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內耗最好的方式:精神極簡
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你聽說過內耗型人格嗎?
腦海裏總有無數個念頭盤桓,常常胡思亂想,習慣性悲觀處世。
糾結、擰巴、內心戲一出接一出,心中的思慮慢慢累積成一座大山,將自己的神經壓垮。
內耗,是現代人的精神苦役。
想得太多,難免痛苦焦慮,惴惴不安。
學會精神極簡,給心靈減負,才能讓自己逃離內耗的泥潭。
01. 不切實際的比較,放下。
英國作家史密斯講過一個愛比較的律師。
知道別家孩子成績比自家孩子好,他就心生煩悶;
看見親朋好友掙錢比他多,他就郁郁寡歡;
聽說以前混得不好的同學,現在事業超過了他,就陷入了深深的挫敗感中。
明明他的生活也很圓滿,但因總是跟人比較,反而陷入了煩悶中。
作家朱淩說:“將自己的生活沈浸在不斷與他人比較的困境中,是一種痛苦,更是一種悲哀。”
凡事都想求個面子,爭個輸贏,只會耗盡自己的心力。
一味盯著別人的生活暗自較量,只會在攀比中拖垮自己。
花有百樣紅,人也各不同。
與其羨慕嫉妒別人,不如專注自我。
放下不切實際的勝負欲,把精力騰出來豐盛自己。
02. 漫無邊際的焦慮,清空。
焦慮分子中講過一個數據,某機構對2000名成年人的調查發現,72%的人認爲生活正變得越來越焦慮。
孩子頑皮不聽話,就擔心他以後考不上學校;
父母身體不好,就一直焦慮萬一生病錢不夠怎麽辦;
手上有兩個客戶太刁鑽,就恐懼對方找茬完不成業績……
明明什麽都沒發生,想著想著,內心已接近崩潰。
可實際上,我們擔心的事,99%都不會發生。
時時杞人憂天,除了讓自己深陷精神內耗的泥淖,沒有任何意義。
世間事,該來躲不掉,不該來的也不會強加于你頭上。
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放寬心態,順其自然,才能踏實過好每一天。
03. 過度膨脹的欲望,戒掉。
看過一部短片《I NEED》。
短片開始,饑餓的女孩,只想尋找食物來填飽肚子。
可等吃飽喝足後,她又想要一張溫暖舒適的大床。
當她在床上躺著時,又想要一套自己的房子。
等有了房子後,她又想要車子、家具、各種好看的飾品……
最後在追尋欲望的過程中逐漸迷失了自己。
想起長詩《神曲》的一句話:“盲目的貪欲煽動著人們,到後來卻永遠使人們受著酷刑。”
有了健康想要金錢,有了金錢想要地位,有了地位又想要長生……
一旦欲望無法滿足,就會沈浸在得不到的痛苦中無法自拔。
有欲者有所累,無欲者無所謂。
想索取得太多,內心注定無法安甯。
戒掉無謂的欲望,摒棄多余的貪念,生活才會回歸本真。
保持知足常樂,人才能自得安然。
04. 揮之不去的反刍,斬斷。
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
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躺在床上,腦海裏卻還在反複播放白天的糟糕畫面。
被領導批評,和同事起爭執,與伴侶鬧矛盾……
你的思緒,循環往複。
僅僅一晚,就將過去的痛苦嚼了無數個來回,長夜漫漫,輾轉難眠,最後睜眼數羊到天亮。
在心理學上,稱這種現象爲“反刍模式”。
一直揪著過去,反複咀嚼不放,只會無限放大自己的情緒。
時間久了,再堅韌的神經也會崩潰。
事過不追,過往不念。
永遠別讓已經發生事情來擾亂你的心緒。
將那些糟糕的回憶斬斷,和那些令你不開心的事做個告別。
凡事往前走,向前看,才能活得輕松,過得自在。
05. 太過費力的關系,屏蔽。
文學大家賈平凹曾說,他平生最怕的聲音,就是“敲門聲”。
年輕時他愛交朋友,只要聽到敲門聲便風風火火跑去開門,邊跑邊喊“來了來了!”
可時間久了他就發現,這些人來找他都是有目的的。
有人找他捧場,有人請他畫畫,還有人托他幫忙找關系……
“咚咚咚”的聲音不斷折磨著他,吵得他腦袋“嗡嗡”疼,讓他不勝其煩。
爲此,他搬了五次家,並下定決心,沒有預約突然拜訪的人,堅決不開門。
這才終于讓他如願一人休憩家中,內心覓得一隅安靜。
錢锺書先生說:不必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
垃圾社交,不如獨處。
遠離消耗你的人,才能爲精神減負。
給自己留一份時間獨處,去梳理,去沈澱、去成長。
當你在獨處中找回內在的力量,自然能治愈內耗,覓得清歡。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裏寫道:想要讓生活變得快樂,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扔掉那些“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
生活如此,精神世界同樣如此。
過去不糾,未來不憂,得不到的不碰,太費力的不想,與自己無關的不求。
思慮極簡,內心豐盈。
卸下精神上的負累,內耗自然就消失了。---(作者:洞見yangtuo/來源: 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