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政策解碼 | 有力支撐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把握好人工智能這項顛覆性技術的發展與治理節奏是標準體系編製的一大難點
《指南》構建了由基礎共性、基礎支撐、關鍵技術、智能產品與服務、賦能新型工業化、行業應用、安全/治理七部分組成的人工智能標準體系框架
《指南》的實施也必將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產學研用多元化參與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創新、產品供給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實現快速發展,形成龐大市場規模。
伴隨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技術加速叠代,人工智能產業呈現出創新技術群體突破、行業應用融合發展、國際合作深度協同等新特點。
為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系統謀劃,加快構建滿足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和「人工智能+」高水平賦能需求的標準體系,更好發揮標準對推動技術進步、促進企業發展、引領產業升級、保障產業安全的支撐作用,今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標準委四部門聯合印發《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搶抓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先機,堅持創新驅動、應用牽引、產業協同、開放合作,完善人工智能標準工作頂層設計,強化全產業鏈標準化工作協同,為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匯聚發展合力 規範基礎秩序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不僅湧現出一批新模式新業態,還與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深度融合,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產業存在的概念認知不一致、評測體系不統一、生態小而散等問題日益突出,亟待凝練行業共識,規範產業發展秩序。
標準作為各利益相關方協調一致的產物,在有助於推動技術路線收斂,增強技術和產品的適用性,服務產業生態建設,匯聚產業發展強大合力的同時,還能進一步劃清技術紅線,設立市場門檻,保障安全底線,規範產業發展基礎秩序。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國內主流人工智能領域產學研用單位,按照人工智能產業需求支撐《指南》起草工作。如何把握好人工智能這項顛覆性技術的發展與治理節奏是標準體系編製的一大難點。
具體來看,《指南》需要重點解答四個問題:
——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如何適應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進程?
考慮到人工智能技術高速叠代,《指南》統籌先進性和適用性,既著眼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現狀,提出「CA機器學習」「CC大模型」「CF計算機視覺」等急用先行標準化任務;也適度超前布局未來三年人工智能發展趨勢,提出「CI智能體」「CL具身智能」「FB科學智算」等前瞻性標準化任務,整體構建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先進適用的人工智能標準體系。
——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如何平衡技術發展與安全治理?
考慮到我國人工智能處於關鍵發展時期,需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實現技術創新與監管創新的同步演化、同頻共振,《指南》統籌發展與安全,例如「G安全/治理」不過分規範技術層面的安全性,主要從產品整體評估的角度提出安全和治理標準化任務,在明確安全底線的同時保障技術發展。
——人工智能技術棧復雜、應用場景多樣,軟硬件兼容適配成本高,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如何增強產業鏈上下遊協作?
《指南》統籌單點突破和全棧協同,一方面針對人工智能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和應用層,分別研製「BA基礎數據服務」「BB智能芯片」「BG開發框架」等關鍵標準,推動產業鏈各環節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圍繞人工智能硬件平臺、軟件平臺、模型算法和產品應用的全棧協同需求,針對性增加「BH軟硬件協同」等部分,註重軟硬件協同、集成適配等跨層級標準研製,推動人工智能全棧互聯互通,提升整體效率。
——隨著人工智能領域國際競合步入新形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如何促進我國優勢產品走出去?
