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全球央行月報Oct.|加息之路越走越彷徨,全球更多央行進入觀望模式

2023100410:09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吳斌在發達國家央行加息之路走到尾聲之際,暫停加息的央行數量也越來越多,進入觀望模式。

在剛剛過去的9月,美聯儲、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澳大利亞央行等紛紛按兵不動。回歸正常貨幣政策的土耳其央行暴力加息500個基點,通脹壓力下的俄羅斯央行加息100個基點,歐洲央行小幅加息25個基點,巴西央行則繼續降息50個基點。



(數據來源:各央行官網、21世紀經濟報導)

在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央行加息周期尾聲,觀望與彷徨成了主角。隨着鷹派美聯儲、英國央行、歐洲央行加息周期走到尾聲,而鴿派日本央行正醞釀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各大央行鷹鴿格局或將逐步改寫。

美聯儲再度「鷹派暫停」

9月20日,美聯儲宣布將利率維持在5.25%~5.50%不變。繼今年6月後,這是美聯儲今年第二次暫停加息。



(數據來源:美聯儲、21世紀經濟報導)

整體而言,這是一次「鷹派暫停」。美聯儲強化了鷹派立場,預計年底前將再加息一次,2024年全年貨幣政策將比之前預期的要緊縮得多。在備受關注的點陣圖中,美聯儲不僅暗示年內還會再加息一次,同時之後也將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利率不變,對明年降息幅度的預測從6月的100個基點直接「腰斬」至約50個基點。此外,2025年的利率中值預期也上升50個基點至3.9%。

在美聯儲「鷹派暫停」背後,頑固的通脹數據是主因。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美國8月CPI同比漲幅從7月的3.2%反彈至3.7%,連續兩個月走高;8月CPI環比增速升至0.6%,創下14個月來最高。此外,8月核心CPI也意外加速攀升,環比增長0.3%,高於7月的0.2%;8月核心CPI同比漲幅為4.3%,低於7月的4.7%。

在最新的預測中,美聯儲將2023年的PCE通脹率預期從6月的3.2%上調至3.3%,2024年為2.5%,持平於6月,2025年的預期從2.1%上調至2.2%,更長期預期持平於6月的2.0%。此外,美聯儲將2023年核心PCE通脹預期從6月的3.9%下調至3.7%,2024年為2.6%,持平於6月,2025年的預期從6月的2.2%上調至2.3%,更長期預期為2.0%。

除了高通脹壓力,相對具有韌性的經濟也給了美聯儲維持鷹派的底氣,美聯儲將描述經濟活動擴張的措辭從適度(Moderate)改成了堅固(Solid)。在最新的經濟預期中,美聯儲對2023年美國GDP的預期從三個月前的1%跳漲至2.1%,2024年的經濟增速預期也從1.1%上升至1.5%,長期經濟增速預期則維持在1.8%。

在利率決議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強調了美聯儲維持通脹穩定的重要使命,堅決致力於將通脹率降到2%,沒有價格穩定就不會有強勁的就業市場。鮑威爾小心翼翼地避免給市場留下已經結束加息的印象,多次強調將在適當的時候進一步加息。

歐洲央行暗示加息周期或已結束

在經濟陰霾籠罩下,歐洲央行的加息之路或已結束。

9月14日,歐洲央行加息25個基點,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分別上調至4.5%、4.75%、4%,存款機制利率創下紀錄高位,主要再融資利率創2001年7月以來新高。這是歐洲央行自去年7月以來連續十次加息,已累計加息450個基點,為有史以來最快的緊縮步伐。



(數據來源:歐洲央行、21世紀經濟報導)

對於加息的原因,歐洲央行坦言,歐元區的通脹將繼續下降,但預計仍將在長時間內維持在一個過高的水平,管委會決心確保通脹回歸2%的目標,因此做出了加息的決定。8月份歐元區通脹下行趨勢意外停止,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受食品價格上漲與能源價格跌幅放緩影響,歐元區8月調和CPI初值同比上升5.3%,高於預期的5.1%,與7月持平;環比增長0.6%,高於預期的0.4%,也高於7月的-0.1%。

不過,此次利率決議仍是「明鷹暗鴿」。在歐元區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歐洲央行暗示,這可能是最後一次上調利率。根據目前的評估,歐洲央行認為利率水平已經達到限制性水平,如果在足夠長的時間將利率維持在當前水平,將對通脹及時回歸目標做出重大貢獻。

在歐洲央行此次咬牙加息背後,歐元區類滯脹困境一覽無餘。一方面,歐洲央行上調了今明兩年的通脹預測,預計2023年平均通脹率為5.6%,高於6月預期的5.4%;2024年平均通脹率為3.2%,高於6月預期的3.0%;預計2025年通脹率為2.1%,低於6月預期的2.2%。另一方面,歐洲央行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測,歐洲央行預計2023年GDP為0.7%,6月預期為0.9%;預計2024年GDP為1.0%,6月預期為1.5%;預計2025年GDP為1.5%,6月預期為1.6%。

英國央行內部分歧重重

在連續14次加息之後,受8月通脹數據意外降溫影響,英國央行9月宣布暫停加息。9月21日,英國央行以5:4的投票決定暫停加息,將關鍵利率維持在5.25%,為2008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數據來源:英國央行、21世紀經濟報導)

與分歧重重的投票相呼應,英國央行行長貝利也發表了微妙且平衡的講話:「通脹正在下降且預期將在年內持續下降,這是一個好消息。英國央行之前的一系列加息正在起效,但通脹並未達到目標,顯然沒有自滿的空間。英國央行將密切關注未來是否需要繼續加息,同時也會將利率維持在高位足夠長時間,來確保實現政策目標。」

