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12萬億元化債新政 這七個問題很關鍵...
* 一文讀懂12萬億元化債新政 這七個問題很關鍵 *
11月8日,備受市場期待的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合計12萬億元組合拳出爐,近年力度最大的化債政策細節明了。爲了更好地讀懂這一新政,第一財經根據官方公開信息,以問答形式帶您了解化債新政由來及影響。
1. 什麽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基本情況怎麽樣?
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是指政府及其部門在法定政府債務限額之外,直接或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及提供擔保等方式舉借的債務。此前由于部分地方違規舉債,形成隱性債務規模快速增加,引起中央警惕,2018年財政部摸底了隱性債務規模,但是未公布數據。
爲了防範化解地方隱性債務風險,中央要求各地在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的基礎上,穩妥化解存量,于2028年底前全部化解完畢。
2018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政策安排和各類資金資源,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隱性債務風險整體有所緩解,截至2023年末,全國隱性債務余額14.3萬億元。
這也意味著2024年至2028年這五年地方還要償還14.3萬億元隱性債務,以完成2028年底前實現隱性債務清零目標。
今年以來,受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需不足等因素影響,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稅收增長不及預期,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降,與各地此前對化債資源的預期有一定差距,化解存量隱性債務難度增大。一些地方隱性債務規模大、利息負擔重,不僅存在“爆雷”風險,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財力。
2. 這次12萬億元化債新政究竟是什麽?
按照此前中央要求,地方政府未來5年要償還總額14.3萬億元隱性債務。
這次國務院推出的12萬億元化債新政,正是幫助地方實現上述目標。具體來說,12萬億化債新政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6萬億元,即允許地方政府2024年至2026年每年發行2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合計籌資6萬億元,來償還隱性債務。
第二部分是4萬億元,即允許地方政府2024年至2028年每年發行0.8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合計籌資4萬億元,來償還隱性債務。
上述兩部分合計10萬億元,意味著未來五年通過借新還舊,可以償還10萬億元隱性債務,地方僅剩4.3萬億元隱性債務需要在2028年前償還。
第三部分是2萬億元,即上述剩下的4.3萬億元隱性債務中,有2萬億元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按原先合同是在2029年及以後到期,按照此前要求這2萬億元隱性債務需要在2028年之前償還,但新政之下,允許它按原先合同在2029年及之後償還,也就減輕了2028年底之前償還2萬億元隱性債務壓力。
原本2028年底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14.3萬億元隱性債務,減去上述三部分化債新政12萬億元,使得地方2028年底之前需要消化隱性債務降至2.3萬億元,而地方五年償還2.3萬億元隱性債務比較輕松。
3. 12萬億化債新政會帶來什麽影響?
首先,這解決地方“燃眉之急”,緩釋地方當期化債壓力、減少利息支出。這次隱性置換,近三年密集安排8.4萬億元,顯著降低了近幾年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規模,讓地方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同時,由于法定債務利率大大低于隱性債務利率,置換後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我們估算,五年累計可節約6000億元左右。
其次,這幫助地方暢通資金鏈條,增強發展動能。通過實施置換政策:一是將原本用來化債的資源騰出來,用于促進發展、改善民生。二是將原本受制于化債壓力的政策空間騰出來,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資和消費、科技創新等,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和結構調整。三是將原本用于化債化險的時間精力騰出來,更多投入到謀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去。同時,還可以改善金融資産質量,增強信貸投放能力,利好實體經濟。
最後,這有助于推動解決地方各類“三角債”問題,提振經營主體信心,降低金融機構呆壞賬損失。
4. 上述化債新政如何落地?
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批准了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隱性債務。這6萬億元額度將一次性分配到各地,爲了體現政策公平,根據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將按照全國統一比例,分配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形成穩定化債預期。
財政部將按程序報國務院批准並一次性向地方下達6萬億元分地區限額,地方按規定履行法定程序,加快置換債券發行進度,降低債務負擔,盡早發揮資金效益。財政部還將通過大數據、信息化監督,專項檢查核查等方式,確保資金合規使用。
對于2024年允許地方發行0.8萬億元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支持化債,根據公開數據,今年下半年開始地方累計發行了約0.84萬億元新增專項債用于支持化債等,意味著這項政策已落地。
而對于2029年及以後到期的2萬億元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按照原合同償還,只需地方確認適用這一要求的具體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即可立即實施。
5.這次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舉措背後,體現中央化債思路哪些變化?
