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大模型正殺死元宇宙|WAIC 2023觀察

2023071411:40


(圖片來源:鈦媒體App編輯拍攝)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開幕第一天,數萬人湧進WAIC上海世博主展館中,現場攘來熙往,展廳人群摩肩接踵,都在詢問着如今風靡全球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

不過在展館1號會議室里一場圍繞「元宇宙」和 AI 的會議上,卻出現相反的現象:數百人的大會場裡,全是空空如也的座位,高通、英偉達、蘋果高管展開關於「元宇宙」未來暢想,但稀稀落落的人群都低頭玩着手機——這與外面人山人海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很明顯,在「大模型」熱潮面前,「元宇宙」熱度降了。

當然,如果你曾去過2022年9月舉行的WAIC大會,一定記得,世博中心專門建立了「WAIC元宇宙」展區,很多客戶都在問詢各家「元宇宙」技術能力。但僅過了半年多,這一AI盛會上,「元宇宙」的熱度已經被 AI 大模型所覆蓋。

不止是「元宇宙」。本屆WAIC上,除了大模型相關的GPU/AI 芯片,其他類型的 AI 芯片熱度也開始降溫。例如阿里展台上,所有人都湧向阿里大模型通義千問,但阿里展示平頭哥的RISC-V AI芯片卻無人問津。

當100多個大模型擺在你面前的時候,已經沒有人再顧及關注其他行業。所有人都集體湧入「大模型」。

大模型的「崛起」與元宇宙的「退潮」

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最早就是出自於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該小說描繪了類似真實世界的虛擬世界,可以通過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

兩年前,「元宇宙」一度爆紅,從英偉達的黃仁勛,到Facebook改名Meta,再到國內的百度、網易、騰訊,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占位,業內一度認為「元宇宙」的元年來了。

但火熱了近兩年的「元宇宙」,在今年趨於平靜。

2023年初,微軟解散了成立僅4個月的工業元宇宙團隊,HoloLens等XR業務部門相繼解散,隨後微軟裁員超1萬人;今年2月16日,騰訊對外宣布,騰訊遊戲XR業務將變更硬件發展路徑,並對相關業務團隊進行調整,騰訊XR內容生態負責人徐晨離職;今年3月,百度副總裁、「希壤」元宇宙產品負責人馬傑宣布離職,轉而入局大模型領域擔任「零一萬物」高管。而早在去年8月,阿里巴巴達摩院XR實驗室負責人譚平也宣布離職。

「元宇宙」熱度降溫已成事實。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程金華表示在2023 WAIC法治青年論壇上表示,「元宇宙作為一個新鮮事物,它有三分是現實,三分是猜想,三分是幻想,它本來就有『泡沫』成分,或者是不現實成分在裡面,再加上見異思遷也是我們人類的本性,我想(元宇宙)降溫是一種必然。」

相比「元宇宙」的降溫,AI 大模型氣氛火熱,甚至開始「威脅」到元宇宙領域發展。

過去8個月,從獨角獸到大廠,從使用者到投資人,從業界到學術界,所有對其感興趣的人士都在討論ChatGPT以及 AI 技術帶來的影響與未來發展。

最近舉行的上海WAIC上,30餘款大模型齊聚。阿里巴巴展示了一款AI圖像生成器,商湯的日日新和科大訊飛的星火大模型也都在展會上亮相。

不過問題在於,技術上,國內所有企業都在做「大模型」,但很少有對標GPT-4的 AI 大模型產品;應用上,整個行業集體轉向了To B賽道,做垂直和通用大模型,但算力價格持續攀升、成本高居不下,企業急需盈利只能快速推進大模型的商業化,金融、醫療等小部分行業因此受益。

所有人最終發覺:中國 AI 大模型學不來ChatGPT。

但與此同時,根據麥肯錫報告估計,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最終每年可為全球增加7.3萬億美元的GDP,看起來仍是一個長期發展的賽道。

資本方面,AI 大模型的資本「泡沫」已經開始湧現。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有51家 AIGC 初創企業籌集了約1000億元人民幣(138億美元),是該行業2022年融資規模的十倍。其中在中國,有22家AIGC初創企業獲得融資,美國有21家,英國有4家。只有18家AIGC公司獲超過1億元融資。

