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衝擊就業,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從ChatGPT到GPT-4,人們也對人工智能(AI)的革命性力量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而在關於GPT技術的討論中,有一個受到特別多關注的問題,那就是:ChatGPT會如何影響就業?事實上,從人工智能誕生到今天,人類一直在擔憂的一件事,就是人工智能是否會衝擊就業。這個答案顯然是一定的,只是ChatGPT誕生,讓這個擔憂又進一步放大了。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人工智能的突破意味着各種工作崗位岌岌可危,技術性失業的威脅迫在眉睫。近日,OpenAI發布了GPT技術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報告,指出GPT技術或將顛覆美國19%工作,部分高薪崗位影響更大。只是,在這場機器換人的浪潮中,誰會是贏家?誰又會被淘汰?
ChatGPT可能影響80%的工作崗位
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從機械織布機到內燃機,再到第一台計算機,新技術出現總是引起人們對於被機器取代的恐慌。在1820年至1913年的兩次工業革命期間,僱傭於農業部門的美國勞動力份額從70%下降到27.5%,目前不到2%。
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美國研究機構2016年12月發布報告稱,未來10到20年內,因人工智能技術而被替代的就業崗位數量將由當時的9%上升到47%。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則顯示,預計到2055年,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將取代全球49%的工作,其中印度和中國受影響可能會最大,其中,中國具備自動化潛力的工作內容達到51%,這將對相當於3.94億全職人力工作產生衝擊。
如果說,過去人們對人工智能代替就業的擔憂還只是擔憂,那麼現在,在ChatGPT的衝擊下,人們的擔憂卻真正成為了現實。其實,在ChatGPT發布不久後,聯合國貿發組織(UNCTAD)官網就刊登了相關文章《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如何影響工作就業》,文章稱:「與大多數影響工作場所的技術革命一樣,聊天機器人有可能帶來贏家和輸家,並將影響藍領和白領工人。」
3月20日,OpenAI 研究人員提交的一篇相關報告則進一步引發了人們的討論。具體來看,OpenAI 根據人員職業與 GPT 能力的對應程度來進行評估,研究結果表明,ChatGPT和使用該程序構建的未來應用可能影響美國大約 19% 的工作崗位,和他們至少 50% 的工作任務。與此同時,80% 的美國勞動力至少有 10% 的工作任務在某種程度上將受到 ChatGPT 的影響。
其中,嚴重依賴科學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角色與受影響度呈負相關,而編程和寫作技能與受大型語言模型(LLM)影響度呈正相關。受影響最大的職業包括口譯員和筆譯員、詩人、詞作者、公關人士、作家、數學家、報稅員、區塊鏈工程師、會計師和審計師,以及記者。
這份報告還按行業細分了ChatGPT的影響。包括數據處理託管、出版業和證券商品合約在內的行業最有可能受顛覆。相比之下,以體力勞動著稱的行業,食品服務、林業和伐木業、社會援助和食品製造業,受到的潛在影響最小。
通過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像 GPT-4 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帶來的影響可能是普遍的。隨着時間的推移,LLM 的能力不斷提高,即使現在研究人員停止對新模型能力的開發,但它們帶來日益增長的經濟效應也會持續增長。該研究還發現,如果考慮到互補技術的發展,LLM 的潛在影響將顯著擴大。這也恰恰說明了 GPT 正變得越來越通用。
不過,這項研究也有局限。研究人員承認,試圖通過使用簡單的標籤描述工作任務來總結每個職業,可能延續了每個職業的固有偏見。並且,這項研究也排除了 ChatGPT 的缺點,目前,GPT依然有所不足,GPT可能犯明顯的錯誤,包括編造信息,這使得人類有必要監督其工作。因為,在真實職場中,只要有出錯的可能性,ChatGPT 就無法獨立完成任務。
高薪反而受影響更大?
