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AI會讓世界更“糟”嗎?
晚上,科技公司白領瓊回到家,正准備選部好劇享受美好的睡前時光,一部名叫《瓊糟透了》的新劇吸引了她的目光——劇中主角“瓊”從名字到造型都和“瓊”一樣。不僅如此,瓊白天經曆的一切,都被拍到了劇中,甚至還遭到了“惡意演繹”。
瓊迅速找到律師,准備發起控告。但她驚訝地發現,不管是電視台還是劇中飾演自己的演員,瓊都無法控告他們侵權。因爲,這是一部完全由AI創作的視頻節目,並且過去依靠人工制作需要的數月工期也被AI縮短到幾分鍾。
這原本是美劇《黑鏡》第六季第一集中描述的故事。但誰能想到,在該劇播出幾個月後,視頻大模型Sora的誕生讓電視劇裏的故事正在加速變成現實。當人們經曆了2023年ChatGPT帶來的震撼後,屬于AI的2024年又是一番新景象。
*視頻大模型,開啓AI又一春
2023年,OpenAI發布的GPT-4語言模型成爲AI領域的焦點,被認爲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時隔一年,2024年2月16日淩晨,OpenAI在其官方發布了文生視頻模型Sora。用戶只需輸入文本指令,Sora就可以快速生成60s視頻內容,同時理解和模擬真實世界,輸出准確反映用戶提示的視頻。
OpenAI將Sora定位爲一款世界模擬器的視頻生成模型,爲未來發展理解和模擬真實世界的模型奠定基礎。根據官方介紹,目前Sora具備生成包括多個角色、特定類型的運動、准確細節的主體和複雜場景的能力。同時,還能夠創建多個鏡頭,模擬複雜的攝像機運鏡效果,使得生成的視頻更加生動。
*Sora生成的視頻截圖
此外,由于OpenAI將擴散模型與LLM相結合,使得Sora具備了理解和模擬真實世界的能力,因此Sora所生成的視頻中已經可以展現出空間以及空間內物體之間的真實物理關系。目前Sora除了文生視頻功能外,還具備圖生視頻、視頻擴展、視頻拼接、視頻編輯、圖像生成等功能。
Sora的發布不光是給AI領域的企業以及愛好者帶來了震撼,還立刻蓋過了谷歌公司同樣在2月16日發布的人工智能模型叠代版本Gemini 1.5 Pro的風頭。被“截胡”的心酸,恐怕只有谷歌知道。
原本谷歌Gemini已經很努力地繞過文字環節、直接跨越到通過視覺和聲音來理解世界的階段(盡管後來被證實是谷歌員工通過關鍵詞提示幫助Gemini生成了回複),從而避開了與GPT-4在同緯度“戰鬥”。但OpenAI“不講武德”的做法,打了Gemini一個措手不及。
*Gemini通過視覺和語音進行互動的演示視頻截圖
當然還有更憋屈的:在谷歌和推特都有從業經曆的AI創業者Gabor Cselle用Gemini 1.5分析了Sora生成的櫻花雪景視頻。沒想到Gemini 1.5非常中肯的給出了“視頻的視覺效果令人贊歎,但它並非真實場景所拍”的結論,給人一種“連對手都說好”的反差感。不過谷歌也在22日發布了平均性能遠超Llama,並且聲稱是全球最強開源大模型Gemma,算是勉強博回了一些面子。
除了谷歌,影視與遊戲公司們最近也是如臨大敵。美國舊金山早期投資人Zak Kukoff預測,在5年內,一個不到5人的團隊將可能用文生視頻模型制作出一部票房收入超過5000萬美元的電影。
當然,也有很多積極的方面。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直接在朋友圈發長文稱,“Sora對物理世界的模擬,至少將會對機器人具身智能(通過感知和交互與環境進行實時互動的能力,驚蟄研究所注)和自動駕駛帶來巨大的影響。它展現的不僅僅是一個視頻制作的能力,它展現的是大模型對真實世界有了理解和模擬之後,會帶來新的成果和突破。”
在由Sora開啓的大視頻模型元年,一定會有更多企業“棄文從視”。是好,是糟,恐怕也只有“視”過才知道了。
AGI版“權力的遊戲”
2023年,OpenAI內部爆發的“宮鬥戲”,讓很多不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人都知道了,原來在日本之外,美國還有個“奧特曼”——38歲的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而隨著OpenAI公司以及奧特曼本人頻頻在大衆面前獲得關注,一場全球矚目、屬于AGI行業的“權力的遊戲”也在上演。
