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割肉,再賣身,日本百年名企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不出意外的話,擁有148年歷史的日本東芝,將要在年內退市了。
據新華社報導,日本東芝公司宣布,日本國內基金「日本產業合作夥伴(JIP)」已經完成對東芝的要約收購。
日本媒體分析,東芝最快將於年內完成退市。
提起東芝,想必很多人並不陌生,作為日本製造業的代表企業之一,曾幾何時也是風光無限。
巔峰時期,東芝在包括白色家電、醫療器械、半導體製造、綜合電機製造、核電設備生產等方面,都是世界前列。
然而,近年來東芝經營不善,不得不「割肉求生」,如今甚至到了要「賣身」的地步。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樣一家日本百年名企,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日本製造業代表
日本東芝公司創立於1875年,原名叫「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如今已經走過了148年的漫長曆程。
最早的時候,東芝公司製造出了全日本第一個白熾燈燈泡,自此一炮打響,一發不可收拾。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東芝與夏普、松下合稱為白色家電「三巨頭」,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東芝到底有多強。
日本的第一台電風扇、電飯煲、洗衣機、電冰箱、微波爐、彩色電視電話、晶體管電視機等等,都是東芝造出來的。
百年歷史中,東芝拿下了無數日本第一,乃至於世界第一。
和現在很多公司一樣,東芝實現在家電領域遙遙領先的同時,也沒忘多元化布局。
包括半導體、重型電機、醫療設備、鐵路運輸、電梯製造等多個領域,東芝都做出了相當出色的成績。
那東芝究竟有多厲害呢?
當初美蘇冷戰的時候,東芝不顧美國命令,把4部精密機床從挪威轉運賣到了蘇聯。
而蘇聯藉助這些機床製造出了先進的推進螺旋槳,讓核潛艇的噪聲大降,美國得知此事後震怒,立即制裁了東芝。
由此可見,東芝在某些方面的技術水平,確實屬於世界前列。
*先割肉,再賣身
東芝從崛起走向衰落的導火索,應該是2006年對核電設備生產商美國西屋的收購。
當時東芝豪擲54億美元,買下了西屋電氣77%的股權,引得世界矚目。
按理說,提前布局清潔能源,這是戰略眼光長遠,應該是一步妙棋才對,但誰也沒料到,2011年福島核電站泄露事件,直接宣判了東芝的死刑。
受福島事件影響,全世界都緊急叫停了核電項目,東芝由此一蹶不振,再加上財務造假、半導體業務失利等種種原因,不得已走向了「割肉續命」的道路:
2015年,將圖像傳感器業務賣給了索尼;
2016年,將大部分的家電業務賣給了美的;
2017年,將95%的電視業務賣給了海信;
2018年,將80.1%的電腦業務賣給了夏普,把閃存芯片業務賣給了美國貝恩資本;
2022年,將暖通空調業務賣給了美國開利。
可以說,東芝這些年走過來是「丟盔卸甲」,能賣的幾乎已經賣得一乾二淨,但最終仍然沒能挽回被收購的結局。
由於經營狀況持續下滑,昔日的家電巨頭每況愈下,在資本市場上也是持續低迷,陷入困境。
債務問題無法解決,與此同時公司內部又存在嚴重的管理問題,最終無奈之下,東芝只好寄希望於國內的私募股權公司,也就是JIP。
如今東芝公司宣布,由JIP牽頭的要約收購已經成功,東芝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已是板上釘釘。
雖然這並不代表Toshiba的名字就此從江湖上消失,但毫無疑問的是,東芝想要再次重回巔峰,已經不再可能了。
*日本百年名企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誠然,東芝走到今天,確實有很大一部分因素要歸咎於經營問題。
比如步子邁得太大,斥巨資進軍核電業務,最後遭受毀滅性打擊;
再比如2015年被曝出造假醜聞,7年時間裡3任社長虛報了2248億日元(約110億元人民幣)的稅前利潤,一度陷入資不抵債的局面。
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東芝隕落的根本原因,其實在於核心競爭力的下降,是一眾日本製造企業衰落的縮影。
以前一提起日本製造,人們腦海中自然而言就會浮現出4個字——工匠精神。
日本產品幾乎就是精緻、耐用、高端的代名詞,不光在中國,在全世界都受到了無數追捧。
但隨着中國製造的崛起,日本製造的份額被大幅搶占,日本產品占領的市場,被中國產品一步步蠶食。
這裡舉個例子,就在前些年,還曾颳起一陣中國人去日本搶購智能馬桶蓋的熱潮,無數國人漂洋過海,竟是為了把日本產的智能馬桶蓋帶回家。
可現在提起這件事,很多人可能覺得像是在聽一個笑話:
我們國產智能馬桶多的是,誰還會去日本買一個智能馬桶蓋?
如今包括家電、汽車、消費電子產品等等,眾多日本企業都面臨着與東芝類似的局面,包括豐田、索尼在內的日本企業代表,都有着相同的困境。
核心競爭力日益下降,這些日本企業想要重回巔峰,已然成為了一種幻想。
寫在最後:
東芝從割肉到賣身,其實是日本製造日趨衰退的一個信號。
大前研一曾說日本要「學習做十分之一的國家」,這句話同樣也可以送給日本的企業,未來可能要逐漸接受只有原本十分之一的業務規模。-來源:知道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