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憶東:美國經濟總體看法短期不樂觀 中期不悲觀
智通財經APP獲悉,興證國際副行政總裁、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憶東近日表示,對美國經濟,總體看法短期不樂觀,中期不悲觀。短期不樂觀的原因,現在是一個很典型的庫存周期的下行階段,周期位置上來說,美國經濟的四季度到明年的上半年,可能類似於今年的2月份到6月份,可能是主動去庫存的尾聲。
張憶東總結道,一個是製造業回流,特別是先進製造業回流,跟財政補貼相關的;另外一個就是科技進步。這兩塊讓他對於美國經濟的中長期不悲觀。短期對美國經濟不樂觀,不代表它是衰退,他更傾向是軟着陸。軟着陸的原因,是消費動能要緩一緩,要在超儲蓄耗盡的情況下,他們的動能有所放緩。
對於美國通脹的看法,張憶東認為,短期樂觀,中期不樂觀。短期樂觀,就是說,隨着美國經濟短周期回落,無論是從同比、環比,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美國的 CPI還有核心通脹都應該繼續回落。中期的維度對通脹不樂觀。按照我們的判斷,美國可能是步入了先進製造業回流和AI科技驅動的新的朱格拉周期,美國的通脹不可能再回到過去20多年全球化時代的低水平。更何況美國所謂的製造業回流和重建全球供應鏈,這其實是對全球福利的損失,導致西方社會的通脹水平上台階。
對於中國的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展望,張憶東強調,莫愁千里路,不要對中國經濟都長期過度悲觀,要從底線思維來考慮,只要三個方面的底線守住了,那麼中國長期經濟就不會太差。
從中長期的角度來說,第一個底線還是要堅定不移的高水平開放,這是國家一直強調的。
第二個底線就是市場競爭機制,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絕不能廢掉。現在很多人說到很卷很無奈,把卷當做負面的。但事實上比卷更負面的是什麼?沒有資格卷。卷,是不躺平,對內是有利於打破階層固化,有利於創新、有利於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對外是有利於中國企業家適應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西方推動「中國+1」供應鏈產業鏈重塑的這種浪潮下,對於中國優秀的企業,誰能夠快速適應中外兩個市場,誰就是贏家。這是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
第三底線就是立足科技突破。為什麼這一次華為5G手機提振了大家對長期的風險偏好?的確是因為這一塊在大國競爭裡面非常重要。
張憶東表示,最近跟機構客戶交流的時候發現,遠在海外的外資客戶比在內地和香港的投資者相對樂觀,也更多關注基本面。
從基本面這個維度來說,大家要相信中國的經濟政策對於中國經濟的有效性,雖然有一定的滯後性,但是不會像市場的悲觀情緒所認為的沒有用。事實上,從7月底政治局會議以來,圍繞擴大內需、提升信心、防範風險等方面做了這一系列政策部署,包括對房地產、地方債、資本市場等一系列的積極政策紛紛落地。
當前,中國經濟已經出現積極的變化。8月份以來,多數經濟數據其實都是在改善的。後續,從自上而下的邏輯,我們還是要關注庫存周期的一些變化,以及地產成交面積的變化。但是,總體來說,經濟壓力最大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了。
投資策略方面,張憶東強調對於A股和港股下階段行情做一下展望,感覺就是萬事俱備只待東風,東風就是增量資金。現在反彈一觸即發,各種必要條件已經具備了,但是充分條件略顯不足,充分條件就是要有增量資金,分為兩類情形,第一類是超預期的大規模的增量資金,第二種是春雨潤萬物的資金。
增量資金會從哪裡來?
