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真的來了!世紀工程背後,深圳又將迎來騰飛
歷史性的一幕,即將在流金淌銀的「黃金內灣」上演。
這個月底,被譽為世紀工程的深中通道(又稱「深中大橋」),終於要迎來正式通車。
這個巔峰之作的建成,將在A字型的大灣區中落下至關重要的一橫,讓珠江東西兩岸加速「縫合」。屆時,持續數十年的大灣區硬聯通進程,將完成階段性翻篇。
而正是這關鍵一筆,讓東岸的深圳,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深中通道+深圳機場的王炸組合,推動深圳「灣區樞紐」的核心地位;
廣闊的粵西腹地,讓臨深城市大擴容,深圳的產業發展由此獲得更大的騰挪空間;
深中攜手,全球產業招商迸發出新的活力與吸引力;
6月21日,智谷趨勢觀察員從海上近距離觀看深中通道,圖源:智谷趨勢
「奇跡之城」深圳,又要迎來一次新的騰飛了。
01, 深中通道的通車,讓東西兩岸距離無限靠近。
這個16年磨一劍的歷史性工程,是繼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之後的又一重要「交通大動脈」。「臨深城市」概念,從來沒有過地迎來了史詩級大擴容。
「臨深城市」概念,從來沒有過地迎來了史詩級大擴容。
圖片來源:savills
在此之前,盡管深中兩地直線距離只有數十海裏,想要往來,都不得不耗時兩個多小時,繞行北部的虎門大橋,進一步加劇大灣區「腸梗阻」。
可以說,過去的深圳,並沒有多少直接與珠江西岸對話的交通條件。
而眼下,這條黃金大動脈的打通,除了能將這兩個小時縮短至半小時以外,還將徹底改變江門、陽江、雲浮、茂名、湛江等廣大粵西地區往來深圳等珠江東岸的交通路徑,真正打通珠江下遊東西兩岸,讓深圳的「洪荒之力」得以徹底釋放。
相關的「軟配件」也在加速推進。眼下,深中通道推出了兩條跨市公交車線路,單程票價約為15-18元。
一條是中山博覽中心—深圳前海夢工場北區,另一條則是中山國際人才港—深圳前海夢工場北區。
這意味著,從中山市區坐公交直奔前海,耗時不到一小時,即使是到福田區,也只要一個半小時。
這種聯通,還不僅僅局限於陸地。當深中通道疊加寶安機場,這場空陸聯動還將煥發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從中山航空港至深圳機場的機場專線,每天車次將高達72班,旅客單程50分鐘即可到達。
此外,從深圳機場駕車出發,半小時可達中山,1小時能到珠海、江門、佛山、順德,再遠一點,2小時車程甚至可以去往陽江、肇慶。
從這個角度來看,伴隨著深中通道的打通,深圳機場再也不僅僅只是是「深圳的機場」,而是成為粵西人「家門口的機場」,其影響力將沿著這條「大動脈」,一路深入輻射至更廣闊的粵西腹地。
從珠江口機場分布來看,以前粵西人的機場出行選擇,或許更傾向於珠海機場,或者廣州白雲機場,但現在,深圳機場的崛起也將強勢吸引更多客流——
比如中山、廣州南沙,甚至是江門、珠海,乃至廣州番禺的部分客流,最起碼能為深圳拓展60-120公裏的臨空腹地。
這種擴容,意義重大。國際民航組織曾指出,機場旅客吞吐量每增加100萬人次,可以帶動地方GDP增長18.1億元,直接帶動3500人就業。
除此之外,深中通道也將為深圳的貨運帶來難以估量的加持。
要知道,2023年,深圳深圳機場已經是全國客流量第二大的機場,達到5025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論貨運量,其國內貨郵吞吐量達83萬噸,同比增長13.7%,連續四年穩居全國第一;
在「跨境電商第一城」的名號下,深圳機場的國內外貨運航線通航點更是達到60個,去年空運跨境電商業務量同比暴增80%。
以往珠江西岸的貨運多北上廣州,而現在,它們有了更好更快的選擇。
當腹地大規模擴容,深圳機場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去年,深圳寶安區規劃了「環機場樞紐臨空經濟總部帶」,進一步推動深圳機場成為國際樞紐,以及全球創新科技資源匯聚地。
2024,深圳還會進一步迎來一個極其繁榮的大樞紐時代,將「灣區之心」這個名號坐實。
屆時,深圳將不再受限於珠江東岸的地理位置限製。而是能與位於「A字形」頂端的廣州並駕齊驅,將其影響力和輻射力同時遍布東西兩岸。
未來,其經濟引擎的轟鳴聲,還將繼續傳遍大江南北。
02, 區位之外,產業鏈的重構,更是這輪大變局的一大看點。
於深圳而言,這正是打造新質生態的重要一環。
眾所周知,在招商引資上,深圳什麽都不缺——
論人才,深圳全市各類人才超679萬、高層次人才2.5萬、留學回國人員累計超20萬人;
論企業活力,深圳每分鐘能誕生1.1家企業,創業密度全國第一,商事主體,總量全國第一;
論營商環境,她連續四年獲得「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稱號……
即使是在相對緊缺的土地空間上,深圳也是「上天入地」,向上興建「垂直工廠」,向下挖掘「地下空間」,作為一個高標準的「立體城市」,想盡一切辦法為企業們騰挪用地。
而深中通道的開通,又給了這座城市一個新的發力點——
向西。
自由市場上,企業會自動進行要素配置。