今年上半年,騰訊連續投資深言科技(DeepLang AI)、MiniMax兩家AIGC初創公司;百度風投則布局西湖心辰、Morph Studio和生數科技;美團則以21億元收購王慧文的光年之外,成為國內AIGC領域規模最大的一筆併購交易。

另一面是,「光年之外」被收購似乎也預示,大模型的發展格局最終仍將走向「大廠主導」。

科大訊飛總裁吳曉如認為,「現在還很難預測最後的玩家,到底是三五家還是一兩家。是不是意味着以後的競爭更是巨頭之間的較量?我認為基礎專利平台還會是大企業主導,但是也會有一些在垂直行業領域內非常有優勢的小公司可以做得很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認為,大模型的出現對創業公司是一個機會,創業公司很多事情不需要自己做,可以調用這些模型,而且雲服務的出現使得創業公司進入市場的門檻變得更低了。

中金公司原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朱雲來卻指出,擁有雄厚資本和技術實力的公司,例如微軟這類公司如果長期主導了市場之後,可能創新的腳步就會慢下來,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創業公司的原因。因此他認為,初創公司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客觀上往往更具創造性,可以推動整個系統的進步。

「AI 是一個長期發展的賽道,同時帶着巨大的『泡沫』,而且在泡沫中湧現出來。」朱雲來說道。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朱雲來認為,AI 的發展一定是非常有潛力的,尤其應該需要從足夠宏觀的系統層面去關注。需要不斷地投,不斷試錯和調整。

他還表示,對於 AI,大家仍在積極探索中,既然是探索就不能保證大家都成功。「所以就要不斷調整投資頭寸的比例,要占上一點投資賽道去卡位,但是不能覺得投了就很牢固一勞永逸。」朱雲來補充道。

張亞勤也同意這一觀點。他表示,現在的 AI 發展類似1998年的互聯網,處於起步階段,機會很大,但也有泡沫。

「AI的發展也會經歷這個階段,互聯網本身不是泡沫,真正有技術實力的好公司,價值會越來越大。」張亞勤說道,「同樣,AI 不是泡沫,是機會,但不排除有些公司在某些階段會是泡沫。」

張亞勤強調,目前ChatGPT類型的大模型產品有時效性、準確性、低效率以及隱私保護等方面的挑戰。特別是大模型的計算效率低下問題。「我一直在講,大模型當然很重要,垂直、橫向的語言模型很重要,但是我們到行業模型的時候,一定要更精準,要更加垂直行業化。」張亞勤稱。

不過,部分行業人士並沒有那麼同意「元宇宙降溫」看法。阿里巴巴雲遊戲事業部(元境)副總經理郭曠野認為,「元宇宙」相關話題有些減少其實很正常,因為「元宇宙」技術最終形態是長周期的,現在離我們還比較遙遠,但這並不影響階段性元宇宙技術、方案和產品的持續創新,以及對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促進作用。

AI是塊「試金石」,元宇宙和大模型都需場景落地

「你會為一個閒聊的玩具買單嗎?」

在WAIC一場論壇上,浙江大學教授趙俊博對當下大模型熱潮提出了「靈魂拷問」。他認為,大家都看到了大模型的可能性,但是這個落地到底能有多大助力,還是未知數。如何讓用戶在大模型在某一場景下感受到其能力,並且願意為它付費,這是巨大機會也是巨大挑戰。

實際上,當下無論是 AI 大模型還是「元宇宙」和AR/XR產品,都面臨落地挑戰。

雲啟合伙人陳昱認為,目前大模型只是人類思維模型的一小部分,現階段 AI 可能還無法完成從桌子上拿瓶水這樣的簡單動作,因為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間存在脫節,這是需要長期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今年3月,德勤管理諮詢中國合伙人韓光輝對鈦媒體App表示,從技術本身來講,「元宇宙」是一個複雜體系,涉及平台、場景、技術、設備的體驗和感受,商業模式和體系建設需要一定時間積累。

「基礎大模型之外,在某個垂直領域是否有發展行業大模型的投資機會,也尚無定論」,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合伙人王光熙認為,基礎大模型格局尚未確定,並不知道基礎大模型是否能和行業大模型共存。此外,行業大模型也需要解決行業里的數據和隱私問題。垂類賽道的確有許多投資機會,但哪個賽道有機會,以什麼樣的模式存在,大家仍在摸索。