根據公開數據,2019年至2022年發行了約1.3萬億元政府債券來置換隱性債務,2023年中央出台一攬子化債方案,當年安排超過2.2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額度,支持地方特別是高風險地區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和清理拖欠企業賬款。而此次則直接抛出五年合計12萬億元化債新政,化債力度是近年最大。
實施這樣一次大規模置換措施,意味著化債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轉變:一是從過去的應急處置向現在的主動化解轉變,二是從點狀式排雷向整體性除險轉變,三是從隱性債、法定債“雙軌”管理向全部債務規範透明管理轉變,四是從側重于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展並重轉變。從政策效應看,能夠發揮“一石二鳥”作用。
6. 如何防止一邊化債一邊新增?
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在化解存量債務風險的同時,必須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財政部表態,將會同相關部門,通過全口徑監測隱性債務、強化預算約束、更嚴監管問責等途徑,持續保持“零容忍”的高壓監管態勢,對新增隱性債務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
全國人大財經委建議,要進一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發揮部門協同監管合力,持續強化政府支出事項和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規範金融機構融資業務,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避免處理完“舊賬”,又增“新賬”。
7.考慮隱性債務後,中國政府債務水平如何?還有舉債空間嗎?
根據財政部數據,截至2023年底,國債余額約30萬億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約40.7萬億元,隱性債務約14.3萬億元,中國政府全口徑債務總額爲85萬億元,(債務總額占GDP比重)政府負債率爲67.5%。
從國際比較看,中國政府負債率顯著低于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數據,2023年末G20國家平均政府負債率118.2%。另外,地方政府債務主要用于資本性支出,支持建設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項目,很多資産正在産生持續性收益,既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是償債資金的重要來源。
總體看中國政府還有較大舉債空間。---來源 : 第一財經資訊-
* 10萬億大規模化債將如何影響市場 ?券商、公募第一時間解讀 *
[財聯社11月9日訊*記者 : 闫軍] 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其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這被認爲,A股投資者們期待的“財政增量政策”迎來落地階段的第一步。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還介紹,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再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10萬億的化債資源之外,此次會議並沒有涉及各個版本小作文的內容,一時之間,“是否符合預期”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券商、公募等專業機構如何看待這場期待已久的會議?爲何有大規模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相關政策出台後會給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多家券商首席、公募基金公司第一時間給出解讀。
爲何大規模置換存量隱性債務?
人大常委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以地方化債爲核心的多項重磅政策,政策合計可以將地方在2028年之前需消化的隱性債務從14.3萬億減少至2.3萬億,大幅減輕地方化債壓力。爲何如此大規模化債?
“有必要,並且非常及時。”中證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宏勝評價到,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內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地方財政收支壓力明顯加大,地方債務尤其是隱性債務問題受到社會很大的關注。
此次置換方案給出了明確的置換規模、進度安排和相關制度安排,可有效緩解地方當期化債壓力、減輕付息負擔,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保運行、保民生和促發展。
同時,這一舉措爲相關市場主體給出了明確的政策預期,有助于穩定和增強市場信心。
潘宏勝進一步介紹,過去10多年,從2014年國發43號文到2018年27號文,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從顯性到隱性、從應急到常態化監督、從分散到統一,政府性債務管理體制總體上逐步完善。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財政支持化債可以通過補充地方財力、增加居民和企業收入的方式,發揮財政乘數效應,帶動投資和消費能力的提升,促進經濟回升向好。
一方面,通過增加地方債務限額、允許專項債用于化債等方式,將大大減輕地方債務壓力,將原本被化債占用的資源騰出來,增強對民生、“三保”等領域的保障,改善居民收入預期。
另一方面,加大化債力度有助于清理地方拖欠企業賬款,提升企業經營信心和活力,提升企業收入和盈利能力。居民和企業收入預期得到改善,將有效提振消費和投資需求,進而形成正反饋,發揮財政的乘數效應。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也表示,總體上看,此次債務置換規模力度很大,體現了發展中化債和以時間換空間的思路,同時反映出中央政府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並推動經濟增長的決心。
