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中國 “真正敵人” 突然現身,不是美國 ?中方必須提前做打算.....
* 警惕 !中國 “真正敵人” 突然現身,不是美國 ?中方必須提前做打算 *
新京報報導,歐盟委員會發布消息稱結束了反補貼調查,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BEV)征收爲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
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産商將被征收17%-35.3%不等的反補貼稅。針對歐盟對華電動車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中方表示不認同、不接受,並且已經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訴訟。
另外,雙方技術團隊正在進行新一階段磋商,盡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升級。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稅的靴子最終落地,但是這一舉動並不會重振歐盟的汽車産業。
中方多次指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存在諸多不合理、不合規之處,是以“公平競爭”爲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的保護主義做法。
中方對裁決結果不認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訴訟。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磋商解決貿易爭端,也一直在爲此做出最大努力。
目前,雙方技術團隊正在進行新一階段磋商,希望歐方以建設性態度與中方共同推進,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相互照顧核心關切,盡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升級。
德國是歐盟內部反對加征關稅的主要力量之一。作爲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尤其是在汽車行業,德國對我國市場的依賴性極高。而我國則是德國汽車出口的最大市場之一。
正因爲如此,德國在歐盟內部投票時堅決反對對我國電動車加征關稅。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多次公開場合表態,強調中德兩國長期以來的經貿合作關系,並呼籲保持兩國之間的正常貿易往來。德國的反對立場不僅僅是出于對本國經濟利益的考慮,更是爲了避免在未來遭遇我國的報復性貿易措施。
這次中歐電動車之爭,與其說是一場貿易戰,不如說是一場利益博弈。
歐盟想保護自家市場,中國想擴大出口,雙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這次中歐電動車之爭充分暴露了國際貿易中的複雜性。
表面上看是貿易爭端,實際上折射出的是産業競爭力的較量。歐盟想用關稅來制約中國電動車,但在全球化的今天,這種做法能否真正奏效還很難說。而中國車企在這場較量中展現出的靈活應對能力,也足以證明中國制造的實力已今非昔比。
中歐之間的爭端,也讓企業感到困惑。中國車企在全球布局中,一直保持著高度的靈活性。歐洲是一個重要市場,但並非唯一市場。
面對歐盟的關稅政策,中國車企將目光轉向其他地區,比如東南亞和南美,它們有著更穩定的政策環境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奇瑞汽車在西班牙生産計劃的推遲,正是這種觀望態度的體現。試圖通過加稅來迫使中國車企在歐洲投資,這種策略最終失敗,反而引火燒身。中國車企的撤離,讓意大利汽車行業更加舉步維艱。
西方國家雖然都對中國電動車虎視眈眈,但美國和歐洲的處境和態度卻完全不一樣。
在全球能源轉型時,歐洲一直希望自己能在全球的電動車供應鏈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然而,歐洲這些傳統的汽車公司習慣了躺著賺錢,轉型的速度太慢,等于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一路狂奔,把自己甩在身後。
這幾年,歐洲爲了在技術上趕上來,多次要求中國車企去歐洲投資建廠,這樣一來,不僅我們的資金能過去,連最新的電動車技術也能爲歐洲所用,從而實現彎道超車。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稅,表面上是爲了“公平競爭”,其實就是因爲中國的電動車賣得比他們便宜,哪怕只便宜幾歐元,都足以沖擊當地市場。而貿易戰的目標並不是掙多少錢,而是搶占市場份額。只要我們占據足夠的市場份額,未來漲價也不是問題。
大衆一旦習慣了我們的産品,就算價格比本土品牌貴一點,他們也能接受。而且我們的生産成本比歐美低太多,即使加了稅,中國電車在歐洲依然比他們本地的車便宜,結果多出來的成本只能疊加到他們自己老百姓頭上,吃虧的還是他們自己。---來源 : 傲骨真新 -
*俄烏沖突快打完了,全世界都沒能料到,普京要對中國明算賬?*
據參考消息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文章有這樣的說法。特朗普卸任之後與普京聯絡這件事,會讓很多人産生疑問 :特朗普這麽做是在進行什麽交易呢?
