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爲什麽你的公司總是像個草台班子?

2024102016:08



今年有個話題特別火 :世界是個草台班子。

更神奇的一點是,員工和管理層,經常互相都覺得對方是草台班子。

比如,員工經常這麽想 :公司到底要做什麽?怎麽掙錢?高層們能不能先想想清楚?

好不容易定下來了,結果就這?這不等于讓我“去把唐僧師徒幹掉”嗎?

怎麽A領導一個說法、B領導一個說法?而且說完互相還不買帳?你們領導之間能不能先把意見統一了?

而管理層,經常會這麽想:定好的路線、教過的方法,怎麽就是執行不下去?

理想、未來、價值觀,根本談不得,一說就覺得你在“畫餅”。

好,不畫餅,給高工資。但爲什麽明明給得不少,任務卻還是執行不下去,甚至抱怨更多了?

到底咋回事?難道世界真的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

我想給你一個我自己的答案,或者說,一個解題思路:因爲,公司的高層,從來沒有把戰略“落地”的方法和意識。甚至,他們都意識不到“戰略”這件事的重要性。

今天,我就想完整地向你介紹:公司的戰略,究竟該如何制定。

相信,無論你是CEO、管理者、還是基層員工,都會從中獲得啓發。

其實,和“把大象裝進冰箱”一樣,企業的戰略,攏共也就3步:制定、拆解、落地。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太難了,每一步都有難題。但好在,每一步都有方法。

01,  制定 :戰略是關于“如何”的藝術

在談戰略前,你必須先理解,到底什麽叫戰略。

*  我們常說,企業CEO只有三件事:找人、找錢、定戰略。

但實際情況是,絕大多數人,都不懂什麽叫戰略,他們經常會把戰略和“目標”搞混。他們所謂的戰略會議,其實就是目標分配大會。

銷售部門,目標1000萬營收。市場部門,目標500萬新用戶。好了,散會,都回去執行吧。

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如果是這樣,那這個CEO也太好當了。

那到底什麽是戰略呢?

假如,你要從中國上海,到美國舊金山,請問,以下哪一種方式叫做戰略。

A、坐飛機,上海直飛舊金山。

B、坐船,用兩個月時間橫跨太平洋。

C、坐高鐵和火車北上,進入俄羅斯,穿越茫茫西伯利亞,走白令海峽進入美洲大陸,再一路南下到達舊金山。

D、來個猛的,直接從太平洋上遊過去。

來,給你5秒鍾。

時間到,答案是:以上4種,全部都叫戰略。

沒錯,戰略不是唯一的,一個好戰略的背面,很可能也是一個好戰略。

戰略,是對“路線”的回答,是關于“如何”的藝術。

去北京、去上海、去香港、去舊金山,這叫目標。坐飛機去北京、坐高鐵去上海、坐船去香港、遊泳去洛杉矶,這叫戰略。

營收1000萬,這是目標。如何營收1000萬,才是戰略。500萬新用戶,這是目標。如何獲取500萬新用戶,才是戰略。

還拿去洛杉矶舉例子,坐飛機速度最快,一天時間就能到達。但如果你還要運幾十噸重的貨物,那就只能坐船。

而如果你想達成一項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的成就,名垂青史。那ABC都不夠格,你必須得選D,直接遊過去。當然,前提是你有這個實力。

戰略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合不合適。

爲什麽制定戰略這麽重要?只有目標不行嗎?

因爲,如果只有目標,那團隊很可能沈浸在固有的路徑中,對危機的來臨茫然不知。

比如,你的公司做嬰幼兒食品,但少子化趨勢來臨,孩子越來越少。而你的公司從上到下,都只盯著這一畝三分地,對世界發生的變化茫然不知,那必然會在時代變遷中消亡。

那怎麽辦?你得把戰略清晰地制定出來:我們要通過在嬰幼兒食品領域繼續擴大份額,完成1000萬的營收增長。

這時,你才能看出問題:好像不太對吧?市場在不斷萎縮,這真的做得到嗎。要不要找找新的增長曲線,比如入局老年食品?

