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作品賣出4億天價,他卻說自己從未為錢創作

2023042415:10

數字藝術家Beeple,1981年出生,代表作「每一天」系列,從2007年5月1日至今,他每天創作一幅數字繪畫,並在當天24點前發布到網上,

15年來,一天不落。


▲ 《每一天:前5000天》

由5000幅數字繪畫拼成的NFT,《每一天:前5000天》,在2021年拍出近7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 ,

讓Beeple一躍成為「在世最貴藝術家」第三。


▲ Beeple與新作合影


▲ Beeple新作《S.2122》

今年3月下旬,Beeple專程從美國飛香港,首次參加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引發藝術愛好者們滿場「追星」。

此前從未有過畫廊代理的Beeple,首次與厲蔚閣畫廊合作,3件新作,運用了AI等最前沿的科技。

其中動態雕塑《S.2122》,最吸睛,最多人打卡,作品現已被南京德基藝術博物館購藏,報價900萬美元。

一條在香港專訪Beeple,他回應一夜成名與天價光環,「從20年前開始,我都不是為了賺錢而創作。」

01.從平面設計師,到「在世最貴藝術家」第三


Beeple與妻子觀看線上直播

2021年3月,Beeple和妻子,坐在他們位於南卡羅來納州的家中客廳沙發上,觀看一場特殊的線上拍賣直播,身後,兩人的孩子在搗鼓玩具。此時距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拍賣截止,還有一小時。

Beeple的這件作品,由5000多張數字繪畫拼接而成,包含了2007年到2020年的「每日一畫」,一天不落,創作耗時是驚人的13年半。

作品從100美元起拍,沒過多久便進入到千萬級。當價格數值停留在6934萬美元,一大家子人爆發出狂喜般的歡呼,Beeple忍不住摘下眼鏡,喜極而泣。


《每一天:前5000天》局部

這件天價NFT作品,據說被一位印度裔年輕藏家購入,成為數字藝術作品拍賣史上的最高價,但它沒有實體,僅僅包含一段地址代碼。

近7000萬美元的天價,也將Beeple一舉送上「在世最貴藝術家」排行榜第三名,僅次於傑夫·昆斯(Jeff Koons)這樣縱橫藝壇多年、鼎鼎大名的當代藝術家。

儘管藝術界不缺橫空出世的天才與神話,但Beeple這次一戰成名、乃至全球出圈,着實為沉寂許久的當代藝術圈,帶來一聲驚雷。



Beeple是誰?

Beeple本名邁克·溫克爾曼(Mike Winkelmann),1981年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長大。他成長於中產家庭,父親是電氣工程師,母親在老年中心工作。他小時候沒有想過成為藝術家,更想製作電子遊戲。大學考入了普渡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專業,卻發現那並非真正的理想所在。

本科期間,他開始真正嘗試創作,畢業後做了一陣平面設計師,業餘創作,「純粹因為喜歡」。2003年,第一件作品誕生,是部短片,抽象的視覺配上音樂。


《每一天:前5000天》局部





科幻、流行文化元素常出現在「每一天」系列

2007年5月1日,他開始了「每一天」(Everydays)項目。

在完成日常工作之後,他每天晚上坐在電腦前,非常真誠地花時間聆聽那個腦中的聲音:今天,我最想創作的圖像是什麼?

他像寫日記一樣,每天創作出一幅數字繪畫,並且在當天24點以前,即時地發布在個人網站上,供網友們點評,也在個人社交平台更新。

發布者的網名,用的就是「Beeple」,這個名字源自1980年代,曾在美國紅極一時的毛絨玩具,會發光發聲。

這也是他大多數作品的風格:有極其誇張的視覺效果,復古情懷與超現實主義並存。



「這是我的第一幅作品,是一幅吉姆叔叔(Jim)的畫作,我親昵地稱他為Uber Jay。如果早知道這幅作品最終會在佳士得拍賣,我一定會多花點時間把它畫得更好!」

「這幅畫很快完成,大概只花了3分鐘,當時是清晨5點,畫完後我便駕車載着太太到醫院分娩,迎接我們第一個孩子的出生。」

「每一天」這個系列,Beeple做得十分勤奮,哪怕遇到結婚日、孩子出生日,實在忙得不可開交,依然硬擠出時間完成。

畫功與創作力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第一張,他畫了叔叔的數碼簡筆速寫,很快過渡到有豐富構圖、情節完整的作品,後又專注於科幻風格,「用最先進的工具,以幾乎實時的方式評論時事」。





