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巨頭重出:日本經濟的半條命,在它們手裡

2023073112:32

水銀瀉地般嵌入全球經濟。

1998年的股神巴菲特,一點不給日本留面子。

「我在日本沒找到值得買的好生意,大多數公司淨資產收益率只有4%到6%。」

22年後,老股神下了一步大棋:投資日本大商社。

【巴菲特概念股】

過去十年,日本股市累計漲幅174%。今年以來,日經225指數從25716點漲到了32759點,上漲幅度27.3%,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現僅次於美國納斯達克指數。

日本股市上一次3萬點,還是33年前,那時候的手機還不能發短信,日本還沉迷在「買下美國」的春秋大夢。

日股的逆市行情,表面原因是資金湧入帶來的技術性牛市,相當一部分信心和巴菲特的投資風向有關。

2020年8月30日,巴菲特剛過了九十大壽,就搞了場大交易:做多日本。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揮舞着60多億美元,買入日本五大商社——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住友商事、丸紅株式會社、伊藤忠商事各超過5%的股份。

但這不是「門口野蠻人」的抄底奇襲,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做出了承諾——除非獲得貿易公司董事會批准,否則不會購買任何一家公司超過9.9%的股份,且不對利潤做任何硬性要求。

老股神一輩子的重磅投資,基本都在美國本土,做出決定前,也沒接觸過任何一個商社的管理層。

更奇怪的是,巴菲特一輩子的投資原則都是:尋找簡單、易於理解和透明的企業。

而日本的五大商社,每一家都是什麼都做的「巨無霸」,所以面對外界的詫異,他給了個解釋:

「我很高興伯克希爾能夠參與日本的未來。」

很多人覺得,巴菲特馬上就會後悔。事實證明,他可能的確後悔——後悔買少了。

第一輪買入後,巴菲特又開啟了加倉模式,五大商社成為伯克希爾在美國之外的最大投資。

最後的結果是,五大商社的股價漲幅在1.8-3.3倍之間,帶來了超過45億美元的賬面收益,還在哀鴻遍野的全球股市中,一路驅動日股重回巔峰。

今年4月11日,巴菲特時隔12年再度造訪日本,只為一件事——加大對日本大商社的投資。

坐在東京四季酒店的行政套房裡,五大商社的高管們集體到場,和巴菲特邊喝可樂邊「論道」。

對這些商社,巴菲特可謂「寵」到極致。不僅慷慨提出,任何一家想規劃重大業務,或尋找併購計劃的合作夥伴等,伯克希爾的錢都非常充裕,且隨時待命。

甚至,增量機會越大越好,「可以隨時打電話,我會在第一次響鈴時接聽。」

巴菲特顯然不認為,這是「持有到下周、下個月或是明年」的短期舉動。所以他特意帶來了「接班人」格雷格·阿貝爾,向五大商社介紹並建立關係,直言雙方可能要共事20年到50年。

今年6月,巴菲特再一次加大對五大商社的投資力度,將五大商社平均持股比例提高到了8.5%以上。

在日本,估值排名前五十的「大白馬」里,有豐田、索尼、任天堂,五大商業並不是最光鮮的。

巴菲特不僅大手筆買入,還親自下場吹票:「深深被這些公司的魅力所吸引。」

這是為什麼?

【與國運共浮沉】

在日本,大商社是個既龐大,又畸形的存在。2006年,三井物產的中國副總代表講過一句豪言:

「問我們做什麼,不如問我們不做什麼。除了毒品、軍火,只要有機會都可以做。」

從印尼天然氣、中東石油、澳大利亞鐵礦的跨國大生意,到山東蘋果、碭山鴨梨的內陸小貿易。看上去很廣,卻只是三井物產業務的一部分。

早在1999年,時任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社長上島重二,就直言公司「從拉麵到火箭、從雞蛋到芯片衛星,無所不做」。

這家日本企業,憑什麼口氣這麼大?

