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宋志平《有效的經營者》:如何回歸常理做企業

2024091815:30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 宋志平

今天爲大家講解宋志平先生最新的一本書《有效的經營者》,這本書在當下的環境下,尤其是對公司核心管理團隊有非常多的實踐性的啓發。本書濃度很高,實踐性還有理論性都非常強。我相信,閱讀這本書對于希望整理過去經驗、面向未來去建立戰略性思維、提升經營能力的朋友們都非常有幫助。

我認爲《有效的經營者》有三個特別突出的優點:

第一,作者有著非常豐富的大型企業的成功運作經驗。宋志平先生深耕企業40年,把兩家公司從比較普通的位置,帶到了世界500強,經營的實際績效非常讓人信服;

第二,本書有非常簡潔的實踐導向的特點。一談到經營,很多人會提到戰略規劃,引用諸如華爲的BLM模型等,非常結構和理論化,然而實際上大家都希望在一些關鍵的經營和戰略領域得到實踐者的啓發。這本書結構簡潔,每項任務都有宋志平先生結合自己豐富實踐經驗和對大量上市公司實踐觀察後給出的非常接地氣的建議;

第三,本書兼具了理論的高度。宋先生本身非常愛讀書,在總裁讀書會就領讀了很多本書,包括德魯克的經典著作《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有效的經營者》特別適合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來集體學習,如果大家一起閱讀並結合自己的工作做一些討論,我相信會對很多企業的實踐,包括目前經營的突破,都會産生非常直接的幫助。

爲何要從管理到經營?

宋志平先生在這本書出版後,在一次演講中談過一句話:爲什麽要從管理到經營?他認爲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不應該埋頭在管理問題上面,應該要躍升一個層次,從戰略經營的角度來去考慮自己工作的重心,以及要掌握一些更有效的方法論,來去引領整個公司的發展。

在今天,尤其是這兩年,整體宏觀形勢是有些挑戰的,很多企業犯的錯誤不一定是管理的錯誤,我們需要更加重視經營的決策。很多企業遇到挑戰和挫敗的時候,會從管理上面去下一些功夫,宋志平先生在這裏做了一個很簡單但是很關鍵的提醒,也許今天很多企業家面對的核心問題,是經營的挑戰,而不是管理的挑戰,如果不能夠去直接面對經營的核心問題化解這些挑戰,我們在管理上面下很多很多的功夫,有可能最後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完全沒有效果的。

德魯克認爲,對于領導者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能夠定義正確的問題,而不是忙于找到那個所謂正確的答案,所以怎麽樣能夠理解公司出現的,比如業績下滑背後的真正的問題所在,對于我們所有的核心團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十九年前,我所在公司是做消費電子産品的,有兩年的經營業績保持了穩定但沒有增長,當時我們在架構調整、內部管理下了很多功夫,但現在反過頭來看一看,其實當産品同質化以後,我們在技術、創新上面如何能夠形成差異化的價值和優勢來進行突圍,才是核心問題。

我們所有的管理者朋友要去思考:今天我們公司面對的核心問題到底是我們現在執著以求的管理問題呢,還是經營層面的問題?如果是經營層面的問題,我們怎麽能夠跳出現在工作行爲的慣性,真正抓住主要矛盾實現破局呢?

什麽是經營?

宋志平先生對經營的定義爲:“經營是做正確的事,眼睛向外,要在不確定環境下做出正確的選擇”。他提到,在西方,管理包含了經營和管理兩個方面;在東方,特別是日本和中國,經營和管理是分開來看的。我認爲管理沒有唯一正確的定義。如果將管理和經營區分,可以通過對比來思考:日常工作的重心應該在哪裏?經營的目的和重心在哪裏?這裏有幾個關鍵點:

1、經營是做正確的事情

“做好正確的事”也是德魯克對所有的組織和領導者最重要的一條建議。在他晚年的時候,有人問:“德魯克先生,你對領導者是怎麽定義的?”德魯克的定義非常的樸素,就是:“領導者就是要做好正確的事情”。

環境變化越快,越需要能夠修煉定力,做出慎重的正確的選擇,抓住少數正確的事情,把它給幹成,只有這樣才能夠破局,才能夠讓公司有更好的發展。

2、眼睛向外

哈佛大學的戰略學教授邁克爾·波特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他統計了上百位市值在百億美金以上企業的CEO的時間,發現他們平均只有百分之二三的時間是用于和外部客戶的直接接觸。這些CEO看到數據後都大吃一驚,認爲公司的價值觀是以客戶爲中心,沒想到日常的工作當中,投到客戶身上的時間竟然是如此的少。