不同風格的「每一天」

創作工具也在發生變化,一開始是平面繪圖軟件Photoshop、Illustrator為主,到了2012年後,他專注在Cinema4D,一款3D建模軟件,畫面一下變得更立體。

在腦洞大開的場景中,Beeple樂於融入現實世界的人物和符號,比如新冠大流行期間,他就做了大量人類與病毒抗爭的創作,很接地氣。

Beeple的「每一天」系列,直到今天依然在持續,已經超過15年了,也就是5000多個日子。Beeple曾說,「這個項目的意義,絕非只在於某一天。」

02.數字藝術領域的開拓者


Beeple作品登上《TIME》封面,左側展示了Cinema4D的工作界面,被稱為藝術家Beeple的「畫布」

如今,Beeple和妻子、兩個孩子生活在港口城市查爾斯頓。在美國記者的眼裡,他普普通通,不過是一個「開着一輛『垃圾』卡羅拉、來自威斯康辛州的父親」。

另一面,他在Instagram上坐擁180萬粉絲,他的作品還曾兩次出現在全美「超級碗」的中場表演,以及流行歌手賈斯汀·比伯的演唱會上。創作過程的電腦截圖,還登上了《TIME》(時代)雜誌的封面。



Beeple(左)與當代藝術家村上隆(右)合影-圖源|藝術家Twitter


Beeple配合拍照的觀眾「比心」

到了亞洲,Beeple同樣人氣極高。

10天前,我們在香港巴塞爾展會現場見到Beeple,他一身休閒裝扮,戴着方框眼鏡,臉上掛着燦爛的美式笑容,更像是剛從中環寫字樓里抽身的金融男,或「碼農」,倒不太像個「藝術家」。

每隔約10分鐘,採訪就會被打招呼、求合照的粉絲中斷,而Beeple概不拒絕,Selfie(自拍)模式開啟,他就會下意識地擺出「V」、再變到「比心」的手勢,「從菲利賓粉絲那裡剛學來的」。碰到兒童觀眾提問,他都格外耐心地解答。

在177家全球畫廊參與、藝術大腕與名流雲集的藝博會中,Beeple仍可以稱得上是絕對的明星。



「Beeple:人類一號」展覽現場-©️ M+,香港


《人類一號》截圖

在成名後2年,他的數字藝術創作,拓展得更先鋒了。

2022年12月,Beeple的新作,生成式數碼雕塑《人類一號》在中國香港的M+視覺文化博物館亮相。

與沒有作品實體的《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不同,《人類一號》的立方箱體高達2.2米,長寬均為1.22米左右,四面均裝有龐大的LED屏幕,並且持續旋轉。

屏幕上,24小時不間斷播放1.6萬像素的影片,一名身穿太空衣、被Beeple稱為「旅人」的人物穿行其中。

「旅人」朝着未知的目標邁步向前,周遭的虛擬景觀也不斷變化,從美艷的仙境、迷幻,到荒蕪之地,孤獨,卻堅定從容。


《人類一號》

創作《人類一號》的靈感,Beeple說來源於工作室里多部設有滾輪的電視,當時他試圖把電視推來推去,組成不同的形狀和圖案,然後就想:不如將它們組成一個正方體。

把屏幕組合後,他感覺到,「這確實是一幅充滿力量的畫布,畫面上任何圖像看起來都很棒。」人類一號,指的是元宇宙中的第一個「人」。

收藏《人類一號》的是萊恩・祖勒(Ryan Zurrer),瑞士加密資產公司Dialectic AG的創始人,他曾這樣評價:「《人類一號》是省思人類踏入元宇宙的第一步……Beeple就像《人類一號》中勇敢的探險家一樣, 憑其獨特的才能技巧和未來主義的願景,開拓着新領域。」