在羅志恒看來,在當前地方政府面臨較大債務壓力與經濟發展任務的雙重背景下,新一輪債務置換具有重要意義。對政府而言,有四重意義:
其一,債務置換實現了部分隱性債務顯性化,債務更加公開透明。
其二,以利率更低、周期更長的政府債券置換舉債成本高、周期短的隱性債務,以時間換空間,因此債務置換的過程也是降低風險的過程,體現了化債的本質是化解風險。
其三,債務置換減輕了地方政府化債的壓力,地方政府能騰出更多的財力和精力用于發展經濟和提供公共服務。
其四,債務置換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落實減稅降費,部分地區“亂罰款亂收費”等現象將明顯緩解乃至杜絕,有利于改善營商環境。
對于城投公司而言,債務置換有助于城投公司剝離曆史債務包袱,輕裝上陣,爲城投公司的轉型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通過債務置換,城投公司能夠有序剝離隱性債務,實現債務責任在政府與平台之間的明確劃分,即“政府的歸政府、平台的歸平台”,從而降低債務負擔、提升財務穩健性。
通過這一舉措城投公司能夠將更多精力和資源投入到經營性業務的發展中,聚焦于提升自身的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進而爲城投公司的成功轉型奠定基礎。
化債壓力減少,資本市場風險偏好有望提升
中信保誠基金評價此次發布會中化債的內容將對未來幾年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正面積極意義,對股市同樣利好。
中信保誠基金表示,第一,化債的安排消除了地方政府安心于經濟發展的部分掣肘。過去一段時間,地方財政的收入(稅收,土地出讓金)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在這種壓力下還需要去化解隱性債務,同時兼顧地方經濟發展,約束較多,難度較大。
根據中信保誠基金研究表明,滬深300指數與地方政府財政支出能力有較爲顯著地正相關關系 :一方面,地方政府支出能力強,對經濟增長、産業發展的促進作用越強,企業盈利也會隨之改善。
另一方面,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預期會顯著提高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提升估值。
第二,非常明確地表達了我國政府還有較大舉債空間。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目前正在積極謀劃下一步的財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此外,藍部長還披露了市場關注的政府債務數據,2023年末,我國政府全口徑債務總額爲85萬億元,其中國債30萬億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40.7萬億元,隱性債務14.3萬億元,政府負債率爲67.5%。這對于穩定資本市場預期和信心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三,對未來積極財政的投向和方式做了展望。從使用方向上來看,房地産稅收政策、房地産收儲、地方政府化債、補充大型商業銀行資本金,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都有提及。
從潛在方式來看,赤字率有提升空間,專項債發行規模可以擴大,超長期特別國債繼續發行,雖然本次發布會沒有提及具體數字,但預計在後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相關內容是值得期待的。
流動性改善驅動類債、順周期資産修複共振,關注三類機會
從會議最終結果來看,6萬億地方債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財政政策基本符合預期,但由于此前市場對于預期反複博弈,短期情緒或有消退,但長期看,隨著政策端態度在九月底的徹底轉向,財政政策仍有托底效應,國內宏觀經濟預計迎來整體弱複蘇態勢。在機構看來,流動性改善將驅動類債資産和順周期資産修複共振。
具體到A股板塊上,上銀基金認爲,中期仍可關注三類機會:
一是在經濟複蘇背景下,有望實現基本面與估值面修複的內需及順周期類資産,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顯著的複蘇階段,與經濟趨勢關聯較爲密切的順周期行業,如消費和地産鏈等,將有望迎來扭轉。
二是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線下,且伴隨著美國大選的塵埃落定,由政策驅動的科技類板塊成爲A股投資者的共識之一,細分部分包括自主可控産業鏈、華爲鏈以及機器人産業鏈等。
三是基于此次會議結果的政策重心:化債,未來利率中樞仍然有望保持低位,在股債利差的相對性價比之下,紅利高股息板塊同樣值得關注。
此外,也同樣建議規避短期不確定性增加的出口鏈、能源板塊等。
未來增量政策仍有空間
一系列政策還在持續,明明認爲,未來進一步的增量財政政策仍有空間,值得期待。
年底正在加快落地的政策有 :一系列房地産相關的稅收政策、專項債券支持回收閑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正在加快推進。
明年積極財政政策也有五大增量空間 :一是中央財政舉債和赤字提升空間,二是擴大專項債發行規模和投向領域,提高用作資本金的比例,三是超長期特別國債,四是加大對“兩重”“兩新”的支持力度。五是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
對于下一個階段要關注的方向和重點,潘宏勝表示,此次置換近三年安排8.4萬億元地方化債資源,問題導向明確,體現了明顯加力。
同時,稅收及專項債券支持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等增量財政政策即將推出,2025年的積極財政政策有望在擴大專項債發行和投向、超長期國債支持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消費等重點領域等方面持續加力發力,財政政策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重要作用將更加凸顯,爲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和基礎。
上銀基金指出,在11月8日的人大常委會議後,仍需要重點關注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2025年的工作安排,其中對于明年經濟的增長目標,將較大地影響市場預期。
同時特朗普上台後會有哪些動作也不是完全可預料的,外圍因素仍然會給A股市場造成一定的擾動。所以綜合來看,A股市場中長期將在政策托底下將迎來修複周期,政策面力度將有望兌現到企業盈利面的好轉。---來源 : 財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