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當下,靠什麽穿越內卷、走出低谷?

2024062914:37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 宋誌平

6月23~24日,正和島2024案例共學大會在上海浦東臨港片區舉辦。

24日的商道共學環節,正和島總編輯陳為與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宋誌平、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岫雲以「創新的規律,生命的意義」為主題,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

對話中,三人從對稻盛和夫經營的哲學聊到了如何走出當下「內卷」的困境,從對企業創新之路背後規律的探尋談到了如何打造一個有意義、幸福的人生:

「困難是客觀的,得保持好的心態,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創新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合。」

「企業和人的目標一樣,活得長、活得健康、活得有質量。」

「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觀的感受,我們要培育一顆能夠感受到幸福的心。」

這場對話金句頻出,一些觀點既讓人耳目一新,也讓人回味無窮。以下是本次對話現場內容呈現,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嘉 賓:宋誌平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

曹岫雲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訪 談:陳為 正和島總編輯/編 輯:微瀾]



* 上一代應該給下一代指路

陳為:歡迎各位島親來到這場論壇,大會快收尾了,我此時此刻想起還是開幕時的話題,企業家的韌性。

連續三天我們這個大會細雨綿綿一直沒有中斷,這個地方也不在市中心,但是這個會場始終坐得滿滿,始終聚精會神,始終熱氣騰騰,什麽是企業家的韌性?我覺得這是最直觀的感知,也是我們對經濟的希望之所在。

大家過來應該心裏面都有一些問題想要求解,想要探索,而且也彼此感知一下對方的狀態。

今天特別高興請到兩位師長、好朋友,也是兩位特別有經驗、有閱歷、有智慧、有能量的專家,曹岫雲老師和宋誌平會長。

曹老師,公認的稻盛和夫研究第一人。稻盛來過中國很多次,他最信賴的人就是曹老師。私底下他有時候還和稻盛開開玩笑,甚至吵吵架。宋會長原來也同時擔任兩家500強央企的董事長,這在體製內應該是空前絕後的唯一一例。

我們第一個話題先聊稻盛和夫。宋會長以前有一個觀點我印象很深,企業家的成功,您覺得逆商占了70%,稻盛先生也是面對逆境的絕頂高手。我看到有媒體把您叫做「中國的稻盛和夫」,您先跟我們談談您對稻盛先生和他的經營哲學有什麽認知與評價?

宋誌平:我對稻盛和夫先生有三點突出的看法。

首先,在早年間我對稻盛和夫了解後,我當時的一個想法是,過去我們做成大型現代化企業,都是用西方的一些管理思想,而稻盛先生是用東方的管理思想、東方的文化做成了世界兩個500強,這讓我覺得是一個顛覆性的概念。

我們中國人、東方人能不能用我們自己的思想、文化,做成大型現代化企業?稻盛先生用他的實踐回答了這個問題,這給了我很大的鼓舞,這是最開始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

第二,稻盛和夫先生他既是一個哲學家。最早他是研究半導體的,具有創新意識的科學家;他又是一個企業家,推出了阿米巴管理等管理理念;他還是一個哲學家,從小就喜歡研究宗教、哲學這些理念。這三者之間,他的底座是他的哲學、是思想,稻盛和夫的哲學文化思想是整個做這個企業的基礎,這是我對他的一個認識。

第三,稻盛和夫先生是一個老師。為什麽這麽說?他不光自己做了企業,還把自己做企業的經驗、體會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了年輕一代,成立了盛和塾,培養年輕的企業家,他也很喜歡中國,來到中國很多次,也做過很多次演講和講課,中國很多企業家都受益過稻盛和夫的教育。稻盛和夫還出版了多本著作,很多企業家讀過他的《幹法》《活法》《心》等。

為什麽談到這一點?回到我們自己,我覺得中國也應該要有稻盛這樣的人,我們年長的一些企業家應該拿出時間來,多跟我們年輕的企業家進行交流,把過去自己的經驗、教訓進行薪火相傳,為年輕一代的前行插上路標和指示牌,我覺得這很重要。

稻盛和夫先生把這一點做得特別好,在疫情期間,我那時候出不了門,就在家裏翻書,翻出來不少20多年前的書,其中有松下幸之助先生,也有稻盛和夫先生的,我看那時候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是稻盛和夫先生發表了很多言論,寫書,鼓勵日本年輕一代怎麽渡過這個困難。

我想到我們現在也面臨很多挑戰和困難,我們缺了這麽一個人,能夠在這個時刻跟大家講講,鼓勵鼓勵大家,我覺得這是很有價值的,也是從你提的這個問題,從稻盛和夫這兒想到的。



* 中國「稻盛和夫」與日本稻盛和夫有何異同?