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厲蔚閣展位-攝|JJYPHOTO-圖源|厲蔚閣

時隔僅3個多月,同樣在香港,Beeple的三件全新創作,出現在厲蔚閣畫廊展位上。從不同角度探討數字藝術的可能性:大型動態雕塑《S.2122》,運用了AI技術的《天堂/地獄》,二維平面的非傳統「油畫」《罪惡的歡愉》。

怎樣的方式,能最好地傳遞想法,而不僅僅聚焦在某種創作媒介上,是他最為關心的。他多次在採訪中說,自己很興奮,處於一個科技快速發展的世界。

「我想通過努力,確保數字藝術以最好的形象示人。」這是Beeple,一位數字原住民、「科技宅」藝術家的初心和野心。

以下是Beeple的自述。

03.「盯着手機屏幕看藝術,是最糟糕的」


Beeple接受一條專訪-攝|Paul Ching-圖源|厲蔚閣

這是我第三次來香港了。2011年時,我和家人曾經來香港旅遊,上一次來,是因為去年12月,我來參加作品《人類一號》在香港M+的開幕。

這次,我主要是為了香港巴塞爾藝博會而來,這也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出現在藝博會上。到了快一周了,但我其實還沒有怎麼好好逛展會,我看展的速度很慢,徹底逛完,可能需要好幾天。


《S.2122》,2023-動態雕塑,四屏影像,拋光鋁金屬外殼
內部桃花心木框架,影像,聲音,非同質化代幣-圖源|厲蔚閣

這次的新作,動態雕塑《S.2122》,會緩慢旋轉,主題是關於未來主義風格的城市街區影像。

一棟鋼架結構的巨大建築,從海平面上升起,建築表面被綠植覆蓋,有的角落還長出了蘑菇。飛行器、海鳥圍着建築盤旋,而渺小的人類,穿梭在建築中。「S.2122」是我給這個街區起的代號。

為什麼背景是海洋?隨着氣候變化,未來,海平面會比今天高得多。

我想通過這件作品,傳達我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樂觀訊號:氣候變化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我不覺得人類會因此消失,而是會住進像這樣的未來社區里。

《S.2122》(局部)-每一個細節應該如何呈現,包括人物的走動,飛行物轉動的速度,甚至是一棵植物、花草,都是我有意設計、安排的。

有很多細節,比如在頂層的屏幕,你可以看到一段加速播放的我製作作品的錄屏。在高處,有縮小版的《人類一號》。在建築體中間,還穿插着我的「每一天」系列。

這件作品是可以不斷改變的,比如,我可以改變裡面晝夜更替、四季更迭的速度。

五年之後,我可能還會將水位往上升,讓居民變成在水底下生活的模式。

這是我對未來的一個預測,100年後,人們不會住在糟糕的、反烏托邦式的未來空間,但生活狀態,確實會變得跟現在完全不同。



不同季節下的場景

和《人類一號》一樣,這件作品也運用了投影映射(projection mapping)技術,就是那種你在大樓外牆看到的,打造出裸眼3D效果的科技。

數字藝術在電腦發明沒多久就誕生了,但一直以來,數字藝術都是通過編寫的程序而生成,但我並沒有為這件作品編寫程序,我用的是一款叫Blender的強大軟件,用已有的3D模型來進行組合。每個元素都是我手動添加的。

大部分傳統的當代藝術家,是不太會去使用這些軟件工具的。而且,如果你不是一個「數字原住民」,你很可能不知道怎麼實現這些效果。


《天堂/地獄》,2023-動態雕塑,八屏影像,拋光鋁金屬外殼
內部鋁製框架,非同質化代幣-圖源|厲蔚閣

《天堂/地獄》,體積稍小一些,我運用了當下所有人都在談論的AI生成技術。兩個方形盒子上下堆疊,朝着相反的方向旋轉。上層展示「天堂」,下層是「地獄」,兩組畫面都處在不斷變化中。

我想探討的是,在現階段,AI是如何想象天堂和地獄的?