假如特朗普真的和普京討論過相關事情(要知道,很多人會不加思考就無端相信這種所謂的指控),那他或許有足夠的理由覺得普京願意談判。
要是他沒這麽做過,那他爲什麽又會認爲普京會同意呢?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曾公開對迅速達成和平協議的想法表示不看好,她指出“有必要區分選舉前的話術和擁有相應權力的政府官員的表態”,並且還補充說“還是現實一點吧”。
近日,俄羅斯國防部表示,俄軍已控制頓涅茨克地區的一個定居點。此外,俄軍對烏克蘭的軍用機場基礎設施、彈藥和油料倉庫,還有烏軍在135個地區的有生力量與軍事裝備集結區展開了打擊行動。
在這一過程中,俄軍防空系統成功擊落95架無人機。並且,通報指出,過去的一天裏,烏軍在庫爾斯克地區有300余人的損失。
就在同一天,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也發布了戰報。根據該戰報,截至當天下午,前線地區共發生79次戰鬥,目前前線的局勢仍然處于緊張狀態。
早些時候,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發表演講,闡述了烏克蘭提出的“勝利計劃”,該計劃包含五個要點。
其一,烏克蘭要獲取不附加任何條件加入北約的邀請。其二,增強烏克蘭的防禦能力。其三,烏克蘭建議在其本土部署一套全面的非核戰略威懾方案。其四,提議烏克蘭和盟友簽署協議,從而允許對烏克蘭的自然資源進行共同投資與使用。其五,在戰爭結束之後,烏克蘭武裝力量能夠用于強化北約的安全,取代當前駐紮在歐洲的部分美軍。
在大選進入最後沖刺階段時,特朗普突然公布了一份用于調停俄烏沖突的“和平計劃”,此消息仿若一枚重磅炸彈,在國際政壇引發了強烈震動。
特朗普在這份計劃裏,首先就直截了當地提出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
其次的內容更耐人尋味,那就是要在俄烏邊境兩側構建自治非軍事區。還有,監督這個非軍事區工作的任務將交給歐洲部隊,美國在這方面既不派人也不出錢。
這一舉措簡直堪稱“神來之筆”,不動聲色地就把這個棘手的難題抛給了歐洲盟友。歐洲方面聽到這個消息,估計會被氣得不輕。
特朗普提出了所謂的和平計劃,澤連斯基針對特朗普的想法直言回應道 :“如果結束戰爭的計劃是讓烏克蘭割讓領土,那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這一回應顯示出澤連斯基對特朗普那種以爲能輕松結束戰爭的無知想法感到憤懑。
波蘭總統杜達也曾對持有類似方案的西方政客表達過類似看法 :“如果你們對俄羅斯如此慷慨,爲何不拿自己的土地給俄羅斯?爲何要用他國領土來滿足俄羅斯的要求?”實際上,特朗普所謂的和平計劃,除了出賣他國利益之外,很難說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和平計劃。
當下,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構建了衆多的軍事基地以及聯盟體系,其目的在于憑借地緣軍事布局來實現自身的戰略目標。然而,中俄的存在已經對美國的這種布局造成了沖擊。部分議員向拜登提議,應當優先針對中國,從而阻止中俄之間進一步深化合作關系。
近期,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發表了十分直白的言論。他稱拜登致使中俄聯合起來,這是一種恥辱。並且特朗普揚言,要是他能夠贏得選舉上台執政,那麽拆散中俄之間的合作僅僅是個時間問題。
他還指出,中俄之間“對接市場”的經濟模式對美國主導的跨大洲經濟合作模式以及貿易規則形成了沖擊,進而影響到美國的地位以及利益分配情況,不過,他並沒有具體提及將會采用何種手段。
此前,俄羅斯頒布了一項法令,內容是上調汽車報稅。該法令規定,自上個月的1日起,俄羅斯的車輛報廢稅將上調70% - 85%,並且從明年1月開始,每年還會繼續上漲10% - 20%,這一上漲態勢將持續到2030年。
此次調整所涉及的範圍涵蓋了所有輪式車輛,像乘用車、卡車、客車、挂車、道路機械等都在其中。
實際上,這並非俄羅斯首次對進口車報廢稅進行調整,從2012年至今,俄羅斯針對進口車報廢稅的調整已經多達6次,而且每次都是上調。不過,這次的調整堪稱最爲嚴格的一次,經過此次調整後,報廢一輛進口汽車需要支付15萬人民幣。
俄烏沖突持續演進,俄羅斯漸漸占據優勢地位。不過,有人會無端揣測俄羅斯是否會因此對中國“算明帳”,但這絕不是事實。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局勢下,中俄兩國都全力以赴地捍衛本國利益,同時積極爲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貢獻力量。
普京的言論,一方面體現出對中國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對企圖破壞中俄關系的勢力發出的明確警告。