陳為:我們不光要研究馬斯克,我們本土厲害的企業家也特別值得研究。想問曹老師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您覺得中國的稻盛和夫跟日本的稻盛和夫有什麽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麽不同的地方?

曹岫雲:有人說宋誌平是中國的「稻盛和夫」,這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陳為問的這個問題,我覺得我還是有點發言權,我覺得他們的相同點有五點:

第一,他們都創造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宋會長是中國建材集團和中國醫藥集團,稻盛和夫是京瓷集團和第二通信公司KDDI。一個人創造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且都是跨行業的,有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到現在為止,除了宋誌平和稻盛和夫之外,我還不知道有第三個人做出過這樣的成績,這是他們兩人突出的共同點。

第二,剛才聽宋會長講話,稻盛和夫先生也是這樣的,他們講話娓娓道來,細致透徹,富有哲理,充滿辯證法,我跟了稻盛20年,稻盛一貫的風格就是這樣。宋會長講話,我跟他交流過半天,他講話不緊不慢、有條不紊、儒雅從容,這是他們的第二個共同點。

第三,無論是宋會長,還是稻盛和夫先生,他們都是將西方科學管理和東方經營思想融合的典範。宋會長和稻盛和夫都很謙虛、低調,這是東方優秀企業家的特色。

第四,他們倆人都長著一個大腦袋。稻盛和夫小時候有一個綽號「假分數」,分母小分子大,頭腦特別大。我見到宋會長第一面的時候,也有這個感覺,很像稻盛和夫,大腦袋裏面有很多智慧。

宋會長的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哪怕是國企,哪怕是國企中的央企,哪怕開始效益不好、規模不大,但如果是一個真正有本事的、有見識的、有情懷的企業家去幹,照樣能夠幹好,還幹出兩個世界500強,而且用時也不是那麽漫長,中國建材八年、國藥集團四年,加起來12年時間,比稻盛和夫還要短。

第五,兩人到了一定年齡都著書立說。稻盛和夫27歲創業,30年以後57歲的時候寫了第一本書,開始還不願意寫,不做社長做會長了,接班人要編一本他的哲學手冊,松下的一個出版社PHP社長一看,光是你們內部分享不夠,應該出書,叫《提高心性,拓展經營》,一出版就暢銷,之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我昨天還特地向京瓷確認了一下,稻盛和夫這輩子寫了55本書,跟人家的對話18本,加起來是73本。京瓷那邊說,明年肯定能在全球突破3000萬冊,實際他們拿到的版稅來說在中國就1900萬冊。我編譯了稻盛和夫先生的30本書,突破了1500萬冊。

而我們宋會長很年輕,他最近也出了很多管理方面的好書,我跟宋會長有過一個建議,不但要寫經營方面的書,還要寫人生哲學方面的書,他完全有這個底蘊,不但能給企業經營者看,而且能給青年人看,讓他們受益。

這是五個相同點,還有一點不同:稻盛和夫先生跟我們平時很親切很和藹,但有時候也會發脾氣,且發起脾氣來很厲害。

我舉個例子,2010年2月1日,稻盛踏進日航第一天,在發給日航全體員工一封公開信中,稻盛聲明自己來日航的目的就是:讓辛苦工作的日航全體員工獲得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

對於這樣的企業目的,日航的幹部們聞所未聞。日航有8個工會,據說日航60年的歷史,就是工會與經營層的鬥爭史。因此,日航的幹部們不理解不接受稻盛的理念,有人甚至公開反對,要求稻盛先生收回「追求全體員工幸福」的承諾。當時稻盛和夫還和日航的幹部發生了爭吵:

幹部:日航有8個工會,工會與經營層博弈了幾十年。你宣布日航的企業目的是追求他們的幸福,這正中他們的下懷,他們一定會得寸進尺,沒完沒了。

稻盛:不是講「玻璃般透明的經營」嗎?日航現在這麽困難,把真實情況告訴大家不就行了嗎?

