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日元崩了,意味著什麽?

2024062812:17

最近有兩種貨幣的匯率顯著波動,一個是人民幣,一個是日元。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離岸價)創下了11個月新低,破了7.30,昨天的文章分析過了,今天看一下日元。

日元的貶值幅度更大,對美元破了160日元。下圖是美元對日元匯率的日K線,中部偏左側的幾根「大陰夾大陽」的走勢,是日本央行幹預的結果。



5月初日元逼近160的時候,日本央行曾連續幹預,把日元拉到了152兌換1美元附近。但最近這一波貶值,沒有看到日本央行幹預的跡象。

再看一下月K線:



2019年以來,日元最強勢的時候是在2020年2月到2021年1月,一度逼近了100日元兌換1美元。當時的背景是,疫情爆發了,美國沒有封控能力,而日本有。美國被迫強行闖關,並配合了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所以日元很強勢。

隨後,隨著美國逐步緩過氣,並開始加息,日元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大貶值,一口氣貶到了145上方。最近則貶到了160附近。

近年來日元對美元大幅貶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兩國經濟周期的不同和利率的倒掛。

美國的通脹是40年來最嚴重的,原因是疫情之後的貨幣大放水,其力度堪比中國2009年的四萬億刺激,M2同比增速達到了25%(中國當時是27.7%)。

2022年3月起,美聯儲開始快速加息、縮表,貨幣政策進入了緊縮期。而日本因為通脹率不高,一直到近期才微弱加息一次,這造成了日本和美國利率的嚴重倒掛。

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例,日本最近才勉強突破了1%,而美國高達4.35%,中國是2.23%。

日元和人民幣的貶值,都跟與美國的利率倒掛有關。美國利率高,會吸引資金流入美國或準美元區,比如很多內地人就跑到香港或者美國存美元,賺利息差。

日本沒有外匯管製,資金是自由流動的;中國有外匯管製,可以擋住一些套利資金。所以日元貶值幅度大於人民幣。

此前,國際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會在6月到7月前後降息。但最近兩個月的各種經濟數據都不支持,美聯儲降息可能要推遲到11月或12月。

加拿大、歐元區、瑞士等國家,已經開始降息了,這推動了美元指數走高,近期美元指數再次逼近160。這是近期美元變強,日元、人民幣走弱的重要原因。

但日元逼近160元的背後,顯然是一輪較長的貶值周期,這從前文的月K線圖可以看出來。

所以,日元貶值還有其他原因,而不僅僅是經濟周期、利率倒掛這麽簡單。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和中國正在夾擊日本經濟,讓日本主力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顯著下降了。

比如汽車行業,一度是日本、德國的天下。如果前些年你去過美國,就會發現:美國人最喜歡日本車,美國車和德國車的市占率都不如日本車。

在全球10大車企(按照產量排行)中,日本占了4家,其中豐田位居全球第一,是唯一年產量超過1000萬輛的車企。

新一代汽車(新能源+智能化)正在改變汽車行業的版圖,特斯拉、比亞迪、華為系正在崛起。在中國,日系車企全面下滑,正在重演當年日系家電從稱霸中國到淡出中國的劇本。在美國、歐洲,特斯拉也在攻城略地,影響日盛。

手機、家電領域也是如此,當年聲名顯赫的日系產品,在全球影響力不斷下滑。

我曾多次在文章裏講過,美國和「日本+德國」,在世界產業鏈中高端的遊戲規律是:

由於人口多、科技強,所以重大技術、產業革命往往在美國發生。但這些新技術產業化,往往在德國、日本更好地完成,因為德國人、日本人更勤勞、認真。每次新突破後,美國往往會甩開第二梯隊的德國、日本,跑出去很遠。然後,德國、日本慢慢追,幾年之後儼然逼近了美國。這時候,美國再發起一輪產業革命,再次甩開德國日本。

二戰後,這種遊戲維持了多年。1990年前後,日本GDP一度逼近美國的75%,被美國出手打壓,要求日元升值、放棄半導體核心技術,從而維持了美國的霸權。

中國改革開放後,一切都變了。剛開始,中國處於產業鏈低端,主要做代工。最近10多年,中國開始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成為德國、日本的競爭對手,甚至開始讓美國感到壓力。新一代汽車就是很好的案例。

眼看著無形之手(競爭)很難壓製住中國,美國就伸出了有形之手,就像當年打壓日本一樣,開始打壓中國。

從日本的角度看,其經濟正面臨著美國和中國的雙重夾擊。

近期美國股市、經濟、貨幣超強的根本原因,是美國開啟了新一輪產業革命——人工智能實現歷史性突破,開始重塑所有的產業。美國因此誕生了5家市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最顯著的標誌是英偉達崛起。

而且美國已不滿足於當領跑者和旗手,還要通過特斯拉、蘋果等,跟日本爭奪「把技術革命產業化」的角色,讓先進製造業回流美國。

而中國,先後在家電、手機等領域擊敗了日本,現在又在汽車領域發起了挑戰。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也是強有力的挑戰者。

這其實才是日元貶值背後,更為深刻、更為根本的原因。

由於日元貶值,日本GDP的排名已經被德國超過。

印度GDP已經相當於日本的83%。而印度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快過日本,如果日元貶值、印度盧比升值,快則3到5年,印度的GDP就將超過日本,並順帶超過德國。



日本人均GDP(換算為美元),也已經從全球第五下降到了第30位,跟韓國差不多了。

不過,貶值也帶來了很多好處,讓日本產品更有競爭力,帶旺了日本的旅遊、地產,並可以用「輸入性通脹」打破通縮。

日本經濟競爭力的下降,表面上看是核心產業受到了美國和中國的夾擊,更根本的原因是:日本是非移民國家,不能更好地聚天下英才;日本企業大多是終身雇傭製,人才競爭和流動性不強。

話說回來,雖然日元貶值、日本GDP和人均GDP排名下降,但日本仍然是競爭力很強的發達國家,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獲得了近20個諾貝爾獎(均為科學類),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

日本在很多高精尖領域,依然擁有顯著優勢,甚至是壟斷性的優勢。日本把負債率背在政府身上(全球最高),讓老百姓負債率偏低的做法,也值得我們學習。---(劉曉博/來源: 博聞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