首先,從外資的維度分析。
外資基本上從全年累計流入的節奏來看,基本上1月份猛烈流入,但是,累計角度來看,現在跟2月初差不多,特別是從8月初至今外資持續流出,無論是配置盤還是交易盤都流出的比較堅決。
當前市場擔心人民幣匯率還沒有穩住,所以外資的表現依然比較謹慎。張憶東觀察到過去的幾個季度,基本上季度初會好一點,而每個季度的下旬外資流出壓力相對更大,可能是要應對季末贖回的壓力,往往要提前30天到45天做準備。所以,每個季度的下半期,外資流出的相對風險大一點,這是對於最近幾個季度的觀察。
另外,每年的年底從11月中旬開始,往往是外資機構的大金主們對下一個年度進行資產配置的階段。去年底,海外對中國很樂觀,認為reopen之後,中國經濟會強復甦,因此在歲末年初的時候積極加倉中國。
基於外資機構的持有人的行為模式,今年10月到11月中旬之前,中國股市如果能夠有像樣的行情,那麼對於年底外資機構應對他們大金主的壓力也就小一點。相反如果10月、11月沒有行情,年底可能跟去年反過來,外資流出壓力更大。
其次,從內資的維度來分析。
保險和私募整體來說倉位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2月份開始,保險、私募倉位一直在回落。我們了解到的情況就是現在的市場私募倉位也不重;保險資金的倉位最近是在買的,但即便買,倉位也不重,為什麼不重?因為今年是防禦性需求很旺,所以保費賣得好,也就是說保費的賣的比他們配資產速度快。
避險資金轉向股市。當前,存款在歷史高位,貨基以及債基賣得非常好,避險的資金可以期待在四季度經濟企穩、人民幣匯率企穩之後,轉向權益產品。
另外,可以觀察有沒有強有力的有形之手來活躍資本市場?如果有類似所謂的「國家隊」或「盈富基金」類型的大資金積極布局的話,股市行情則更強烈,風格可能更偏中大盤。如果沒有的話,那麼股市賺錢效應的恢復將比較緩慢的,行情節奏也比較溫和,風格也偏偏向中小成長。
2021年至今,這一次中國股市不論是A股還是港股,調整幅度都明顯超過了2018年,港股調整之慘烈就不用說了,A股從股基和混合偏股基的表現來看,這次其實比18年調整的更明顯。
參考2018年從政策底到市場底的時間,大約兩個多月。今年從7月24日到今天9月27,時間上也兩個來月了。
張憶東建議,立足中期而逢低加倉。投資者現在對中國股市悲觀,事實上,中短期的變量已經在發生積極變化,國內的短期經濟、股市環境以及外部的地緣政治、中美關係,都有積極變化並有望延續。
投資策略方面,張憶東指出,現在風險溢價還是在高位,後面隨着風險溢價的回落,四季度有望出現吃飯行情。低風險偏好的資金,還是建議買低波紅利的這種資產。
風險偏好如果進一步的提升一點,可以考慮買上游周期行業的,可以看到周期金融景氣的確是在持續的改善。這裡面銅、鋁、煤和油這一塊,過去的兩個月就已經有明顯的相對收益,特別是油和煤炭,其實是有相對收益的。
如果「有形的手」超預期,短期出現較大規模的增量資金的話,那麼,低波紅利股和上游周期價值股可能在四季度表現會更好一些。
如果沒有很明顯的增量資金的話,股市流動性只是從減量回到存量博弈,那麼,可能消費裡面的像醫藥,或者說成長裡面的像半導體等等,反而可能表現的會更好一些。低波紅利股和上游周期價值股從今年6月份至今,相對收益太明顯了。
港股最好的資產就是高股息的深度價值股。如果港股是沼澤底,現在高股息資產這一塊已經干成山谷了,可以深挖掘了。從勝率的角度來說,現在追求長期勝率,有一類中國資產就是死不了的那些最優秀的低波紅利的資產。
再從賠率的角度來說,絕不可忽略A股的成長股。
張憶東稱,現在對於A股半導體還是情有獨鍾,從景氣周期來看,半導體景氣周期有望處境反轉;從估值的維度來說,歷史上每一段半導體行情啟動時的估值,跟現在相似。現在半導體估值還是比較貴的,但是景氣其實在改善。到後面半導體可能賠率還是比較高。
港股市場壓傷的蘆葦不折斷,現在已經在底部區域了。跟上半年相比,上半年港股是個「沼澤地」,現在這個「沼澤地」越來越幹了,久旱逢甘霖,來場春雨甘霖就可能又生機勃勃起來。
港股最值得重視的機會是低波紅利,這幾個月增量資金還是源源不斷的,有兩個渠道,一個渠道直接買股票,體現為內地的增量資金不斷配置這些港股;另外一個,最近一段時間,港股無論是盈富基金還是指數ETF,持續被申購。
所以,低波紅利,在港股的推薦裡面,還是放在最前面,還有一些股票的股息率在10%以上的,現在配置。等未來什麼時候大家又開始樂觀了,後知後覺的錢過來了,那個時候再賣掉。這就叫做立足價值,熬,然後逆向思維做交易。
這個表是張憶東做的低波紅利的預測股息率和TTM的股息率, 8%以上的真的不少,更不用說這種5%以上的了。
隨着未來美債收益率回落,香港的資金成本能夠有所回落,那麼,對於港股低波紅利的資產,無論是境內的錢還是境外的錢,四季度有可能是共振。現在港股低波紅利行情,還是靠內地的錢撐着,海外的錢還是偏謹慎,因為資金利率標準不一樣。
另外,再看高賠率資產。A股高賠率的,就是困境反轉的是半導體、生物醫藥還有智能汽車,那麼對於港股的話景氣改善可能也類似,其中智能汽車這一塊,他認為10月、11月邏輯還能延續。
消費裡面,未來數月,港股的醫藥也是可以的。
對於港股互聯網的這些東西,需要人民幣匯率能夠穩住、中國經濟發生積極變化,這樣來看現在到11月上旬是有可能的。另外,未來一個半月,中美之間的關係可能階段性緩和,最近對於去年G20兩國元首會談精神的落地,進展在加快,還是值得期待的。風險偏好高的資金,可以考慮互聯網方面博弈short cover。
結論,張憶東建議大家逆向思維參與年內的吃飯行情,在10月、11月,可能一個半月甚至兩個月,無論是經濟政策還是股市政策都比較友好,這些政策的紅利對於資本市場從量變到質變,最終帶來一個階段性的反彈行情。這個概率是比較大。-來源: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