宋志平先生在《有效的經營者》中提到,不要每天執著于內部的事務,要能夠走出去了解客戶,要去觀察市場的變化,這樣才能引領整個公司爲外部去創造價值。

3、要在不確定環境下做出正確的選擇

宋志平先生在《有效的經營者》裏有一個觀點:其實公司裏面不缺訓練有素的管理者,而缺具有戰略性思維的經營者。我認爲每一位追求卓越的朋友,都應該修煉自己的戰略思維和經營思維,能夠爲公司的價值創造和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有效經營者的五項任務

在第二個部分中,宋志平先生基于自己40年的實踐經驗以及對幾百家企業的觀察和考察,提出了“有效經營者的五項任務”。這“五項任務”是宋志平先生對大量實踐經驗的一種凝結,也是基于他作爲大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大量的實踐和觀察,極具啓發性。“五項任務”幹貨滿滿,濃度很高,在這裏很難完全展開,我來選擇部分內容和大家分享。

第一項任務:正確選擇

“戰略即選擇”中有一條叫做“戰略要有所取舍”。“取舍”也是德魯克戰略思維的核心,他認爲敢于做減法是一個領導者具備戰略智慧和戰略勇氣的首要表現。比如比亞迪在油車還有很大市場空間時,堅決砍掉全部相關業務投入到電動車中;比如余承東在領導華爲手機業務時,首先就砍掉了給運營商貼牌的低端業務,立志成爲高端品牌。這些大的取舍對于企業後來戰略性的成功都是至關重要的。

關于“選業務的原則”中有一條是“專業化是企業立身之本”。這一點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當頭一棒。很多企業常常掙紮在紅海當中,每一天爲業務目標的達成不斷地奔波。如果沒有樹立起某個方面的專業化和領先,企業要想能夠去持續的健康的有節奏的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有一條“專業化和多元化的對立統一”,也非常有實踐智慧。

關于“選人用人的邏輯”有三條實踐的准則:第一,以德爲先,以才爲主;第二,重用癡迷者;第三,盡早讓年輕人承擔責任快速成長。德魯克在《哈佛商業評論》上面發表一篇文章《人才決策》,他認爲“做好正確的用人決策是領導者掌控組織運轉的最佳方式”。我們往往對業務的敏銳度非常高。在業務決策上會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在用對人選對人方面相對比較薄弱。大家閱讀的時候可以對照自己的日常的管理行爲做一些深刻的反思。

第二項任務:有效創新

宋志平先生在本章中首先分享了熊彼特關于創新的核心理念。熊彼特先生認爲破壞性創造才是推動産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非常重要的一個行爲,企業家是創新的組織者,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樞紐。所以,我們尤其需要呼喚企業家精神,要把企業當成真正的創新的主體,讓企業家有更大的更自由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創業精神、聰明才幹以及追求卓越的激情,才有可能讓社會實現持續的發展和和進步。

“有效創新”中提到了五條創新文化的特點:

1、科學精神。楊振甯先生曾經在自己的著作聊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比如周易,是缺乏西方科學演繹的一種方法論,可能是限制中國的土壤生長科學精神的障礙。楊振甯的觀點雖然還需商榷,但本書提到的“科學精神就是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求實精神,尊重規律崇尚科學的理性精神,以及追求真理敢于質疑的探索精神”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2、敢爲人先。《道德經》裏有一句話“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但是在創業創新領域,必須有“敢爲人先”的精神才有可能去打破現狀挑戰現狀。

3、價值導向。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創新要回到需求端,要能夠真正地去理解客戶的訴求,創造客戶價值。華爲的輪值董事長郭平先生在《常變與常青》中提到了華爲在創業初期經曆過慘痛的教訓,因爲不理會運營商的訴求而被淘汰出投標範圍。其實所有的創新,還是要能夠去鉚定市場和客戶價值,解決客戶痛點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創新。

4、寬容失敗。創新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意味著未知和不確定性,甚至是失敗。寬容失敗意味著整個公司的考評機制要做出根本性的調整,在選拔人才的時候怎麽樣能夠去更公允地看待候選人的失敗經曆,如何選拔出能夠有勇氣去承擔失敗敢于探索的人才,這是營造創新文化特別重要的挑戰點。

