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爲什麽和父母一說話就愛發脾氣?不用懷疑,這是一種應激反應

2024093013:51

你本來脾氣很好,也受人喜歡

可是不知道爲什麽,只要一聽到父母講話就會覺得莫名煩躁,甚至還有一種要離得遠遠的“眼不見爲淨”心理

不過,再等你冷靜下來,心情沒有那麽糟糕了,又會感到愧疚,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孝順、沒有耐心…

事實上,這就是童年時期受過心理創傷的一種應激反應

單位來了一個脾氣很好的姑娘,大家都叫她琳琳

印象中,這個女孩說話溫柔體貼,爲人處事方面也不錯,總是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

所以呢,大家都願意跟她親近、做朋友

可有一次,她到我家裏拿資料時,整個人顯得格外焦慮

看著那滿臉通紅,再加上一路小跑的氣喘籲籲模樣,我邀請她到屋裏休息會兒、並喝杯水解解渴

而琳琳那邊,才剛走進屋,兜裏的電話鈴聲就響個沒完

琳琳不想接,挂斷了,對方接著打,琳琳接著挂斷

直到鈴聲第五遍響起時,她才不耐煩地接起電話,然後說了聲“到底要幹嘛?煩不煩呀”

震耳欲聾的聲音,可跟之前嬌滴滴的小女生形象完全不同



大概琳琳也意識到我詫異的眼光,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說:“是我媽,可煩人了,有事沒事就打電話煩我”

我安慰她:“也可能是阿姨有什麽著急的事,你跟她好好聊聊吧,別讓阿姨那邊擔心”

沒想到,她先是冷笑一聲,然後繼續說:“她會擔心嗎?呵呵,從來不會,小時候不論我做得有多麽好,她從來都覺得我還不夠努力,現在也是一樣,明明我認真在工作、也努力在規劃自己的人生,可她依然罵我碌碌無爲,只配做個不起眼的底層人,讓人瞧不起”

聽完這番訴苦話,我似乎也慢慢理解了琳琳對她母親的不耐煩、還有埋怨

這就是屬于童年創傷裏的應激反應

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打壓、批評、甚至否定,那缺乏積極反饋、正向溝通的情況下,孩子再和父母溝通的時候就會覺得委屈、痛苦,以至于出現煩躁、頂嘴或者排斥溝通的情況

久而久之,還會對父母産生失望性的情感隔閡

所以,和父母一說話就發脾氣的子女,不用懷疑,這是他們曾經受到過心理陰影的自我防禦模式,也被稱爲傷害性應激反應

特別是在以下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他們長大後所産生的應激反應也會越強:

01,  武斷家庭---不分青紅皂白,就要冤枉孩子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家長呢?他們看人待事特別武斷,只是聽人輕輕一說,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冤枉自家孩子

有一個女孩,讀中學的時候,她的叔叔正處于熱戀期,每天都要和女朋友打電話聊天

就在某個星期天,女孩剛背上書包准備去學校,叔叔就攔住她,並給了30塊錢,讓她幫忙給家裏的座機交下話費

女孩聽了叔叔的話,還沒到學校就連忙跑去先交話費

可不知道是錢沒裝好、還是跑太快了,30塊錢最後只剩下20塊錢

女孩害怕被叔叔批評,就悄悄地只充了僅有的20塊錢話費

然而,20塊錢的續航力終究是有限的,叔叔也在第二天電話欠費後就發現了不對勁

他帶著懷疑查詢了交費記錄,發現只充了20塊錢後,就直接把電話打到學校

女孩把真相解釋給叔叔聽,叔叔不相信,覺得女孩就是故意扣下10塊錢買吃的了,不僅語言犀利地用“偷”字發泄不滿,挂了電話後還把這件事直接告訴了女孩的爸爸

女孩爸爸當時在外地打工,知道這件事後也是氣急敗壞地痛罵女孩一頓

女孩極力解釋,爸爸不聽,甚至質疑說:“你叔叔那麽大的人,會冤枉你嗎”



