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Ebike會是一個新風口麽?

2024081413:32



01, Ebike玩家,都有誰?

最近,年輕人當中又流行起了一種新玩具:電助力單車,它又有一個很洋氣的名字叫Ebike。

Ebike 的全稱是 Electric bicycle,顧名思義,就是在傳統自行車的基礎上,Ebike 增添了電池、電機以及電控,人力與電力相結合作為驅動,比電動車輕便,又能保證速度,同時比傳統自行車更省力。



因為很省力,它也從小眾愛好者的工具,變成了打工人的新通勤單品。

如果不買,普通人也有機會嘗試,因為已經有城市率先推出了共享電助力單車,解鎖了共享電單車的人,也能搶先一步享受到快感。

共享電助力自行車,同樣也抓住這股機遇。

尤其是公交系統不發達的地區,共享電單車憑借更靈活的優勢,成為僅次於公交的重要出行方式。松果出行發布長假騎行「大數據」也顯示,在去年中秋國慶長假期間,共享電單車騎行量環比假期前一周增長45%,相比同期增長33%。

尤其在廣東汕頭,哈啰共享電單車臨時停車功能使用頻次遠高於國內平均水平,去年1月以來汕頭共享電單車用戶的平均騎行裏程約為2.8公裏、平均使用時間近14分鐘。



與共享單車相比,共享電單車使用不費力,還有臨時停車等功能,不管是通勤上班還是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共享電單車大軍,比如哈啰電助力自行車已經入駐到廣東、廣西、河北等地,不少人開始體驗。

價格上也並不貴。最近共享單車價格上漲現象已經讓不少人吐槽,部分共享單車企業將起步價從原先的1.5元/15分鐘提升至1.8元/15分鐘,而與之相比,一些新投放的共享電助力自行車,15-20分鐘僅支付2元,跟共享單車的價格差不多,顯然也會吸引更多的用戶。

不過就目前來看,國內的共享Ebike依然不算主流,相關城市還在初步探索階段,相比之下,國外則成為一種常態。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巴黎奧運會,為了解決短期激增的交通出行問題,當地共享微出行運營商Tier-Dott還專門投放15000輛共享電助力自行車,背後是由我國的九號公司生產製造。



很多人覺得「這不就是電瓶車」,其實, Ebike 與國內電動車最大的不同,就在於Ebike 的車型均保留有腳蹬,一般有兩種騎行模式,一種是純電模式,純靠電驅動力前行;第二種則是助力模式,可以搭配腳踏騎行,人在踩踏的時候電機可以自動介入提供驅動力,讓騎車更輕松。而且光看外觀也能看出跟自行車沒有太大差別。網友笑稱,「北漂騎它,可以輕松玩遍京津冀;滬漂騎它,去趟南京蘇州也沒壓力。」

Ebike的熱越演越烈,在國內,盯上Ebike的玩家並不少。

早在 2016 年,小米就推出過可折疊電動助力自行車系列,國內也孵化出了一批專門攻克E-bike 的創業公司,比如 Urtopia、Velotric、大魚智行、TENWAYS 等眾多品牌。

而傳統電動車玩家也沒閑著,這些年,雅迪、愛瑪、綠源、小牛、九號等品牌相繼加入 E-bike 大軍,雅迪專門研發出了多款 Ebike 車型,包括運動、親自、折疊等系列,愛瑪也專攻出海,如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市場。

資本也很看好這一賽道。國內已經有超過20多家Ebike相關企業獲得融資,總融資額破100億人民幣,Urtopia 在 2022 年的 Pre-A 輪融資中就獲得了近千萬美元,Velotric 天使輪融資也獲得了3000萬美元的投資,連騰訊都出現在Ebike品牌 Tenways A輪融資的投資方名單中,目前來看,大廠大多是以合作、投資形式入局。



一些玩家也做出了一定成績。Velotric 上線後僅用 7 個月就將銷售額提升到了 1500 萬美元。走高端路線的 Urtopia 首款產品在登陸眾籌平臺 indiegogo 後也大受歡迎,首輪銷售額超 300 萬美元。

目前還有很多人並不了解Ebike,能被一向商業嗅覺敏銳的大廠青睞,Ebike顯然有點本事。

02, Ebike賽道,國內外競爭如火如荼

比起國內,Ebike在國外更加出圈,它的誕生可以說是踩中了不少環境紅利。

一個是環保與可持續理念,隨著市場對減少碳排放和環境汙染的擔憂日益增加。作為零排放交通工具,Ebike正迎合這一價值觀,備受歐美環保倡導者和支持者推崇。

一個是戶外運動文化。歐美有著非常成熟的戶外運動文化,騎行文化再加上戶外熱情高漲,也讓Ebike有了更迅猛的發展空間。另外,歐洲昂貴的公共交通,也促使很多人轉向性價比更高的Ebike。

