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愛一個人都有風險,何況創業

2024092313:20



封面圖 | 《風吹半夏》劇照

1,  問 :馮叔,我是一個上班族,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生活十分平淡。有幾個朋友在創業,都挺成功,也賺了錢,人生豐富多彩。我很羨慕,也想辭職去創業。跟他們交流,他們卻都勸我別放棄安穩的生活去找苦吃,還說創業成功率太低了。我說,「我看你們幾個創業都挺成功的啊」。他們卻說,「這是幸存者偏差」。我有些疑惑。創業真的很難嗎?

馮侖 :曾經有這樣一個統計數據,平均下來,民營企業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能活到10年以上的不到3%,這是生死規律。

換句話說,平均算下來,100家公司,10年以後,就只剩下3家了。所以,可以這麽說,創業在大概率上等于失敗。

今天我們知道的這些能活10年、20年、30年的企業,都是大家的標杆,所以會有很多人關注。但要仔細算這筆賬,就知道存活率實在是太低了。

如果你只是因爲羨慕身邊的人創業成功了而去創業,未來大概率會後悔。

2,  問 :既然創業很難,成功率這麽低,爲什麽還有很多人想創業?

馮侖 :因爲總會有人想過一種與衆不同的人生。

概括起來說,人生其實只有兩種。

一種人生叫作過日子、討生活。這是大多數人的人生。日子要熬著過,生活要討,你不張嘴討,生活就不存在。尤其是苦難的時候,你不討,就得餓死。前些年有一部電影,叫《一九四二》,就是講討飯的。當然,現在我們不用討飯了,但至少要上班吧。

還有一種人生,就是挑戰命運,改變生活,創造自己的未來,這是少數人的人生。這種人生,往往都是不按常規來的。

也許95%的人過的都是第一種人生,只有5%的人過第二種人生。大多數人都是過著第一種人生,在電視劇、電影裏看第二種人生。

但是,當你進入這5%的人裏時,你會發現,是非開始改變了。

比如,對于95%的人來說,下班不回家做飯、看孩子,就不是好丈夫、好妻子。但對于5%的人來說,這叫作「爲事業獻身」,詞都變了。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常人,那你做極端的事就會受到很多人的批評,但如果你堅持做那5%的人,是非就倒過來了,就有人說你好了,就有人羨慕你了,這是人生的轉換。

比較尴尬的是從95%到5%的這個階段,這個階段相當于蟲子的蛹,還沒有變成飛蛾,95%的人在罵你,5%的人還沒有接受你。

所以,這個階段是最痛苦、最讓人糾結的。有時候想,「咱還是踏踏實實地回去過日子吧」。有時候又覺得不服氣,想繼續豁出去往前折騰。

一旦進入5%,就相當于衛星進入了另一個軌道,跟普通人的距離就遠了。

說來道去,創業就是一種人生選擇,是要變成那5%的人,變成跟大家不同的人。

我認識的企業家裏,很多人都喜歡登山。爲什麽這些企業家喜歡登山?因爲登山與創業的過程很像:知道起點,知道目標,知道過程會很艱難,但不知道這個過程會發生什麽;知道山上缺氧,但是缺到什麽程度、自己的身體會如何反應,沒法完全知道。爬到一半的時候,才可以稍稍松口氣:「過去的路,我算是知道了」。但未來的路仍不可知。

我記得在一個飯局上,一位學者問一位企業家:「你的商業怎麽規劃得這麽好?一開始是怎麽計劃的,怎麽做的周密預測?」學者把企業家問得愣住了,他想了想,回了一句:「活著。我沒想那麽多,我就是爲了活著。」

也就是說,創業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要應對這些不確定,時刻都面臨風險。創業者願意付出、願意冒險,甚至喜歡這種風險,所以創業的過程也是一個倒逼的過程。

總體來說,在一個公司做員工,是在「確定」中把任務完成;而創業就是要在各種「不確定」中博弈,尋找成功的確定方向。

愛一個人都是要冒風險的,但如果你願意承擔這個風險,就不會覺得有什麽痛苦。做願意做的事,痛苦就小多了。

創業也是一樣,因爲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登山路的高、寒、風,都不是問題,人生最重要的是做自己願意的事。企業家都習慣了壓力,登山者都習慣了山上的大風,甚至很享受。

3,  問 :那麽,您覺得應該有什麽樣的素質,才可以去創業,或者說什麽樣的人創業比較容易取得成功?

馮侖 :一般來說,創業者中,這三類人往往都做得不錯。

第一種是極端喜歡一件事,而外部條件有所欠缺,于是自己去做。比如琉璃工房的楊惠姗,她本來是一名演員,她先生是導演。可是她特別喜歡琉璃,甚至別人做的都沒她做得好,于是她就幹脆自己做。

類似的創業者很多,有人喜歡寫軟件,有人喜歡炒菜,等等,因爲極端的愛好,然後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第二種是因爲有一個使命和願景,爲了實現這個使命與願景,然後去創業的。就像是宗教情懷一樣,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創始人都是爲了普度衆生,改變人類命運,于是自己去受苦,去探索,最終改變了很多人。

很多創業者也有自己的使命感,比如馬斯克,非要把人弄到火星上去,讓我們人類去火星變得不困難,這是他的使命。馬雲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他創業之初就有的使命感。

當然,相比馬斯克與馬雲的這種宏大使命感,也會有一些小使命,比如我認識一個醫藥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想攻克一種疾病,想讓治療這種疾病變得容易且便宜。

那麽,什麽叫使命?使命就是做這件事的發心和理由,爲什麽要做這件事?有了發心之後,它就會推送著自己去爲之行動。要想「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就得去專門做一個商業模式,來改變商業的基礎設施。要攻克一種疾病,就得不停地研究藥物。

第三類創業者,是把創業當成技術活。也就是所謂的創業「老司機」,他們很可能長期在大公司裏做管理或者做投資,收入很好,也看過了很多的創業,生活沒什麽太大壓力,然後拿點錢出來做一件事情,比如做一個很有特色的餐館。我認識一個牛排店的老板,他曾經在國外待了很多年,很喜歡吃牛排,回到北京以後,就開了家牛排店。當然,他自己有別的工作,收入也很高。他很懂得怎麽去架構團隊,怎麽找到好的大廚,怎麽去找到合適的店面,怎麽去裝修,等等,他是熟手。對他來說,創業是個手藝活。

一般來說,創業難的是找錢,找合夥人,找到好的商業模式。這些都齊備了,創業才能比較好地走上軌道。對「老司機」而言,這些都相對容易一些。因爲把創業當做手藝活,他們就不害怕創業,而且多數時候都能做得好。

我認識不少這樣的連續創業者,有一些每一個生意都做得很不錯,就是因爲他們已經掌握了這中間的很多規律。

當然,不管是這三類裏的哪一類,其實都是少數人。也就是說,可能大部分人都不適合創業。創業首先是在做一個人生的冒險,要承擔很多責任和風險。而多數人其實更適合安穩的工作,按照自己的能力、興趣、居住地,去做一份自己勝任的工作,等掙到一定的錢了,再做點投資,這樣也挺好。---(來源 :  馮侖風馬牛/馮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