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縮水四分之三,這家創業公司迎來十年大考
智能汽車和機器人兩大賽道,這家公司都闖進去了。
從市值超190億港元到不足50億港元,速騰聚創只用了不到8個月。
2024年1月5日,成立十年的速騰聚創於港股上市,成為港股激光雷達第一股,市值超190億港元。截至9月2日收盤,這一數字已縮水至49.49億港元。
市值大幅縮水背後,除了大環境影響,速騰聚創也面臨汽車行業價格內卷、不同技術路線兩重考驗。
2024年中期財報顯示,2024年1~6月速騰聚創激光雷達銷量約為243400臺,同比增長415.7%,其中車載激光雷達銷量約234500臺,同比增長487.7%。2024年上半年,公司總收入達到7.27億元,同比增長121.0%,毛利率提升至13.6%。
邱純鑫 來源:受訪者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統計,2024年1~6月激光雷達裝機滲透率繼續提升,國內激光雷達供應商裝機量超58.4萬顆。速騰聚創以40.3%市占率位居首位。
但同期,公司仍虧損約2.69億元,同比收窄65.1%。2023年,速騰聚創經調整凈虧損約為人民幣4.34億元。
在技術路線方面,純視覺和激光雷達二者如何選擇,也在行業內有不同觀點。特斯拉是堅定的純視覺方案選擇者,但在速騰聚創看來,激光雷達市場還遠未觸及天花板。
「在汽車領域,我們要不斷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這個市場本身就很大,再過幾年,一旦L3、L4確定下來,車載激光雷達在國內的需求可能由一顆變成三顆,國內市場就增長三倍,再加上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只有持續保持產品的領先,公司的規模等各方面才會起來。另外,未來泛機器人的需求,會比汽車市場大10~100倍,我們也要想辦法去繼續培養這些市場。」速騰聚創聯合創始人兼CEO邱純潮說。
為此,速騰聚創選擇不斷加大投入。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約3.1億元,同比增長27.2%。
2024年,速騰聚創將目光瞄準機器人領域。速騰聚創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邱純鑫告訴《中國企業家》,「AI+機器人是未來10年到20年的科技發展的主旋律。」
* 從0開始找方向
速騰聚創的起源來自於邱純鑫的博士畢業課題。
2008年,邱純鑫開始從事戶外機器人算法課題研究,經過調研,他發現算法裏必須要用到的激光雷達,不但昂貴,(技術)不成熟,還必須從海外購置。這是他完成課題要面對的困難,但邱純鑫從中發現了商機。
2014年博士畢業後,邱純鑫決定創業,他和導師朱曉蕊、學弟劉樂天一起,創立了速騰聚創,最終將方向定為自主研發激光雷達硬件和感知算法。
作為邱純鑫的弟弟,邱純潮在公司最早期就參與到公司管理決策。除了技術外,小到一個Logo的設計,大到接觸第一波客戶,邱純潮每天都會與邱純鑫開電話會議。很快,邱純潮對這項事業產生深厚興趣,在公司成立幾個月後,他就將原本做的消費品生意交給合夥人打理,自己加入速騰聚創,成為公司的04號員工。
邱純潮 來源:受訪者
團隊首先研發的是靜態激光掃描儀。東方富海是速騰聚創的唯一天使投資方,據機構合夥人周紹軍回憶,當時邱純鑫和劉樂天兩個人帶著最早的激光掃描儀設備到東方富海辦公室進行展示。項目過投決會時,除了他本人,投委的另外兩位成員都持質疑態度:「技術不錯,團隊也很好,但產品到底用來幹什麼?」
不過,出於對創始團隊能力及技術的看好,在周紹軍的堅持下,東方富海還是投資了速騰聚創。在速騰聚創成立一周年當天,邱純鑫團隊收到了第一筆投資款。
那段時間,團隊調研發現,靜態激光掃描儀從價格上看是一個好生意,但當時在中國真正的市場需求很小。「海外賣得好的公司,一年在中國只售出了7臺。」邱純潮告訴《中國企業家》,「當時產品的購買方大部分是做服務的代理商,給有建模需求的公司或項目出租機器和服務。」