自 2021 年以來,Ebike 在美國的銷量已經超過了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歐洲,Ebike 的銷量更是有望超過所有汽車的銷量。

市場研究機構 Allied Market Research 預測,到 2030 年,全球 Ebike 市場規模將達到 1186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 10%。

Ebike在歐美的發展也更早。早在1993年,雅馬哈推出電力驅動自行車PAS,經過20多年的發展以後,目前Ebike市場已經有了不少細分品類,如通勤車、山地車、輕運動車,其中山地車需要擁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製作成本和難度更高。



價格上,大都集中在 1000 美元至4000 美元,其中 1000 美元以下的產品對準低端用戶,而 4000 美元以上的產品則主打高端用戶。

在美國,Ebike還可以根據限速不同分為三級,小於 20mph、20-28mph、大於 28mph 的限速,只有第三級允許純電力驅動,值得一提的是,在歐洲根據規定,Ebike 的最大持續輸出功率為 250W,如果速度達到 25km/h 時,電機便會停止工作。

製作上,從自行車+電動車的組合來看,Ebike 的供應鏈也是不同產業「拼湊」而來。有業內人士透露,Ebike 的車架來自於傳統自行車,而電池、電機、電控的供應鏈則是源自於智能汽車、電動兩輪車產業的溢出。

相比發展更迅速的歐美,我國在Ebike上的發展顯然要慢一段時間,不過如今,以大疆為首的國內企業已經開始探索高端,想從一眾Ebike品牌中突圍而出。大疆用至少三年的時間,孵化的高端電助力自行車品牌Amflow,一上來就挑戰最難的山地車,這也有助於塑造品牌高端形象。



面對各種對手競爭,大疆的應對是砸重金鉆研技術,死磕電助力系統和智能化能力,車上2公斤的電機,支持12A、508W氮化鎵快充,僅需90分鐘就能將800Wh的電池從0充至75%。據官方稱續航可以達到157公裏,在車上還有一塊電控屏,實時顯示車速、時間、電量等數據。

通過藍牙功能與手機連接後,車主還可以對Amflow PL的騎行數據、異動警報等進行個性化設置,用戶能夠在手機App上收到通知,實現快速定位,堪比運動手表+電車的結合體。

目前在中國Ebike依然不算主流交通方式,但已經有人開始行動。

03, Ebike想要出圈,還有幾個難關要過

如今,Ebike已經被視為繼單車、網球之後又一個風口。

Newswires報道,到 2030年Ebike市場規模將達到約 1186.57 億美元,2020年至 2030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10.5%。中國作為Ebike製造大國,目前Ebike全球出貨量已接近千萬,可見Ebike賽道的前景依然可觀。

雖然國內外企業對Ebike的重視度不言而喻,不過一個數據依然很紮心,這一新興行業,即使在認知度更高的美國市場,滲透率還不到10%。

Ebike想要徹底出圈,火成全民級頂流還有幾個難關。

首先,Ebike的價格還是很貴,一般來說大幾千甚至上萬的價格,堪比中產裏的「小布」,也不是普通人隨隨便便就能買下的價位。有人說,所謂的高端電助力,就是有錢有閑人的大玩具罷了。

為了讓更多的人體驗到,已經有不少國家開始使出補貼大法。在美國,購買Ebike可享受折扣或稅收優惠,各項補貼高達數十億美元;在加拿大,每購買一輛價格高於1000美元的 Ebike,可返現 750 美元;在法國更換一輛Ebike,最高甚至能領取4000歐元的補貼。

如果未來Ebike在國內的價格能進一步打下來,估計會有更多普通人享受,讓它不會局限於有錢人的玩具。



其次,傳統電動車經常會面臨的電池安全問題,Ebike也躲不過。

據紐約消防局局長就曾表示,在過去兩年間,電動自行車電池就引發了約500 起火災,造成 24 人死亡,而且這一趨勢沒有減緩的跡象。因為火災頻發,國會還專門出臺了《製定鋰離子電池消費者標準法案》(HR 1797),要求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為電動自行車和其他微型移動設備中使用的可充電鋰離子電池製定產品安全標準。

Ebike想要更大眾化,顯然要在更多的產品細節上下功夫,提高整個行業的標準,甚至要做到比電動車更加安全智能,才有機會突圍而出。

此外,在營銷上,我國EBike新銳品牌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這一點上,老品牌更為熟練,比如品牌Aventon,會根據當地流行文化策劃開展品牌創意和營銷活動,加強圈層用戶的互動運營,在全社交平臺上開展了社區騎行活動,與城市騎行愛好者加深互動,此外,它還會與社媒KOL合作發起產品邀請評測,以此吸引更多新用戶的關註。

不得不說,電助力自行車在我國屬於新興事物,無論是產品還是營銷,目前還沒有玩家跑出一個較為成熟的路子,依然存在諸多變數,Ebike未來能否在中國形成更大的風暴,讓我們拭目以待。---來源: 首席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