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易經》:保持清醒,離成功就不遠了

2023061810:44



人世繁華,充滿誘惑,布滿陷阱,困難重重……一不留神,就會迷失;一旦迷失,離成功就會越來越遠……

比如炒股,初次接觸,幸運降臨,賺筆小錢,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也許弊大於利,因為一次小小的成功,可能會產生大大的錯覺,認為自己就是股神。然後越戰越勇,結果越虧越多,負債纍纍。

比如守株待兔,農夫種田時偶然碰到一隻兔子撞死在樹樁上,白撿了一隻兔子。農夫認為第二天還會有兔子撞死在這裡,於是天天等,日日盼。農業就此荒廢,卻再也等不來兔子。

比如考試,一次不及格的挫敗,可能會讓人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於是灰心喪氣,破罐破摔,結果越考越差,越差越喪,惡性循環。

比如創業,一次糟糕的經歷,可能會帶來沉重的打擊,讓人喪失鬥志,放棄夢想。於是甘於平庸,得過且過。
……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人一旦進入迷失狀態,就很難察覺到自己已經迷失。好比醉酒之人,不會承認自己已經喝醉。

當人處於迷失狀態時,危險就會悄然降臨。神不知鬼不覺,讓好事變成壞事,讓壞事變得更壞……而你全然不知,蒙在鼓裡,這便是迷失的可怕。

所以,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

故,只有不迷失自我,才能保持清醒;只有保持清醒,才能戰勝自我;只有戰勝自我,才能獲得成功……

可見,決定人生成敗之關鍵,就在於能否讓自己保持清醒。乾卦九三給出四點建議,或許能幫我們保持清醒。

一、君子終日乾乾

乾卦九三第一句是:君子終日乾乾。該如何理解這句話?

通常的解釋為:君子應當每日勤奮用功,自強不息。說的沒錯,但只是字面意思,並沒有深入挖掘其內涵。在我看來,還包含以下兩方面的思想。

其一、做君子走正道

人在黑暗中行走,最容易迷路。

什麼是黑暗?違法亂紀是黑暗,偷雞摸狗是黑暗,狼狽為奸是黑暗,損人利己是黑暗,背信棄義是黑暗,道德淪喪是黑暗……

概言之,一切非正道就是黑暗。人如果長期處於黑暗中,就如同墜入迷失深淵,將越陷越深。

所以九三提出「君子」二字,意在提醒我們,若想不迷失,就要做君子走正道。

夏桀商紂,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迷失在酒池肉林中,一敗塗地;周幽王,愛江山更愛美人,烽火戲諸侯,迷失在褒姒一笑中,人命兩空;呂后,貪權戀勢,剷除異己,迷失在爭權奪利中,終被滅族……

吳王夫差,戰勝勾踐,稱霸諸侯,迷失在驕傲自大中,身死國滅;秦始皇,統一中國,睥睨天下,迷失在志得意滿中,快速亡國;苻堅,百萬之眾,投鞭斷河,迷失在狂妄輕敵中,兵敗淝水……

其二、盡人事不自滿

人在泥濘中行走,最容易摔倒。

什麼是泥濘?心灰意冷是泥濘,自暴自棄是泥濘,妄自菲薄是泥濘,盲目自信是泥濘,驕傲自大是泥濘,貪得無厭是泥濘……

概言之,一切心病就是泥濘。人如果長期被心病困擾,就如同陷入迷失泥潭,將無法自拔。

所以九三提出「終日乾乾」,其包含兩方面意思。「終日乾」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全力以赴、盡力而為,如此便問心無愧;第二個「乾」告訴我們,心態要積極、樂觀、謙順,如此便高枕無憂。

概言之,盡人事,聽天命,順其自然,就不會得心病。

此外,九三處於下卦之頂,是得志之時,容易水滿則溢。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怕出名豬怕壯。想要不迷失,就要保持謙順,不驕傲不自滿。

唐朝名將郭子儀,服侍過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等七位君王。伴君如伴虎,可郭子儀最終活到85歲,壽終正寢,福壽雙全,堪稱一大奇蹟。

故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讚嘆道: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疾,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歸根結底就是郭子儀能一直保持清醒,沒有迷失在爭權奪利中。所以任由君王安排,呼之即來,盡心盡力;揮之即去,不爭不辯。順其自然,方得善終。‍



二、夕惕若厲

乾卦九三第二句話是:夕惕若厲。該如何理解這句話?

通常的解釋為:晚上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文字之意確實如此,但隱含之意不止如此。在我看來,還包含以下兩方面的思想。

其一、善於思考

九三已經事業有成,明明處於一個相對安全的境況,可為何還要「若厲」,去假設有危險?

不要只盯着這一個行為,我們要見微知著,落葉知秋,以小見大。這一個行為只是某一類行為的代表,我們要去找到這個類別才行。

假設有危險,這個行為屬於「思考」行為,所以「若厲」的目的就是提醒我們要多思考。

只有多思考,才能保持大腦活力;大腦有活力,人才能保持清醒;保持清醒,人就不容易迷失。好比機器,只有經常運轉,才不會生鏽。

由此也可倒推,九三為什麼能成功?就因為九三善於思考。

多思考,人就會越來越聰明,辦法也會越來越多,應對人生各種情況就遊刃有餘。自然快人一步,棋高一着。

很多名士,從小就善於思考,比如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匡衡鑿壁偷光,曹操用計……這些人長大後,皆功成名就。

其二、勤於反省

惕,通常解釋為警惕、謹慎。可如果這樣理解,跟終日乾乾就不搭。為什麼白天工作,晚上謹慎,明顯不合理。到底該如何解釋?

我們來看這個「惕」字,一個豎心旁,代表的是心;一個易,代表的是變化。合起來就是心思在變來變去,這種狀態就叫「反省」。

反省就是反覆回憶過去之事,思來想去,思前想後,找到不足,加以改善。

於是日乾夕惕,就可以解釋為:白天工作,晚上反省,這樣就合情合理了。

還不夠,為什麼要把反省留到晚上?在我看來,只要我們有言行發生,就要隨時隨地進行反省,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大事小情。

比如剛說完一句「你好」,馬上開始反省,是不是說錯了?確實說錯了,應該說「您好」,所以要提醒自己下次記得說您好。還不夠,要找到這句話所屬的類別,再進行反省,就變成提醒自己以後要注意各種社交禮節……

比如剛關上家門,發現沒帶鑰匙,馬上開始反省,為什麼這麼粗心?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要記得帶鑰匙。還不夠,要把這件事寫在紙上,貼在門上。還不夠,要把這件事所屬的類別找到,再進行反省,就變成提醒自己不管做什麼事都要細心……

一個勤於反省的人,必定會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清醒,成功指日可待。故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趙武靈王,在跟胡人爭鬥中,發現自己戰鬥力不如胡人。經過反省,決定向敵人學習,改穿胡服,學習騎射。於是趙國在改革之後,一躍成為與齊國、秦國並列的強國。

曾國藩,為何能被人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關鍵就在於曾國藩非常善於思考和反省。他每天都會寫日記,對每天的言行進行檢查和反思,日積月累下來,不成聖人,也接近聖人了。

概言之,做君子走正道,盡人事不自滿,善於思考,勤於反省,做到這四點,便能保持清醒,離成功就不遠了。-國學易漸離心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