在英國央行暫停加息背後,英國8月CPI意外降溫,為英國央行暫停加息打開了大門。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通脹最嚴重的國家,英國8月CPI同比上漲6.7%,降至18個月來的最低水平。核心CPI同比漲幅也從7月的6.9%大幅降至6.2%,服務業通脹率從7.4%降至6.8%。

對於通脹前景,英國央行預計,通脹在短期內將顯著下降,儘管油價上漲再次帶來壓力,而服務業通脹預計將保持高位。隨着經濟放緩,預計中期內通脹率將降至2%以下。目前的通脹率仍是2%目標的三倍多,貨幣政策委員會預測消費者價格通脹將在2025年第二季度達到目標。

此外,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也對經濟停滯不前表達了擔憂,7月英國經濟產出萎縮了0.5%,降幅超過預期,而且官方數據顯示失業率上升,職位空缺減少。對於經濟前景,英國央行將第三季度GDP增長預期從0.4%下調至0.1%,2023年下半年的潛在增長可能比8月份預測的0.25%更為疲弱。

不過,英國央行仍為未來加息留下了空間,重申了之前的指引,將在足夠長的時間內保持足夠的限制,以使通脹達到目標。如果通脹持續存在,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澳大利亞央行三度「按兵不動」

在澳大利亞央行行長洛威主持的最後一次會議上,澳大利亞央行連續三次按兵不動。9月5日,澳大利亞央行將基準利率維持在4.1%水平,保持在2012年以來高位,符合市場預期。



(數據來源:澳大利亞央行、21世紀經濟報導)

儘管澳大利亞央行繼續按兵不動,但同時也強調,堅決將通脹率恢復到目標水平,未來可能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對於未來的政策路徑,洛威在會後聲明中表示:「可能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以確保通脹在合理的時間內恢復到目標水平,但這將繼續取決於數據和不斷變化的風險評估。」

與其他央行類似,澳大利亞央行也面臨抗通脹和穩經濟雙重挑戰。洛威承認,軟着陸的道路是「狹窄的」,同時重申澳大利亞央行將盡一切努力使通脹回到目標水平。

今年4月4日,澳大利亞央行一度宣布暫停加息,將政策利率維持在3.6%,成為美國銀行業危機爆發後首個暫停加息的主要發達國家央行。但到了5月和6月,澳大利亞央行兩次意外加息25個基點,7月則再度暫停加息,7月、8月、9月連續三個月按兵不動。連續按兵不動或許意味着進一步加息的阻力更大,未來經濟數據可能需要出現意外變化才能促使進一步緊縮。

與美聯儲加息5.25個百分點相比,澳大利亞央行迄今只加息4個百分點。澳大利亞央行加息力度比美聯儲要小,這反映出加息對主要依靠浮動利率抵押貸款的澳大利亞借款人的影響迅速傳導。根據澳大利亞央行的數據,截至去年10月初,在澳大利亞總價值約為2.1萬億澳元的住房貸款市場中,僅約35%(7350億澳元)的住房貸款為固定利率抵押貸款,而在這些固定利率抵押貸款中,又約有65%(4780億澳元)的住房貸款將於2023年底到期。澳大利亞還是發達國家中家庭槓桿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債務與收入比率高達188%,這一特徵也凸顯了澳大利亞央行必須謹慎行動的重要性。

對於未來的貨幣政策,經濟學家普遍預計澳大利亞央行還需要至少再加息一次,將借款成本提高至4.35%,目前澳大利亞的失業率處於3.7%的超低水平,通脹率仍然居高不下,預計到2025年底CPI才會回到澳大利亞央行2%-3%的目標。

鴿派央行醞釀「轉鷹」

在美聯儲、歐洲央行等加息之路迎來尾聲之際,動作緩慢的日本央行正在醞釀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

9月22日日本央行繼續保持超寬鬆政策,維持利率不變。日本央行在議息會議後的政策聲明中表示,將維持短期利率在-0.1%的水平,並將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限制在0%附近。

自從今年4月植田和男正式接替前任黑田東彥接管日本央行以來,外界對政策轉向的猜測從未停止,這位年內新上任的日本央行掌門人可能會改變日本長達十餘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

今年9月,日本央行終於釋放了貨幣政策轉向的信號。植田和男表示,如果他確信工資和消費者物價出現了可持續增長,那麼結束負利率將被提上日程。日本央行可能在年底前獲得足夠的數據,以決定是否可以結束負利率。

日本央行醞釀貨幣政策正常化背後有兩大關鍵因素:一是日本國內的通脹趨勢,二是不斷加速貶值的日元。

過去的許多年裡,日本央行一直以通脹前景低迷作為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理由,但如今日本的通脹態勢已經發生了變化:物價上漲壓力以及結構性和周期性因素的綜合作用加大了工資壓力,導致通脹預期也開始上升。

除了通脹高企,日元持續貶值也加劇了日本央行的壓力。日本和美國之間不斷擴大的利率差距是日元走軟背後最關鍵的因素,收益率較高的美元更具吸引力。但如果日本央行明年開始扭轉負利率政策,同時美聯儲有望在明年降息,那麼接下來強弱格局將逆轉。

全球央行鷹鴿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隨着通脹回落和經濟壓力加大,本輪加息周期「火力全開」的美聯儲可能在四季度結束加息周期,並可能在明年啟動降息,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也處在加息周期尾聲。但隨着日本通脹和日元貶值壓力加大,日本央行將在年底評估負利率政策,並可能於明年正式退出。-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