那一次,女孩可是受盡了委屈,她躲在家裏淚流不止,哭聲也蔓延著整個屋子

爺爺幹活回來聽到後,安慰她“你沒拿就沒拿,有什麽好哭的”

盡管奶奶相信她,可最終也沒有做什麽、更沒有爲她洗清冤屈,只是漫不經心地說句:“下次注意就行“

于是,有了那次被冤枉、被傷害的經曆後,女孩的性格就慢慢發生了改變,每次和爺爺奶奶、叔叔、還有爸爸說話時,她都覺得煩躁不安,有時候不想理會,有時候還故意叫板頂嘴

等到多年後,再次提起脾氣太差這個問題時,女孩卻毫不掩飾地說:“我脾氣差還不是你們的功勞”

這是什麽?這就是家庭環境決定孩子的性格發展

一個能擁有健康、富足內心的孩子,他們所生活的環境,基本上都是健康、積極、且充滿信任能量的,即便是孩子不小心犯了錯,那又如何呢?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也可以說,只要是健康家庭裏的家長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認識錯誤、糾正錯誤、並避免錯誤

像那些想都不想地直接給孩子貼標簽、下定義,往往過于武斷、也太過傷人,很容易就讓孩子的內心受到極大的創傷痛苦

這不是玻璃心,而是有沒有被信任、有沒有被尊重的人生底牌

02,  吵鬧家庭---不管爭沒爭贏,孩子都得挨訓

之前看到一位博主說的一番話,覺得好似說到了心坎上

那位博主說 : “何止是00後啊,95後,90後都不想結婚了,我們是什麽樣家庭成長起來的?一個天天抱怨的媽媽,一個活得憋屈的爸爸,每次在家吃飯就像是上庭一樣,總要爲某一方辯護”

    “如果你想獨善其身,哪一方都不得罪、哪一方也不討好,那是不可能的,不管他們最後吵架有沒有爭贏,你都是那個拖後腿的人”

    “媽媽會說,如果不是爲了你,我至于在這裏受氣嗎?如果沒有你,我不知道現在過得有多麽好”

    ”爸爸也會帶入情緒地發泄不滿,明明你很乖巧地不惹事、不闖禍,他也會看你不順眼地補一句:就知道玩,以後能有什麽出息”

    “于是呼,你就這樣搖搖晃晃地長大了,長成一個毫無自我、毫無自信的社會NPC,誰能告訴我,這樣環境下成長的人,誰還想結婚”

是呀,一個整天吵吵鬧鬧的家庭養不出幸福感、有自信的孩子

這類孩子長大後,自我感極低、他們也明白不了結婚的意義



有個閨蜜,今年已經33歲了,面對家裏人的催婚,她就給出了三句話:

    “結婚幹嘛”

    “像你們一樣整天吵個沒完嗎”

    “還是讓我的孩子繼承痛苦,像我一樣,每次看到你們就想起被訓、被道德綁架的痛苦嗎”

這是什麽?這就是童年陰影裏的防禦性應激反應

特別是那批在爭吵、打罵、還有動不動就被道德綁架環境中成長的子女,他們長大後要麽恐婚、要麽恐育,並且和家裏人的關系還特別緊張,內心的防禦系統也致使他們無法忘懷曾經的傷害和陰影

所以,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幸運的人是在用童年治愈一生,孩子的童年經曆好不好,也將直接貫穿整個人生,決定著他們最終幸不幸福、快不快樂…

不想孩子將來痛苦、焦躁、存在傷害性應激反應,那保持家庭的和諧、溝通的穩定,才是家長們不可缺少的修煉手段

03,  攀比家庭---不看努力過程,只拿結果要求

還有一類家長,他們對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從孩子出生開始,就爲他們規劃了周密的完美人生計劃

可這些真的適合孩子,又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

並不會,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花期和季節,強行把孩子推到不適合他們的位置,到最後也不過是加快孩子的枯萎速度

就有這樣一個真實案例:

