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獨家對話來也科技董事長汪冠春:未來僅3-5家企業級AI Agent公司能存活

2024081514:51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不是特別看好ChatGPT能夠變成一個超級AI應用,把Google、Meta都顛覆掉。盡管和來也科技同年成立的OpenAI做得非常棒,但可能來也(Laiye公司)的壽命會比OpenAI更長。」

8月初,來也科技董事長兼CEO汪冠春在鈦媒體AGI獨家對話中表示,從市場來看,ChatGPT很難成為一個顛覆谷歌的超級 AI 應用。盡管 AI Agent是生成式AI重要發展方向,但未來2-3年內,To B市場可能只有3-5家能夠存活下來,To C應用市場則會迎來「百花齊放」,很多小而美的公司都將湧現出來。

時間撥回到2015年之前,從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畢業的汪冠春,是最早學習機器學習技術的中國人,他當時看到視頻推薦算法帶來的創業機遇,決心要做「中國的Netflix」。

汪冠春和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商討新項目並拿到100萬元融資後,決定回國創辦「今晚看啥」。

而僅創立一年多,這家公司就被百度所收購,隨後他在百度自然語言處理部門負責智能交互應用,曾任百度智能交互應用團隊、小度(度秘前身)和百度筷搜等項目負責人。

隨著創業的經驗、技術的成熟、行業的洞察不斷累積,不甘寂寞的他萌生出新的想法:再做一款能讓每個人擁有智能助理產品——來也科技由此誕生。而就在同一年(2015年),美國OpenAI也在馬斯克、奧爾特曼(Sam Altman)等人的支持下成功創辦。

過去9年間,與很多創業公司一樣,汪冠春和他的「來也科技」不僅經歷了移動互聯網繁榮時代,而且感受到AI行業從融資火熱到低谷、再到ChatGPT使得AI重回巔峰的整個過程。

大環境驅使下,來也科技也經歷了多次轉型升級,最終鎖定企業級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賽道,並且跑進了國內行業頭部——來也連續四年入選Gartner全球RPA魔力象限,市場執行和技術願景上超越了百年企服巨頭IBM,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廠商。而汪冠春本人則入選了2023《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榜。

融資層面,2022年4月,來也科技完成 C++輪7000萬美元融資,C輪累計融資金額超1.6億美元。本輪融資由厚樸 Magnolia 成長基金領投,優山資本和VMS Group鼎珮集團聯合領投,遠東宏信旗下周濟同歷參與投資,老股東光速中國和光速美國持續跟投。在此之前,中國平安旗下平安全球領航基金、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紅杉中國、雙湖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都入股了來也。

眼下,對於進入不惑之年的汪冠春來說,來也科技面臨巨大新機遇在於,隨著 AI 大模型技術帶來市場新的需求,公司也將迎接新的開始:AI Agent(智能體、代理)。

今年6月,來也科技基於數字化勞動力平臺推出多個AI Agent數字員工產品和相關解決方案,以及用於To C端的小來早晚安助手。

汪冠春對鈦媒體App表示,RPA與AI Agent技術密切相關。To B領域,企業的知識文檔,包括規章製度、業務操作規程等,往往存儲分散、處理復雜,且缺乏自動化處理手段。這些文檔的處理不僅耗費大量人力,而且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其處理和應用高度依賴於專家介入,成為製約業務效率提升的瓶頸。而來也科技推出的的知識管理和問答助手,結合大模型、RAG、RPA和IDP技術,實現對這些文檔的自動化理解和知識生成,為企業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

汪冠春指出,來也科技希望在B端的AI應用實現生產力提升,而在C端提供「情緒價值」,且不斷通過反饋和技術疊代,從而讓來也實現國內AI Agent商業化的全覆蓋。汪冠春雖然相信Scaling Law(尺度定律),但他認為,在算力和成本均衡下,利用小參數模型API不僅降本增效,而且還能實現 AI 應用的商業化。

汪冠春強調,未來2、3年內,市場很難出現AI超級應用,但來也科技希望通過500多家國內頭部企業的客戶服務經驗,以及自身的成本控製,促使AI Agent能夠完成商業化生態。

「今天我們仍在低谷的過程當中,有些環境還沒有改善,還要為明年更差的經濟環境做準備。然而,來也調整的比較及時,所以我們更有機會去築底。」汪冠春稱,如今,來也已逐漸走上盈利道路,所以未來公司並不依靠資本來「輸血」。



來也科技董事長、CEO汪冠春

以下是汪冠春與鈦媒體AGI的獨家對話速記,經鈦媒體AGI編輯整理:

鈦媒體AGI:來也AI Agent產品使用的是哪一家模型API?你們是如何把AI Agent產品和RPA業務進行組織管理的?

