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溫連續創紀錄 聯合國警告:我們正走向「氣候地獄」!
[財聯社6月6日訊*編輯: 劉蕊]「有記錄以來最熱3月」、「最熱4月」、「最熱5月」……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持續加劇,這樣的標題幾乎每個月都會出現在新聞媒體頭條之上,警告我們全球氣候變暖形勢的嚴峻性。
當地時間周三,歐盟氣候變化監測機構表示,過去12個月中的每一個月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全球需要采取緊急行動,避免我們走向「氣候地獄」。
全球氣溫仍在變暖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表示,在截至今年5月底的12個月期間,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水平高出1.63攝氏度,這是自194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時期。
在另一份報告中,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在未來5年,至少有一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攝氏度的可能性達80%,高於去年的66%。科學家警告說,一旦超過這個閾值,將會產生更極端和不可逆轉的影響。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談到這些發現時強調,世界正迅速走向錯誤的方向,正在與一直努力穩定氣候系統的目標漸行漸遠。古特雷斯敦促,到2030年前,全球要將化石燃料的生產和使用減少30%。
「我們正走在通往氣候地獄的通道之中,我們現在需要一個出口從這條通道上離開,」他表示,「1.5攝氏度的戰鬥將在2030年前決定勝負。」
全球正在「偏離軌道」
盡管全球已經達成了多項旨在限製碳排放的協議,而且可再生能源也在迅速擴張,但去年,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依舊創下歷史新高。
目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仍占全球能源需求的四分之三以上,全球石油需求依然強勁。
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科·巴雷特(Ko Barrett)表示,最新的氣候數據顯示,相對2015年《巴黎協定》的關鍵目標——將氣溫上升限製在1.5攝氏度,世界已經「偏離了軌道」。
巴雷特表示:「我們必須立即采取更多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我們將付出越來越沈重的代價,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成本,數百萬人的生命受到更極端天氣的影響,以及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廣泛破壞。」
巴雷特稱,預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出現的拉尼娜天氣條件帶來的降溫效應,只是全球氣溫上升曲線上的一個小亮點。
她表示:「我們都需要知道,我們需要扭轉這一趨勢,我們需要立即行動。」---來源: 科創板日報-
*全球連續12個月打破歷史高溫紀錄,未來五年或再創新高*
當地時間6月5日,歐洲聯盟委員會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報告指出,2024年5月是有歷史記載以來最熱的5月,這標誌著全球平均水平氣溫已連續12個月打破相應月份的歷史最高溫紀錄。
同日,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最新報告指出,2023年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未來五年中,可能至少有一年將刷新這一紀錄。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6月5日發表的演講中表示,「在過去一年裏,氣候形勢逐月升溫。我們的地球正在試圖向我們發出訊號。但我們卻似乎不予理睬。」
2023年8月,受臺風杜蘇芮影響,中國京津冀地區發生歷史罕見極端強降水過程,造成流域性洪災。攝影:楊峰
古特雷斯表示,在《巴黎協定》通過近十年後的今天,將長期全球變暖限製在1.5 °C的目標仍岌岌可危。「事實上,全世界正在如此快速地產生大量碳排放物。而到2030年,氣溫升幅遠高於1.5 °C這一限製幾乎已成定局。」
根據《巴黎協定》,各國同意將長期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保持在遠低於工業化前水平2°C,並努力到本世紀末將其限製在1.5°C。科學界一再警告,升溫超過1.5°C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氣候變化影響和極端天氣,每升溫0.1°C都事關重大。
即使以目前全球升溫的水平,也已造成了毀滅性氣候影響。這包括更多的極端熱浪、極端降雨事件和幹旱;冰蓋、海冰和冰川減少;海平面上升和海洋變暖加速。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指出,過去12個月(2023年6月 – 2024年5月)全球平均溫度已比1850-1900年工業化前平均值高出1.63°C。
《WMO 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平均近地表溫度比工業化前基線高出了1.45 °C(不確定範圍± 0.12 °C)。
《WMO全球年度到十年氣候通報》指出,自2015年以來,未來五年至少有一年的溫度超過1.5°C的概率(80%)一直在穩步上升,2015年這一概率接近於零。
從2017年到2021年,這一概率為20%,從2023年至2027年,該概率上升到了66%,在2024-2028年間,這個概率上升至80%。
「這些統計數字背後隱藏著一個嚴峻的現實,那就是我們遠遠偏離了實現《巴黎協定》所設定目標的軌道。」
WMO副秘書長蔻∙巴雷特表示,「我們必須緊急采取更多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否則我們將付出越來越沈重的代價,造成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數百萬人的生命受到更極端天氣的影響,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受到廣泛的損害。」
研究指出,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強厄爾尼諾事件推高了全球溫度。新一期的世界氣象組織最新通報預測,近期內,熱帶太平洋將有拉尼娜發展,重回偏冷條件。
通常而言,厄爾尼諾現象會給全球變暖及極端天氣帶來放大效應,拉尼娜則與之相反。但如今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大背景下,即使拉尼娜現象出現,也不會給全球變暖按下暫停鍵。歷史上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循環周期為2-7年,平均周期4年。
蔻·巴雷特表示,「厄爾尼諾現象的結束並不意味著長期氣候變化的暫停,地球將因溫室氣體吸熱而繼續變暖。未來幾個月,極高的海表溫度也將產生重大影響。受大氣中額外熱量和水分的影響,天氣將變得更加極端。」---[來源:封面新聞/封面新聞記者: 楊峰]
*世界氣象組織:未來5年全球氣溫升幅大概率突破1.5攝氏度*
[新華社日內瓦6月5日電*記者:曾焱] 世界氣象組織5日發布報告說,在未來5年,至少有一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高1.5攝氏度的可能性達80%。該組織表示,這是一個嚴峻的警示,意味著全球氣溫升幅正在逼近《巴黎協定》設定的理想控溫目標。
這份名為《全球年際至十年際氣候最近通報(2024-2028)》的報告顯示,自2015年以來,每個5年期中至少有一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幅超過1.5攝氏度的可能性持續上升,而2015年至2019年這一概率趨近於零。
報告說,2024年至2028年,每年的全球平均近地表氣溫預計將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1至1.9攝氏度,這期間至少有一年超過2023年成為最熱年份的可能性為86%。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5日也發布報告說,全球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的最熱5月,全球單月平均氣溫已連續12個月刷新同期最高值。
數據顯示,今年5月,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2攝氏度。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創下有記錄以來新高,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63攝氏度。
《巴黎協定》提出,到本世紀末,應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幅控製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製在1.5攝氏度以內而努力。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5日在紐約發表講話時表示,采取行動的必要性前所未有,但機會同樣前所未有——不僅要實現氣候目標,還要實現經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
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科·巴雷特呼籲,全球有必要緊急采取更多措施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將付出越來越沈重的代價。
但巴雷特也強調,氣溫升幅暫時突破1.5攝氏度並不意味著無法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理想控溫目標,該目標指的是對幾十年跨度的長期變暖的控制。---[參與記者:張兆卿、陶晨/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