幹部:把真實情況告訴員工,等於向他們提供了進攻我們經營者的炮彈。

稻盛:當幹部的,不相信自己的員工,怎麽行呢。

幹部:日航的員工同你們京瓷不同,他們是不管企業死活的,他們只考慮自己和自己部門的利益。

稻盛:追求員工幸福是我的信條,這肯定不錯,希望你們相信我。

但是,這時日航的幹部既不信任員工,對新來乍到的稻盛先生也談不上有什麽信任。於是兩人就爭吵起來了,稻盛和夫生氣之下,直接把擦手的濕毛巾扔到對方臉上。

稻盛和夫德高望重,大家都覺得這個人不識相,失禮了。但稻盛和夫說,他提出這個想法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把這個問題說出來,證明他在認真思考企業的問題,這是好的不是壞的。相當於稻盛和夫給一個臺階讓他下去了。

第二天上班時,稻盛在走廊裏主動與這位幹部打招呼,好像昨天沒有發生過爭吵一樣。

後來這位幹部寫文章,我有什麽不同意見會跟稻盛和夫先生提出來,但是他有人格魅力,我願意跟他走。

稻盛和夫跟很多人開會也有發脾氣的時候,比如每個月的經營會議,上個月製定的目標,這個月完成的怎麽樣,每人15分鐘,在他面前匯報。大大超過目標的,也會遭到批評,為什麽定計劃的時候給自己留那麽大的余地。

而如果沒達成又說不出理由,或把自己的想法跟事實混在一起談,稻盛和夫馬上就發火,他準備了一疊毛巾(不光在日航),你給我出去,就把毛巾扔過去了,到外面站著。

有人問我,和稻盛和夫22年,有沒有跟我發過脾氣?想來想去,因為我是中國人吧,他對我比較客氣,有一次2015年在上海世博會搭的舞臺,他戴著耳機聽,對每個人的發言都要點評。

那時候他83歲了,我們的貴賓室比較簡陋,在休息的時候很多人找他照相簽名,稻盛很累,他就對我板起面孔來,你不要把我當牛當馬使,我明年就不來了,但第二年他還是來了。我們宋會長脾氣好,即使生氣,也不會向幹部扔毛巾吧。這就是他們的不同點吧。

* 當下,靠什麽穿越內卷、走出低谷?

陳為:這兩年也是一個多事之秋,很多企業家面臨困難處境,日子不太好過。因為經營裏面不利的因素在很多行業都普遍性存在,比如說庫存積壓、需求不足、同質化競爭以及價格戰等。

宋總曾經把兩個爛攤子打造成500強,這個過程中遇到過經濟周期,遇到過行業周期,也遇到過很多低谷。我估計很多企業家都特別關心您當時是怎麽從低谷裏面走出來,怎麽穿越內卷的?這塊您能不能展開給大家講講?

宋誌平:這個問題特別好,也是目前大家想的最多的問題,大家都覺得現在壓力很大,困難很多。

但其實困難一直都有,像剛才說的一樣,我做的央企都是處於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我90年代初做北新建材廠長的時候,幾千人發不出工資來,整個工廠奄奄一息,做中國建材一把手的時候是02年,也是資不抵債,辦公樓都給封著,這些年也遇到不少困難,但都一步一步過來了,這裏我也有幾點感想:

第一,困難是客觀的,我們還是得保持好的心態。困難總要解決的,我們大家應該有這樣一種精神,以前咱們常講,叫信心比黃金還重要,這句話今天也非常重要。做企業,尤其是做領導人,關鍵時刻得有心力、有定力,大家都看著你,如果你自己都打退堂鼓,大家也沒有了幹勁。

當然,領導光有心力不行,大家也得眾誌成城,稻盛和夫先生在困難的時候也是照顧到每個員工,讓大家共同努力,我看了他的講話,大家共渡難關,在精神層面上我們應該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精神不能倒,更不能直接選擇躺平。

躺平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還是要往前走,尤其企業家,剛才幾個演講的企業家,每個人的狀態都很好,每個人都信心滿滿,這正是企業家精神,當下尤其需要。

其次,做企業還是要秉持專業、務實、長期的精神,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好,把經營管理做好,不管什麽時候這都是永恒的主題,是非常重要的。