AI被「餵」了互聯網上將近五十億張圖片,才能「理解」這是什麼;學習了過去人們創造的藝術作品,才能進行再創作。目前,AI只是一種更加強大的「智能」,還不具有真正的智慧。

我特意挑選了更加古典的畫面內容來讓AI學習、呈現,把畫面放在特別有未來感的裝置里,我對這種衝突感,非常着迷。


「天堂」與「地獄」處在不斷變換中

在《人類一號》之前,我就嘗試過為NFT,製作一些呈現在二維小屏幕上的作品。而《人類一號》,是我第一次嘗試做大型的動態實體作品,數字藝術和實體雕塑兩個部分,如果相互割裂了來看,作品都將不能成立。

為什麼數字藝術不能有實體形式?

最糟糕的藝術呈現形式,就是像現在這樣,大家都盯着小小的手機屏幕,「嘿,這是我的作品」,伴隨着彈出來的各種短信、軟件提醒。

04.「20年前開始到現在,我都不是為了賺錢而創作」



在香港逗留期間,受到城市街景啟發的「每一天」

你問我,兩年前的那次拍賣以後,還在創作「每一天」系列嗎?

是的,我每天都還在創作。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我的「每一天」系列都是當天創作的,從沒有延期過,也不會提前準備庫存。

即使是我出遠門了,我也會帶着電腦,等回到酒店創作一張作品。這樣,我的作品就能反映那幾天所關注的事,比如最近這幾張,都是受到香港期間的經歷、參與巴塞爾藝博會的啟發而創作的。

從我目前的觀察,我覺得這裡的人們對數字藝術的態度更加開放,而在其他地方,其實我還是聽到了很多反對的聲音。


2021年6月,Beeple在拍賣後的新動向出現在媒體報導中

那次線上拍賣後,我確實賣掉了那些以太幣 (加密貨幣的一種) ,為此惹怒了一些人。我其實還是相信以太幣的價值的,後來我又買入了一定比例,還持續持有中。

我想強調的是,這個事情其實和我的創作聯繫並不大。我關注的是數字藝術,而不是虛擬貨幣。

人們說我做作品只是為了賺錢,而實際上,從20年前開始,我都不是為了賺錢而創作。我花時間完成了一件作品後,會將它們免費分享出來。那次拍賣也只是從100美元起拍,沒有什麼底價,它的過程也不是我可以左右的。


Beeple的作品非常受小朋友們喜歡

儘管那次拍賣以後,人們總是將我的名字和NFT聯繫在一起。這也可以理解,但我更情願,他們將我和數字藝術聯繫在一起。

的確,我有很多作品圍繞NFT技術進行創作。未來,我也有一些創意,會將NFT作為作品的媒介來使用,將其融合為作品本身的一部分。但我並不是一個深耕加密貨幣的人,我只是在那次拍賣前的幾個月,才開始學習什麼是NFT。

在我看來,《每一天:前5000天》那件作品的收藏價值,是我花費了13年時間,每天堅持創作。

我一開始是受到當代藝術家湯姆·賈德(Tom Judd)的啟發,他當時創作了一整年。而很少人知道,我的這個系列也啟發了許多數字藝術家,去創作他們的「每一天」系列。

隨着時間流逝,人們會明白這一點的。


3月初剛開幕的Beeple工作室

今年,我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準備我自己的工作室Beeple Studio,不但有用於辦公、創作的工作室空間,還有數字藝術作品的展示區,配備了投影和屏幕的體驗空間,我想在那裡展示我的作品,還有其他數字藝術家的作品。

另外,AI確實是很有趣的工具,最近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我希望將來能將它用在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人類一號》

我也會繼續創作《人類一號》,那會是個持續終生的項目。今年是「兔」年,我特別在背景里添加了兔子圖案。

這件作品的收藏者還建議我,可以加上作品曾經展出的地點,這是個很棒的主意,在它今年4月底結束在M+的展出後,我會為它加上M+的logo。

在我看來,這也是藝術未來的一個方向:更多的作品會不斷地變化、演變,而不是靜態的,這在過去100年,是不曾有過的。

-[部分圖片來源:厲蔚閣、Beeple官網/來源:一條/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