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風光不再,曾經的強者活成了"陪襯"
從盛極一時,再到轉瞬至衰需要多長時間?OpenAI也許為我們給出了答案。
日前,資本市場已重新調整對OpenAI的看法。雖然這家公司創立之初備受熱捧,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投資者對OpenAI的看法也在不斷變化。
目前,一些投資者對OpenAI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表示擔憂。儘管OpenAI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該公司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而且未來盈利的前景也不明朗。
在2023年已進入最後幾個月,這家爆火的公司是否還能延續奇蹟?
初生即「炸裂」
不可否認的是,OpenAI的誕生引起了AI領域的巨大反響,它的貢獻斐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包括GPT系列大型語言模型等,這些成果在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OpenAI也與微軟合作,共同推出了一系列工具和應用程序,以幫助開發者更好地使用AI技術。
OpenAI的火爆造就了一個客觀結果:硅谷和中國公司開始出現AIGC熱潮。大量的創業公司開始湧入這個領域,試圖抓住這一波AI技術的機會。
據市場調研公司PitchBook的最新數據,僅2023年一季度,AIGC初創企業就宣布或完成了規模逾120億美元的風投交易,這個數字是去年全年的2.7倍。這一數據可見投資者對AIGC領域的熱情之高。
在硅谷,投資者們對AIGC的狂熱並不難理解。在這個領域,有許多初創公司正在開發各種可能的應用和產品,從大型語言模型到圖像生成工具,再到智能客服系統等。這些應用和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一旦成功,將會帶來巨額的回報。
同時,AIGC領域的門檻相對較高,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背景和專業知識才能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這也使得投資者們更加看好這個領域,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黃金賽道。
這種對未來的期待反應在了該公司的估值上。根據公開信息,OpenAI的估值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2015年,OpenAI首席執行官阿爾特曼,與埃隆·馬斯克等人宣布出資10億美元,創立了非營利性研究機構OpenAI,當時的估值為10億美元。
2022年,OpenAI宣布與微軟合作,後者追加投資177億美元,該輪投後估值達到290億美元。2023年,OpenAI進行了一輪未披露融資的金額,但據傳該輪估值為500億美元左右。
一時間,AI的熱情到達極盛。
風頭正盛,卻立即遇到困難
2023年1月,OpenAI的ChatGPT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1億,成為歷史上用戶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相比之下,達到1億月活躍用戶數,TikTok花了約9個月的時間,Instagram則花了兩年半。
ChatGPT創造性地使用了人工反饋的強化學習技術,這種方法可以大規模地把數據模型迭代起來。基於打分再訓練一個打分器,通過打分器自動評價模型的好壞,然後用強化學習開始迭代,這種方法可以迅速提升迭代和規模。
但好景不長,它立即遇到了諸多挑戰。
2023年的某個時間點,ChatGPT出現了訪問量的大幅下滑。當時,這款產品全球訪問量環比降幅達到了9.7%,獨立訪客數量環比下滑5.7%。這是自ChatGPT在2022年11月推出以來的首次下滑。
在各個國家中,美國的訪問量下滑最為明顯,環比降幅達到了10.3%。此外,用戶對於使用ChatGPT的時長也有所下降,5月的每次訪問時長下降了8.5%,雖然6月的時長數據尚未出爐,但可以預見的是,這一數據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
另外,OpenAI也遇到了營收問題。雖然OpenAI的ChatGPT非常受歡迎,但是它仍然是一家虧損中的創業公司。
OpenAI在獲得微軟的投資後,面臨着從ChatGPT等產品中獲利的壓力。據知情者透露,OpenAI預計其2023年營收為2億美元,2024年營收為10億美元,但並未透露盈利時間。相比之下,2022年OpenAI的收入僅有2800萬美元,主要來自向應用程序開發商出售其人工智能軟件的訪問權限。
由於去年開發ChatGPT並從谷歌招聘關鍵員工,OpenAI的虧損大約翻了一番,達5.4億美元左右。同時,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分析報告稱,ChatGPT的一次回復成本大約是谷歌搜索查詢平均成本的6倍-28倍。
因此,OpenAI需要找到一種可行的盈利模式,以便在未來的發展中保持財務穩定。
在產品上,它的競爭力也大不如前。
其中一個競爭對手是Stability AI,該公司開發了一個名為Stable Diffusion的模型,可以生成高質量的圖像和文本。另一個競爭對手是大型語言模型公司Hugging Face,該公司開發了一種名為Transform的大型語言模型,可以處理多輪對話並生成高質量的文本。
此外,OpenAI的ChatGPT聊天機器人也面臨着許多競爭對手的挑戰,如谷歌的LaMDA、DeepMind的Gato和Facebook的Blender等等。一些初創公司如A21 Labs和Cohere等也在大型語言模型領域中展開探索,並已經獲得了一些進展。並且,以上競爭對手都在不斷優化自己的模型,以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服務。
在投資方面,軟銀集團確實考慮對OpenAI進行投資。OpenAI是一家非盈利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由伊隆·馬斯克、Sam Altman等人與2015年聯合創辦。自成立以來,OpenAI已經成為了人工智能領域的一股強大力量,其開發的GPT系列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
但是,軟銀並沒有將所有的賭注都押在OpenAI身上。為了在人工智能領域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軟銀正在尋找OpenAI的一系列替代方案。其中一種可能的替代方案是投資OpenAI的直接競爭對手。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許多公司都在爭相開發更先進的算法和模型。如果軟銀能夠找到具有發展潛力的公司,對其進行投資可能會帶來更為可觀的投資回報。
OpenAI的未來發展之路
在谷歌、Meta等大公司都在密集地推出自己的大模型背景下,OpenAI的優勢已不再明顯。
這是因為OpenAI並不是唯一一家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進展的公司,而且其他公司也在不斷地投入資源和研發力量來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它的競爭對手們非常強大。以Facebook的現公司為例,早在2013年,Meta的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就提出了要使Meta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的公司使命。為了實現這一目標,Meta聘請了數百名頂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其中就包括了Yann LeCun等知名專家。此外,Meta還在構建人工智能系統所需的龐大計算能力上投入了數億美元。
近十年來,Meta已經花費了數十億美元來研發打造新型人工智能。不過,儘管Meta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巨大,但目前該公司在生成式AI技術領域似乎被排除在外,而該領域是目前硅谷最熱門的技術趨勢之一。
另外,谷歌為了推進自己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也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人力。
它投資約1億美元於Runway用於融資的一部分。獲得新資金後,Runway的估值能夠達到15億美元,並將選擇谷歌雲作為其首選雲提供商。此外,谷歌還開始向AI初創公司提供資金或谷歌雲積分(Google Cloud credits),以換取股權。今年2月,谷歌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投資約3億美元,並獲得該公司10%股份。
林林總總,谷歌正在成為硅谷相關行業的最大買家。在如此大規模的資本狂轟下,OpenAI有些獨木難支。更為重要的是,OpenAI的競爭對手遠遠不止大公司,一些資本也在不斷地湧入人工智能領域,為一些初創公司提供資金和支持。這些初創公司在某些特定領域可能擁有比OpenAI更先進的技術和創新能力,也對OpenAI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在資本圈,認為OpenAI似乎還有一戰的可能性,只不過它不得不像其他公司一樣需要不斷地投入研發資源和創新力量,以保持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
但目前以其創始人「閒雲野鶴」般經營公司的態度,只怕逆天改命OpenAI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數科星球*作者:苑晶/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