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你有什麽樣的婚姻、家庭、子女,那你就有什麽命

2024021219:43


01. 結婚前和結婚後,其實是兩個世界不同的人生。

結婚前,每個人都孑然一身,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也不用在乎什麽。這個時候,人們沒有什麽生活的目標。

結婚後,每個人都有了家庭的負擔,還有了子女,什麽時候都要優先考慮家庭的問題。這個時候,人們反而有了生活的支撐點,以及動力。

當然了,是否結婚,各有各的好處和壞處。單身而沒有家庭,可以樂得輕松。結婚而有了家庭,各種問題、矛盾和壓力,會接踵而來。

不過,結婚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有些人結婚前淒淒慘慘,而結婚後通過另一半,有了更多的發展。這也是有可能的。

對于已然結婚的人來說,後半生有什麽樣的婚姻、家庭、子女,決定了他們有什麽命。



02. 有什麽樣的婚姻,就會有什麽樣的生活質量。

結婚後,爲什麽很多人都感慨“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因爲在這段婚姻中,他們過得不快樂,也不幸福,懷戀起了戀愛時的單純和美好。

婚姻跟戀愛最大的不同,在于婚姻需要承擔各種責任,而戀愛不用。而婚姻中的責任,不是某個人來承擔,而是需要兩個人一起承擔。

兩個人一起承擔,就需要考驗雙方的默契程度。你懂得配合,我也懂得配合,那就是模範夫妻,可以攜手過好每一天。

反之,你不懂得配合,我也不懂得配合,雙方存在思想、觀念上的沖突,就容易你拖累我,我也拖累你,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結婚後的生活質量,取決于婚姻的和諧程度。現階段的婚姻,普遍不和諧,都跟“物質至上”的人性追求有關。雙方爾虞我詐,你防著我,我防著你,注定不幸福。

美滿的婚姻,必然需要男女雙方同甘共苦。否則,都會成爲悲劇。



03. 有什麽樣的家庭,就會有什麽樣的往後余生。

家庭,是婚姻的衍生物。也就是說,只要存在婚姻,就肯定會有家庭。家庭,就是由夫妻雙方構建的。

沒有結婚的人不理解,家庭,爲什麽會顯得如此重要呢?因爲家庭是人們的依靠,也是人們的後方大本營。

一個男人,結婚後要想創業,那他就需要得到家裏人的支持。倘若家裏人不支持他,或者家庭亂成一鍋粥,那他哪有穩定的大後方去創業呢?

女人也是如此。結婚後,女人要想過得好,就需要有穩定、和諧的家庭。否則,就容易在婆媳矛盾、夫妻矛盾的內耗中,越活越不幸。

所謂“家和萬事興,家衰吵不停”就是這個道理。和諧的家庭,帶著人們一起走上坡路。衰敗的家庭,帶著人們一起走下坡路。

家庭,是一家幾口人的依靠,也是他們福禍、吉凶、壓力的根源。不然,古人也不會感慨,先修身,再齊家,然後才能治國平天下。



04. 有什麽樣的子女,就會有什麽樣的中晚年人生。

夫妻倆結婚,很快就會繁衍後代,除非丁克。而孩子,恰恰是無數夫妻的生活寄托。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長,等父母老了回報父母。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是否所有的孩子,都是來找父母報恩的呢?

很遺憾地說,並非如此。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是來找父母報恩的,而有的孩子是來找父母報仇的。這兩類孩子的數量,基本上五五開。

夫妻倆跟孩子有前世今生的仇怨,那孩子這輩子就會來報仇。有可能敗光家庭的資産,有可能讓父母老無所養,有可能闖出各種禍事,連累了父母......

夫妻倆跟孩子有前世今生的恩情,那孩子這輩子就會來報恩。有可能成爲興家子,振興家庭,有可能讓父母後半生無憂,改變了家庭的命運......

子女如何,夫妻倆的中晚年就如何。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才是最大的希望。



05. 寫到最後 : 婚姻如何,家庭如何,子女如何,決定了普通人後半生的命運。

婚姻是人生下半場的開始。一旦你選擇了婚姻,那你就需要面對各種問題。夫妻倆要麽同甘共苦,要麽大難臨頭各自飛。

家庭是婚姻的衍生物。家庭就像是一家公司,而夫妻雙方都是股東,如何經營家庭,決定了他們的財運、前途以及生活的質量。

至于說子女,這是無數父母的寄托和希望。培養出懂得感恩、孝順的子女,跟培養出不孝、敗家的子女,會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這三點,都涉及到一個問題,如何磨合關系。磨合關系的本質,就是增強人與人之間的默契。夫妻倆要有默契,父母和孩子要有默契。如此,家庭才能和諧。---文/舒山有鹿-



