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盧沙野大使在法國外交與聯合國協會中法建交60周年專題研討會上的主旨演講

2024062812:42

(原標題:盧沙野大使在法國外交與聯合國協會中法建交60周年專題研討會上的主旨演講)

6月26日,盧沙野大使出席法國外交與聯合國協會(FDNU)中法建交60周年專題研討會並發表主旨演講。中法文全文如下:

ISTEC商學院校董洛朗·布勞甘先生,

ISTEC商學院院長埃裏克·勒德萊先生,

ISTEC國際部主任皮埃爾·拉萊先生,

外交與聯合國協會的各位成員,

同學們:

大家好!很高興來到高等商業與市場學校(ISTEC),出席由巴黎外交與聯合國協會主辦的研討會。大家都知道,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再次成功地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首先,我想通過一段視頻,同大家一起重溫習近平主席的法國之行。

相信通過這段視頻,大家對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訪問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今天研討會的主題是中法關系過去60年的發展成果和未來60年的展望。我想重點圍繞以下三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中法關系60年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什麽?中法關系如何在未來60年行穩致遠?如何看待中法精神的世界意義?

第一個問題:中法關系60年的發展歷程給了我們怎樣的歷史經驗?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有必要回顧一下兩國建交歷程。1964年初冷戰正酣之際,在戴高樂總統特使埃德加·富爾前期的斡旋籌備下,法國政府計劃與新中國建交,但這惹惱了美國這個西方陣營的「老大」。

1964年1月9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對法國行將承認新中國橫加指責;1月16日,美國政府照會法國政府,對法國決定與新中國建交提出強烈抗議,聲稱這有損於「自由世界的利益」。但富有獨立自主精神的戴高樂將軍從本國長遠利益和歷史發展大勢出發,頂住美國的壓力,堅持同新中國建交的戰略決斷。正因如此,1964年1月中法建交時,《世界報》發表社論稱,「兩個具有獨立性的國家走到了一起」。

由此可見,中法建交60周年的歷史經驗,第一條就是獨立自主。獨立自主是中法關系的精神底色。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將中法建交精神概括為「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將獨立自主置於首位。

正是憑借著獨立自主的外交精神,中法從第一個建立全面夥伴關系到開啟戰略對話,從率先互設文化中心到互辦文化年,從開通中西方間第一條民航航線到最早開展民用核能合作,開創了中西方關系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不僅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創造了福祉,也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二條經驗是互利共贏。互利共贏是中法合作的強大動力。中法建交60年來,兩國貿易額增長近800倍並不斷提質升級,廣泛惠及雙方人民。如今,中法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傳統合作持續鞏固,農食、綠色產業、數字經濟等新領域合作方興未艾。

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學都在阿裏速賣通、希音和特木等平臺網購過商品。依托健全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給大家的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三周前,中國電動汽車品牌比亞迪歐洲旗艦店在香榭麗舍大街隆重開業。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法國產品正在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波爾多紅酒、夏洛萊牛肉、種類繁多的奶酪等優質法國產品從法國農場走上中國餐桌。去年中國自法國進口農產品約60億歐元,較2019年增長50.5%。多家中國新能源企業正在法國投資建廠,為法國綠色轉型註入中國動能。

相信大家都關注到,不久前,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擬從7月4日起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稅率從17.4%到38.1%不等。對此,中方表示堅決反對,並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方企業合法權益。歐方的種種說辭掩蓋不了此舉的保護主義性質。

自歐方發起所謂反補貼調查以來,就有不少有識之士反復指出,保護主義做法無助於提高歐洲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也不利於歐洲綠色轉型和消費者利益,更不符合歐洲主張的自由貿易規則。奔馳、寶馬等歐洲車企均第一時間發聲反對上述加稅決定。事實上,中國電動汽車崛起的真正原因在於掌握了20多年技術積累形成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靠政府補貼。

眾所周知,在燃油車時代,中國市場對美歐日韓車企是開放的,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占比曾一度達到100%,中國本土品牌汽車長期被壓製,難有生存空間。可中方從未指責過外資品牌的壟斷地位,也未批評相關國家「產能過剩」「傾銷」,而是「反求諸己」,奮起直追,最終在電動汽車賽道上搶得先機。



在港口等待裝船的比亞迪車輛(資料圖)

中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開始研發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時,歐美國家還躺在燃油車的舒適窩裏睡大覺呢。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落後了,就怪中國跑得早了、大量補貼、「不公平競爭」。說到補貼,實際上從2016年起,中國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就在逐漸退坡,2022年底,新能源車購置補貼政策已經徹底退場。

倒是美國和歐盟,一邊指責中國,一邊在持續向電動汽車產業特別是生產和消費環節提供巨額補貼。僅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就為相關產業提供了4300億美元補貼,幾乎是中國2009年至2019年電動汽車產業補貼總額的7倍。

