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3年躍升31位,「增長冠軍」是這座北方城市!

2024052316:47



觀察區域經濟,挖掘增長亮點,我的研究視野大部分都放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並且很少關註有特別優勢的資源型城市。

所以前幾年看到百強榜上,包頭和其他煤炭資源型城市一起高增長的時候,想當然地以為包頭也是搭上了煤炭價格大漲的便車,便沒有深入研究。

直到看見今年一季度GDP百強榜上,包頭增速高達8.4%,位居百強城市第一名,而過去一起高增長的煤炭大市增速已經回落,這才意識到,包頭好像並不簡單。

仔細研究才發現,這幾年的包頭何止是不簡單,簡直是不得了。

2020年時,包頭GDP僅有2787.4億元,位居全國第103位。到了2021年,包頭突然起飛,GDP一下躍升11個名次,位居全國第92位。2022年,包頭再次躍升11個名次,位居全國第81位。

2023年,包頭GDP首次突破4000億元,達4263.9億元,10.2%的增速在全國百強城市中位列第一,總量排名進步9個位次,超越廣東珠海,位居全國第72位。

過去三年是不容易的三年,但包頭的地區生產總值逆勢猛增了52.97%,全國排名更是躍升了31位,一舉成為GDP百強榜中進步位次最多的「增長冠軍」!

不過,冠軍之路並不是大道坦途。在成為冠軍之前,包頭也歷經坎坷。

說到這裏,有必要先向讀者朋友描述下包頭的城市畫像。

包頭,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名字是蒙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又稱「鹿城」。位於內蒙古西部,北與蒙古國接壤,南臨黃河,東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

作為內蒙古最大的工業城市,包頭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是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被譽稱「草原鋼城」「稀土之都」。

包頭總面積27768平方千米,在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中排名第10位,但也非常大,相當於1.7個北京城、4.4個上海市。截至2023年末,包頭常住人口276.17萬,人口總量在自治區內排名第4位。

包頭是國家「一五」時期重點布局的老工業基地,是共和國「鑄盾礪劍」的地方,共和國第一輛坦克、第一門高射炮、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核燃料都是在這裏生產的。

「一五」期間國家建設的156個大型項目中,有6個落戶包頭。被譽為「自治區工業長子」的包鋼,建成投產後結束了內蒙古「手無寸鐵」的歷史,包頭由此收獲了「草原鋼城」的名號。

蓬勃的工業經濟,推動了包頭地區經濟的發展。2000年,包頭GDP達到252.8億元,自1978年以來年均增長16.07%,穩坐「內蒙古一哥」的寶座,而彼時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的經濟總量均未超過200億元。

然而,包頭的風光沒能一直延續,在轉型發展的浪潮中一度陷入低潮。2010年,借助煤炭行業的快速起勢,鄂爾多斯一舉超過包頭,成為新的內蒙古「一哥」。2017年後,隨著經濟數據「擠水份」,包頭又被呼和浩特趕超,退居全區第三位。

2020年,包頭GDP全國排名跌出百強,跌入谷底。

歷經數年低迷,也許這時候不會再有人看好包頭。

但包頭人自己沒有放棄。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包頭開始重整旗鼓、絕地反擊。2021年後,包頭一飛沖天、重振雄風的故事你已經看到了。

從谷底低潮到增長冠軍,包頭發生了什麽?



作為「草原工業心臟」,工業是包頭經濟的壓艙石。

2023年,包頭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2%、54.6%和42.2%,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8%、65.0%和33.2%。

工業強,包頭就強。2023年,包頭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比2020年翻了一番。2024年一季度,包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5%,分別高於國家、自治區10.4個、9.4個百分點,已連續4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而從公開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光伏和稀土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成了包頭工業經濟持續向上的最大支撐。

2022年,包頭六大重點產業增長的冠亞軍是光伏製造業和稀土產業,分別增長114.6%和77.4%;2023年,兩者繼續蟬聯冠亞軍,分別增長59.3%和21.0%。

