要涉及高性能計算、GPU和AI計算相關客戶(汽車和手機芯片客戶暫時不受影響)。
台積電停供7nm代工,據傳由此前的HW“白手套”事件引起,也跟特朗普施加的壓力有關。
美國大選前一周,特朗普聲稱要台積電繳納“保護費”一事,似乎讓台積電下定決心投誠,與美國商務部共同制定了一套更嚴苛的審查制度,全面封鎖中國大陸的先進制程産能。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台積電未來向中國大陸客戶供應任何此類半導體,都將需要華盛頓方面的批准。
另據《紐約時報》11月9日報導,美國國會向世界五大芯片設備龍頭(AMAT、LAM、KLA、日本TEL、荷蘭ASML)發出信函,要求提供主要客戶的詳細信息。
信中要求,這些公司在12月1日之前提交以下信息 :按收入計算,對某些國家安全或限制貿易名單上的公司的銷售情況,以及任何將制造業務從美國轉移到海外的計劃等。
這些傳聞的發酵,都指向一個事實,隨著特朗普的當選,新一輪芯片冷戰已經正式提前打響了。
這些事件對未來自主可控産業鏈的影響,無疑將是巨大而深遠的。
此前,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擁有獨一無二的地位,雖然華爲相關的芯片業務被禁了,但還是有很多國內芯片設計公司的代工訂單是交給台積電的。
現在好了,7nm以下的AI芯片一刀切了,這必然將導致芯片供應鏈又一次大規模重組,並且刺激中國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的研發和投資繁榮。
那麽,這一波自主可控的力度會有多大呢?
按照業內觀點,美國這輪動作主要從制造端、設備端兩條線切入,主要目的是爲了打擊我國AI芯片先進制程的發展。
目前我國芯片産業對海外的依賴性其實已大幅減弱,202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總額3502億美元,同比下降15.7%;貿易逆差2138億美元,同比下降18.3%。
在技術上,這幾年也實現了重大突破,今年7nm芯片的去美化生産線已基本運營成熟。
到2025-2027年,3-5nm芯片的全國産化生産線也將逐步搭建起來。
當然,現階段國內芯片行業的先進産能還很有限,主要産能都被HW吃掉了。
所以短期內,主要的影響是産能供給不足,以中芯國際爲代表的代工環節産能利用率將進一步上漲,漲價無懸念。
中遠期的影響,則包括設備端、材料端、先進封裝和HBM等AI芯片配套環節的研發與投資加速。---來源 : 君臨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