法國政府給予本土產電動汽車的購車補貼每輛達5000至7000歐元,對動力電池超級工廠補貼動輒幾億、十幾億歐元。歐盟企圖通過加征關稅削弱中國電動車優勢,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競爭。

第三條經驗是文明互鑒。早在三百多年前,中國清朝皇帝康熙就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通過書信往來,推動兩國開啟了影響深遠的科技、商貿和思想文化交流。

兩國科技合作催生了中國第一張具有科學意義的《皇輿全覽圖》;兩國商貿交流讓中國商品進入法國後屢屢掀起「中國熱」;兩國思想文化交流使包括《論語》在內的一大批中國古籍經典傳入法國,在法國思想界、學界,特別是對法國大革命前夕的啟蒙運動產生深遠影響。

近年來,中法兩國人文交流日益頻密,越來越多法國明星在中國成為「頂流」。兩年前,法國足球明星姆巴佩和中國奧運跳水冠軍張家齊共同為博瓦勒動物園的兩只大熊貓幼崽命名。大熊貓如今已經成為博瓦勒動物園的金字招牌。不久前習近平主席訪法之際,兩國元首互贈奧運火炬,展現出踐行「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運格言的共同願望。

習近平主席在訪法期間宣布,中國對法國免簽政策將延長至2025年12月31日。這意味著,只要願意,法國朋友可以隨時到中國進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中國是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廣袤土地的國家,大家可以在上海、深圳感受現代化摩天大樓的鱗次櫛比,也可以在西安古城、四川三星堆考古遺址體會五千年文化的源遠流長,也不妨去廣西、貴州、湖南的山水小鎮領略秀美奇絕的自然風光。中國人講「百聞不如一見」。相信法國各界朋友通過親身感受真實、立體的中國,一定能樹立客觀、準確的「中國觀」。

第二個問題:展望下一個60年,中法關系如何行穩致遠?我認為關鍵在於三點:

首先,要樹立正確認知。毋庸諱言,如今在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西方主流媒體上,大家看到和聽到的關於中國的報道,絕大多數恐怕都是負面的。以中國經濟為例,近來就有西方媒體一邊宣揚中國經濟「見頂論」和「崩潰論」,一邊炒作中國「威脅論」「沖擊論」,論點論據漏洞百出、自相矛盾,貽笑大方。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的政治體製、歷史文化傳統確實與西方不同,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民選擇的道路和製度就是「不民主」甚至「專制」的。

中國一貫認為,每個國家都有權獨立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判斷一國的政治製度和發展模式好壞,關鍵在於是否符合本國國情,是否能夠保持國家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保障人民權利。中國實行的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其本質一是全過程。

人民不僅有民主選舉的權利,還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全過程,而不是只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二是協商。在政府整個施政過程中,都是通過協商對話的方式進行決策、執行、管理,而不是通過不同政黨之間博弈、對抗方式。

中國的協商多種多樣,幾乎無處不在,有政黨協商、政府協商、人大協商、政協協商,還有基層民主協商。這就確保了中國政府決策的科學性、長遠性和人民性,保證施政過程的穩定性,而不是「翻燒餅」,急功近利、朝令夕改、虎頭蛇尾、前後否定。這就是中國國家競爭力之所在。只有認清並接受這一點,西方才能真正摒棄對中國的意識形態偏見,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及其發展。

2019年,歐盟提出對華三重定位,將中國定義為「合作夥伴、競爭者和製度性對手」,對中歐關系發展產生了嚴重幹擾。這就好比一輛車開到了十字路口,紅燈、黃燈、綠燈三種信號燈同時亮起。近些年來,包括中歐投資協定受阻,電動汽車、風電和光伏產品等貿易摩擦在內的一系列問題,歸根結底是歐盟對華認知出了問題。中歐雙方沒有根本利害沖突,更沒有地緣政治矛盾,並不必然成為製度性對手。

中國不對外輸出意識形態和政治製度,不幹涉別國內政,無意挑戰或威脅任何國家,樂見團結、強大、自信與開放的歐洲。因此中國的發展對歐洲而言是機遇而不是風險。戴高樂將軍在1964年1月31日的記者會上表示:「通過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法國在為人類智慧、進步與和平事業服務,這將有助於彌合世界分裂,減弱兩大陣營之間的巨大對立」。

希望法國和歐洲朋友重溫一下戴高樂將軍60年前那段振聾發聵的講話,從法國和歐洲的長遠利益出發,以實際行動堅持戰略自主,抵製別國滲透、操控甚至脅迫,借力中法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推動歐洲真正成為多極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極。

第二,要堅持開放合作。雙邊層面看,中法兩國仍有巨大的合作潛力有待發掘: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和全球最完整產業鏈供應鏈,正在以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著力點推動高質量發展,可為法國實現「再工業化」提供寶貴機遇;法國擁有雄厚的工業和基礎科研積澱、充足的創新人才儲備,是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優先合作夥伴。