目前,「元宇宙」領域開始有一些方案,甚至與AI相結合。

比如在醫療場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胡偉國表示,「元宇宙」內容及場景支持包括面向患者的數字診療服務、院區運營場景建設、輔助治療及精準醫療、臨床病區場景建設等。而應用混合現實技術,可實現病灶區域在手術中全息影像和現實手術相互融合,配合外科手術使用的其他自動化技術,實現輔助治療等。

一家「元宇宙」公司向鈦媒體App介紹,其做了一款基於AR雲的平台賦能工業領域。一線作業人員通過AR智能終端可沉浸式進入工作空間,規範地完成執行,同時實時獲取作業過程中「貼」進來的各種數據和信息,管理者通過AR智能巡檢管理系統可按步驟查看音視頻記錄並對執行結果打分,最終完成考核,準確率很高。

AI 巨頭商湯則在WAIC論壇上披露,其基於大模型所構建的3D內容生成平台「瓊宇2.0」的空間重建,為濟南馬山鎮區域開發、合肥中國視界園區、上海瑞金醫院等打造實景空間的數字孿生,提升運營管理效率。



據啟明創投公布的最新報告,截止到 2023 年第一季度,在超過100家在GPT-3發布後成立的大模型和生成式AI相關的中國創業新公司中,有將近30%做語言類應用;而企業數量最多是多模態應用方向,占比 57%;大模型企業,以及為更好地訓練和應用大模型提供支持的工具鏈企業共占比14%。

在100餘家公司的具體方向中,ChatBot語言大模型占11%,而生產力工具占得最多,高達65%,包括文案寫作、圖像生成、視頻腳本生成、3D 資產生成等。

據第一財經,銜遠科技創始人周伯文提到,目前看來,各家大模型的總體差距不大,還沒有出現具備明顯優勢的一方,均處於對下一代AI技術研發與應用落地的探索階段。無論是百度、阿里等大廠,還是諸多創業公司,整體的發展策略還是以「追趕」為先。

周伯文此前反覆強調,大模型需要與應用場景相結合。

對於大模型能否解決全球目前斷裂情況下新的產能快速部署和新的無人化工廠快速增效的問題,張亞勤表示,整個 AI 對每個行業,包括製造業、金融業都會有大的生產力提高,每個行業的周期不一樣,但效率肯定會有大的提高。AI 帶來大的變化是很多工作不需要人來做了,無人車、無人工廠、製造整個流水線,包括部分腦力勞動,任何可以重複、有規定規則、有規定程序的腦力勞動基本都會消失,這會是大的衝擊也會是大的機會。

據啟明創投報告,當前,生成式AI市場處於技術主導的早期階段,未來存在千億美元市值的平台性企業的機會。而那些簡單的文本處理和套殼的Chatbot,將很快成為紅海。創業公司要從取悅早期用戶的興奮中冷靜下來,構築更高的壁壘。絕大多數用戶並不僅僅滿足獲取可能與事實不符的娛樂性對話,如何把知識嵌入到大模型的需求非常迫切,當前相關技術和產品尚供給不足,仍處於藍海狀態。

在通用大模型創業公司方興未艾的同時,許多面向特定行業的垂直大模型公司開始出現,主要聚焦在醫療、電商、科研、工業、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等方向。具備行業屬性的智能助手方向的創業企業開始增加,如求職、招聘、求學、法律、健康、購物、企業知識問答等方向的個人助手和員工助手方向的創業公司持續湧現。

本屆WAIC一場平行論壇上,啟明創投合伙人周志峰表示,大模型和生成式AI正引領當前最大的一波科技新浪潮。算力、算法和數據在過去40年的累積與發展一同推動今天生成式AI的爆發,基礎架構層、模型層和應用層的企業都得到快速發展的機會。AI新浪潮帶來新的產品形態,模型不僅僅是技術基礎設施,而是觸達用戶的產品——用戶+模型=應用。

周志峰強調,面對產業巨頭和大模型公司的邊界擴張,創業企業需要尋找自己的黃金通道。-(鈦媒體/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