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從「人生的廢墟」裏刨出希望

2024040115:01

封面圖 | 《功夫》劇照

1. 問:馮叔,我是您的讀者,是一個失意的年輕人。去年冬天我被公司「優化」,之後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可是,似乎越想找到合適的工作,好的機會越是繞著我走。昨天參加一場面試,又被拒了。灰頭土臉地走出公司,感覺壓力好大。

我在馬路上漫無目的地走了一段,看到前方一片矮樓,已經開始拆遷了,有些房子被推倒,殘壁和磚頭散落。像一片廢墟。不知道拆完之後,會不會立即開始蓋樓。真想去工地搬磚,可是我這手無縛雞之力的菜鳥,去工地搬磚估計都沒人要。我的人生,也像這些坍倒的破房子一樣,荒蕪寥落、一片廢墟。我該怎麽辦?

馮叔:首先,任何時候,都不要丟掉希望。

你幾次提到「廢墟」這個詞,這讓我想起一件往事。

2001年,「911事件」導致紐約世貿大廈將近4000人死亡,這些人都是華爾街的精英,美國的精英。

一年以後,我們公司參與了大廈的重建。有一次,我和一位銀行家去考察,他幫我去跟金融界的一些人談,來支持我們做這個事。

他給我提供了很多幫助。隨後,他又悄悄告訴我,「老弟啊,這事恐怕還是不能做。」

我問爲什麽,他說,「這麽小的一個地方,4000人沒了。這個地方就是個墳場。今後誰來租這個地方?」

因爲他的提醒,我又去請教了一些人。我找了經濟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我就問他們一件事情:「面對這樣一個災難,未來人們在這個地方究竟會怎樣生活?他們對這件事會有什麽樣的看法?」

特別有意思,經濟學家普遍都不看好,因爲他們算賬,按照當時的房租、就業情況,這個賬沒法算。但是社會學家、研究災難的專家都告訴我,「沒問題,你可以繼續做。」

我問,「爲什麽?」他們說,「不管多大的災難,大體上,15年之後人就忘完了,一代人,也就是20年之後,這個事就沒有了,你不用爲此擔憂。」

20年之後,果然如他們所說,同「911事件」之前相比,整個紐約下城地區的房租不僅沒減少,反而漲了15%,旅遊人口多了至少一倍。

對我來說,這個經驗很重要。對房地産來說,每一塊土地下都可能有白骨,特別是城市,每一個地底下都可能埋藏著很多悲傷故事,但不妨礙人們在這上面進洞房、喝大酒。

所以,哪怕你面前是一片廢墟,也要眼裏有希望,心中有夢想。廢墟之上,也會有鮮花盛開。

不僅要有希望,還得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就像翻山一樣,你知道自己現在在山谷底下走,只要堅持爬過這個山頭,就會到山的那邊,前面可能就會出現一個開闊的地帶或者豐茂的草原。

我們常說「把喪事當喜事辦」,或者說「化危爲機」,要在困難的時候去尋找機會。任何時候,只要你的生活態度,你對人生、對工作的看法比較積極,你永遠都有路。但是,如果你很消極,坐困愁城,坐以待斃,然後怨天尤人,這時候,即使你面前有十條路,你也看不見。

其次,遇到問題,出現所謂的瓶頸期時,一定要有改變現狀的行動。

失業了怎麽辦呢?積極找工作以外,趕緊去學點新本事。停下來肯定不行,要快速去學習,學到一些新的技能,學到一些新的本事,然後重新找新的工作機會和工作崗位,甚至開始自己的創業人生。

此外,要多讀書,多與高人談。主動地與一些能夠告訴你方法,指引你走路的人去交談。這樣的話,你的眼界會更開闊,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會更豐富。

2. 問:可是,該學點什麽呢?好像什麽都該學,又什麽都學不進去,想去報個學習班,或者去網上買個課程,又覺得沒有專門的時間去學。該怎麽辦?

馮叔:我以前聊讀書時候說過,不要把讀書這事搞得太隆重。

爲什麽這麽說?

過去的科舉時代,農耕社會中,社會封閉,經濟不發達,讀書人跟非讀書人在職業上就天然是分開的。而且,跟文字打交道的往往都是特權階層,所以就形成了我們中國人特別崇文的現象。但是現代社會越來越開放,文字記錄越來越多,媒體也越來越多,讀書應該變成是一個更寬泛的概念,把它理解爲吸收知識,然後提高自己能力的行爲。

從這個廣泛的意義來說,我覺得讀書是一件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事情。尤其是現在手機這麽方便,不用手捧著一本書,用手機下載一本電子版的也可以看書。

所以讀書應該是一個習慣。就像是健身鍛煉。以前這是運動員的事情,但是現在大家也都樂意去健身房裏呆一兩個小時。把讀書變成一個吸收知識和不斷提升自己的習慣就好。

學習新技能也是如此。

講一個我年輕時遇到的事情。當時,我一個熟人的親人去世了,我去幫忙。那天我去得比較早,天還沒亮。我站在太平間外面,管理太平間的老頭過來,開了門之後,對我說,「小夥子,你別站在這兒閑著,幫我幹活。」