2023年,包頭全年規上工業企業產品中,單晶矽產量28.7萬噸,增長68.1%;多晶矽產量38.7萬噸,增長243.6%;稀有稀土金屬礦產量32.4萬噸,增長104.1%。

在光伏產業鏈中,技術和資金壁壘最高、產能剛性且擴產周期最長的環節,是矽料生產。矽料生產的主要成本在原料和電力,包頭恰好在這兩方面均有優勢——

一是矽礦資源儲量豐富,生產原料充足;

二是風、光資源富集,能夠為矽產業發展提供足夠綠色、便宜、可靠的電力。

為了緊抓新能源突飛猛進的「風口」,包頭開始深耕晶矽光伏產業。

數據顯示:2020—2022年,包頭晶矽光伏產業連續三年保持高速發展,產值增速分別達到99.8%、224.6%、169.1%。

2022年,包頭成為全國首批光伏產業產值超千億元的城市,也是全國最大的多晶矽、單晶矽生產基地,其中多晶矽產能約占全國的1/4、全球的1/8,單晶矽產能約占全國的1/3。

晶矽光伏產業由此成為包頭傳統支柱行業鋼鐵之外第二個超千億元的產業。2023年,包頭被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授予「世界綠色矽都」的榮譽稱號。

眾所周知,稀土是「國之瑰寶」,是世界各國實施新能源戰略、發展高新技術和國防尖端技術等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

而包頭的白雲鄂博礦區輕稀土儲量居全球第一,工業儲量4350萬噸,占全國總量的83.7%、世界總量的37.8%,探明儲量1.06億噸。單從儲量來看,包頭穩坐「稀土之都」寶座,可謂「世界稀土看中國,中國稀土看包頭」。

過去,包頭稀土產業發展一度只是「挖土賣土」的粗放式開發。由於下遊應用產業缺失,包頭稀土產業過去僅停留在稀土的開采冶煉、初加工等低附加值環節,並未給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而現在,包頭正在推動稀土由「世界級儲量」向「世界級產業」邁進。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等一眾創新平臺相繼落地,包頭稀土產業的就地轉化率有了明顯提升,目前已超過70%。

2023年10月,《國務院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發布,提出「加強稀土等戰略資源開發利用」,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將包頭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

重大機遇之下,包頭錨定「兩個稀土基地」建設目標,正在重塑稀土產業版圖。中重稀土金屬產品試製成功,10萬噸級稀土綠色冶煉項目開工建設,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正式運行,稀土永磁電機產業園建設全面啟動……

2023年,包頭稀土產業產值首次突破800億元。

包頭為兩大旗幟型支柱產業設定了產業目標,2025年,光伏裝備製造業全產業產值力爭達到6000億元,稀土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

因為推進老工業基地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成效明顯,2021年和2022年,包頭連續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通報表彰,成為自治區歷年來唯一連續兩年獲得此項表彰的城市。



包頭絕地反擊的冠軍之路,給我們很多啟示,尤其對於那些和包頭遭遇過相同困境的中小城市來說,可以去實地對標學習。我個人總結了四點啟示,僅供參考。

一是敢於跳出路徑依賴,搶抓風口機遇。

在新能源發展歷史機遇面前,包頭敏銳抓住機會,基於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綠色晶矽光伏產業,僅用6年時間就成為全國首批光伏產業產值超千億元的城市。

就在本文完稿之際,筆者關註到內蒙古(包頭)風電裝備產業鏈建設大會剛剛在包頭召開,包頭市委主要領導在會上提出,全力把風電裝備製造打造成為繼稀土和晶矽光伏之後包頭第三個旗幟型產業集群,努力建設產業鏈最完整、技術最先進、產業配套最齊全、輻射帶動力最強的全國重要的陸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

你看,嘗到發展新產業甜頭的包頭,又在馬不停蹄地培育打造下一個新產業。

二是招商引資「兩新」導向,重視實績實效。

2022年9月以來,包頭招商引資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市裏不再關註簽約多少個項目、預計投資多少億,而是用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檢驗招商引資是不是抓實了,用新增規上企業衡量項目建設是不是抓成了。