汪冠春:來也今天的定位就是做AI Agent。我們分了兩塊:一個是面向個人AI升級的,另外一個是面向大客戶的AI Agent 企業方案。

那麼,RPA肯定是符合在面向大客戶的AI業務下一個很重要的產品線,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產品線。而且我也認為,圍繞RPA業務發展起來的這些客群,他們未來都是需要AI Agent企業應用解決方案。

我們另外一個業務就是面向個人C端的AI Agent應用,比如我們做了一些從情感陪伴角度、打動個人用戶的智能體產品,當然,我們依然在不斷探索。

模型層面,我們B端大客戶方案主要由智譜AI基礎模型提供,C端主要由豆包、文心一言等眾多模型提供。

鈦媒體AGI:最近一年來,AI技術進展很快,相比此前國內To B行業節奏,AI行業更「卷」一些,那麼來也如何適應這種新變化?

汪冠春:兩者確實不太一樣,但我認為,當前都還在擁抱大模型相對早期(階段)。首先我是非常堅定的相信大模型會帶來極大的變革,這個就像當年電腦帶來的變革一樣,無論面向個人生活,還是工作,它都能帶來了極大變革,會與當年互聯網類似,甚至有可能會更大。

那麼,如果把 AI 應用分為工作場景和生活場景。其中,生活場景今天有可能會跑得更快一點,但是我不覺得會出那種超級應用。你也看到,Character.AI的創始人也投奔谷歌了。所以,如果它(AI)真的有機會能夠成為一個超級應用的話,肯定資本會註入更多資源去挑戰谷歌,但最終並不是這樣的。因此,超級應用可能在兩三年內就不會出現,但是會帶來很多小的應用創新,比如能力增強、體驗提升、增加情感價值和使用價值等。

更大的機會在於To B端,AI 技術更大的價值是在工作成本上面釋放出來的。所以,如果看未來兩三年,企業場景下或者工作場景下有可能會出現 AI 的超級應用,帶來生產力的明顯提升。在這其中,一種就是數字員工,所以,RPA是數字員工的第一階段,AI+RPA是數字員工的第二階段,而AI Agent這種形態是數字員工的第三階段。在我看來,這個產品(數字員工)在未來2~3年可能會成為一個超級應用,因為它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生產力提升。

鈦媒體AGI:最近幾周,大家開始討論「AI 泡沫化」,你如何看待資本市場對於 AI 公司持續虧損情況表達擔憂情緒?

汪冠春:我非常認可——AI 行業一定有泡沫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公司還是要找清自己的定位。

比如我一直強調,來也科技不是一家AI公司,而是AI+公司,做智能助理、智能體的公司,從創立第一天就是這個想法,因為 AI 這個詞太泛了,什麼都可以是AI範疇裏面。

在我看來,AI Agent這種事可以賺錢的,無論是個人還是面向企業,無論是情緒還是生產力,我們都可以從此領域通過創造價值賺到錢,所以企業對於清晰的定位很重要。

AI一定會有泡沫,如果沒有泡沫的話,不可能去讓底層模型企業大量投入,能夠真的推動起來。你說百川、OpenAI這些公司最終能不能贏,我覺得不一定,甚至ChatGPT這個產品很可能5年後就沒人用了,就想當年很多軟件企業被微軟收購或者打敗一樣,

很多 AI Agent應用能夠大幅提升效果,或是帶來一些新的應用,這都是在泡沫當中被推動、被發現的事情。當 AI 泡沫破滅的時候,這些Agent產業化真的有價值,那部分(精華)還是會被留下來的。

我們不想去玩王小川他們在玩的(基座模型)遊戲,我們也沒有這個實力。我非常相信Scaling Law了,但我同時也不認為這(Scaling Law)是 AGI 最佳實現方式之一,因為投入太大了,這相當於你打造了一個非常「低效的大腦」。

舉個例子。為了打造一個跟博士生一樣的大腦,你要花數十(1000/10)億美金,這個投入太大了,其實應該可能還有其他更高效的方式能夠達到類似效果。在今天這種工具和這種數據量的情況下,他能夠駕馭好的話,其實做AI Agent成本不用太高,哪怕用GPT的AGI,僅僅每月10美金也能做出一款不錯有商業價值的應用。

所以我的觀點是,首先,大公司去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或者說讓政府去做他們該做的事情,去投入更多的資源,把這個算力基建搭建好,然後通過Scaling Law發現今天基座模型能夠到達什麼樣的性能水平;其次,再通過研究機構去提高效率、優化算法和數據,促使 AI 應用實現更好的效果;最後,AI Agent能夠把復雜流程拆解不同環節,形成端到端的任務能力,從而希望取代頂級的人才和工作任務。

鈦媒體AGI:如何看待 AI 這種前沿技術的「長期主義」,和風投行業的「短期主義」?

