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五四:世界總在青年手上翻新
「你覺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壓迫,便是因你不勇才有懼。」
如果問今天的青年, 對個人未來的看法?
迷茫可能是一個常見的答案!
中國正處在康波周期的第三階段——康波周期指的是以60年為一跨度~一個大型經濟體
成長和發展的周期經濟模型
第三階段的基本特征是經濟中低速增長
身處第三階段的95後、00後
相較於70後、80後
在個人發展上機遇可能在減少.....
我們很難期待明天~無法想象後天
「卷不贏,又躺不平」現狀下, 只能望著增長的年輪嘆息 !
*理想和意誌---因現實變得迷茫
在迷茫中我們惶恐、躊躇 !
但觀古今中外~迷茫或許是青年永遠的底色
105年前的今天---也有一群二三十歲的青年
「他們也是矛盾的、焦慮的」
但在白晝黑夜交替間~他們卻如星光---在剛蘇醒的北京城中移動
用「絕然的行動」解放「困惑的枷鎖」
在民族危亡之際~嘶吼出時代的怒鳴 !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舉行遊行示威---圖源:新華社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青年運動——五四運動
今天是五四運動105周年
我們以其中五位代表人物的故事和寄語
回顧這場歷史事件
也希望能為今天的我們鼓鼓勁
1, 梁啟超:不惑、不懼、不憂
縱觀梁啟超的一生---可以說是「革命的一生」
22歲時他和康有為~聯合發起「公車上書」---發動戊戌變法
變法失敗後逃亡日本
逃亡時仍繼續推廣「詩界革命」
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倡導新文化運動
五四運動時, 他遠在巴黎活動
在外為中國爭取應有的利益
對內及時同步實時消息---支持五四運動
在變法失敗流亡日本後
梁啟超寫下: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這也是梁啟超一生的寫照
即使數次革命失敗, 即使身處困境; 但心中誌向不減---為民為國熱血難消.....
1922年~梁啟超應蘇州學界之邀, 為現場學子做了一場演講
此時的梁啟超49歲, 他已歷見且參與~時代的滄桑變化
一個封建王朝在茍延殘喘中---最終走向滅亡
國民們在麻木中, 逐漸覺醒
五四運動中的青年, 也讓他看見時代的曙光
在演講中, 針對青年壓抑困惑之心態, 他指出緣結:你懷疑和沈悶~便是你因不知才會惑
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會憂
你覺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壓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懼
知而不惑
仁能不憂
勇才不懼
在今天,對你我~也不外乎如是
2, *魯迅: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關於1919年5月4日
魯迅在日記中這樣記錄:四日曇,星期休息
徐吉軒為父設奠~上午赴吊並賻三元~下午孫福源君來,劉半農來, 交與書籍二冊~是丸善寄來者
魯迅半身像,1933為斯諾編譯《活的中國》所攝---圖源:浙江圖書館
這時的魯迅39歲~任中華民國教育部僉事; 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用今天的話來說 : 他是「公務員」「體製內的人」
魯迅並未過多參與, 這一場青年運動
甚至在五四一周年, 他給學生宋崇義的信中, 對五四做了如是評價:然由仆觀之
則於中國實無何種影響~僅是一時之現象而已 !
其中種種心緒, 與魯迅過去的經歷, 有著莫大的關系
十二歲時, 祖父因事下獄, 家道中落!
他也從無憂的富家少年, 看透人情冷暖
留學日本時, 他為外國學子對中國的侮辱而憤怒; 又為清代留學生的麻木而悲哀
1909年~29歲的魯迅回到中國
此後數十年, 他見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
他所參與的舊民主主義革命, 也以失敗告終
因此魯迅「看來看去, 就看得懷疑起來~於是失望頹唐的狠了」
所以才有了他對---五四顯得「悲觀」的看待
但五四運動中青年們的奮勇之行, 也讓這位心態趨於悲觀的青年,重燃起些許對未來的希望!
在1919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中
魯迅寫道: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
只是向上走, 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時至今日這番話語---仍能在你我悲觀失意時, 給予前進的力量
3, *胡適:青年人生觀是批評的、冒險進取的、社會協作的
胡適可以稱得上「少年學霸」---19歲時他赴美留學~師從哲學家杜威
26歲時他回國後在北大任教
五四運動爆發時, 胡適正在上海---給前來中國的老師杜威做翻譯
五四當天的情景, 他是從陳獨秀的信中得知
但隨後胡適很快從上海回到北京, 並參與五四運動後續的系列活動
他為被捕的學生送吃食、被子; 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聲援, 四處奔走營救陳獨秀……
這一年,胡適也才28歲, 在這一場波及全國; 影響中外的愛國運動中
儼然承擔了一些「老大哥」的責任!
1919年五四運動後~一些青年已經覺醒 !