1867年,明治維新拉開序幕。曾為「倒幕運動」出錢出力的三井家族,立刻成立了三井物產貿易公司,與三菱商事等公司,一邊吃着政策紅利,一邊幫日本出口煤炭和大米賺外匯。

到二戰時,這些大商社都形成了「貿易+銀行+製造業控股」的財團架構,企業掌門人有個名字:「財閥」,靠着陸海軍的訂單,業務範圍甚至擴大到航母。

二戰後,美國曾對深度參與侵略戰爭的日本財閥發布解散令,但隨後又基於戰略需求解除。最終,日本形成三井物產、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丸紅和伊藤忠商事等九大綜合商社的格局。

它們不僅為資源匱乏的日本,提供所需的石油、鐵礦石等進口物資,還承擔了設備、汽車、紡織品等產品出口任務,成為日本貿易立國戰略實現的關鍵,並助力其二次經濟騰飛。

1988年,九大商社出口占日本總出口額40.9%,進口額更是占到75.4%。說它們把持着日本經濟命脈,一點都不為過。

甚至,豐田、索尼、松下等日本國民品牌的崛起,也與商社糾纏不清。早在1895年,三井物產創始人益田孝就成為豐田佐吉的天使投資人,助其創立豐田。

1935年,豐田喜一郎孤注一擲投入「造車」行業,卻一度陷入經營危機。又是三井物產「救命」,提供了充足資金和遍布全球的銷售網絡。

與日本國家戰略並行,並決定日本企業命運的綜合商社,依靠的是其獨特商業模式。

三菱商事中國總代表助理小山雅久曾直言,「商社不直接做產品,我們也沒有主業」。因為一旦如此,資金就變成機器、廠房等固定資產,現金流能力將大大削弱。

商社的目標,是憑藉大量專業人才、資金優勢,還有遍布全球的渠道積累和信息網絡,滲透到上下游原料、產品的產、供、銷及融資等所有產業環節,讓一切生產圍繞着它運轉。

比如在東京的一家全家便利店買香蕉,從種植、運輸到結算使用的支付系統的整套交易,伊藤忠商事都是主要參與者。甚至全家便利店,也是由它100%持股。

所有商社,都信奉一句日本諺語:「掌握信息越多或越新的人,就越能支配他人。」

情報工作,成為日本商社縱橫全球的「殺招」。商社相關工作人員,不僅要接受3年情報技能培訓,且大都有搜集情報任務。

其情報網絡,最快5秒鐘可獲得世界各地金融市場行情,1-3分鐘即可查詢日本與世界各地進出口貿易品種、規格資料,及上萬家重點公司各年度生產情況。

在二戰之後,他們又招募了許多陸海軍的退役情報軍官,情報速度之快、範圍之廣,甚至被認為在美國中情局之上,全世界商業界絕無僅有。

1964年,《中國畫報》刊登了一張照片:「鐵人」王進喜頭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襖,頂着鵝毛大雪手握鑽機剎把,背景則是高大井架。

據說,日本三菱商事看見報紙,僅憑王進喜的穿着、天氣及「工人們用肩膀將百噸設備運到油田」的文字,就判斷出油田所在的大致位置與相關生產的設備設施情況。

當中國準備購買日產一萬噸的石油開採設備時,三菱財團旗下的三菱重工,便以最快速度和精準符合需求的技術設備,一舉中標。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三井物產駐紐約人員緊跟熱點,研究發現中國正大量進口廢鐵,而美國是最大出口國。整個世界還沒從中美關係復甦緩過神,三井物產已難以置信地分別與中美就廢鐵貿易談判成功。

從一張照片、一個新聞,嗅出如此多重大信息,日本商社情報能力之恐怖,可見一斑。

出眾的產業鏈滲透和情報能力,讓日本商社無一例外地長成了龐然大物。三井物產曾位列全球500強第一,1995年世界500強前4名都是日本商社,前10名中則有6家。

這些大商社之間,業務模式高度重合,業務內容卻「各有所長」。為避免相互競爭,商社及其企業多採用「交叉持股、共同投資」方式,將彼此核心利益緊密綁定,並美其名曰「內和外爭」,形成了一支橫掃全球市場的日本財團。

世人熟知的韓國三星財閥,正是參照了日本大商社模式,創始人李秉喆甚至連名字致敬了三井物產——「三星物產」。

萬科的王石,當年也曾深深着迷於「綜合商社模式」,並下發了200多頁的學習小冊子。然而一次出差航班上,王石卻邊讀邊「冒冷汗」。

「日本最小的綜合商社,1991年營業額為466億美元,相當於同年深圳GDP的16倍;排名第一的伊藤忠商事營業額則為1670億美元,超過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

深感無知者無畏的王石,自此再也不提商社目標。

【商社押注全球】

2018年,伊藤忠商事迎來160周年。彼時,公司連續兩年刷新合併淨利潤最高紀錄,還躍居日本商社老二。

但社長岡藤正廣,卻充滿擔憂:「我們手握的資源,很可能成為沒有價值的石頭。對現在仍沉浸於傳統經濟的綜合商社,我懷有強烈的危機感。」

互聯網、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崛起,早就讓主要依賴原材料、化石能源的日本大商社,面臨被拋棄的恐懼。2014年,油價上演「屠殺」式暴跌,更讓日本大商社損失慘重。