前年我給大家寫了一本書《三精管理》,專門講管理的。有人好奇,宋總怎麽寫這本書呢?正是有感於企業越困難的時候,越應該把管理做好,通過加強管理來渡過這個寒冬。

今年我又給大家寫了一本書,還沒有發表,下個月看能不能出來,叫《有效的經營者》。

事實上,只有管理還不行,得強化我們的經營,尤其是一把手,經營做正確的事,管理是正確做事,自己應該把經營做好,面對不確定性做出選擇,管理也很重要,可以下移給部下,一家企業要有擡頭看路的,有埋頭拉車的,結合好也是做企業的看家本領,是企業家們需要練好的功夫。

第三,創新。創新的目的是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加我們的競爭優勢,用創新來給企業提供競爭優勢,這點非常重要。

第四,把行業的生態做好。最近汽車業展開一場討論,關於內卷的問題,一部分人主張要卷出一個新世界,卷出一個世界名牌,一部分人主張卷受不了,企業沒利潤,政府沒稅收,甚至員工也不能就業等等。

從各自的角度看,都有道理,我常想這個問題,這其實也是咱們國家各個行業裏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內卷這個詞匯本身是一個偏負面的詞匯,也就是過度的競爭。

在市場競爭中,有良性競爭,也有惡性競爭,良性競爭是個好東西,惡性競爭不是。整個市場還是應該讓它健康化、有序化,我們還是主張良性競爭,反對惡性競爭。

在整個市場生態建設裏面,尤其是領袖企業得帶頭積極維護市場的生態,從競爭到競合,不能只是競爭還得會合作。這個我不細講,大家都清楚,很多也都深受內卷之苦。咱們應該正確地、辯證地來看待這個問題。

最後一點,適時出海。現在出海和以前不一樣,現在有點倒逼,一個是貿易摩擦,美歐地區加稅的倒逼;另外國內內卷,也推動著我們企業出海。

不過這次出海也是機會,細想過去,中國人走出去最早是勞工,後來是貿易,現在我們的出海帶著技術和裝備,有點像三四十年前引進外資的時候日本、德國進來,我有時候常想,他們來的時候帶著技術和裝備來的,我們中國人現在的企業有良好的技術、裝備,我們帶著出去了,跟以前完全不同了。

再過十年,這個世界由今天中國是世界的工廠,變成世界都是中國的工廠,中國人太能幹了,我覺得在海外我們這次有倒逼的成分,未來我們中國人在全球的製造業這塊可能會有更大的一席之地。

陳為:經營者還是要聚焦微觀,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日本的確是我們一面鏡子,每次去日本,你會發現他們的經營者其實面對的難關不比我們少,有頻繁的地震、海嘯等天災,經歷了二戰、傳染病等很多不利因素,但日本卻有三萬七千多家百年企業。

稻盛和夫有一本名著《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稻盛和夫先生是如何從蕭條裏面飛躍的,這裏面又有哪些經驗和啟示,請曹老師簡要給我們分享一下。

曹岫雲:《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這本書是我編譯的,裏面有稻盛和夫六篇應對經濟危機的講演,08年金融危機,稻盛和夫出了《拯救人類的哲學》,我把它翻譯出來,出版社就問我,他對經濟危機有沒有什麽論述?我說有的,就編了這本書。

1973年日本戰後第一次經濟危機石油危機,埃及跟以色列打仗,石油從3美金一桶飆升到13美金一桶,京瓷的訂單從74年1月份27.5億日元,7月份即降到2.7億,降了90%以上,就在這次危機當中,稻盛和夫總結出了對付經濟危機的一條預備策略和五條應對策略。

一條預備策略:平日裏面就要打造一個高收益的經營體質,如果利潤率達到30%、40%,哪怕訂單降了一半也不會虧本。另外,經濟景氣時賺了錢不要亂投資,不要盲目擴張,要穩健經營。

還有五條應對策略,第一條,全員營銷;第二條,徹底地削減成本;第三條,保持現場的生產效率,訂單減少了,人浮於事,就不能把大家擠在一個地方,導致生產效率降下去;第四,大力開發新產品,平時沒空開發,趁危機沈下心來做這件事;第五,趁危機進一步搞好人際關系。

稻盛和夫讓全體員工實踐這六條,後來第二次石油危機,日元升值危機、泡沫經濟危機、2000年初的IT危機等,每經歷一個危機,稻盛和夫經營的企業都迎來一次新發展。

事實上,比起一般的經濟危機,稻盛和夫經歷過兩個事情遠比這些更困難,一個是從零開始挑戰日本的國營電信公司,當時的國營電信公司是一家超大型寡頭企業,京瓷在它面前好比大象面前的螞蟻。

並且,通信行業遠離京瓷的主業。在外人看來,稻盛和夫的這個決定,就像堂吉訶德手握長矛向風車挑戰一樣,結果他一舉成功了,還成功得很快。

另一個則是,在退休了13年後,2010年稻盛和夫以78歲的高齡出手拯救日航。僅用一年時間,就打破了日本輿論圈關於「日航必將二次破產」的預言,讓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創造了日航60年歷史上、也是世界航空公司的最高利潤。這背後是什麽道理?