《指南》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確保建設內容既符合我國產業發展特色,又與國際主流技術路線和生態體系相融合,推動人工智能管理體系、風險管理能力模型等重點標準互通互認,提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互操作性,塑造我國參與人工智能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建立符合當前發展階段的人工智能標準體系
在廣泛征集人工智能「政產學研用」多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指南》堅持創新驅動、應用牽引、產業協同和開放合作四大原則,構建了由基礎共性、基礎支撐、關鍵技術、智能產品與服務、賦能新型工業化、行業應用、安全/治理七部分組成的人工智能標準體系框架,以指導有關標準的製修訂工作。
優化產業科技創新與標準化聯動機製。《指南》提出,加快智能芯片、開發框架、大模型等人工智能領域關鍵共性標準研究,推動智能體、具身智能、科學智算等先進適用的科技創新成果高效轉化為標準。
以大模型標準化建設為例,一方面,對於技術供給方,《指南》提出要推動大模型產業生態高質量發展,促進行業內形成統一架構和通用要求,率先研製國家標準《人工智能預訓練模型第1部分:通用要求》;另一方面,對於用戶需求方,《指南》要求規範技術產品評測指標和方法,促進大模型與應用場景雙向對接、高效落地,研製國家標準《人工智能預訓練模型第2部分:評測指標與方法》《人工智能預訓練模型第3部分:服務能力成熟度評估》。
加強人工智能全產業鏈標準化工作協同。《指南》推動統一接口、適配規程等人工智能軟硬件協同標準實施,加快模型即服務(MaaS)、檢索增強生成(RAG)等智能服務標準研製,強化人工智能全技術棧互聯互通水平,提升人工智能系統整體效率。
例如,在人工智能軟硬件標準化方面,一方面,針對智能芯片、人工智能服務器等選型需求,提出統一的標準化人工智能系統性能測試基準(AISBench),研製國家標準《人工智能服務器系統性能測試規範》;另一方面,針對芯片、框架、模型和應用的跨層級兼容適配需求,搭建人工智能接口標準族(AICL),規範人工智能軟硬件協同API,研製國家標準《人工智能異構人工智能加速器統一接口》《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框架多硬件平臺適配技術規範》。
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指南》面向行業應用需求,構建以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為核心的標準化應用場景,獨立提出「E賦能新型工業化」以及其中的細化任務,推動工業行業智能化升級,並協同推進人工智能與金融、醫療、交通等重點行業高水平融合應用,依托行業大模型系統技術要求、行業企業智能化升級評估等標準提升智能化行業解決方案的規範化水平。
深化國際標準化交流與合作。當前,人工智能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成為全球競爭製高點,主要國家紛紛加大人工智能戰略布局、資源支持和國際合作,並強調科技發展與標準化的有機聯動,構建「事實標準」。人工智能標準化成為擴大市場影響力、提升產業生態話語權、打造國際貿易競爭力的主要抓手。
《指南》鼓勵我國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攜手全球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共同製定人工智能企業管理能力評估、人工智能可持續等重點領域國際標準,加快ISO/IEC42001:2023《人工智能管理體系》采標和認證,打造全球人工智能產業融通發展的標準化模式。
在上海舉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推出的「具身智能本體」跳舞機器人,吸引觀眾前來參觀(2024年7月5日攝) 黃曉勇攝/本刊
多元化協作一體化推進
《指南》由四部門聯合發布,是一套全面、系統、科學的人工智能標準化體系建設方案,有助於引導和支撐人工智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指南》的實施也必將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產學研用多元化參與。
同時,人工智能與腦機接口、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等前沿科技呈現交叉融合的發展態勢,「人工智能+」行動正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千行百業,在《指南》實施過程中,妥善處理多領域、多行業協調問題,形成發展合力,也是標準利益相關方需要統籌協調的實際問題。
此外,考慮到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叠代、交叉融合等特點,在《指南》實施過程中需要註意科技創新與標準化的有機結合,確保標準內容符合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並且,加強國際國內標準化技術組織間的協作,確保標準內容在跨行業、跨領域、跨國家等多維度的互聯互通互操作。
具體來說,落實舉措包括:
強化標準鏈和創新鏈協同,支撐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
一是建立高效聯動機製,促進科技創新與標準創製供需對接,推動將先進適用的技術攻關成果快速轉化成標準;二是編製人工智能領域標準圖譜,開展國內外標準比對分析,明確標準長短板和發展規劃;三是加強全產業鏈標準化協作,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標準研製與專利布局同部署、同推動,促進產業鏈鍛長補短。
