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孩子:走出情感真空,與他人和世界重建情感鏈接
還記得你的童年嗎?或多或少,每個人都記得點點滴滴的童年往事。
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會幫助你意識到童年時那些“沒有發生”的事、那些你“不記得”的事,向你展現未發生之事的後果:掌控你生命的無形之力。
童年遭受的情感忽視,會長期損害你的自尊、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01. 沒有誰的童年是完美的
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記得點點滴滴的童年往事,有高興的,有傷心的,但這些傷心的往事,並不是這本書中說的“情感忽視”。
因爲純粹的情感忽視是看不見的,它很少有身體上或是可見的迹象。
就像影片中的松子,她沒有被打罵過,不愁吃喝,還可以讀書,在很多人看來,她是幸福的。
但松子的內心是缺愛的,和家人的感覺不親近,在和同事或男友交往時,沒有自信,時常自我否定。
特別是在經曆了被欺騙、被家暴和被抛棄後,她在出租屋的牆上寫的“生而爲人,對不起”這七個字,讓我們看到了她對生活的絕望,認爲自己不配做人,而這種內心的空虛感,就是情感忽視帶來的無形之力。
當然,沒有誰的父母是完美的,也沒有誰的童年是完美的,且絕大部分父母也在竭盡全力照顧子女。
即使有些父母在撫養子女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有過情感忽視,但不會造成真正的傷痕。
02. 父母沒有做什麽 ?
在這本書中,他提出的觀點是,重點不在于父母對你做了什麽,而在于沒有做些什麽。
我們的父母們,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所獲得的、感到遺憾的,必然將同樣給予或反向給予到我們身上。
最常見的,是父母以“這是爲你好”爲理由,逼迫我們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忽略我們所處的情緒而極力想讓我們振作起來;
只關注單一他們認爲有用的結果(如學習成績、如興趣技能考級)而不願考慮我們真正的情趣所在。
我們的父母並非不愛我們(也許有真的不愛的),只是他們愛的方式過于粗暴功利。而就在細微日常的互動中,我們也許會感覺到缺失、感覺到不被重視、感覺到孤獨,感覺到自己的情緒沒那麽重要。
這日複一日與父母的互動、沖突、反饋中,我們漸漸摒棄了情緒,嘗試壓抑情緒,無法用言語識別、表達情緒,只會用暴怒、攻擊、成瘾來宣泄那種莫名的所謂煩躁。
也許你也一樣,作爲一個成年人,無法清楚辨認自己的情緒也無法辨認他人的情緒。你感到煩躁、莫名想要發火,卻不知道爲什麽。
那些從小就不被允許也沒有被你識別和表達出來的情緒混做一團,時不時用怒火從心口冒出來。
經常,這連你也不知道是爲什麽。
也許你也一樣,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但仍無法約束自己,忍不住就想要拖延,生活依然邋遢,沒有什麽前進的動力。
03. 學習關愛自己
只有你自己穩定,才能更好地幫助別人。
當你想改變時,也可能受到身邊親近人的抵抗,最了解你的人往往預期你的行爲是固定的,因此受到拒絕時會驚訝惱火,請記住這是正常的。
做出改變對自己和那些親近的人來說都不容易接受,告訴他們你在努力做到更好地,真正關心你的人最終會和你一起去適應,甚至會敬佩你的努力。
學會說不。
應許他人本身沒有錯,這是維系積極關系,推進生活進步的重要環節。
問題在于你總覺得除非有特別好的理由去拒絕,否則必須答應。
結果,你總是太過犧牲自己,答應別人做些自己其實沒有時間精力投入的事。走出這一窘境非常重要,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出對自己最好,也考慮其他人需要的選擇。
自信而平和的第一原則就是任何人都有權利要求你做些事,相應地,你也有權利拒絕,而不用給出理由。
如果人人都這麽做,在需要的時候自由地需求幫助,想拒絕的時候就拒絕,人與人的界限會更清晰,避免很多無用的愧疚感萦繞。
04.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孩童會從父母身上汲取養分。
在培養孩子之前,還是應該好好培養自己!---來源: 國媽母嬰 -
*成熟的人,都懂得知而不言、言而有度*
人與人之間是應該有邊界感的,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親密與熟悉程度都不一樣,與不同的人相處都有不同的安全距離。
如果一方冒然越過了這個安全距離,對方就會感到不適。
01. 什麽是邊界感?
所謂的邊界感就是每個人都有的生活圈子,不要隨便介入別人的生活,在任何關系中,都懂得適可而止。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沒有界限感,如果你超過兩個人之間的界限,就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
沒有邊界感的行爲,總是容易讓別人感到不適和恐慌。
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做好自己的該做的事,拿捏好分寸,既讓別人舒服,也會讓別人少很多麻煩。
02. 人與人之間需要適當的邊界
在心理咨詢裏,邊界的意思是:我們需要承認和尊重彼此的獨立性,我爲我的生命負責,你爲你的生命負責,絕不輕易越界。
你不能爲他人的人生負責,同樣,他人也沒有必要非得承擔你的痛苦。
這並不是自私,而是讓你的事情歸你,我的事情歸我,回歸原本的秩序。
但生活中,大部分人邊界感就很模糊。
“拎不清”就是如此,喜歡越界,幹涉他人的生活。
有些人,好奇心常常很旺盛,老喜歡打聽與自己無關的事,尤其是別人的私事。
這種人擺在明面上,討人厭,少接觸就是。
03. 人際交往必備的修養
說不該說的話,管不該管的事,摻和不該摻和的活兒,這插一腳,那留一手,拎不清,道不明,頻頻犯界不自知。
總是有一些人,能不斷刷新你對人性醜陋的認知。
邦托列夫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邊界感。”
周國平在人和永恒中說道: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楚的,然而又是確定的。
一切麻煩和沖突都起源于無意中突破了這界限。
有界限,才會讓對方有愉悅感,讓對方感到安全。
把握分寸,守住原則,是人際交往必備的修養。
04. 不要過多摻和別人的生活,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就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
相比起太過熱絡的人,更喜歡邊界感比較強的人。
懂得回避進退的適可而止,知趣是一種難得的分寸感。
自己的事情應該是自己去解決,身邊人所說的只能是作爲參考。而不是果斷地幫你做了這個決定去實施了。---來源: 國媽母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