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外星人培育指南:大陸,海洋,以及讓板塊漂移5億年

2024081612:49

這份指南將教會你如何從零開始培養出自己的外星生物,並演化成復雜生命。

如果能備齊以下素材,並按照這份指南進行操作,那你說不定「很快」就能擁有整整一球的外星人了。

準備素材

要培養外星生物,最重要、最基礎的素材便是一顆行星。它在銀河系中很常見,讀者們應該能很容易地尋找到至少一顆。

這顆行星最好是石頭做的,也就是巖石行星。它還得處在宜居帶內,離太陽不近不遠,表面不冷不熱。

這類行星並不少見,整個銀河系中大約有400億顆。



宜居帶分布 | Chester Harman,作者翻譯

此外,它的恒星最好和太陽一樣年輕力壯——不然還沒等發展出智慧生命,來一發氦閃就遊戲結束了。

如此一來,你可選的行星又少了一些,但仍然有110億顆左右。

先找顆穩定點的恒星練練手吧 | AOOCOCZFR

海洋和大陸不是行星的標準配置,但它們是創造生命的必須條件。本指南推薦將冰質小行星丟到地表,讀者們路過小行星帶的時候可以順便撿幾塊,這樣可以方便快捷地創造海洋。

在舊版的外星生命培養指南中,操作步驟便到此為止。許多讀者成功創造了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卻從未出現智慧生物的案例。

不用灰心,本指南引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大幅提高進化概率。

收下吧,這是我最新的幫助了 | Paramount+

根據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羅伯特·斯特恩教授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塔拉斯·格裏亞教授的論文,要想創造更復雜的生命,除了大陸和海洋,還得有構造運動。

來點催化劑

大陸漂移,滄海桑田,巨大的大陸板塊在地幔之上不斷地移動、碰撞,創造出巨大的山峰或峽谷——這就是最淺顯易懂的構造運動。

這和創造智慧生命有什麽關系?我們動手試試看就知道了:

一顆誕生7億年的年輕行星上,有著綠色的海洋、閃電,以及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它們在海洋深處靜靜地復製,時不時突變一丁點兒基因。



太古宙時地球的模樣,註意右邊淺海裏的疊層石,那是很漫長的一段時間裏,地球上藍細菌的「家」 | Tim Bertelink

直到行星的11億歲生日,一些藍色的細菌出現了:它們能吃掉甲烷,產生氧氣。藍細菌們開始辛勤工作,大量的原核生物卻遭了殃,紛紛滅絕——「氧氣是劇毒的」,這是屬於它們的思想鋼印。

氧化事件愈演愈烈,一部分海洋都被染上了鐵銹的紅色。甲烷越吃越少,整個行星也越來越冷,甚至進入過一段寒冷的冰期。

經過一番轟轟烈烈的大改造,在行星28億歲時,整個世界被改建成了全新的毛坯房,生命進化也按下了暫停鍵。

這一停,就是10億年。地質學家將這一時期稱作「無聊的10億年」——主打一個躺平,連火山都懶得噴發幾次。

掐指一算,行星都38億歲了,我們培養出來的生物大軍依然是細菌和古菌,這可不太妙。



「無聊10億年」的末期,便是凍成雪球的地球 | Oleg Kuznetsov

不用擔心,讀者只需要在進化停滯時,手動開啟「構造運動」的選項,生命就會開始迅速進化。倒也不用持續太久——讓板塊漂移5億年以上就行,這可比過去的30億年短暫了太多。

在「無聊10億年」的末尾,板塊構造漂移緩緩啟動。隨著地球40億歲生日的到來,現代的板塊構造開始形成,生物圈終於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全新的山脈開始隆起,雨水拍打著遠處的巖石,順著山谷匯成河流,將埋藏了數千年的營養送入海洋。碳和鐵被河流與塵土掩埋,它們再也無法消耗氧氣,氣候開始改變。藍藻們肆意地生長,但與數億年前不同:全新的海洋也正在大陸的裂口之間形成,不再有任何一處港灣是終生的家。

動蕩的環境逼迫每一個生命都必須做出改變。



這樣的「超級山脈」改變了地球的生態 | Ben Lowe

於是,它們開始進化。

在這顆行星41億歲的時候,海洋中的生命已經生機勃勃。

在它42億歲時,魚類終於做好了登陸的準備。

又經過近4億年的自然選擇後,一只雙足站立的猿類擡頭望向了星空。

這樣就能造出外星人了嗎?