要在紅海裏撈魚,而不是在鹽堿地裏種莊稼。要努力尋找新的麥田,而不是痛苦地研究顆粒歸倉。

這份眼光,就是戰略,也是CEO當仁不讓的責任。毫不客氣地說,沒有戰略思考的CEO,是不稱職的CEO。

具體如何制定戰略?我分享過一個經典的模型:看5年,想3年,認認真真幹1年。

未來5年,錯過什麽機會,你會拍斷大腿?未來3年,你要積累什麽樣的資源和能力,能讓目標實現?未來1年,紮下去具體幹什麽樣的事情?

這個5年和3年,是爲了讓你對未來保持專注,對時代保持思考,對變化保持敏感。但是認認真真地幹1年,才是真正拉開差距的地方。因爲你得用這實打實的1年,來把心中的想法,變成手中的現實。

好,假設現在公司老板看完這段話,熱血澎湃,帶著管理層包下一個海島,用一周時間暢談世界大勢,制定出了下一個5年宏偉的增長計劃,並在全體員工大會上鄭重宣布,號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幹啊。

請問,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大概率什麽都不會發生,員工們該幹嘛幹嘛,仿佛老板們只是去度了個假,莫名其妙地把雞湯喝高了。

爲什麽會這樣?因爲他們忽略了戰略的第二步:拆解。

02,  拆解 :你真的懂你的業務嗎?

前面說了,戰略不是目標,是達成目標的路徑。

而拆解呢?

拆解是把戰略再“翻譯”回目標,再進一步變成若幹個小目標,最後變成若幹個具體可執行的計劃。

比如,你的戰略是進軍老年食品領域,站住腳跟,打開第二增長曲線。那請問,怎麽樣叫“站住了腳跟”?

你必須再把這個核心戰略,翻譯成若幹個目標,落實到各個負責人身上。

比如,老年食品的營收,要占到總營收的30%以上。銷售團隊領走。

比如,至少要有一款銷售額過5000萬的爆款,研發團隊領走。

比如,你的老年食品要覆蓋500個零售終端,市場團隊領走。

然後,每一個負責人拿走目標後,必須再對這個大目標做一層層拆解,落到每一個子部門,甚至每一個人身上。而每一個人,則將他們的目標,拆解爲具體可執行的計劃。

銷售團隊,下個月要實現100萬增量的業績目標。那麽,團隊3人,小王承擔40萬,小李承擔40萬,小張承擔20萬。

小王的40萬目標中,A産品業績30萬,B産品業績10萬。小王的A産品業績30萬的目標中,第一周10萬,第二周10萬,第三周5萬,第四周5萬。

小王第一周A産品10萬的目標中,需要達成1個客戶付款,那麽就得找到5個高意向客戶,也就需要打100個新客戶電話。

因此,小王第一周的目標,就被拆解爲“每天打20個電話,並挖掘出1個高意向客戶”,而這,就是一個具體可執行的計劃。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無論多大規模的公司,每一個員工的目標加起來,就應該是CEO的目標。

當然,實際情況千變萬化,不可能這麽理想,但你至少應當理解這種思路。

同時,我還要提醒你注意一件事:考核指標。

比如前面說的“什麽叫站穩腳跟”?其實指標不只有營收這一種選項。市場占比是不是也可以?複購率是不是也可以?利潤總額是不是也可以?

到底選擇哪項指標?這就完全考驗領導者的水平,考驗他對業務的理解深度。

不同的拆解方式,不同的考核指標,會帶來完全不同的行爲後果。

我想拿你正在看的這個公衆號,給你舉個例子。請你猜猜看,我們用什麽指標考核公衆號主筆?

大部分公衆號的考核方式,都是閱讀量。畢竟這看上去非常直觀,閱讀量越高,效果越好。

但問題是,這真的是最能反映公衆號利益的指標嗎?