我不知道能幫忙幹什麽,他就把我拽進了屋裏。我進屋一看,原來太平間裏有一個個冰櫃一樣的匣子。我當時有點害怕,也不知道該怎麽幫忙。只見他把遺體從一個「大抽屜」一樣的櫃子裏拉出來,然後把壽衣往那一擺,讓我幫忙給逝者穿衣服。我不敢碰,也不知道手往哪放。他說,「沒事兒,這都凍上了,沒有細菌,最幹淨了。」

我心想,「既然來了,那就學吧。」然後他教我怎麽給凍僵的軀體穿衣服。雖然我有些緊張,折騰了半個多小時,也還是穿好了,我也學會了怎麽給遺體穿衣服。

回想這段經曆,我當時的心態就比較積極,我覺得,「既然到這了,恐懼沒有任何用處,只好學著去做這件事。」

而且,學習的時候還忘了恐懼。在這個過程中,老人家不僅講了怎麽給遺體穿壽衣,還跟我聊了很多太平間裏的事。

等到朋友們過來,我們一起把遺體送到八寶山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不僅幫朋友完成了這個事,還跟太平間的工作人員交流,了解了很多過去完全不知道的事情,同時還學了一門手藝。

所以有句古話叫「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習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習慣。千萬別在心裏設置一些「門檻」,然後停止了學習的腳步。---(來源: 馮侖風馬牛/ 馮侖)



*新東方直播間CEO張曉楠:人生沒有邊界*

2024年3月29日,在市界、《財經天下》周刊、長江商學院MBA聯合主辦的“不設限·就無限她力量大會”現場,7位不同行業、年齡、風格的先鋒女性講述了自己的“不設限時刻”。當天,新東方直播間CEO、前央視新聞主播張曉楠用自己不斷成長、跨界、突破的經曆,與觀衆分享了自己的女性力量。

從2000年大學三年級開始,張曉楠便成功進入了彼時的頂流院校新東方教書。雖然她並非名校出身,而新東方招收的老師多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畢業,但俞敏洪還是給了她試講的機會。張曉楠試講托福課時,將所有的題目都背了下來,俞敏洪當場便將她錄取。這也讓她第一次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的條件不如別人,但只要在針尖大的領域裏做到極致,你就會獲得機會。”

工作幾年中,張曉楠做過托福老師、培訓師、集團演講師、主管過新東方的少兒部,做過俞敏洪兩年多的助理,並進入到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專業的研究生專業深造。畢業後,張曉楠轉行做了一段時間的投資銀行工作。

不過輾轉之後,張曉楠認爲自己最熱愛的領域依然是在媒體行業,但沒想到帶著閃光的履曆,轉型做媒體這件事也如此之難。“在我的年代,大家對于電視台的主持人印象是要年輕。”而張曉楠到各地面試,被許多制片人、頻道總監拒絕。她反複地向他人推薦自己,終于走進了北京電視台,並最終進入了央視。

在央視財經頻道、新聞頻道做主持人的日子裏,張曉楠與衆多優秀的同事共事,度過了10年的愉悅時光。“但是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我是一個不太能夠接受自己不成長的人。”

張曉楠認爲,如果你是很容易擁有很多資源的人,我們更容易一葉障目,看不清楚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我們更不願意接受新事物,去感知到世間帶給我們的壓力和挑戰。我們的感知力就像溫水裏面的青蛙一樣,一定會變弱。

“我恰恰相反,我的座右銘叫做生命不息、折騰不止。與其讓世界給我痛,不如自己讓自己先痛起來。”

2021年前後,張曉楠的前同事羅永浩做直播電商火了。“他火的第三天就找過我,說別在央視幹了,出來跟我做直播電商吧。”但當時張曉楠沒太看懂直播的商業模型,直到2021年,她接受了這個新鮮的挑戰。

與羅永浩合作一年後,2022年6月9日,董宇輝在抖音爆紅,不久後,俞敏洪又請張曉楠出山,再度加入新東方。“我覺得高認知的人,看事物總能看到本質。俞老師認爲這個人要懂電商,懂傳媒和傳播,還要懂教育。”

現在,張曉楠做直播電商,每天的事務和節奏與從前截然不同。“但當你真心做熱愛的事情時,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礙你。”

張曉楠也坦言,女性面對的職場環境現實而殘酷。最近,她見到了好朋友、前同事因退休被動離開了自己熱愛的工作。也有在大廠的高管,不到40歲被裁員,選擇去香港賣保險。但張曉楠認爲,年齡、性格從來不是人生的邊界,我們的限制不來自外在,正是來自于我們自己。

“其實沒有什麽客觀困難,只有主觀的意願。當這件事你真的想要做到,愛這件事愛到發瘋,發自內心地滋生出力量,你眼中看到的問題都會變得興奮,你便會爲它找出一個解決的方案。”---(整理 : 李原* 編輯 : 董雨晴/來源: 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