* 這讓速騰聚創陷入一段「拿著錘子找釘子」的尷尬期。
同一時期,自動駕駛技術開始在國內興起,Velodyne當時的機械式激光雷達產品售價高達7萬美元/顆,但由於產能有限,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創始團隊意識到自動駕駛的時代即將到來,而激光雷達將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真正投入到激光雷達核心模塊的研發。
2016年,團隊砍掉了其他業務線,此前市場表現不錯的「看房神器」小組也被剝離獨立運作,主力專攻激光雷達。
另一家在早期影響速騰聚創產品選擇的投資機構是昆仲資本。
2013年,昆仲資本創始合夥人姚海波就開始關註自動駕駛領域,經過調研發現,激光雷達占據整車成本的60%左右,如果這個技術不進行國產化,自動駕駛無法實現本土化。
海外沒有找到估值合適的投資標的,姚海波想到了「國產替代」,這時,他發現了速騰聚創。
2016年6月,速騰聚創完成A+輪融資,昆仲資本是投資方之一。2016年10月,速騰聚創完成了機械式激光雷達產品的開發,並在11月召集媒體完成了公開路測。
2017年1月,姚海波與邱純鑫參加了當年的CES展會,參觀了很多公司及主機廠,並借著一家自動駕駛廠商的攤位,展出了速騰聚創的「樣機」,當場受到大量關註,引來很多人來詢價。
2017年4月,速騰聚創實現了國內首款16線激光雷達的量產,正式扭轉國外企業長期壟斷的局面。
* 一步一挑戰
打造出一款能規模化生產的車規級激光雷達,只是團隊挑戰的第一關。接下來的難點在於,如何把激光雷達的價格「打下來」。
「幾萬美金的價格一定不是它的最終形態,賣這麼貴,肯定打不開市場。」邱純潮告訴《中國企業家》,他們最終確定了產品的發展方向——體積小、集成化、規模大。
隨後,公司內部定了兩個發展方向,一是研發芯片化,即把所有器件全部集成做成芯片;二是產品平臺化,就是基於一個平臺產品,進行平臺疊代,不斷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如何實現量產也是核心難題。
由於沒有建廠經驗,團隊最開始想找外面的工廠代工生產。但與相對成熟的手機等行業代工不同,激光雷達是從0到1的全新產業,當生產出的激光雷達產品出了質量問題時,生產線上的人是無法識別的,只有設計者才知道問題在哪。這直接導致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僅產量低,而且良率也非常低。
經歷過效率極低的代工階段後,速騰聚創決定自建工廠。但由於他們對工廠管理架構並不熟悉,也沒有相應的資源,期間走了不少彎路。
最開始的工廠選址就非常「外行」。對不少產品來說,研發和量產通常不在一個地點進行,比如研發是在實驗室,而量產可能在人力成本較低的地方,中間有一個「轉廠」的過程。邱純潮表示,他們當時完全沒有轉廠的概念,直接把工廠建在辦公樓(南山區大學城附近)旁邊。
速騰聚創電子雷達。來源:視覺中國
等到產品正式開始投入生產時,又出現了新問題:轉廠過程中的話語權應該給誰?尤其是良率,交給誰負責?邱純潮表示,一開始他們準備按照行業「準則」,都交給廠長負責,但「廠長某種意義上跟代工廠一樣,他也不懂這些東西」。生產是研發一部分,不僅要在產品設計早期考慮到可生產製造,而且在產線設計、量產等環節,研發也要深度參與,不斷優化生產環節、提升生產良率。
「我們走的每一步都很有挑戰。」邱純潮總結。
終於在2021年,全新一代二維MEMS芯片掃描技術的M平臺車規級激光雷達在速騰聚創實現量產,交付北美新能源車企Lucid。這也是該技術產品在全球首次實現車規量產。
要想在市場上迅速站穩腳跟,並持續發展,時間節點非常重要,「一定要在相應的時間節點向市場推出相應的產品。」邱純潮說。
姚海波非常欣賞速騰聚創團隊死磕交付KPI的做法,「現在自動駕駛相關廠商,很多會因為各種原因發生過delay的事情。而從我們2016年投資速騰聚創到現在,不管用什麼『招兒』,他們都會按照自己當時的承諾及時交付,甚至會精準到每個季度、每個月,能交付什麼產品。」
