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普通人怎麽跟上腳步?
01. 誰靠AI掙到錢了?
高考剛過,數學好難的熱點還沒完全冷卻,「大模型沖上文科一本線」就堂堂登場、站上熱搜。媒體們把熱乎的高考試題餵給各家的大模型們,最後得出了結論:包括豆包在內的4款AI可以沖上文科一本線。
不知道剛剛拿到分數的文科考生們是什麽心情,但這幾乎是過去一年多社交網絡的真實寫照。
你可以在社交網絡的任何一個角落看到AI的身影:好友拿你照片生成的科目三舞蹈視頻,畫手們掀起了關於AI生成圖片的討論,程序員發微博說大模型提高了自己編程的效率……
這種浪潮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更為明顯。大洋彼岸,AI已經成為了股價重要的增長動力。包括Meta、微軟、谷歌等在內的科技公司把相當的投入放到了AI的籃子裏。
當然也不只是國外,國內關於AI的概念也炒得火熱,上市公司們把AI玩出了新花樣。只要是和AI相關的動向,總能引來大量的關註。
不過AI的浪潮又快又急,個人的小船說翻就翻。
暫且不說英偉達在3萬億美元的反復橫跳行為,光是從賣課盛行這件事就能看出來大家對於AI的復雜態度。
前段時間有媒體在購物平臺、二手交易平臺和社交平臺檢索關鍵詞,均能看到相關教程和付費內容,價格在一元到百元不等。在一位賣家發來的文生視頻模型學習資料中,已經總結了可以利用大模型賺錢的辦法,包括賣賬號、賣課程、「套殼」網站、創作劇本、製作視頻等等。也有賣家提示,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課程基本都是「割韭菜」。
伯虎財經了解到,文生視頻模型剛推出時,就有商家推出定價為1元的「AI文字生成視頻新模型」商品並賣出幾百份,甚至此刻商家並不能提供模型接口。
無論是被股市套牢還是賣課,買單的都是消費者。那麽問題來了,AI的浪潮裏,普通人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呢?
02. 普通人怎麽跟上浪潮?
互聯網有一句流傳已久的名言:你很難賺到認知以外的錢。
就拿大模型來舉例。大模型的特點是投入大、周期長,而且行業沒經過先驗,不知道投資到什麽時候能出效果。當前,即便是主流玩家都沒找到盈利的方案,其他玩家更是難上加難。用著名投資人朱嘯虎說法就是,他信仰AGI,但他信仰能馬上商業化的。這也導致能夠跟上行業競爭腳步的,大概率是大廠。哪些是真有競爭力的公司、哪些是蹭熱度的公司其實一眼便知。
* 那如何提高認知呢?
首先是多看行業的深度報道。像大模型這類特別垂直、閱讀門檻比較高的行業,業內的關註並不會少。正相反,每天都有許多有關大模型公司和模型能力的報道和研報在被生產和傳播。
其次,許多普通人會選擇投資股票來追逐AI的腳步。這裏的關鍵是,你要建立自己的認知模型。AI帶來的生產力變革不是淘汰,而是效率的提升。
AI確實能夠為一些公司帶來股價上的擡升,但是包括財務水平、盈利水平、護城河、價格水平等維度仍然是評價一家公司的關鍵。而想要了解這些,除了行業報導,最好的渠道是財報。
以英偉達為例。過去兩年英偉達迎來了驚人的漲幅,去年1月英偉達漲幅超過33%,但隨後在同年11月,英偉達又創下了2.5倍漲幅。而支撐英偉達漲幅的除了它幾乎壟斷了算力芯片,還有它的財報數據。2023年四季報,英偉達全年營收221億美元,同比增長265%,季調整後毛利率76.7%,雙雙超過市場預期。股價在當天跳空高開,最終收漲16.40%。
但是這種針對財報的觀察必須是線性的,英偉達從一家市值100億美元的公司成長為3萬億的巨頭,其實是有跡可循。早在AlphaGo出現的2016年,算力就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資源,而彼時作為賣鏟人的英偉達就開啟了狂飆之路。很快便有機構開始做空英偉達,靠著一個又一個的優秀財報,英偉達生生把機構從做空打成了做多。
不過,對於習慣了時間碎片化的我們來說,由於行業報道和研報分散在不同渠道,很難做到在第一時間就能夠接觸到這些信息。同時長期跟蹤財報也意味著大量的精力消耗,更是我們難以做到的。
就像AI存在的意義,找一個好的工具能幫助我們事半功倍。
這裏推薦一個在微信裏就能找到的實用工具——騰訊自選股。只要在微信裏搜索「微信炒股」,關注「騰訊自選股」公眾號,點擊進入「微證券」界面即可使用。
騰訊自選股會24小時滾動更新行業要聞,在這裏你不僅可以財經資訊、及時捕捉行業的利好、利空,還能設定自選股波動提醒,第一時間收到公眾號消息提醒。
同時騰訊自選股還提供新手入門、基本面研究等投資課程,幫助你形成自己的認知模型。在行情頁面,你可以觀察資金流向、熱點板塊;在自選板塊,你可以很輕松的看到自己關註公司的價格走向和財務情況。
最近,騰訊自選股還上線了一個學知識領立減金獎勵的活動,完成三個步驟,就有機會領取微信立減金。
AI永遠不會淘汰你,重要的是你要保持學習的能力,像AI一樣持續叠代。---[來源: 伯虎財經bohuFN/作者: 陳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