但大多數青年仍然迷茫, 他們在國家慘烈的現狀下, 看不見國家的未來, 也看不清自己的方向
惶惶不可終日!
這一年7月~胡適接受了,成立不久的「少年中國學會」的邀請,在清華向青年發表了一場演說
他說有三種人生觀都是「少年中國」的仇敵~
第一種是醉生夢死無意識生活的
第二種是退縮的人生觀
第三種是野心的投機主義
這三種人生觀---放在今天來看也並不過時
我們或多或少會陷入相應心態中, 或因難以預料的未來; 或因現實的難堪,也難逃過人性最根本的私欲
那少年中國的人生觀應該是怎樣的呢?
胡適列出了三個要素 :
第一是要有批評的精神---就是時刻存有質疑和反思
我為什麽要這麽做?又為何不那樣做?
第二須有冒險進取的精神---世界永遠危險、有缺點、有痛苦
但世界永遠在進步, 而進步的力量, 來自青年的進取和冒險!
第三須有社會協作的觀念---這個世界有英雄主義, 但超人不是現實
世界進步需要每一個你我協作
協作的觀念, 讓我們對一切保有尊重和敬畏
在演講的最後:胡適以《荷馬史詩》中的一句話做結語:請看吧! 我們已經回來了!
未來的世界應該從此不同了!
今天的我們或因各種原因, 在迷茫方向何在,前途幾許
但把準人生觀,拉長時間軸~世界終要屬於我們
4, *陳獨秀: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陳獨秀被稱作~「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
他全程參與, 且旗幟鮮明支持五四運動
他在《每周評論》上翔實記錄~這場學生愛國運動
發表多篇文章號召人民, 用行動解決問題
6月9日~陳獨秀和李大釗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宣言中寫道:中國民族乃酷愛和平之民族, 今雖備受內外不可忍受之壓迫……
並指出應該「直接行動,以圖根本之改造」---矛頭直指北洋政府
6月11日晚上
陳獨秀帶著數千份《北京市民宣言》
登上北京「新世界」遊樂場---五層的屋頂花園
彼時四層的樓臺正在放露天電影---人群聚集
陳獨秀拿著一把《宣言》傳單, 在高空中放手一揮; 大把傳單飄向樓下的人群
陳獨秀也立即被密探抓捕~並押往警察署
陳獨秀以實庵為筆名在《中國青年》創刊號上發表文章
圖源:中國青年雜誌
這一事件~符合陳獨秀本人之個性---文人的氣骨和孤傲, 革命家的勇氣和不屈
在陳獨秀身上, 我們很難看見「退縮」二字
他永遠在奮進, 他創辦《新青年》---以犀利之文字, 「驚醒了整個時代的青年」
他領導五四~喚醒沈睡之國民
如果要用一個意象來形容陳獨秀---「烈日」可能最為合適
其之個性~也悉數體現在《新青年》創刊之時, 他在《敬告青年》中對青年的六大標準:
自主的而非奴隸的
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實利的而非虛文的
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此六言置之今日~也應是吾輩自省之標準; 是迷茫時的方向標!
5, *李大釗:青年之自覺,一在沖決歷史之網羅
方大的腦袋, 兩撇八字胡, 濃黑的眉下面是金絲鏡框---這是李大釗
是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者
五四前夕~他提出「直接行動」的口號---發起五四運動動員令
在五四運動爆發當日, 李大釗與學生們並肩, 走在北京街頭遊行演說
他指導成立北京市中等學校以上學生聯合會, 和青年學生一起!
商討被捕學生的營救方案, 和下一步的鬥爭行動
這一年,李大釗29歲, 距離他就義也只有8年時間
1916年~東渡日本留學的李大釗返回中國
面對深陷苦難的國土, 麻木不仁的國民, 李大釗寫下《青春》一文
他說:青年之自覺
一在沖決過去歷史之網羅, 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勿令僵屍枯骨
束縛現在活潑潑地之我, 進而縱現在青春之我
撲殺過去青春之我, 促今日青春之我!
青年之力量~在於破陳規、創新事, 古往今來皆如是
今年三月份, 吳老師為大家解讀過一本書---叫《偉大不能被計劃》
為什麽象征生成式AI的桂冠~被一群住車庫、地下室的年輕人摘取
一個關鍵原因是---他們不困於目標, 用行動打破常規
世界總在青年手上翻新, 但翻新要靠行動
在《青春》一文的最後, 李大釗說:乘風破浪, 迢迢乎遠矣!
復何無計留春望塵莫及之憂哉?
永遠有人青春, 但不會有人永遠青春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
雖路途遙遠、險阻難料, 趁我們還青春, 別憂愁、別迷茫, 要行動、去奮進!
最後的最後~祝你我青年節快樂~*部分圖片由midjourney生成
---[作者:田偉鳳*配圖:趙婕*責任編輯:何夢飛*主編:何夢飛/巴九靈公眾號:吳曉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