2015年,奧特曼和特斯拉CEO馬斯克等人聯合創辦了OpenAI,起初它是一家由非營利董事會管理的營利性公司,並且優先考慮使命而不是財務利益。馬斯克當時曾說:“我們希望有一種類似于Linux版本的AI,不受任何個人或公司的控制。”
2019年發布的GPT-2,就是一個開源大模型,但在這之後,OpenAI在奧特曼的領導下走向了“閉源”——其後續發布的GPT-3、GPT-3.5以及GPT-4,都是閉源模型。
馬斯克作爲聯合創始人之一,雖然在2018年離開OpenAI董事會,但也公開表達過自己的不滿,他表示OpenAI設立時是一家開源公司,現在變成了一個閉源、受微軟控制的逐利公司。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到了2023年,馬斯克依然如此表示,人工智能初創公司OpenAI的“閉源”行爲並不是可取的做法。
奧特曼曾解釋稱:很久之前,就已經意識到非營利性不是長久之計,僅僅依靠非營利籌集到的資金對OpenAI的研究來說遠遠不夠,商業化是必然選擇。
甚至爲了證明OpenAI公司的非盈利性依舊存在,他在一場會議上表示:“公司裏沒有人可以完全信任。董事會可以解雇我,我認爲這很重要。”只是,OpenAI“宮鬥戲”發生之後,很少有人再相信奧特曼的這一番言論了。
而更令人關注的是奧特曼還曾說過:自己理解的AGI所掌握的知識應該是要超過人類科學知識總和的,並且具有創造性,能夠推動基礎科學的發展。
奧特曼對AI商業化帶來的安全風險以及OpenAI的“宮鬥戲”,進一步引發了全球對AI倫理問題的關注——2023年,多個國家和組織開始制定AI倫理標准,以確保AI技術的可持續發展。這些標准強調了透明度、公平性和可解釋性在AI系統中的重要性,爲未來的AI發展提供了道德指引。
2023年12月,歐洲議會、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達成協議,通過了全球首部人工智能領域的全面監管法規《人工智能法案》。
隨著Sora的發布,AGI的進化時間似乎被縮短了5-10年,這也讓很多人想起了曾被授予圖靈獎的“AI教父”的傑弗裏·辛頓(Geoffrey Hinton)說過的一句話,後悔研發人工智能,擔心人工智能會爲世界帶來嚴重危害。
20多年前,斯皮爾伯格在其執導的電影《人工智能》中設置了一個基于人與人工智能(AI)的“道德困境”——當機器人具備了人類的複雜情感時,是否應該接受道德規範的約束。這其實也是在討論,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的共存和相互關系中存在的道德困境。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當下治理框架、管控措施都未跟上的情況下,僅靠企業恐無法提供社會所需的人工智能安全性和信任度。但對于AGI行業來說,奧特曼的選擇或許決定了未來AI進化的方向。
在一篇發表于紐約科技博客《Intelligencer》的文章中,作者Elizabeth Wei稱奧特曼是“僞裝成好人的帝國主義者”。美國著名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的聯合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也曾給過類似的評價:“你可以把他扔到一個充滿食人族的島嶼上,五年後再回來,會發現他成爲了國王。”
在《時代》的采訪中,一位熟悉OpenAI董事會程序的人如此點評奧特曼:“在很多方面,薩姆真是一個不錯的人……他關心使命,關心其他人,關心人類。但是,如果你觀察他的行爲,也能清晰地看到一種使用極端方式來追求權力的模式。”
從這些評價來看,或許奧特曼只想當“光之國”的國王,而不想做AI的奴仆。而對于這場AGI版“權力的遊戲”,當下作爲看客的用戶們也將承受“劇終”的結果。
新能源汽車競速,靠AI上分?