面對AI對就業的衝擊,人們往往認為,最先受到影響的,會是藍領階層,但OpenAI的研究卻提出了不同的結論。OpenAI的研究認為,ChatGPT對就業的影響涵蓋所有工資水平,而高收入工作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
OpenAI 引入了一個概念——暴露(Exposure)。「暴露」的衡量標準是,使用 ChatGPT 或相關工具,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能否減少完成工作的時間。
具體來說,「暴露」分為以下三個等級:第一個等級就是沒有暴露。第二個等級為直接暴露,是指僅使用大型語言模型可以將時間至少減少 50%。第三個等級為間接暴露,即單獨使用大型語言模型無法達到效果,但在它的基礎上開發的額外軟件,可以將時間至少減少 50%。
其中,在GPT-4 標註的完全暴露的職業里,有數學家、會計與審計、新聞從業者、臨床數據助理、法律秘書和行政助理、氣候變化政策分析師等。實際上,這些職業正是所謂的「白領」,而之所以收入越高,越可能受到影響,部分原因在於,這部分人群更可能接觸和需要使用ChatGPT和相關工具。
比如,對於技術工作來說,ChatGPT 等先進技術可以比人類更快地生成代碼,這意味着未來可以用更少的員工完成一項工作。要知道,許多代碼具備複製性和通用性,這些可複製、可通用的代碼都能由ChatGPT所完成。ChatGPT 製造商OpenAI等科技公司已經在考慮用人工智能取代軟件工程師。
再比如法律行業。與媒體行業從業者一樣,法律行業工作者需要綜合所學內容消化大量信息,然後通過撰寫法律摘要或意見使內容易於理解。這些數據本質上是非常結構化的,這也正是ChatGPT的擅長所在。從技術層面來看,只要我們給ChatGPT開發足夠的法律資料庫,以及過往的訴訟案例,ChatGPT就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掌握這些知識,並且其專業度可以超越法律領域的專業人士。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暴露」不等於「被取代」。它就像「影響」一樣,是個中性詞。比如,數學家的暴露程度達到 100% 這項,不代表數學家就會被取代了。ChatGPT 或許能為某些環節節省時間,但不會讓全流程自動化。比如,數學家陶哲軒就多種 AI 工具融入了自己的工作流,在他看來,傳統的計算機軟件就像是標準函數,AI 工具更像是概率函數,後者要比前者更加靈活。
這也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對於人類社會的就業衝擊遠比我們曾經想得廣泛。只不過,在會計、金融、教育、醫療等各行業,人工智能並不是完全替代這些工種,而是改變過去人們的工作模式,由人類負責對技能性、創造性、靈活性要求比較高的部分,機器則利用其在速度、準確性、持續性等方面的優勢來負責重複性的工作。
可以預見,在ChatGPT的浪潮下,未來,在高端研發等少數前沿創新領域,仍然會延續對高技能勞動力的就業選擇偏好。這也會導致在高技能與中低技能勞動力就業中出現明顯極化趨勢:對高技能勞動力,尤其是創造力與創新力領域的就業需求將會顯著提升;加劇了通用生產領域中低技能勞動力的去技能化趨勢。
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可以確定的是,ChatGPT及其未來的迭代一定會撼動當前人們的工作方式。那麼,在這場ChatGPT的衝擊中,誰會是贏家?誰又會被淘汰?要知道,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的不僅是一個或某幾個行業的變化,而是整個經濟社會生產方式、消費模式等的深刻變革,並進一步對就業產生巨大影響。
ChatGPT橫空問世,讓我們看到不是只有人類才有智能,未來,一切只會規律性、規則性工作的人必將逐步淘汰,而需要創造性和人類思維的工作將會得到提升。人工智能不一定讓你失業,但會用人工智能的人一定會讓你失業。
同時,GPT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勞動力市場的不平等問題,高技能和高薪工作者可能受益於GPT的使用,而低技能和低薪工作者可能會面臨失業的風險。GPT的出現還可能會引起社會穩定的問題,比如,可能會出現失業和職業不確定性等問題,從而引發社會不滿。
因此,面對ChatGPT的就業衝擊,一方面,是要積極應對ChatGPT對就業帶來的中短期或局部挑戰,需要制定針對性措施,緩衝ChatGPT對就業的負面影響。比如,把握ChatGPT帶來的新一輪產業發展機遇,壯大ChatGPT新興產業,藉助GPT技術在相關領域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充分發揮GPT對就業的積極帶動作用。
如何應對人工智能的社會問題,需要的是市場的創造性。只有合適的教育機制,激勵機制,合適的人才,才能對沖ChatGPT帶來就業市場的巨大衝擊。事實上,ChatGPT究竟消滅多少、創造多少、造出什麼新工作,不是完全技術決定的,制度也有決定性的作用。在技術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究竟有多大能力、能否靈活地幫助個人和企業創造性地開創出新的工作機會,這都是由制度決定的。
比如,失去工作的人,他的能力能否轉換?如何幫助他們轉換能力?這些也是制度需要考慮的問題。政府要足夠支持建立非政府組織,為丟掉工作的人提供訓練,幫助他們適應工作要求的變化。
另一方面,ChatGPT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不要做工具人,而要做駕馭工具的人。說到底,AI取代人類社會大部分的工作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是當萬物數據化之後,數據就讓信息與決策變得有規律與有跡可循。而基於數據與信息的決策本身就是AI的強項,正如汽車取代馬車的時代來臨一樣,更有效率的AI取代人類社會的大部分工作也是技術推動的必然。
面對這樣一個即將到來的人機協同的必然時代,在應對人工智能衝擊就業上,每個人都應該以更開闊的視野、更多維的方法、更有效的策略提前做好充分準備來回應挑戰。
從工業革命到個人電腦,更高效工具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個在這個時代,人和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善於使用工具。現在,新的工具已經到來。-(鈦媒體/文:根新未來*作者: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