如果只考核閱讀量,那最符合主筆利益的方式,就是瘋狂地標題黨、制造沖突,甚至用上“震驚體”。

一次兩次,閱讀量是上去了。但長期來看,損失的是讀者無比寶貴的信任,無異于殺雞取卵。

所以,在我們公司,對公衆號主筆只考核一樣數據:新增引導關注數。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有多少新的讀者,通過這篇文章關注了這個公衆號。微信後台會直接顯示這項數據。

爲什麽選擇這個數據?因爲想達成“關注”這個動作,需要經過好幾關。

首先,標題要夠好,打開的人群基數才能足夠多。那標題黨有沒有用呢?沒用,因爲打開不會帶來新增,只有內容受到讀者認可,才會帶來轉發。而被轉發後,新用戶看到這篇文章,也覺得內容很好,並且期待以後持續看到你的內容,才會點擊關注...

一旦我們定下了“新增引導關注數”這個考核指標,主筆就必須想盡一切方法提高文章的知識量、價值感,而不是靠聳人聽聞的標題。

再舉個例子,此前我曾聽于冬琪老師說過,在拼多多這樣一家以加班文化聞名的公司,很多員工卻都對拼多多的考核制度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爲什麽?因爲拼多多的考核指標,可能會複雜,但一定會單一。

複雜,是說指標的計算過程,可能極其複雜,要通過一套公式得出。單一,是指哪怕計算方式再複雜,但最後落到每個人身上的核心KPI,一定只有盡可能少的指標,再具體到基層員工身上,很多時候只有一兩個指標。

舉個例子,對于采購團隊,傳統的考核方式,是考核價格、品質、交付周期、穩定性等多個指標。但在拼多多,采購團隊的考核指標只有一個,叫“品類GMV和利潤的相對增量”。

你看,這是一個特別複雜的指標,複雜到我們這些外行人都有點看不明白,需要多個要素綜合計算才能得出。但是,它單一且清晰。

單一而清晰的指標,才能像指南針一樣,爲團隊指引出清晰的目標。

只有對業務了解到極點的領導者,才能定出這樣的指標。

很多人批評KPI,但我有時覺得,KPI沒有問題,出問題的是亂定KPI的人。

無論用的是KPI,還是OKR,都在考驗著領導者這樣一件事:你是否真的夠懂你的業務?是否真的明白什麽才是業務的驅動性指標?

好,現在,你終于完成了戰略的制定和拆解,把任務分解到了每一個基層員工的頭上。請問,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員工大概率會說:你定的戰略,與我何幹?

這是因爲,戰略還有最後一步:落地。

03,  落地 :日行三十公里

我見過太多老板,發狂爲什麽自己制定的戰略無法被有效執行,他們通常會歸因于團隊缺乏 “執行力”,甚至會請各種執行力教練,進行魔鬼式動員。

但其實,戰略無法落地的真實原因,是沒有 “能夠承接戰略的體制”。

什麽叫 “能夠承接戰略的體制”?一個公司想把戰略落地,必須要有3套系統 :

第一套系統,是目標系統。

前面說的制定戰略、拆解目標,把目標分解到每一個人身上,本質就是這套東西。

但只有目標系統就夠了嗎?當然不夠。因爲目標系統是“公司所欲”。

而從上到下的員工都會問出這樣一個問題 :任你說的再天花亂墜,那都是你的公司、你的理想、你的使命願景價值觀,與我何關?

你考核新增引導關注數,我達成了怎麽樣?達不成又怎麽樣?

你說要提升用戶滿意度,我提升了怎樣?沒提升又怎樣?

員工的反應,自然是糊弄了事,年底問我爲什麽目標沒完成?好辦,怪環境、怪客戶、怪同事,大不了就往地上一坐,沒有功勞我也有苦勞吧。

老板對我畫大餅,我給老板聞肉香。

因此,還需要第二套系統 :薪酬系統。

包括,什麽級別,拿什麽範圍的工資。多久調一次薪、多久升一次職。

包括,有多少是固定、多少是浮動。多少是提成、多少是獎金。

爲什麽它這麽重要?因爲,薪酬系統是 “員工所欲”。

員工工作,不是爲了幫你完成夢想,而是爲了掙錢。

管好欲望的前提,是正視並承認人的欲望。

可是,我還見過一些企業家疑惑,我給的工資明明很高,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爲什麽團隊還是沒有執行力,總把我定的戰略扔在地上?

