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華為發聲、運營商力推!5G-A與人工智能融合 "移動AI時代"有望開啟

2024062711:12

[科創板日報-6月27日訊*記者: 黃心怡] 在202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MWC上海)上,5G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成為了熱點議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華為、中興通訊等業內巨頭分別在大會上圍繞AI發聲。業內分析指出,2024年既是5G-A商用元年,也是端側AI元年,將開啟嶄新的「移動AI時代」。

就在6月18日,5G-A的第一個標準版本3GPP R18凍結,這標誌著2024年正式成為5G-A的商用元年。

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在大會上透露,目前已經有60多家運營商和合作夥伴宣布了5G-A商用元年的到來,同時5G終端也已做好準備,今年將有30多款手機、CPE等用戶終端設備全面支持5G-A。



會上,華為聯合5G-A運營商發布了5G-A商用領航計劃。 中國三大運營商、香港HKT、阿聯酋du和阿曼電信等全球運營商參會,並達成六項共識,將攜手從「領航運營商聚力」「打造領航城市」「升級經營模式」「驅動業務創新」「高質量建網」「共推生態繁榮」六個方面共同推動5G-A發展。

汪濤稱,5G-A是確定性的產業路徑,一方面可以保護已有投資,另一方面可以帶來新的商業機會,拓寬商業邊界。面向2030年,全行業需要持續推動5G-A技術的增強,推進5G產業健康發展,讓5G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全面實現5G改變社會的願景。

中國移動總經理何飈在大會演講中表示,中國移動今年將率先啟動5G-A建設,年底將在300個城市實現5G-A的商用部署。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則表態,將深化5G融合應用創新與推廣。他強調,打造5G行業應用,是5G發展新階段的主要任務。同時,中國電信將穩步推動5G網絡升級。加強5G-A戰略布局,加大6G研發力度,堅持5G-A/6G一體化推進。

* ▍未來每個人都將擁有一個AI助理

5G-A的加速商用,也為AI的發展插上翅膀。汪濤認為, 2024年,5G-A商用元年和AI入端元年碰撞,將開啟「移動AI時代」,讓智能化服務無處不在。

他判斷,移動AI時代將帶來三方面變革。第一是人機交互的變革,交互方式將從圖形交互轉變為全模態交互,支持自然語言、手勢、情感等多種交互方式,能提供全天候體驗。

第二是內容生產的變革,「人們獲取信息將從檢索內容走向AI生成式內容,信息的生產是從預製轉變為定製,提供全面個性化的實時服務」。

第三則是移動終端本身的變革。他表示,移動終端將從智能手機走向更多的形態,比如說AI助理終端和更多各種類型的具身智能,來提供全場景的智能入口。

移動AI時代將極大拓展萬物互聯的邊界。汪濤預計,對於個人,未來每個人都將擁有一個AI助理,跨手機、眼鏡和新型AI終端運行。到2030年,AI助理終端將達到50億個。相比人類,每個AI助理將產生10倍以上的流量。AI數智人從工具進化為夥伴,實時響應生活、工作、學習全場景需求。」

而對於行業來說,每一個智慧工廠都將配備AI大腦,驅動AI機器人員工深入到生產環節。AI員工將具備自主學習和精準響應的能力,使能生產、維護、質檢、物流等全場景的提質增效。」

他預計,到2030年AI機器人將進入發達國家80%以上的工廠,滲透全球1/3以上的工作崗位,與人類共同生產工作。數智人」和「機器人」將突破傳統聯接天花板,創造數百億的「新人聯」,引領人機融合的新紀元。

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機遇,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透露,將大力推動「AI+」行動計劃,包括以下三個實施方向:

一是推進「AI+原生應用」,為千家萬戶、千行百業註智賦能。中國移動將全面升級、重塑公眾產品服務,在匯聚社會全量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各領域專業知識,推出醫療、教育、娛樂等方向的AI智能體,打造有智慧、有溫度、有特色的信息服務。

二是構建涵蓋智能算力、MaaS(模型即服務)平臺、行業大模型、產品應用的AI+DICT服務體系,面向工業、能源、交通等重點行業,培育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級AI解決方案,推動AI深度融入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營銷服務、運營管理等關鍵環節,助力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三是推進「AI+未來產業」,加快多域智能集成應用。楊傑稱,中國移動將聯合產業夥伴,共同推動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動智能的協同發展、交叉滲透,加速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新業態成熟,讓AI具備更強大的認知力、判斷力、創造力,更好滿足經濟社會未來發展需要。

* ▍AI將重塑網絡架構和運營模式

在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看來,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推動信息通信業進入以「網+雲+A」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時代,成為5G網絡創新和應用拓展的關鍵驅動因素。



「一方面,AI將重塑網絡架構和運營模式,加快推動雲網融合、智能敏捷,有效提升5G網絡性能,改善網絡效率、能耗、客戶體驗;另一方面,AI的發展特別是行業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將極大拓展5G應用場景,推動行業應用的爆發式增長,更好滿足和引領客戶的智能化轉型需求。5G正進入以行業融合應用創新促進價值全面釋放的『下半場』。 」

為此,中國電信將全面推進「5G+雲+AI+應用」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包括持續推動AI技術與各行業生產流程緊密結合,打造一系列行業大模型,推出一系列AI+終端,提升各類產品和服務的體驗。

中國電信還將推動5G網絡與AI融合,智能化調配資源提升網絡體驗,不斷優化網絡大模型,加大AI節能技術應用,提升網絡效能。

當前,AI與5G的融合,正在加速網絡的智能化轉型。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副總裁、首席營銷官趙東在MWC上海期間發布AI入網「開城計劃」,第一階段將在半年內賦能1000名站點工程師,管理超過10000站,覆蓋杭州、廣州、濟南、深圳、曼谷五個城市。