一個14歲少年,他不僅整天玩遊戲成瘾,上課還睡覺、多次故意逃課曠課

父母知道這些後,管了很多次管不了

無奈之下,孩子就像是一頭發了瘋的猛獸一樣,他生氣地看到什麽就亂砸什麽

直到家裏變得一片狼藉,父母氣得臉發綠,孩子也僵持著好幾天不肯去學校

可正當大家都放棄、不想管時,班主任打來了回訪電話,在老師的單獨溝通下,卻聽到男孩嘴裏說出的另一個版本

男孩說,自從他讀了初中之後,學習壓力一直很大,有很多個晚上就失眠睡不著覺,因爲他只要一閉上眼,仿佛就能聽到爸爸媽媽在拿他和別人作比較

你睡早了,他們會說:“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現在才幾點,睡那麽早幹什麽,不知道翻書看看、做些練習題嗎”

你睡晚了,他們也會說:“就那麽點作業,寫到這麽晚還在寫,我看你根本就是沒用心,你看看xxx,人家放學回家作業早就寫完了,還額外做了兩張卷子,但凡你真的用點心,作業都不至于寫到這麽晚”



每次聽到父母的話,少年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明明也很努力,明明也認真了,可父母就是看不到他的進步和努力

久而久之,在感受不到認可、和學習進步的情況下,少年就開始一蹶不振

他覺得,反正父母認爲他什麽也不是,他索性就自由自在地想玩遊戲就玩遊戲,至少遊戲能讓他在勝局中感受到成就、與快樂

而我們從這一點就可看得出,孩子是需要在自信中成長的

如果我們總是打壓、攀比,只看重結果地不停要求孩子,而絲毫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進步,那時間久了,再優秀、再堅強的孩子也會慢慢被蹉跎、喪失信心

04,  極端家庭---父母情緒不好,喜歡控制別人

什麽樣的家庭最讓人窒息?蘭媽看過很多案例,發現最容易讓人感到焦慮、痛苦的家庭,莫過于家裏有一個經常制造焦慮的人

而這個人,往往還是孩子最親愛的爸爸媽媽

不久前,我在樓下的早點鋪吃早點,就遇到旁邊桌有位媽媽帶著她女兒吃早點

聽她們講話的內容,女孩應該是早上鬧情緒,以至于錯過了學校的早餐時間,最後才不得不選擇在外面吃早點

期間,最讓人感到焦躁的,是整個吃飯過程中媽媽一直在喋喋不休:

她一會兒說:“你看看你,身上穿的、嘴裏吃的,還有學習上用的每一樣東西,哪個不是媽媽辛辛苦苦掙錢買的?平時我自己買雙襪子都要專門挑便宜的買,給你買什麽,我壓根都不眨個眼,可你呢?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你能好好讀書,可就是這點唯一的要求你都做不到”

她一會兒又說:“媽媽說你,這都是爲了你好,你想呀,媽媽能害了你嗎?你看看你這學期,群裏哪個老師沒有提到你,語文老師說你書寫不認真,數學和英語老師那邊又是經常不交作業,照這個速度下去,你沒有到初中就學不進了,因爲你到時候坐在課堂上根本就像聽天書一樣,什麽都聽不懂,慢慢地,你自己都會覺得沒意思,不願意再學習了”


或許,這位媽媽說得是事實、也是不好好學習的最終結果,可當著孩子面不停地灌輸這些話,無非是在制造焦慮

特別是用未來還沒有發生的結果,去不停地對孩子腦補,並且還都是負面的情況下,孩子只會沈浸在負面中無法走出

等到孩子徹底接受,覺得自己就是讀不進書,就是連初中都上不了時,就是我們把孩子“養廢了”的模樣

所以,根本就沒人願意聽、聽得了長期貶低、打壓、還有制造焦慮的話,孩子也是一樣

不想孩子提前進入叛逆期、厭學期,那家長要做的就是:

•管好眼睛,不管遇到什麽事都要先看看孩子進步的地方

•管好心態,相信只要孩子努力了、就一定能獲得進步

•管好嘴巴,經常對孩子說一些積極正能量的話

•還要管好情緒,每天回家前盡量調整好情緒,不要把壞情緒帶回家---來源 :  蘭媽談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