四天前,中法天文衛星成功發射。昨天,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剛剛成功返回地球,圓滿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之旅。此次任務中,嫦娥六號探測器搭載了法國月球氡氣探測儀和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等多個國際載荷,是兩國在創新領域高質量務實合作的生動體現。

全球層面看,一些國家固守冷戰思維,糾集「排他性小圈子」,打著「去風險」「降依賴」的旗號大搞貿易保護主義,破壞國際經濟秩序。冷戰期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相互隔絕、全面對抗,甚至搞「核恐怖平衡」,令全世界膽戰心驚。

如今,又有人以「降依賴」「去風險」為名,行對中國「脫鉤斷鏈」之實,企圖阻撓遏製中國發展,甚至有人幻想逆時代潮流而動,搞「兩個平行世界」體系,對中國發動「新冷戰」。

試想,如果西方和中國彼此誰都不依賴誰,誰都不需要誰了,那麽雙方發生對抗、沖突,甚至戰爭的風險是不是會大幅上升?大家需對「降依賴」「去風險」的論調加強辨析,不要輕易上當。法國作為歐洲一體化的「主引擎」和多邊貿易體系的重要受益者,應該與中國共同反對集團對抗、政治操弄,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用中法合作的韌性增強中法、中歐關系的戰略穩定性。

第三,要堅持相互尊重。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曾引用法國文豪雨果的名言:「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本人一直尊重、欣賞中國文化。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訪法期間,馬克龍總統為習近平主席準備的一份重要禮物就是1856年出版的雨果著作《沈思集》,充分體現出中法兩國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的寶貴特質。

相互尊重,尤其應體現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上。中法兩國都擁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都十分珍視自身主權。中國是安理會五常中唯一未實現完全統一的國家,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有法國網友曾在中國使館的社交媒體賬號下留言,認為臺灣之於中國,就像科西嘉之於法國、加泰羅尼亞之於西班牙。



圖為臺北101大樓資料圖

我想強調的是,臺灣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中國的一部分。現在它要鬧「獨立」,就是對主權國家的領土割裂,是違反國際法的。目前臺灣所處的分治狀態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內戰遺留問題,並不影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一定意義上講,中國的內戰還沒有結束,目前在臺灣的政權是中國版圖中的一個叛亂政權。中國政府隨時有權驅逐這個政權,把臺灣的治理權重新收回來。

但考慮到臺灣民眾的福祉,我們不想用武力實現這一目標,不想讓臺灣民眾遭受戰禍,而是希望通過和平方式實現臺灣治權的回歸。因此,我們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然而,美國出於維持其世界霸權、維系其遏制中國的「第一島鏈」目的,縱容、支持臺灣民進黨當局搞「臺獨」,不斷增加對臺售武,鼓動「臺獨」勢力「以武謀獨」,破壞兩岸和平統一前景,造成了目前兩岸關系持續緊張局面。臺灣的前途只有一個,就是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如果不能以和平方式,那就以非和平方式;如果有人不想要「一國兩制」,那就實行「一國一制」。總之,我們是絕不允許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的。

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法關系的政治基礎,是不可觸碰的紅線。中方歷來尊重法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從不干涉法國內政,希望法方以實際行動奉行自戴高樂將軍以來法國歷屆政府所重申的一個中國政策,旗幟鮮明地反對「臺獨」,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最後一個問題是:如何看待中法精神的世界意義?搞明白了中法關系過去60年發展的深層次精神內核,這個問題也就不難回答了。在我看來,中法至少在四方面大有可為:

中法可以成為守護和平的關鍵力量。今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問世70周年。70年後的今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五項原則仍閃耀著時代光芒。當今世界很不太平,兩場危機交織疊加,考驗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智慧。我想重點結合這兩場危機談談中方對當前國際問題的一些看法。

第一場是巴以沖突。這場悲劇延宕至今,是對人類良知的考驗,國際社會必須有所作為。我註意到,近一段時間來,包括法國、美國在內的不少西方國家高校師生自發組織活動聲援巴勒斯坦,足見這場悲劇的發展已經觸及了每一個普通人情感道德的底線。

在巴以問題上,中法擁有廣泛的共識,習近平主席訪法期間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共同譴責一切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行為,呼籲以決定性、不可逆方式重啟政治進程,切實落實「兩國方案」,實現中東地區持久和平。我們深知,通往和平的道路註定崎嶇坎坷。但只要和平還有一線希望,就不能輕言放棄。