* 按理講,這兩件事情比戰勝一般的經濟蕭條還要困難,但在稻盛和夫看來,背後的理論根據很簡單:

稻盛和夫一到日航,就宣布要追求日航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那麽,3.2萬名員工,全體員工都覺得這個公司是我的公司,我是這個企業的主人,他們每個人每天都勤奮工作,不間斷地改善改革,3.2萬人,擰成一股繩,很多想不到的點子都出現了。

日航裁掉了1/4的航線,收入減少了,就要削減成本,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買東西。比如發動機很貴,到了一定的時候,比如兩個人把它拆下來,把新的發動機裝上去。

日航修理技師水平很高,多兩個人一起把它拆下來,修一下重新裝回去,不買新的發動機;連辦公室的人員也考慮怎麽減少費用,比如一臺碎紙機壞掉了,以前是大手大腳,壞掉就買新的,一個小姑娘說我們這裏修理工飛機都會修,讓他們來看看,一看是一個元件壞掉了,換一下只要400日元,買一臺新機器40萬日元,1/1000的價錢解決了。

為了追求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時間最短化,日航全體員工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同時又不間斷地改革創新。在這樣一種精神狀態之下,這樣一種氣勢之下,任何困難都不在話下。不可思議的奇跡不斷湧現,最終創造了「日航奇跡」。



* 創新的靈魂是什麽?

陳為: 我們會場所在的臨港區是一片創新的熱土。臨港區也有一個鏡子是深圳,我們每次去深圳都很驚訝,一大批優秀的、國際化的民企在深圳聚集、紮堆,這種經驗其實很值得其它區域參考借鑒。宋會長最近剛出了《創新高地》,系統地介紹了深圳創新的一些啟示,您能不能再給我們分享幾條深圳創新的核心經驗?

宋誌平:《創新高地》這本書寫了三年,期間我也調研了深圳的上百個企業和機構,為什麽寫這本書呢?深圳確確實實有很多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的地方,幾乎每一天各地的政府都要派大概五六十個代表團在深圳學習,所以我就想著把深圳好好概括一下,我過去幾年去深圳不少,到處看深圳,過去去深圳是政府接待,現在去主要看企業基層的情況,這裏面有很多體會,所以寫了這本書。

這本書介紹了深圳創新創業的十大啟示,到底有哪些值得咱們學習的?由於時間關系,我這裏簡要說幾點:

第一,是創新文化。其實創新文化是創新的基礎,諾貝爾獎獲得者菲爾普斯先生說,創新不是靠製度,而是靠文化,文化是創新的源泉,我覺得是有道理的。深圳的創新文化來源於兩點,一個是它的移民文化,還有一個改革開放的文化匯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創新文化。

第二,企業家精神。深圳的企業家精神很濃厚,深圳有一個領導曾說我們深圳的荔枝不如東莞好,我們的海鮮不如香港好,我們的土特產是企業家精神。深圳這個地方用一個詞,人人創新、家家創業,這種氣氛特別濃厚,這個地方是一個企業家社會。

第三,它也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創新不光要有市場的力量,同時政府也起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有為政府的第一個體現就是服務,深圳有句口號「有事服務,無事不擾」,給企業提供貼身的服務,尤其是沒有事不給你打擾,這個是挺好的;第二,產學研方面做得很好,引進了不少大學和研究院,和深圳的創新創業緊密聯系在一起;第三,支持創新創業的產業政策,這本書裏面都有介紹。

最後,深圳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的,它的產業鏈很齊全。可能如鋼鐵產業、化工、造船這些大的重工業深圳沒有,因為過去小漁村,沒有工業基礎,但是圍繞互聯網、消費電子等高科技產業,深圳的產業鏈特別全,有點像矽谷做IT,產業鏈很全。