就是看招引的新項目有沒有形成實物投資量,什麽時候投產,什麽時候納統,什麽時候能有增加值,什麽時候能有稅收。

以2023年為例,包頭引進國內(區外)到位資金790億元、同比增長37%;全市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類項目161個,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0個百分點;新增規上(限上)企業444戶,其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18戶,是2022年的1.4倍。「兩新」拉動GDP增長4.4個百分點,成效顯著。

關於這一點,我感觸挺深的。幾年前我參加過某地一個問政電視節目,電視臺大廳入口處擺放著當地招商局的宣傳牌,上面展示了他們的招商成績,招來多少企業、簽約多少項目等等。

可隨後的節目裏,暗訪記者按照招商成績名錄隨機實地探訪企業的時候,發現留的地址大部分查無此企。真是諷刺。

三是重視營商環境,打造「兩包」品牌。

營商環境是招商引資、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各地都在卷營商環境,包頭也不例外。

2021年4月,包頭作出「包你滿意」的承諾,著力打造優化營商環境金字招牌。在全區率先推出雙休日「不打烊」「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上市企業合規性證明」專窗、窗口無否決權機製等服務舉措,有效解決群眾「上班沒空辦、下班沒處辦」、進一門跑多窗、異地辦事來回跑等問題。

2022年5月,包頭市政務服務指標在自治區營商環境評估中取得97.54的高分,以第一名的成績踐行了「包你滿意」的承諾。

做出「包你滿意」承諾的同時,包頭在自治區率先啟動規範涉企輕微違法「免罰輕罰」柔性執法工作。截至2024年3月底,包頭全市各級行政執法部門累計辦理不予處罰、減輕處罰案件12.7萬件,涉及金額8600余萬元。

為進一步印證上述數據,我又查閱了包頭市財政局官網。數據顯示,2023年包頭非稅收入實現36.7億元、下降9.6%,其中,非稅收入中的罰沒收入同比減少3.8億元、行政性事業收費同比減少1.6億元。而與非稅收入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代表經濟發展質量的稅收收入卻大增了23.2%、達到163.9億元。

2023年初,包頭對營商環境進一步升級,在全力打造「包你滿意」營商環境品牌的基礎上,又印發了《包頭市打造「包你放心」法治化營商環境二十條措施》,將打造「包你放心」的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和「包你滿意」的營商服務作為搶抓新一輪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努力為企業提供最優環境、最暖服務、最強後盾。

3年躍升31位的靚麗成績,就是包頭努力優化營商環境的最好印證。

四是產業是搶人的關鍵。

2020年的七普數據顯示,包頭人口270.94萬人,比2010年六普時增加了5.9萬人。

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末包頭全市常住人口為276.17萬人,比2022年末增加2.13萬人,增長0.78%,是內蒙古3個人口正增長的城市之一,增長量和增長率僅次於首府、排在第二位。

對比來看,最近這三年時間,包頭新增了5.23萬人,再考慮到近期人口自然增長率負增長的情況,可以說,最近三年包頭人口流入相比上一個十年是顯著加速的。

這跟包頭新產業近三年大起勢的情況是吻合的。

在全國人口負增長的大背景下,各個城市都在搶人,很多中小城市特別焦慮,也跟風出很多變現極難的政策,導致畢業生來了,承諾的人才補貼遲遲不到位,怨聲一片。人口流入是產業培育的結果,我覺得更大的精力不妨放在培育新產業上,產業樹立起來了,人就來了,也能留住了。

最後,祝願已經拼出氣勢的包頭繼續氣貫長虹、乘風破浪,早日「回到歷史最高水平,重振包頭雄風」,更祝福包頭有朝一日可以「超越歷史最高水平,樹立包頭新標桿」。

---[原創文章作者: 四方君-作者簡介:區域經濟觀察者,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來源: 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