眼下,部分企業,已經在追逐更低的成本優勢,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對於深圳企業而言,黃金大動脈的打通,可以大大降低科技企業的生產製造成本,其中就包括土地和用工成本。
深圳智航無人機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良表示,未來可以「將我們的載人飛碟產品工廠外擴,擴大我們的產能,滿足更大的市場需求,更好地推進我們公司的低空經濟戰略。」
這是一家典型的低空經濟和新質生產力代表企業
如此一來,大大減負的企業們,就能將更多的資源傾斜到研發上,專心打造自身的獨特競爭力。
成本優勢之外,有時候,擁有更大的騰挪空間,也就意味著獨特的「招商優勢」。
同樣是在大火的低空經濟賽道,美國雷克飛機製造公司計劃在中國建設分公司,但在是否要落地深圳寶安這件事情上猶豫不決——
這裏盡管有很不錯的研發資源、市場和應用空間,但寶安的航空飛行管製限製,大大製約了他們的產品試飛。
畢竟,他們想要生產的是海空雙向飛機,一款既要有試飛場景,也需要港口支持的產品。
但伴隨著深中通道的聯通,雷克飛機決定考慮將公司研發總部落在深圳寶安,生產製造空間則落在深中通道對岸。
今年4月,深中兩地宣布結成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攜手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深圳作為中國「低空經濟第一城」的有力角逐者,在這一集群中起到引領作用,而中山則是全力配合,發揮其製造業的配套優勢。
03, 大灣區城市的協同分工,在一個個生動的企業案例面前,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奔著市場去的:在江門,深圳鼎峰無限電子有限公司投入3000萬元建設江門基地,計劃將公司業務覆蓋到粵西乃至廣西的農業無人機市場;
奔著產能擴張去的:在中山、惠州等珠江東西兩岸城市,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布局了智造基地;
還有研發轉化:在中山,深圳的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建設中山科研基地項目,期望實現創新技術在中山轉化……
這種區域內要素的自由流動,還將進一步放大深圳的吸引力,讓其成為毋庸置疑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大市。
市場的自由流動之外,深圳還在聯手中山,主動推進並布局新的產業版圖。
2023年6月,大灣區首個跨越珠江口的經濟合作區——深中經濟合作區在中山亮相;
此外,位於深中通道入口的寶安九圍國際總部區,也是另一個重要抓手,其旨在打造一個依山傍水,同時面向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機構的「總部院子」。
寶安九圍國際總部區距離寶安機場很近
一條貫穿大灣區「心臟」的要素流動和高端產業協作鏈條,隱隱然在伶仃洋上空浮現,為整個大灣區註入源源不斷的發展新動能。
此外,深中通道的開通,還有一個常常讓人忽視的影響——
推動一線大都市的外圍蓄水池建立,為大灣區的長久繁榮發展埋下伏筆。
今時今日,「一城獨大」,單打獨鬥的模式已經很難走遠。
以長三角為例,其「均衡模式」在這輪城市競爭中奪得先機——新晉的5個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長三角城市紮堆:杭州、蘇州和合肥都順利晉級。寧波、無錫等人口大市,也還在候補隊列。
如果一個城市群擁有大量腰部城市,能夠作為頂尖城市的人口蓄水池和穩定後方的市場腹地,那麽這些大城市也就有了戰略緩沖地帶。
目前,珠江口西岸城市的GDP總量只有東岸城市的1/5。但深中通道的打通,也讓一條「造血線」從東岸延伸至西岸。
珠江西岸的崛起,或許會給大灣區批量製造一批「小寧波」或者「小無錫」,共同助力南中國的崛起。
畢竟,當兩岸無縫連接,產業、人才和技術自由流動,自然會加速彌合珠江東西兩岸的財富差距,推動其輻射力和影響力的高速膨脹。
經濟學家樊綱曾經預測,到2050年,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規模或將達到1.2至1.4億之多。
2023年,大灣區人口為8600萬人。這意味著,在人口存量甚至是減量發展時代,大灣區還有數千萬人口的增量空間。
2010-2020年期間,全廣東常住人口新增2183萬
深圳的下一個高質量發展時代,還將與整個南中國同頻共振。
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1/9的經濟總量的粵港澳大灣區,孕育無限希望。
深圳這座「奇跡之城」,還將在這片湧動著財富與希望的熱土上,為人們帶來更多驚喜。
參考文章:21世紀經濟報導:西向伶仃洋 深圳空港的命運齒輪加速轉動丨「橋」見城市③
---(智谷趨勢/夏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