書裏也有一個故事,一個外國人在華強北買零部件,自己組裝了一個蘋果手機。這個例子說明什麽?當地的配套、產業鏈能力很強,這也給我們很多企業一個啟示,當下企業做創新不可能一家獨大地做,一定是大家產業鏈互相配合著來,打造一個完備的產業鏈。

陳為:我前一段也在想,像矽谷這些地方也都是移民城市,所以我有個感觸,很多厲害的東西都來源於雜交。

曹老師上次我們聊「創新的靈魂」,您當時說核心只有一句話,那麽這個創新的靈魂到底是什麽?您今天給我們介紹一下。

曹岫雲:我讀宋會長的書,他有一句話,企業的靈魂是創新。那麽,創新的靈魂又是什麽?我這裏分享一個稻盛和夫的故事。

第一,高頻電流下的絕緣材料的創新。鎂橄欖石的粉末有很強的絕緣性能,但是它幹巴巴的,沒有黏性,無法成型,加泥土和水混合,泥土有黏性,但燒結之後,因為有雜質,高頻下不能用。

稻盛和夫一個人研究這個問題,用各種各樣的泥土和各種各樣的礦物質粉末以及用各種各樣的壓製方法來做,都不理想,他吃飯也想,走路也想,睡覺也想,念念不忘地想。

* 他有一句話,解決問題,要具有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的持久的願望。這種狀態下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一天深夜他在實驗室裏面做試驗,12點多他腦子裏面還在想有沒有不用泥土把這個材料成形的方法,結果不小心踩到一個東西,一晃差點兒摔倒,這個東西是前面的技術人員沒收拾好的一塊石蠟。

他腦子裏馬上打了激靈,這個東西可能有戲,他拿來鐵皮敲了一個鍋的模樣,他是學化學的,把石蠟放進去了,加熱後,變成液體,再礦物質粉末放進去,像炒飯一樣炒勻,冷卻之後礦物質粉末附著蠟質,這個有黏性,在模子裏面啪一壓成形了,成形非常理想。

燒結的時候,普通陶瓷1000度,它1800度,石蠟融化形狀瓦解了,這個石蠟放太多了,適當的配比,再燒結的時候,這個石蠟不是融化,而是揮發了,形狀保留下來了,而且不帶任何雜質,令全世界頭疼的問題用這個簡單的方法解決了,他打工的那個企業也靠著這個材料拿下訂單,起死回生了。

當時全世界只有GE的高級研究室裏面也合成了這種材料,材料的結構跟稻盛和夫的一模一樣,但合成的方法完全不一樣,稻盛和夫也是世界首創,而且可以同GE公司相匹敵。

稻盛和夫學的是有機化學,對無機化學沒有什麽知識。既沒有理論指導,也沒有先進的設備,在一個臨近破產的企業,一個簡陋的實驗室裏,一個赤手空拳的大學生,且不是專業的,居然搞出了與GE相媲美的世界級科研成果。

稻盛和夫就想這是為什麽?

稻盛和夫說我是一個技術人員,從事精密陶瓷的研究開發,每天都要反復做實驗,實驗當中有很多現象,是現象告訴我們真理。

科學實驗的本質是追求事物包含的真理,問題是這個真理怎麽才能反映到我們人的心裏?稻盛說,我死死盯住實驗當中的現象,拼命努力去發現現象所要告訴我的真理。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有一種感覺: 為了看破現象要告訴我的真理,映射出真理的我的心靈這面鏡子必須純粹透明。如果我心懷雜念,或者有先入之見,就不可能如實接受現象想要告訴我的真理。

* 首先是具有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的持久的願望。人的意識中,潛意識的容量占90%以上。稻盛說,潛意識喚來解決問題的靈感。那麽怎樣才能進入潛意識呢?

* 就一個「想」字,朝思暮想,日思夜想,苦思冥想,千思萬想,左思右想,念念不忘地想,強烈地想,深入地想,結果會蹦出來一個奇思妙想,就是解決問題的靈感;稻盛和夫又說,純粹的心靈可以看見真相,就是一個「純」字。

創新的靈魂就是一個「想」字加一個「純」字,強烈的願望加純粹的心靈。強烈的願望發生在純粹的心靈裏面,就能迸發出解決問題的卓越的靈感。

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這是稻盛和夫的經驗之談,他講如果在做實驗的時候想到今天成功了,老總要表揚我了,要給我加工資了,或者我可以寫論文出名了,這些雜念一出現,靈感就不來。

* 所以,只要保持一個純粹的心態,保持一個強烈的願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可以進行大大小小的、各種各樣的創新創造。創新創造並不神秘,保持這種心態就行。

這就是創新的靈魂,或者創新的本質。



* 如何能夠實現幸福人生?

