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阿里云重回增長:在AI熱潮里"賣鏟子的人"

2023081517:19



2023年,AI創業潮一浪接着一浪。不僅是AI大模型的創業已經形成了「百模大戰」,從設計、電商、直播、遊戲,幾乎每個領域的公司都在探索如何在AIGC做出創新應用,AI作畫、AI音樂也迅速在行業中走紅。

與AI創業潮相伴的,是對雲端算力的需求暴漲。7月中旬,一款名為妙鴨相機的AI寫真小程序迅速躥紅,憑藉着「9.9元,上傳20張照片即可製作數字分身」的主打小功能,被稱為「海馬體」平替,成功在年輕消費者中出圈,相關微信指數飆升至1800萬以上。一個月之內,為應對動輒四五千人的在線排隊,妙鴨相機多次緊急擴容,在阿里雲上的算力激增了數百倍。

這只是眾多AI創業的縮影。對於當下AI創業圈來說,在雲上獲取模型和開發工具、調用雲端算力、根據使用情況隨時釋放和擴容,幾乎是創業的必要條件。

雲計算市場迎來新一輪需求熱潮。阿里雲在去年上線了開源AI模型社區「魔搭」,在今年3月前,平均每天的模型下載量約為10萬左右;在最近三個月,下載量飆升至每天30萬次,總計超過3000萬次。

甚至供給一度緊張。在阿里雲官網,專門針對AI推理訓練、圖形圖像和科學計算的雲服務器,最近數月內,多次上演了斷貨、加量、再斷貨的循環;免費試用產品計劃上線後,機器學習平台PAI數次在上線五分鐘內就被一搶而空。

算力需求傳遞到雲廠商的業績上,在經歷了後疫情時期低靡的宏觀環境與企業IT支出縮減的陣痛後,雲計算正迎來一波回暖。在上周發布的阿里巴巴2024財年首季度財報(2023自然年二季度報)中,阿里雲同比增速重新回正為4%,達到251.23億元,扭轉了上一個財季同比下滑的局面,有望實現年度營收破千億人民幣規模。而剔除股權激勵等因素的經調整後EBITA利潤同比增速為106%,達3.87億元。

放眼全球市場,雲廠商正在紛紛迎接AI時代。亞馬遜AWS首席執行官Adam Selipsky近日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稱,雲和人工智能並不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他們實際上只是同一事物的許多面孔中的兩個。

那麼,在由AI、大模型推動的新一輪雲計算競爭中,各家廠商選擇扮演什麼角色,採取什麼戰略,可能將影響中短期內市場格局的新一輪調整。

*阿里雲要「賣鏟子」

雲廠商如何迎戰AI時代?阿里雲正在探索一條路徑。

今年4月,阿里雲率先展示了通義系列的首個大模型「通義千問」,在隨後幾個月中,聚焦音視頻內容的AI應用通義聽悟、AI繪畫創作大模型「通義萬相」接連亮相,看起來,阿里雲似乎是一頭扎進了「百模大戰」。

這是一種合理推測,訓練出自研大模型,再推進大模型的行業合作,讓更多企業基於阿里雲的大模型開發行業模型和應用,由此創造營收。這也是許多大模型企業規劃的商業模式。

但阿里雲看起來志不在此,在通義系列亮相同時,更積極的動作,在於阿里雲對大模型生態的構建。

7月,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阿里雲表態「把促進中國大模型生態的繁榮作為首要目標」。一個月之後,阿里雲宣布將通義千問70億參數通用模型Qwen-7B和對話模型Qwen-7B-Chat已上架魔搭,均為開源、免費、可商用。

這是一條更適合雲廠商「初心」的模式。大模型本身並非阿里雲的盈利模式,更重要的是大模型帶動的「雲計算需求」,促進生態,促進更多開發者創業、更多企業基於大模型開發應用,從而帶動雲計算需求,給主業帶來充足的增長空間。

要讓企業更快地進入AI時代,需要一把「鏟子」或者說工具助手,讓企業在大模型的生態沙池中挖出適合自己的AI礦石。阿里雲就想賣這把「鏟子」。



自去年阿里雲在業界率先提出MaaS理念(Model as a Service)、並上線魔搭社區後,這個開源社區迎來了驚人的增長速度,7月份數據顯示它已託管超過1000個AI模型,有超過100萬的開發者在最近3個月內湧向這個社區,每天下載模型量達到30萬次。