2022年9月,小鵬G9上市,這是速騰聚創與小鵬汽車合作的首款車型。目前,速騰聚創M平臺激光雷達已應用於小鵬汽車旗下P7i、G6、G9、X9等多款車型。2024年4月29日,速騰聚創宣布與小鵬汽車達成前裝量產新定點合作。
截至2024年6月30日,速騰聚創已獲得全球22家汽車整車廠及Tier 1的80款車型的量產定點訂單。
當汽車廠商普遍卷入價格戰時,激光雷達廠商的產品價格也在不斷下探。
2024年4月,速騰聚創發布了M平臺新一代中長距激光雷達MX,主打性價比市場。邱純潮告訴《中國企業家》,這款產品在2025年第一季度開始量產,售價200美元以內。
* 管理者難題
和其他創業公司一樣,速騰聚創也曾在業務上出現判斷失誤。
2023年,小鵬G6上市後,一個月的訂單量超過3萬,其中其智能駕駛高配「Max版」占比高達70%,但其交付周期一度拖到了12周。對此,何小鵬曾解釋:交付速度較慢的主要原因是供應商速騰聚創未準備足夠多的激光雷達。
邱純潮告訴《中國企業家》,「事實上,G6只有Max版本帶有自動駕駛功能,裝有激光雷達,當時包括小鵬團隊在內,預期激光雷達的裝配率只有10%~15%。意外的是,第一天大定的客戶中90%選擇了Max版本,這對整個供應鏈造成很大沖擊。」
邱純潮表示,從供應鏈的常規運作看,雖然團隊基於對自動駕駛購買率的信心,準備了充足長周期物料,但生產周期短的電子結構件等物料並不會大比例超額準備。
因此,當G6 Max版的訂單大量湧入時,包括速騰聚創在內的上遊供應商陷入了「供貨荒」。在短周期物料最緊缺的一個月裏,邱純潮只能自己找上遊供應商一一協商加急生產,「這個過程是蠻難的,但最終我們還是在一個月內就迅速解決了問題」。
不過邱純潮表示,從大方向上看,速騰聚創用10年的時間完成從初創企業到港股上市公司的蛻變,「起碼證明我們在重大戰略決策上沒有走偏」。及時糾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抓大放小,「始終保持公司在正確的戰略方向上聚焦發力」。
周紹軍認為,作為理工科出身的創業者,邱純鑫團隊比較務實,更懂得結合產業化的思維推動技術革新。在姚海波看來,速騰聚創這一策略有利於搶占市場先機。
投資人更看好邱純鑫的一點是,他對於人才的渴求。「在找人這件事上,邱純鑫是不遺余力的。」姚海波說。邱純鑫每天要花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的時間去見人。周紹軍也透露,「有時候邱純鑫為了挖人,常常『三顧茅廬』,他也願意把股份分給高管和核心骨幹。」
2024年3月27日,速騰聚創發布公告,邱純鑫卸去CEO職位,保留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職位;邱純潮接任公司CEO。
「我覺得現在的分工,剛好可以發揮各自的強項。」周紹軍說。
在他看來,邱純潮最早做營銷,跟客戶打交道能力更強,在管理上也有更多的想法;邱純鑫則更具前瞻性,負責梳理公司5~10年的發展方向,包括技術發展路線等。
邱純潮認為,未來兩到三年,汽車領域的激光雷達市場會有很多爆發點:一是自動駕駛技術從L2到L3甚至發展到L4,單臺車裝備激光雷達的需求會成倍增加;二是隨著激光雷達成本的下降,市場滲透率也會隨之提升;三是海外市場將在2026年爆發。「同時,目前已經可以明顯看到,機器人領域的應用呈現爆發趨勢,這也將帶來對激光雷達的巨大需求。」邱純潮說。
在中期財報會當月,速騰聚創正好成立十周年。邱純潮表示,在發展的第一個十年,公司聚焦於把機器人的「眼睛」做好,激光雷達類產品是速騰聚創跨出的第一步。作為AI驅動的機器人技術公司,下一個十年,公司將持續在AI算法、芯片、硬件三個技術領域保持高壓投入。堅持深耕汽車與機器人兩大核心主陣地,為市場提供應用於車載和機器人領域的傳感器、解決方案等產品。
---[文: 中國企業家記者: 孔月昕*編輯: 馬吉英/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