陳為:日思夜想才有奇思妙想,這個也是金句。

最後一個問題,兩位的狀態也讓很多人羨慕。我相信宋會長肯定有很強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這個能感受到。曹老師也是,78歲了,還跟我們一樣玩新媒體、短視頻,經常到處講課,神采奕奕。

我發現人跟企業的目標其實是一樣的,活得長、活得健康、活得有質量,說穿了,人跟企業在這點上是異曲同工的。所以兩位能不能再談幾點人生經驗?先請宋總進行分享。

宋誌平:好的。你說怎麽健康,我覺得有幾點,這也是我的想法,給大家說說。

首先,保持一個好的心境,保持一個好的心情,要豁達一點,這點最重要。

第二,要做事,剛才曹老師講的要很執著地做事情,別小看做事,做事也能夠引導人健康,你如果無所事事,人反倒不一定能健康,這也是我的一個體會。

第三,多和年輕人交流,我們這種上了年紀的人要主動跟年輕人交流,年輕人朝氣蓬勃,能夠受到他們的熱情感染,這點也很重要。

至於其它的,比如飲食、運動、體檢這些方面也都要多註意。總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以後,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自己把自己的健康照顧好,這樣的話少給子女和社會添麻煩,也是對的一個社會貢獻,自己要學會珍惜自己。

陳為:這個跟企業是一樣的,健康、體質很多時候都比單純的規模更重要。曹老師在這塊有什麽感受經驗?

曹岫雲:稻盛和夫活了90歲,到最後頭腦還是很清醒的,他患了腸梗阻,很快看好了,但他食欲上不來,按照現在的醫療技術,要把食欲調動起來並不難,但那時他已經不想活了,這是他的生死觀:健康的時候拼命工作,健康衰退的時候視死如歸。

他逝世兩年多前,我還跟他有過接觸,他那時已經很瘦了。他對生毫不留戀,對死毫無恐懼,他認為與其無價值地生,不如有尊嚴地死。他實踐了他的生死觀,這對我影響很大,我今後也會這樣。

他的體力衰退了,眼睛也不行了,思考能力也衰退了,他女兒問他有沒有什麽遺言?他說沒有任何遺憾,沒有任何遺言,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覺得自己活夠了。

怎麽樣才能獲得有意義的人生?換句話說,如何度過一個幸福的人生?

稻盛和夫講,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只有具備一顆能夠感受到幸福的心,我們才能感受到幸福 。那麽問題就變成了怎樣才能培育一顆能夠感受到幸福的心 ?

問題來了,怎麽培育呢?能夠感受到幸福的那顆心 ,需要在勤奮工作當中培育;需要在由衷感謝當中培育;需要在誠懇反省當中培育 。

稻盛和夫說我這輩子看了很多人,有的人曇花一現,包括很有成就的人晚節不保,因為他們忘記了反省,我之所以沒有墮落,是因為我學會了反省,在反省當中感受到了幸福。

我有一個短視頻,大家有空可以看看,講幸福四件事:第一做自己喜歡的事,第二做自己擅長的事,第三做利他的事,第四做賺錢的事。

做喜歡的事就會全身心投入,就像宋會長,那些年沒有星期天,沒日沒夜地做事。做擅長的事,就能把事情做到極致;做利他的事,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做賺錢的事,事業才能夠持續。在這四件事當中,做利他的事是最重要的,而賺錢只是結果。

這也是我對有意義的人生和幸福人生的理解。

陳為:企業家很幸運,基本就在做這四件事。

古人有一句話,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現代科技的發展會打破生命的界限,拜科技之所賜,在座的企業家基本都有很大的希望活過100歲,而且很重要的,可以跟兩位嘉賓一樣活得健康,有質量,有意義。

也祝我們的島親們都能擁有百歲人生,成就百年基業。這場對話就到這兒,感謝兩位嘉賓,各位朋友,謝謝大家。---[文: 宋誌平 曹岫雲*來源: 正和島/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