5、以人爲中心。尊重每一個人的創新主體地位和主人翁精神。

第三項任務:資源整合

如何打開組織的邊界,通過整合思維去推動業務增長?是每一個快速發展的企業都會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德魯克在《爲成果而管理》中談到,很多企業希望通過兼並重組來購買時間,通過收購外部互補的業務來進行整合,但其實與此同時也買進了這個公司的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如果沒有有效的重組,那麽收購大概率都會失敗的。

宋志平先生在這裏給出了一個具體數據:百分之七八十的收購重組都是失敗的,並從五個方面給出了非常具體的實踐建議,能夠在重組時提高成功概率,實現更好的結果。

第四項任務:創造價值

普通的經營者往往重視産品市場,而忽視資本市場,而有效的經營者則兩者皆看重,不偏廢其一。本書在這裏詳細介紹了中國建材的從“量本利”到“價本利”的精彩實踐。我們常常認爲加大生産量可以降低成本,但其實是會發生市場飽和供大于求,導致變動成本增加造成了很大損失的風險。那怎麽面對這個挑戰呢?宋志平先生提出了“五優飛輪效應”、“深耕細分領域”,以及通過“品牌創造價值”,並給了很多實踐性的建議。

關于産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共生,這裏有一個例子,中國建材上市以後在新加坡路演時,有一位投資分析師就和宋志平先生開玩笑:“你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你講了一個故事融到了很多資金,再把講的故事給做成了”。可能這是很多企業要遵循的一種路徑,因爲資本市場對于産品創新技術創新是一個重要的資源,比如特斯拉等公司,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的加持,是很難能夠實現突破性的發展的。

第五項任務:共享機制

人才已經成爲公司的核心資源,一個好的企業不僅要成爲一個事業共同體,也要成爲一個利益共同體。對于人才,宋先生提出一個升級版的概念:不僅僅是激勵,而是要能夠共享發展的成果,共擔經營的風險,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職業經理人來推動公司持續的發展和進步。比如華爲,還有最近這幾個月特別火爆的胖東來,都是在利益分配有一些洞察性的理念,再加上有效的實踐,推動了業務的發展。

書中這部分有很多的副標題都讓我特別喜歡,比如:“做企業要以人爲中心”、“企業的目的是讓社會更美好”、“站在道德高地上做企業”。

前兩天我在一個公司做分享時談到馬斯克,當談到了他的不近人情和缺乏同理心時被一個企業家朋友委婉地打斷了,他認爲我說的同理心是一個小的同理心,而馬斯克關注的是人類的未來,是在更大的尺度上去思考去行動,這其實具有大的同理心,這是一個很獨特的視角。可能對于一個企業家來說,如果沒有對身邊的同事發自內心的尊重和關切,如果沒有對這個社會發展的一種關切,確實是非常難把企業持續做好的。宋志平先生在這裏提醒我們,“共享機制”不僅考驗企業家的胸懷和格局,也考驗對一個公司的經營底層邏輯的深刻的理解。



回歸常理做企業

最後一章“回歸常理做企業”,可能會戳到很多企業家朋友的心窩子。這裏的16條常理,價值百萬,值得我們在工作當中經常拿出來翻一翻。

第一,做企業的四大主義。即秉持務實主義,堅守專業主義,堅持長期主義,弘揚人本主義。

我本人有幸擔任了龍旗科技的獨立董事。這家公司的核心價值觀非常簡單:“以客戶爲中心,以貢獻者爲本,長期主義”,並在OEM行業相關領域中做到了數一數二。在前些天召開的半年度會議中,董事長杜總面對外部整體下滑的經濟形勢,依然非常淡定和笃定。他認爲:“我們就是要堅持長期主義,要堅持面向未來,要看得更長遠,要堅持我們的投入,要能夠做增量的價值,要能夠在市場上做出積極的貢獻,而不是陷入到厮殺當中。”所以他對于公司的發展、對于關鍵舉措以及戰略的關鍵點都是非常非常清晰的。

當然也有很多企業家朋友非常焦慮,可能需要好好地想一想:我們焦慮的根源是什麽?如果我們每個月每個季度業績指標都在下滑,也許我們應該在戰略層面進行思考,重新定義我們面對的關鍵問題。