*不忍心告訴你:人生最大的圓滿,不是別的,是這2個字*

01. 左傳·文公十五年:襄仲欲勿哭。 惠伯曰:喪,親之終也。雖不能始,善終可也。

在喪禮上,襄仲沒有哭泣的打算。惠伯說,喪事,是最後一次對待去世的親人。就算沒有好的開始,也該有好的結束。

“善終”二字,由此而來。

對于“善終”,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時也命也,慎始善終,盡人事而聽天意。

一切都是時機和命運的問題。生而爲人,就該謹慎地開始,妥善地結束。盡好自己的本分,而聽從天意的安排。

從古至今,都是“慎始”簡單,而“善終”特別艱難。一開始,大家都有三分鍾熱度。可要想將這三分鍾熱度持續下去,那就沒有想象得那麽簡單了。



02. 哪怕是王侯將相,也未必能夠“善終”。

西漢末年,有一人人贊頌的聖人,王莽。王莽前半生,既謙卑,又正直,兒子犯了法,他絲毫不徇私,立馬將兒子殺掉,王侯犯法,與庶民同罪。

隨著劉氏一族衰微,西漢的江山一日不如一日,所以王莽動了一個念頭,那就是取代劉氏一族,篡了西漢的天下。

大權在握的他,在一步又一步的謀劃中,篡了位。那一刻,他不再僞裝,暴露了膨脹的野心和真面目。

當了皇帝之後,王莽非但沒有與民休息,還到處折騰搞事,弄得天怒人怨,導致各地叛亂。大臣以及世家大族,從一開始支持王莽,到最後反對王莽。

謀劃了一輩子的王莽,遇到了一個無法打敗的對手,劉秀。在劉秀的操作下,王莽兵敗如山倒,被綠林軍擊殺于長安城,身首異處,不得善終。

前半輩子,王莽是人人稱頌的大聖人,後半輩子,王莽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結果,身死于亂兵之手,屍骨無存,確實悲哀。



03. 唐朝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

意思是,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周公姬旦,大權在握,但他死得早,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僞,所以他能夠善始善終,被後人傳頌,留下了好名聲。

奸臣王莽,大權在握,但他死得晚,搞出了一大堆大逆不道的事,還身死于亂兵之手,終究落得被人唾罵,遺臭萬年的下場。

人,都是如此。堅持一段時間的原則,很簡單。而堅持一輩子的原則,那就特別困難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有“善終”的結局。

一代奸雄曹操,在臨終前,並沒有篡位,而是止步于“魏王”。他對身邊人說了一句話,倘若天命在孤,就讓孤做周文王。

周文王,也就是姬昌,一輩子都沒有違逆商纣。而姬昌的兒子姬發,武王伐纣,奪取了天下。而曹操,正因爲止步于魏王,所以他依舊是漢臣,善始善終。



04. 王侯將相如此,普通人也是如此。

在“善終”這個問題上,王侯將相跟普通人,都是一樣的。能夠堅持原則,晚節保得住,得以善終。而晚節保不住,那就不得善終了。

有一個老人,五六十歲的時候跟子女關系不錯。隨著他年歲增長,觀念和脾氣愈發偏激,所以他跟子女的矛盾,逐漸變得尖銳起來。

在七十來歲的時候,老人臥病在床,子女非但沒有照顧他,還不出錢,也不出力,讓老人在病床上自生自滅。悲劇,也就發生了。

年輕的時候,頭腦比較清醒,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所以會守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會做出什麽偏激之事。

人老了,腦子比較糊塗了,對于某些問題的看法也比較偏激。這個時候,就容易跟身邊人鬧矛盾,你傷害我,我傷害你,就沒有好結果了。

好的開始,基本上99%的人都能做到。而好的結束,能有1%的人做到就不錯了。



05. 普通人,如何才能做到“善終”呢?我想,要做到這3點。

首先,在某些原則問題上,能不能堅守一輩子。

一個人,如果他僞裝了一陣子,就原形畢露,那他就是僞君子。但是,如果他僞裝了一輩子,到老都謙卑有度,那他就是真君子。

其次,保持“平衡”的姿態,而不該走了極端。

不得善終的人,多數都走了極端,尤其是一些暴發戶,有錢後,就特別得意,目空一切,誰都不放在眼裏,那他們就容易決策失誤,走到死胡同,自尋死路。

第三,聽從本心做人,讓內心指引做人的方向。

在某些問題上,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抉擇,最好的辦法,那就是聽從內心的第一感覺。這種第一感覺,其實是老天給你的暗示。遵循天意,才能善始善終。---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