第二場是烏克蘭危機。烏克蘭危機給歐洲安全、大國關系、國際貿易、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帶來嚴重沖擊,戰火重回歐洲大陸給歐洲人民帶來的心理沖擊也催生出了一些謬論和謠言。有些人鼓吹所謂「中俄結盟論」「中國責任論」,不僅對中俄關系和兩國正常貿易橫加指責,還把普京不屈服於西方壓力停止特別軍事行動的強硬立場歸咎於中國的支持。

我想強調的是,俄羅斯是個獨立自主的大國,中國對俄在主權範圍內的決定不能也不會指手畫腳。俄歐都是中國的朋友。中國理解和重視歐洲朋友的感受、關切和訴求,會繼續秉持客觀公正立場,既不會隔岸觀火,也不會選邊站隊,更不會拱火澆油。我們反對任何利用烏克蘭危機對中國抹黑推責、煽動「新冷戰」的圖謀。我們將恪守不向交戰方提供武器的承諾,嚴格管控軍民兩用物項,同時繼續以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為危機的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

這兩場危機的外溢影響充分證明,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裏,各國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我們願與法方相向而行,共同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共同承擔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國際責任,做世界和平的堅定維護者。

中法可以成為和而不同的典範。從政治層面上看,當前和未來數十年是新舊國際秩序轉換的關鍵時期,是一個潮起南方、萬象更新的時代。國際關系民主化勢不可擋,「全球南方」聲勢卓然壯大。廣大南方國家加速覺醒,不願再做沈默的大多數。中法兩國能夠在60年前跨越陣營鴻溝,沖破冷戰陰雲,開啟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先河,也一定能夠在60年後擔負歷史使命,展現大國擔當,發出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時代強音。

從文明層面看,中法作為東西方文明的兩大傑出代表,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璀璨的文明成就。我們應引領全球文明交流互鑒,讓不同文明各美其美,反對任何形式的「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幫助所有國家和民族傳承發展自身文明、自主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為不同國家、不同文明通過互利合作實現集體繁榮提供平臺和機遇。

半個月前,第78屆聯大協商一致通過中國提出的決議,將6月10日設立為文明對話國際日,呼應了當今世界增進不同文明間交流理解的強烈訴求。青年一代是最具有包容性、創新性和多樣性的群體,期待你們擺脫西方對其他文明的刻板印象,譜寫出未來世界不同文明美美與共的美妙交響。

中法可以成為推動發展的引擎。開放和發展是中國推進國際合作的兩個關鍵詞。前不久,習近平主席在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閉幕式上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中國是對外開放的受益者,也將是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積極推動者和踐行者,正在謀劃和實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

這將為包括法國和歐洲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創造更多機遇。下個月將召開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相信屆時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政策舉措出臺,大家可以予以關注。豐碩的務實合作成果讓中法有底氣、也有責任旗幟鮮明地反對「脫鉤斷鏈」「小院高墻」,在新的大變局中打造更加牢固、更富活力的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共同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近些年來,隨著國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全球發展動能的增長速度逐漸趕不上全球性問題的產生速度,南北差距、發展斷層、技術鴻溝更加突出,和平、發展、安全、治理赤字不斷加劇。

我在中國外交部從事非洲事務超過25年,訪問過40多個非洲國家,在幾內亞、塞內加爾等多個非洲國家常駐,親身體會到非洲人民實現經濟發展和國家振興、過上幸福生活的迫切願望。

法國與包括非洲在內的眾多發展中國家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中國是「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員,也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成功案例。中法可立足自身優勢,通過三方市場合作等方式加強在全球發展問題上的合作,共同彌合全球發展鴻溝。

中法可以成為推動發展的引擎,圖為中法國旗資料圖

中法可以成為塑造未來的夥伴。當今時代是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顛覆性技術和能源革命指數級叠代的階段,也是相關技術全球治理、規則製定的關鍵時期。這些科技進步不僅將改寫我們的生活方式,還將對社會結構、經濟模式和全球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與此同時,氣候變化、網絡和信息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與日俱增。

中法應相向而行、增進理解,發揮互補優勢,加強全球公共產品供給。科技文明不應成為埋在山洞裏的寶藏,更不應成為少數國家獲取超額壟斷利潤的「收割機」。

中法要加強科技成果共享和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合作,堅決反對科技壁壘;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和原則框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落實「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更加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回答好「時代之問」的新課題,通過打造更加緊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天在座的都是學習國際政治專業或者是關心國際問題的青年學生,你們是未來法國外交的中堅力量,是塑造未來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的參與者。

一方面,你們生逢其時,Tiktok等社交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設置的「信息繭房」,讓你們可以更為真實地感知世界發展的脈搏。

另一方面,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魚龍混雜,聳人聽聞的假消息令人難辨真偽。希望你們發揚青年人勇於探索鉆研、崇尚多元包容的優勢,積極探索中國、發現世界,傳承戴高樂主義衣缽,為中法中歐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智慧和力量。

謝謝大家。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文源: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網/責任編輯:戴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