趙東表示:「在AI入網『開城計劃』中,華為將從解決方案的提供者,轉為運營商智能網絡的共創者,通過智能體和網絡共生共長,引領無線通信行業進入一個全新的智能化時代。」

中興通訊執行董事、總裁徐子陽則在會上談到了AI所面臨的挑戰。他表示,當前全球已經進入AI驅動的產業革命,但除了幻覺、安全和倫理等問題外,生成式AI發展還面臨算力、能耗、數據集、標準化及商業應用等挑戰。因此,他提出算網進階、訓推並舉、開放解耦的核心主張。



首先是突破技術瓶頸,加強架構、算法、算網和軟硬件協同優化等研究,提升AI訓練和推理效率;其次,以RAG、Agents等多種解決方案確保可靠性、安全性和可解釋性,以實現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和更高價值,構建數據飛輪,兼顧能力提升和商業閉環;最後,以「開放解耦」加速標準化,構建繁榮的產業和商業生態。---來源: 科創板日報-

*比英偉達快20倍!哈佛輟學生發布大模型芯片 屬於AI的「礦機革命」要來了?*

[科創板日報-6月27日訊*編輯: 朱淩]你還記得加密貨幣的礦機嗎?2013年,專為比特幣挖礦而設計的ASIC芯片問世,與之前占主導地位的CPU和GPU相比,ASIC的挖礦效率實現了質的飛躍,革命性地改變比特幣挖礦格局。

而近日,一家叫做Etched的矽谷初創公司憑借其用於AI的ASIC芯片,從最底層的架構層面為主流AI大模型公司所采用的Transformer計算提供更優性價比的選擇,在AI硬件領域掀起了波瀾。

Etched由哈佛輟學生Gavin Uberti和Chris Zhu於2022 年創立,他們開發了一款名為Sohu的專為Transformer模型設計ASIC芯片。

Etched聲稱,Sohu芯片推理Llama-3 70B的速度比英偉達的H100快20倍,而功耗卻大大降低。

Etched剛剛獲得了1.2億美元的新融資,由 Primary Venture Partners 和 Positive Sum Ventures 領投,Peter Thiel、Github首席執行官Thomas Dohmke和前Coinbase首席技術官Balaji Srinivasan等知名投資者也參與了本輪融資。

隨著Transformer模型不斷推動生成式AI突破,Sohu芯片被認為有望在AI推理側打破英偉達GPU一家獨大的格局,重塑AI計算的格局。

專用於Transformer

GPU中包含多種運算單元,如FP64、FP32、INT、TensorCore等結構。處理任意CUDA代碼需要復雜的編譯器,芯片開發商往往需要在軟件開發上投入了超過數十億美元的成本,但成效有限。

而Etched則縮小了焦點。通過專用於運行Transformers,Etched可以簡化軟件開發,並側重TensorCore,針對性地提升AI運算能力。

由於大多數AI公司使用特定的Transformer推理庫,如TensorRT-LLM、vLLM或HuggingFace的TGI,這些框架足以滿足大多數需求。

而文本、圖像或視頻等不同應用中的Transformer模型基本相似,這使得客戶可以在不改變核心模型代碼的情況下調整模型超參數。

頂尖AI公司通常需要定製解決方案,聘請工程師對GPU內核進行精心優化。而Etched通過開放從驅動程序到內核的整個軟件棧,消除逆向工程的需要。這種開放性允許工程師根據需要實施定製Transformer層,提高了靈活性。

此外,Sohu芯片減少了用於存儲器的空間,而將更多空間用於計算用途的晶體管,並通過只有一個大內核的設計,減少了用來協調不同內核的低效計算。

不過,如果迅速出現替代Transformer的新算法,則Sohu芯片將失去價值。「我們正在人工智能領域下最大的賭註,」Gavin Uberti在接受采訪時說。」如果Transformer消失了,我們就會死。但如果它們繼續存在,我們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司。」

ASIC競爭格局開放

事實上,大型雲廠商也在通過自研或代研ASIC加入AI軍備競賽。當下,海外ASIC設計巨頭的財報已然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

根據博通2024財年一季報,該季度,公司網絡業務收入為33億美元,同比增長46%,主要得益於2家超大規模客戶對定製人工智能加速器的強勁需求。

博通預計AI占2024財年半導體收入的25%,現上調指引至35%,超過100億美元,其中70%是AI加速器。

近日就有消息稱,字節跳動正與博通合作開發一款5納米用於AI的ASIC芯片,並由臺積電生產,但字節跳動否認了該消息。

國盛證券在3月20日的研報中指出,從全局來看,ASIC放量與對應的算力降本,是大模型走向一個更大產業的必經之路,但AI的算力敘事足夠宏大,與比特幣的一輪代替便成終局不同,

我們認為在AI芯片的發展上,將會經歷多輪螺旋上升式的發展,最終達到全社會的AGI,新的模型與算法通過通用性GPU被發現和初步開發,通過專用ASIC將需求繁榮,繁榮的生態吸引更多用戶與參與者,最終培育出新的、更強的算法,循環往復,螺旋上升,最終達成AGI的宏偉目標。

國盛證券建議關註一線晶圓廠、ASIC設計龍頭、散熱廠商、ASIC芯片公司、服務器。其中,對於ASIC芯片公司,推薦寒武紀、芯原股份、嘉楠科技。---來源: 科創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