第二,做企業的四大核心。即做強核心業務,打造核心專長,建設核心市場,開發核心客戶。

我有一個企業家朋友目前就在面臨業務巨大的挑戰:摸索了兩三年以後,在一些創新業務的培育上面沒有做到這四條當中的任何一條,沒有抓住核心市場,也沒有能夠抓住核心客戶,也沒有想清楚自己的核心專長到底在什麽地方,一味地被市場追逐著,導致基本的能力沒有建立起來,處于越做越被動這樣一個狀態。如果一些企業家朋友覺得公司的業務此刻讓你非常撓頭,那麽這四個維度真的是特別值得我們去思考。

第三,做企業的四支隊伍。即建設一支有企業家精神的幹部隊伍,培育一支有科學家精神的技術隊伍,組建一支有“四千精神”的營銷隊伍,錘煉一支有工匠精神的員工隊伍。

對于任何一個追求卓越的一號位來說,都應該打造一支有企業家精神的幹部隊伍,這是企業實現長期發展的真正的基石。從某種程度來說,那個落到紙面的戰略規劃的文本其實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有一群人,每一天,都能夠從公司整體和長遠的角度,去決策去行動,這是一個公司能夠長期發展的根本性的保證。

我有一個客戶是美的旗下的一家公司,他們有一個“基石合夥人”的機制,就是希望能夠通過機制的設定,讓公司有更多的優秀的人能夠去抛開月度季度KPI指標的壓力,能夠有更長遠的戰略性的一些布局和思考,只有這樣,這個公司才能夠長期發展。

其實對于成長型的企業,我認爲邁過去的最重要的一道坎,就是從一個超級明星加一群助手,變成打造和依靠一支真正的幹部隊伍。這支幹部隊伍既有職業管理的能力、職業化的能力,又同時具備企業家精神。我認爲這件事是一個公司的頂層設計,而且是公司的最高層應該要去開展的工作中優先級最高的一件事情。

第四,做企業的四大風險。即防範周期性風險,減少決策性風險,警惕資金鏈風險,規避大企業病風險。

四大風險中我最有感覺的是第二條。今天很多企業都在談“降本增效”,然而我認爲其實很多企業降本增效沒那麽複雜,只要老板少犯幾個戰略性的決策錯誤,這個公司就能夠活得好好的。所以對于企業家來說,怎麽樣能夠減少決策性的風險,絕對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公司變大了以後,老板因爲各種原因,總是會不可避免地走向自以爲是。宋志平先生在書中提到一點,就是對獨立董事提了一個要求:如果幹得不好你們要承擔責任,所以你們要行使否決權。後來很多獨立董事就會對他們的一些決策提出不同的否決性的意見。雖然就這個事情也有一個度的問題,但我認爲這一點特別關鍵。

關于決策,德魯克認爲,決策者一定要能夠把不同意見看作是增進決策質量的最重要的一個資源和機會。任正非先生也說過類似一句話:“那個不同的意見是最大的戰略儲備”。我認爲,在面對決策的時候能夠群策群力,依靠團隊的不同意見的激烈碰撞做出更好的決策,也是企業家的一項核心的修煉。減少決策風險對于今天很多企業來說,絕對是生死攸關的一件事情。

本書第七章“回歸常理做企業”的16條常理,每一條都是經驗的凝結,每一條都是無價之寶,都是需要今天很多的企業家朋友實時去對照自己的領導力的習慣和行爲去反思的。

結語:讀書是一件最高性價比的事

以上就是我對本書的簡要介紹。我覺得讀書是一件最高性價比的事情,聽一門課的話可能需要好多錢,但是買一本書,可以隨時翻閱,隨時回味自己關注的重點。而且書中文字的內容有時候更精煉,更加的一針見血。所以我覺得一本好書的價值會超過很多好幾萬塊錢的課程,值得我們買一本放在手邊好好地去看一看。

宋志平先生《有效的經營者》這本書,和德魯克、克裏斯坦森的很多著作一樣,都是希望把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變成條理清晰的、可實踐的,而且會挑戰和激發我們思維的一些實踐的原則,然後用這樣一個過程,通過閱讀思考和付諸行動,讓更多的人從一個平凡普通的經營者,變成一個有效的經營者,不僅能夠推動公司發展,同時也能夠讓自己在工作當中有更高的成就感,這是我覺得這本書特別讓人欽佩的地方。

所以特別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在日常的工作忙碌之余,通過閱讀來去發展自己,通過閱讀來去跟更多的高手對話,獲得啓發,來實現根本性的一些突破。

---[來源 :總裁讀書會/來源 :   中國企業家雜志/作者 :康至軍]-12個德魯克創始人、紀念彼得·德魯克翻譯基金聯合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