相應的在阿里雲視頻號上,近期圍繞大模型工具助手類的解答小視頻明顯增多:《3分鐘上手大模型》《5分鐘、0代碼、不吃配置:Stable Diffusion雲端部署方案》等,單看這些標題風格,好像穿越回了PC站長年代或企業出海建獨立站的時期,那時一樣是幫助B端客戶答疑解惑。

目前,魔搭社區已打通與靈積平台的部署鏈路,支持社區的模型通過靈積來實現服務化。對AI開發者,可以通過靈積平台統一的SDK方便地獲取不同模型、併集成到自己的應用中。靈積平台建設了一系列自動化的模型上雲統一工具鏈路,支持模型的自主接入。所有接入靈積平台的模型都能自動獲取平台的服務能力,包括基於阿里雲強大算力的跨區域自適應彈性能力,支持模型和數據安全隔離,並提供基於雲原生的公共部署,以及用戶自定義獨占部署等多種形式,增強服務的靈活性。

阿里雲CEO張勇在最新財報分析師會議上概括了這一戰略思路,他說「作為雲服務商,我們要讓所有的AI公司和他們的模型來使用阿里雲提供的低成本高性能的基礎設施,包括使用我們的基礎模型,把基礎模型部署在阿里雲的基礎設施之上,幫助合作夥伴通過微調之後適應行業需求和專屬應用。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雲計算回暖

回到財務層面,對於全球雲計算大廠,目前生成式AI並不是直接盈利的現金牛,但種種跡象表明,AI熱潮正在起效。

據微軟發布的截至今年6月30日的季度業績顯示,雲服務Azure和SaaS應用Dynamics 365在細分業務的同比增速中並列第一,均為26%,略好於分析師對Azure的預期,這拉動了當季度整體營收同比增長8%。同期,谷歌整體的雲產品收入同比增長28%,歸因於基於AI的新產品拉動。亞馬遜AWS收入同比增速為12%。

比如微軟這次披露Azure AI服務收入只占Azure收入的2%,上一季度為1%(Azure收入首次在微軟年度總收入中占比超過一半)。但從趨勢上看,它未來有望成為一個新的增長引擎,帶動雲+AI的整體提升,就像給普通發動機加了一個Turbo。微軟在財報中稱,新的Azure AI Studio成為新時代企業選擇AI開發的工具。亞馬遜和谷歌也都表示將加大AI技術的資本性投入。

在AI生態的加持下,阿里雲有望迎來首個年營收突破千億元的時刻。張勇稱,AI的價值並不是其單純作為AI所帶來的,目前互聯網上所有的應用和服務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

Adam Selipsky也認為,目前可能只有10%或15%的IT已經遷移到雲中,IT太過龐大,每年花費數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遷移尚未發生,而我們仍處於雲之旅的早期階段。

這一輪AI熱潮或許會是雲計算滲透率提升的關鍵節點。某種程度上,AI就像移動互聯網一樣,需要龐大且靈活的算力,需要能及時調用大量算力並在不需要時釋放,需要接入雲端模型微調和再開發,需要通過雲計算提供服務——與許多企業數字化也可以用傳統IT不同,AI必然、也只能發生在公有雲上。

這背後蘊藏着巨大的新機會,尤其是那些對AI敏感的細分行業客戶,比如金融、汽車、保險等。這會導致雲計算的客戶結構在未來發生調整,新客戶因AI被吸引到這個生態中。

年初IDC聯合浪潮信息發布的《2022-2023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顯示,國內人工智能計算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22年智能算力規模達到268百億億次/秒(EFLOPS),已超過通用算力規模。

通常,智能計算比通用計算的技術門檻更高,前者的成本也是後者的10倍以上,智能計算在全球算力產業中的占比會越來越高,採用公共雲是一個趨勢,同時配套要求雲廠商在底層芯片上做自主研發優化,以提升適配性。一個鮮明的案例是阿里雲前不久與復旦大學的合作,建立了國內高校最大的兩個智能計算平台,一個部署在復旦大學校園內,另一個部署在1500公里外的內蒙古烏蘭察布阿里雲數據中心。

AI與雲原本就是一體兩面,一個新的機會正浮出水面。-(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