汪冠春:的確,一家公司經營過程當中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這包括管理團隊、你背後的投資人之間,大家要形成一個比較良性的合作合夥的關系才能夠駕馭。

我覺得對很多公司,這個矛盾是真的是存在的。甚至有時當它出現沖突的時候,(這個矛盾)對很多公司是致命的。

以前有本書叫《跨越鴻溝》。為什麼很多公司在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當中跑通了PMF,但最終會跌入死亡之谷,因為當你發展特別好的時候,預期特別高,投資人給了你很多的錢,盡管有巨大的發展,但,它有自己的客觀規律,你在一定階段就會出現很明顯的差別,就好像一家明星公司做得很好,突然間永遠開始達不到它的目標,增長目標永遠達不到。然後大家本來都表揚你,現在都是批評你,再後面出現團隊內部的問題,然後投資人對此的矛盾,導致公司本來是可以持續發展下去,反而死掉了。

這些事情很多人都已經總結過,但大家無法避免。現在中國也在重新發生這樣的事情。如果作為一個相對理性一點的創業者的話,提前知道風險在那邊,雖然不可能完全繞過坑,但是能降低負面影響。

比如說,來也兩年前完成了最新一輪融資,其實我們當時完全以增長為目標的模式下發展,每年100%的增長。但是到2022年下半年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感知到市場的一些變化,無論是客戶側還是資本側,因此,我們那時候就開始做調整,不希望「死掉」,轉向盈利性作為公司重要發展目標,現金流管理作為管理層最重要的目標,這個在2022年下半年就已經形成了共識,而且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把轉變基本完成。

當我們做到這個事情的時候,來也最後還是能夠存活下來,否則的話會出現現金流斷裂。我認為,作為相對有經驗的創業者,因為我自己是連續創業,然後同時我們打造了一個比較平衡的高管團隊,加上也有比較有經驗的投資人在我們董事會上,大家最後決策過程中能做出正確的方向。因為那時候我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踩了油門」希望再搏一把,也許我就跨過鴻溝,再去調整,這是我覺得很多現在還在掙紮的創業者想法。

另外就是「踩剎車」,先保存實力然後再做更高、更確定性的事情,來也那時候也做了正確選擇,導致現在我們可能還能夠持續的發展。

就像比爾·蓋茨說的一樣,他們公司永遠只有9個月的時間。

但我們,一直還是很清晰的,一定程度上我們應該是從現金流的角度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這背後包括專業的經營團隊,以及企業文化帶來的團隊觸動。

現在,我們大家都非常務實了。曾經我想象過這個公司怎樣做到百億收入、千億市值,但我現在比較務實的想法是,能夠在未來3-5年內成為包括中國、東南亞等的全球AI Agent領域市場領導者,屆時企業10億收入規模的盈利性要在20%左右。

 鈦媒體AGI:來也如何打造AI Agent生態?

汪冠春:生態非常重要,而且就是說有更多的玩家進來,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基礎模型的公司,或是運營的公司和客戶。我們應該是會來也定位上面去為生態做貢獻,或是構建 AI 大生態當中一個我們自己的小生態。

當前,我們最主要的定位,還是解決工作流程的自動化問題。那麼,我們要構建 AI Agent生態,當中包括80萬的開發者,以及一批新的開發者加入其中,通過社區方式解決更多反饋。所以,這是我們一直會做的這件事情。

另外,我們本來還有合作夥伴生態,包括渠道、大模型開發商、四大咨詢公司等等,我們會去不斷發展壯大,給客戶創造更大價值,產生更深層次合作關系。

鈦媒體AGI:你認為現在來也屬於9年來最高光的時刻嗎?

汪冠春:不是,我認為現在來也依然在低谷的過程當中。有些環境還沒有改善,外部經濟環境其實可能是更差,還要為明年更差的經濟做準備。唯一的就是說,來也調整的比較及時,所以我們更有機會去築底,為未來做準備。

你看,英偉達前15年都是非常艱難的,我覺得如果他這樣的公司需要15年,那來也還是要做好更多準備,可能還要50年、60年的時間。來也還是一家相對比較年輕的公司,雖然我們做了9年,但是未來10年、20年 AI 還會迎來重要變革,所以我們更加堅定往AI Agent方向努力,去尋找到自己的位置。

高光不一定是上市。因為你上市了,如果很快又退市,或者跌到95%以上的市值,我也不認為上市那一刻是高光,真的變成只是「高光一下」。

資本市場我們是持續關註的,但今天來也已經逐漸走上盈利的道路,所以我們並不依靠「資本輸血」,當然,如果有(投資)這樣的機會,我們一定是開放的。

所以我的心態是說,來也要做至少50年、100年的公司也說不定。至少,微軟創立還沒到50年(微軟成立於1975年4月4日),所以來也要做50年的公司,這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屆時在國內肯定也是「鳳毛麟角」。

鈦媒體AGI:AI Agent領域未來會出現「百花齊放」,還是不斷淘汰?

汪冠春:從市場角度來說,如果是在 To B領域,我覺得很可能最後是三、五家公司存活下來,它一定也會面臨著整合。

那麼To C市場來說,至少在兩三年內,消費級 AI 應用肯定是百花齊放,很多小而美的公司會湧現出來,但我不太看好ChatGPT變成一個超級應用,把谷歌、Meta都顛覆掉。當然,過去九年裏,OpenAI做的也是非常棒,現在來也肯定是不如他們的。但至少,來也的(50年)壽命會比OpenAI更長。
---[鈦媒體/作者: 林誌佳,編輯: 胡潤峰|鈦媒體A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