因爲,你缺少第三套系統 :考核系統。

什麽是考核系統?考核系統是一支“鈎子”,把員工所欲的薪酬系統,“鈎”到公司所欲的目標系統上去。

達成怎麽樣的目標,獲得怎樣的考核,就可以拿到怎樣的薪酬,獲得怎樣的職位。

員工不是在爲你工作,而是在爲他的目標工作,只不過他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就要幫你完成目標。

考核系統的目標,是實現“上下同欲”。

然後呢,這就結束了嗎?還沒有,你還需要建立日常的跟進機制,不斷拉齊、糾偏。

這個過程其實特別簡單,就只有4個字母 :PDCA。

很多公司的人,聽這4個字母,已經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了。因爲只是嘴上說著PDCA、PDCA,大家一定要養成PDCA的工作習慣啊,但從來沒人真正重視。

P-D-C-A這四個字母,分別代表:Plan(計劃),Do(行動),Check(檢查),Act(處理)。

決定的目標、制定的計劃,只允許有“已完成”、“進行中”、“經討論取消”三種狀態,決不允許有一種狀態叫“忘了”。

怎麽實現?其實要靠一項“笨辦法”:開會。

在我們公司,有三個特別重要的會 :一年一次的年會,三個月一次的季度會,一周一次的周會。

經常有人問我,一周一次,是不是太多了?三個月一次真的不行嗎?

真的不行,三個月一次,只會讓目標的完成進度失控。

比如,今年目標是1000萬銷售額,也定了實現目標的方法。

結果呢?4月1號你和銷售總監複盤,天啊,怎麽才賣了20萬?我的老天,你不是在和我開愚人節玩笑吧?

銷售總監也是一肚子苦水,哎呀,環境不好、團隊變動大、競爭對手使壞...總之各種各樣的理由。

你把臉一沈,沒有借口,現在回去就整改,三個月以後沒有起色我就換了你。

結果,7月1號你再來看,有進步,但不多,第二季度賣了30萬出去,總計銷售額50萬,完成度5%。

你氣急敗壞,炒了這個銷售總監。可是你炒了他有什麽用?還剩半年的時間,卻有95%的任務。今年的戰略目標,無論如何也完不成了。

所以,必須開周會,每周一次。

周會幹什麽?只有一件事 :把目標和實際進度“拉齊”。

年度銷售目標是1000萬,那上周應該完成多少?實際完成了多少?是領先目標還是落後于目標?如果落後了是什麽原因?計劃如何追趕?

當場定下追趕計劃,然後執行。然後下周周會,這個過程繼續。

這樣,目標進度才能像一只輪子,不斷滾動著向前。

否則,所有的戰略和目標,都會石沈大海。具體執行的時候,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只有建立了這一整套系統,整套戰略才能像“水銀瀉地”一般落到實處,而不是成爲一年一度的空談。

04,  最後的話 :  看到這裏,很多人倒吸一口涼氣,我的天哪,原來把戰略落地,竟然這麽複雜?

很多人都喜歡雷軍的一句話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這套戰略落地方法論,就是 “戰略上的勤奮”。

前幾年,我曾經發過一條朋友圈,受到很多朋友的點贊 :



很多企業家就是這樣,擁有一種 “大招思維”,總是覺得我學會一個什麽工具,發表一個什麽演講,問題就全都迎刃而解。

但其實,草台班子和正規軍的區別,從來不是掌握了什麽大招,而是這些紮紮實實的基本功。

最後,我還想告訴你的是,戰略從來都不是一種 “知識”,而是一種 “技能”。

一種需要不斷實操,練中學、學中練的技能。---[作者 :劉潤*來源 :劉潤/來源 :  互聯網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