很明顯,上面舉的這個例子就是我們的地球和我們人類自己。但只要嚴格按照上述步驟操作,讀者們有很大的概率成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復雜外星生命。

只是,雖然宜居帶內的巖石行星並不難找,但具備板塊構造的卻是萬裏挑一。

為了說明這事兒有多難,羅伯特·斯特恩教授選擇了德雷克方程。



第一次尋找外星智慧生命會議的銘牌,上面是德雷克方程 | Tom Barclay

這並不是一個嚴謹的數學公式,只是簡單地思考「哪些東西會影響外星人的存在」,再把它們的概率相乘。更通俗地來講,就是有理有據地「猜」。

羅伯特·斯特恩教授認為陸地、海洋和板塊構造是必需品,因此他計算了宇宙中具備大陸和海洋的宜居行星占比:0.02%到1%,以及板塊構造能持續運行5億年以上的概率:17%。

如此一來,他們發現整個銀河系中,能夠發展出復雜生命的行星比例還不到萬分之四。

這還只是從簡單生命進化到復雜生命的一道檻,而從復雜生命中再湧現出智慧,或許還有更高、更難的關要過——至於成功的比例有多大,就是另一個充滿了爭議的話題了。

換言之,銀河系很可能是個空空蕩蕩的大禮堂,只有人類在拼命地四下張望。而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在我們腳下隨著地幔緩緩漂動。



銀河系中心有數十萬顆恒星,我們還未能到訪 | NASA JPL

不過羅伯特·斯特恩教授並沒有感到失望。他引用了另一位合著者塔拉斯·格裏亞教授的話:「如果我們沒能成為一個成功的文明,整個宇宙會感到很遺憾。」

地球生物已經度過了如此久的時間,而我們才剛剛出現在地球歷史的最後一瞬,每一個人都是宇宙中萬裏挑一的存在——人類或許能在未來證明,這種特別是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Stern R J, Gerya T V.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ents, oceans and plate tectonics for the evolution of complex life: implications for finding extraterrestrial civilizations[J]. Scientific Reports, 2024, 14(1): 8552.

[2] Petigura E A, Howard A W, Marcy G W. Prevalence of Earth-size planets orbiting Sun-like star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3 Nov 26;110(48):19273-8.

[3] Zhu Z, Campbell I H, Allen C M, et al.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Earth's supermountains and their potential link to the rise of atmospheric oxygen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22, 580: 117391.

[4] https://www.cbc.ca/news/science/mars-water-discovery-goldilocks-zone-searching-for-life-1.3246785

[5] https://news.utdallas.edu/science-technology/geology-alone-in-milky-way-2024/

[6] https://www.nytimes.com/2013/11/05/science/cosmic-census-finds-billions-of-planets-that-could-be-like-earth.html
[7] https://www.texasstandard.org/stories/are-we-alone-in-milky-way-research-planets-plate-tectonics/
[8] https://mus.cug.edu.cn/info/1050/2514.htm

---[作者:深思*編輯:Steed*封面圖來源:MidJourney*一個AI~~所以說,還是要卷啊/來源: 果殼]

*天文學家發現新太陽系,也有8顆行星,那裏會有外星人嗎?*

在距離地球2545光年的太空深處,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太陽系,它也有8顆行星,並且恒星的質量跟我們的太陽也差不多,目前它被命名為開普勒90。



這種奇特的恒星系,在宇宙中其實很稀有,因為大部分恒星系只有一兩顆行星,像太陽系和開普勒90這樣,擁有5顆以上行星的恒星系,幾乎就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但這種星系內部往往才能孕育出生命和文明,因此行星數量多機會就多。



從開普勒望遠鏡傳回的數據來看,開普勒90星系裏,有3顆質量和體積都比地球更大,但同樣位於宜居帶的超級地球,它們的編號分別是開普勒90b,c,i,剩下的5行星屬於氣態巨行星,跟木星土星差不多,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星環。



由於這個外星世界距離我們只有2200光年,所以它和太陽系,都位於銀河系宜居帶內,既不在恒星密集的核心區域,也不在物質稀少的星系邊緣,繞開了流浪黑洞和超新星爆發後,開普勒90星系和太陽系才有了足夠的時間孕育生命。



現在看來制約開普勒90星系產生生命的因素,就只有它的母恒星年齡了,它現在只有20億歲,比太陽還年輕一半,這意味著它的核聚變反應還在持續上升,宜居帶會不斷向後移動,導致開普勒90星系裏的生命無法享受穩定的光和熱,



開普勒-90i,現在距離恒星只有0.1個天文單位,每14天就能公轉一圈,表面溫度高達400攝氏度,當然我們不排除那上面可能有耐高溫的矽基生命存在,但碳基生命是不太可能了。

我們雖然常說生命頑強,但碳基生命至少需要水和氧氣才能存活,就算是水熊蟲也需要這些條件才行,但是在開普勒90星系內,我們很可能找不到液態水,否則韋伯望遠鏡就發現水蒸氣了,因此天文學家普遍認為,開普勒90星系目前並不存在生命。



和太陽幾乎同時誕生的地球,在38億年前才在海底孕育出了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開普勒90星系裏的行星們,目前的年齡只有20億年左右,似乎還沒到孕育生命的階段,也許要等到10億年後,開普勒90恒星亮度穩定後,位於宜居帶內的行星們才有機會獲得液態水,在海底或者地下海洋孕育生命。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隨著探測器在太陽系各個星球上的環繞駐足,天文學家相信外星生命很可能就在火星上存在,作為太陽系曾經的宜居星球,40億年前的火星完全有機會在有限的時間窗口裏演化出基礎生命,但這一切都得等到未來登陸火星,前往火星兩極冰蓋和地下湖泊之後,才能得到答案。



如果最後真的證明生命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話,我們一直沒找到外星文明,也許能解釋成外星人一直在躲著我們。---來源: 觀察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