在AI與日常生活的結合方面,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最貼近現實的場景之一,也是近幾年最受關注的賽道之一。而智能駕駛不但是AI落地的具體形式,更成爲車企贏得行業競爭的主要方向。但是在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下,車企們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2月18日,有媒體報導稱,高合汽車召開內部大會,宣布即日起將停工停産6個月。雖然隨後有高合汽車內部人士及時予以否認,但這條消息仍然引發了部分網友對高合的負面猜想。
此外,華爲合作的兩款車型智界S7和問界新M7均先後發生延遲交付的問題,雖然華爲提出了“提車關愛補貼計劃”,但還是有不少車主在社交平台以更新累計補貼的方式進行抱怨。
對于2024年中國車企的狀況,小鵬汽車CEO何小鵬這樣說道。“2024年將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一場激烈競爭中的‘厮殺’在所難免。”
春節假期剛過,比亞迪率先打響“價格戰”,下調旗下多款車型售價。而後五菱汽車、長安啓源、哪吒汽車等多家車企紛紛跟進宣布下調售價。
其中,比亞迪正式推出了秦PLUS榮耀版和驅逐艦05榮耀版兩款新車,7.98萬元起售的價格讓“電比油低”的廣告語格外具有吸引力;五菱星光正式發布150進階版榮耀售價9.98萬元,則讓超長純電續航插混車型售價正式進入“9萬級”時代。
不少人預測2024會是新能源車市場最卷的一年,行業會從耐力賽徹底轉向競速賽,可誰能想到這一開年,迎接車企們的就是“淘汰賽”。
此前,威馬汽車的“消失”就曾帶給新能源車主們新的危機感:智能座艙等功能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一旦品牌車企破産倒閉,“降智”不可避免。而手機幫造車出現的延遲交付問題,也反映出其對産業鏈和供應鏈控制力與傳統車企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作爲AI技術在交通領域的一項重要商業化應用,自動駕駛的落地將爲人們的出行帶來便利,提高交通效率,減少交通事故。然而時至今日,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仍面臨諸多挑戰,如技術安全、法律法規和社會接受度等,短期內依然難以成爲主流智能汽車的核心應用技術。不過,正如周鴻祎所說,Sora的“誕生”,會對自動駕駛帶來巨大的影響。
當然,2024年開年比較難受的還有剛剛“上新”的小米汽車SU7。雷軍在去年12月28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講解小米首輛轎車SU7性能時曾表示:“不要喊9萬9了,不可能的!”他進一步稱,“但凡有這種表現和配置的,都得40萬以上!所以14萬9也不用再講了,還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啊!”
然而比亞迪領跑的這一波新能源車降價,或許給正在試探潛在購車消費者心理價格上限的小米當頭一棒。畢竟,與深耕汽車行業幾十年的車企比“性價比”,小米完全沒有優勢。但如果小米選擇走中高端路線,一個月只賣幾百輛、然後在年初即傳出“停工”、走高端差異化創新路線的高合,恐怕就是前“車”之鑒。
中國人信奉一句話:“車”到山前必有路。市場發展推動了行業加速洗牌,經曆了優勝劣汰留下來的企業和品牌,才能帶動行業更快更好的發展。這麽看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開年“淘汰賽”,未必是“糟糕”的一件事。而手握AI技術的手機幫一旦“活下來”,勢必在未來要“上大分”。
40年前,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終結者》開辟了科幻電影的新篇章,還引發了“科技的發展是幸運還是災難”的探討。
如今,AI在展現出巨大生産力的同時,也如“終結者”一般進入各行各業。並且其發展速度,已經遠超人類想象。我們都不得不承認AI的時代是“正在進行時”了。至于它是否“糟糕”?就要看你如何接受這“AI”了。---來源: 钛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