強化重點標準供給保障和宣貫應用,支撐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
一是瞄準產業急需,面向數據質量、評測基準、互聯互通等重點問題,「急用先行」研製相關標準規範;二是突出應用導向,加強跨行業、跨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的協作,協同推進人工智能與重點行業融合應用;三是加強示範推廣,推動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組織等開展人工智能標準體系、重點標準的宣貫。
強化國際標準化和區域內標準互通,支撐人工智能國際貿易和交流合作。
一是推動相關單位積極參與ISO、IEC、ITU等國際標準化活動,貢獻中國方案,傳遞中國理念;二是凝聚產學研合力,組建多元化、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國際標準專家團隊,不斷提升我國國際標準提案數量和質量;三是通過金磚國家、「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機製,推動區域內標準互聯互通,提高中國標準影響力。
(作者為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來源: 新華社/文: 董建)-
*對話浪潮信息趙帥:開源開放為AI帶來發展和繁榮*
8月9日消息,日前,以「開放協同:協作、智慧、創新」為主題的2024開放計算中國峰會召開。浪潮信息服務器產品線總經理趙帥分享了大模型的發展趨勢以及人工智能算力生態開放的進展,指出未來一切計算皆AI。會後,趙帥同浪潮信息AI&HPC產品線高級產品經理張政、浪潮信息服務器產品線產品規劃經理羅劍接受媒體采訪,就開放計算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話題進行深入交流。
趙帥表示,今天2/3的模型都選擇開源,超過80%以上的AI項目使用開源框架進行開發。開源模型的下載量突破3億次,並衍生出了超過3萬個新模型。可以說是開源開放帶來了AI的發展和繁榮。基於此,硬件的開放設計也成為推動人工智能算力生態發展的關鍵。只有如此,才能夠更好地觸達每一個客戶、落地每一個行業。
趙帥舉例說,在開放生態下,2019年開放了加速規範OAM的設計,浪潮信息在2019年的OCP峰會上展示了業界第一塊UBB,在2020年推出了OAM的參考系統設計MX1,2021年發布基於OAM v1.0規範的服務器NF5498A5,促進了數家廠商高端AI芯片的開發部署。
OAM的開放設計標準大大加速了算力芯片的適配兼容過程,產業資源投入節省數十億元,使算力部署和叠代提速,支撐上層大模型和AIGC應用的成熟。
具體來說,大模型的高效訓練通常需要具備千卡以上高算力AI芯片構成的AI服務器系統支撐。而實現數千顆芯片互聯,並讓它們能夠高效協同工作的前提,是解決單個服務器內部芯片的高速直聯。而開放加速規範OAM的出現,解決了單個服務器內多元AI加速卡形態和接口不統一,高速互連效率低,研發周期長等問題,得到了眾多企業的支持與參與。
對此,張政指出,浪潮信息在開放加速規範上一直在不斷推動標準和技術往前演進,在開放社區裏默默地做了很多年的工作,剛開始合作夥伴很少,這個事情也不會給公司帶來盈利,但我們會發現,它對於整個產業鏈的收益是非常巨大的,現在基本上國內外芯片廠商,最高端的產品全部采用了開放標準,所以我們本質上底層是要做好一個產業,只有產業好、產業健康,我們在產業鏈上才能夠獲得更多自己的價值。
據介紹,以浪潮信息為代表的系統廠商研製了多款符合開放加速規範的AI服務器。浪潮信息定義了業界第一個符合OAM規範的8卡互連硬件系統,這是一個遵循開放計算規範的互連的基板,首次達到了OAM規範下芯片互連的最高速率56Gbps,遠高於PCIe5.0的傳輸速率,並且仍在研發更高速率的開放加速規範。
浪潮信息最新一代基於OAM規範的AI服務器NF5698G7支持多種基於OAM規範的開放加速芯片,並為用戶構建了一個千卡液冷集群,支持超千億參數量的AI大模型訓練。
至此,加速規範的痛點解決了,新的挑戰出現了。
趙帥表示,未來一切計算皆AI,但隨著應用範式的多樣化,CPU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方向,那如何為多元化的CPU提供更好的算力平臺並且提升效率?
剛剛啟動的開放算力模組(OCM)規範給出了答案。
OCM以CPU和內存作為最小的算力單元,標準化高速和低速的互連接口,如同OAM構建了統一的加速芯片底座,OCM將推動CPU算力單元接口的統一和生態的完善。
這一方案由中國電子標準院、Intel、AMD、浪潮信息、聯想、超聚變、百度、小紅書等共同發起,是國內首個服務器計算模組設計規範,旨在建立基於處理器的標準化算力模組單元,通過統一不同處理器算力單元對外高速互連、管理協議、供電接口等,實現不同架構處理器芯片兼容,構建CPU的統一算力底座,以解決CPU生態挑戰問題,方便客戶根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多樣化應用場景,靈活、快速匹配最適合的算力平臺,推動算力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
羅劍補充道,浪潮信息在做產業規範建設的時候,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與產業上下遊夥伴共同碰撞而來。他強調,產業規範和產品產業化是同步向前推進的,而不是說只有一個規範,只有一個規範對於整個產業來說是沒有價值的!只有把規範放在市場,放在客戶側去做應用,才能產生真正的價值。---[文源:易科技報導/文: 定西*/責任編輯: 王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