面對困境,三菱商事總裁小林健在2015年新年致辭中,不再強調資源能源的獲利目標。尋求進入「非資源領域」及其市場,成為日本大商社的一致目標。

伊藤忠商事,將「寶」押在了中國。

2015年1月20日,一個重磅消息引爆了日本輿論:伊藤忠商事聯合泰國正大集團,向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央企中信注資1.2萬億日元(約合644億元人民幣)。

2014年日本所有公司對華投資總額,不過5040億日元。伊藤忠開年第一筆投資,就「秒殺」這一數字。其他商社感嘆說,「能下這麼大決心去中國投資,我們自嘆不如。」

伊藤忠的目標,不僅要借力三方合作,瞄準中國食品物流、金融、新能源、醫療乃至航空領域等多元化業務,更是將中國市場當做全球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

早在1972年3月,中日邦交正常化半年前,時任伊藤忠社長越後正一就率先來華表示友好,並宣布「將伊藤忠商事的未來,寄託於中國的將來」。

此後20多年,伊藤忠的布局,主要圍繞糧油食品、飲料業務展開。比如與康師傅、德克士等快消餐飲品牌的深度合作,注資上海威銘食品,以進軍中國咖啡市場等;與中糧集團、龍大食品的合作,則使其覆蓋了原材料供給、加工到零售的完整產業鏈條。

伴隨中國消費的崛起,這些都是增長最快,最富利潤的領域。

伊藤忠的中國「野心」,遠不止此。從2018年起多次增資奇點汽車,並與中國整車研發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阿爾特建立合作,顯示出其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濃厚興趣。

其他幾大商社,在中國也有不同程度布局。但本着「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原則,它們的押注,已在全球多元化市場遍地開花。

在新加坡,三井物產參股亞洲最大民營醫院集團IHH HealthCare公司,持續在醫療保健版圖發力;三菱商事不僅參股歐洲領先的數字地圖運營商Here,且投資1億美元入股比爾·蓋茨牽頭成立的能源研究與投資公司Breakthrough Energy Catalyst,突出在全球科技及清潔能源領域的雄心。

三菱的小山雅久曾得意地用過一個比喻:商社是個軟體動物。

他的話外音是,綜合商社能在日本存在上百年,始終沒有被消滅,是因為它足夠靈活,不會僵化。就像八爪魚一樣,斷肢也可重生,不會輕易倒下。

而且,日本商社在產業里,練就了忍者一樣隱於幕後和伺機絞殺的本領。

比如在巴西的投資中,三井物產這樣的財團極少在當地建立分公司,也幾乎不追求控股。更多時候,完全以參與者、合作者身份展開活動。它們將關聯企業推向前台,自己隱藏起來,極大減少了作為外來者的摩擦,且讓夥伴和對手都難以摸清其產業鏈布局。

有人形容,三井物產就如一艘潛艇——它潛伏在身邊,但你卻感受不到它。等到這些「影子商社」滲透到產業鏈的方方面面,行業上下游企業才驚覺難以繞開。

日本商社甚至會憑藉強大影響力,重塑當地經濟生態。

比如在印尼,其汽車零部件商、銀行等,多由日本大商社背後的財團控制。最終,印尼汽車市場的法規、標準及政策等,無限向小型車為主的日系車靠近,使得日本車企在印尼市場長期雄霸一方。

從澳大利亞的鐵礦到中東非洲的石油,從蒙古的銅礦到俄羅斯的天然氣,甚至羅森、711和全家等全球十幾萬家便利店,都已是日本大商社的勢力範圍。專注於轉向「非資源領域」的全球多元化投資策略,更讓外人難以摸清其未來。

日本市場開放如此之久,仍難以被國外品牌占據,且2021年日本海外淨資產達411萬億日元,排名全球第一。這都要歸功於綜合商社。

或許正是看透了這一切,巴菲特堅定認為PE在5-8倍間的五大商社股,被「荒謬地低估」了。除了看好其賬上充足現金流及穩定盈利能力,巴菲特還認定,這是一次做多日本的絕佳時機。

如此看好一個長期衰頹的經濟體,這很需要勇氣和眼光,也很能說明日本商社在巴菲特心中的位置。-文:華商韜略-

【參考資料】

[1]《三井帝國在布局》白益民

[2]《伊藤忠打「中國牌」意在挑戰三菱、三井》中國經濟周刊

[3]《中西情報史》高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