在俄烏沖突這一事件上,中國始終積極推動雙方和解,當下俄烏沖突的發展態勢確實令人憂慮,各國都希望這場沖突能夠降溫,中國也始終致力于以和平手段解決問題。
我國國防部發言人曾多次指出,自中俄建交起,雙方一直遵循“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這一原則。在這一原則的指引下,中俄共同摸索出了一套適宜相鄰大國相處的正確方式,這種方式符合中俄兩國的國情,也與當今時代特征相契合。
中俄兩國之間的關系並非如美國主觀臆斷的同盟關系,而是一種嶄新的大國關系模式。這一模式體現的是追求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
中俄兩國持續加深、拓寬全面戰略協作關系,並且在各個領域展開務實合作。這樣的合作不但切實地爲中俄兩國人民帶來了福利,而且在維護全球戰略穩定、推動國際公平正義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來源 : 傲骨真新 -
* “求饒”晚了!中國強勢出手,德國損失300億,歐盟最怕一幕發生 *
據澎湃新聞,歐盟委員會于2024年10月,發布了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後采取的最終措施,即對華電動車征收額外進口高關稅。
這一舉措將對中國電動車出口造成沖擊,並可能深刻影響中歐經貿關系未來發展。總體而言,這一舉措反映出歐盟正從地緣政治競爭角度處理對華經貿競爭關系。
對我國而言,面對歐盟地緣政治競爭攻勢,需以非地緣政治競爭方式來化解,盡力使中歐經貿關系和整體關系回到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
實際上,歐盟挑起對華貿易戰火,實則上就是在給自己引火燒身。原因很簡單,中國電動汽車即便被加稅,但在歐洲仍然具有很大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中國電動汽車也不只歐盟一個市場,中東、亞太、拉美和非洲,同樣也都是中國電動汽車暢銷的市場。換句話說,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稅,非但無法阻止中國新能源産業的發展,反而會給自己帶來一系列的麻煩。
歐盟輪值主席國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部長西雅爾多表示,由馮德萊恩領導的歐盟委員會無視成員國和歐洲大型車企的意見,執意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加征關稅,再次沈重打擊了歐洲大陸的競爭力,不符合歐盟和歐洲汽車制造商的利益,“她把歐洲帶入了一場必敗的戰爭”。
匈牙利國家經濟部工業事務副國務秘書納吉·亞當表示,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爲,有百害而無一利,並不會爲歐盟的決策者們帶來他們想象的利益。
同時,近期有消息稱,蜂巢能源已經決定暫停投建在德國的兩家電池工廠項目。關于停建的原因,蜂巢能源回應稱,由于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未能達到所有利益相關方的預期,公司決定終止項目商業運營。
除了海外項目的收縮,蜂巢能源內部的形勢也不安穩。
除了發展未達到預期之外,蜂巢能源停建德國項目可能還和投資強度大有關。據知情人士透露,建設歐洲工廠先期需要支出300億元投資,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投資額有點過大了。
近年來,全球電動汽車市場蓬勃發展,各大車企紛紛加碼電動汽車研發和生産,而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也成爲了全球電動汽車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對中國産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無疑是試圖阻礙中國電動汽車産業的發展,從而維護自己在這方面的市場地位。歐盟真的能阻止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嗎?
答案是不可能!中國在電動汽車産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擁有強大的技術優勢,從電池技術到電機技術,再到整車制造,中國企業不斷突破創新,已經站在了世界領先水平。
總而言之,歐盟這次搞出的貿易關稅政策,注定是一步臭棋。因爲歐盟汽車産業衰落的核心問題,從來不是關稅問題,而是市場經濟下的優勝劣汰。
如果歐盟如今不及時調整自己的關稅政策,改善自己因爲制裁俄羅斯帶來的能源劣勢,並且充分參與全球市場與中國車企同台競爭,那麽未來的歐洲汽車工業,注定是走下坡路的。---來源 : 傲骨真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