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大爆發:全硅谷的投資人都奔往這個方向
[在國內,AIGC的創業和投資同樣火熱。綠洲資本創始合伙人張津劍對第一財經表示,有大量的創業公司在往這個方向湧入。在過去三周時間,綠洲的團隊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一天要看接近20個項目]
ChatGPT可以說是近十年來AI領域最轟動的突破,不僅影響了科技圈,也輻射到了創投圈。創業者紛紛撲向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生成內容)方向,投資人也開始忙起來了。
在近期一些論壇和採訪中,第一財經感受到,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大家激動、緊迫且焦慮,擔心慢一步就落後於時代,錯失最大的機遇。
「全硅谷的投資人、創業者都在往這個方向發展了。」CSDN創始人、極客幫創投創始合伙人蔣濤在人工智能大會先鋒會(GAIDC)上表示,ChatGPT的公布,給行業帶來極大的震撼,已經在做對話機器人的團隊,大家聚在一起都在討論,原來做的應用和方式好像都應該被調整。
在國內,AIGC的創業和投資同樣火熱。綠洲資本創始合伙人張津劍對第一財經表示,有大量的創業公司在往這個方向湧入。在過去三周時間,綠洲的團隊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一天要看接近20個項目。
在GAIDC上,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NLP的負責人張家興提到,自己也是在這一波ChatGPT創業大潮裡邊準備入局的一個人。
「過去的十年Deep Understanding這條道路已經走到比較成熟了,亟待出現一個新的方向,這值得所有做AI,尤其是做自然語言的人投入進去,」看到這樣一個機會,張家興終於找到一個新的方向,「我是感覺非常興奮,終於又有可以探索的、非常exciting的一個點。」
「一天看20個項目」
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很多早已跑在趨勢前面,在ChatGPT火之前,就已經有不少人在關注AIGC趨勢。
「從去年開始,我們就一直在關注這件事情的變化,去年也投資了一些團隊,這裡面有很多新機會。」張津劍表示,綠洲資本可以說是國內在這個方向投資最激進的機構之一。
現在,綠洲資本的團隊一天要看接近20個項目,過去三周時間,每天可能只能睡四五個小時。「因為會排得太滿了,」張津劍對第一財經表示,自己看到了大量優秀的公司,「目前一周會有三至五個項目進入到更密切的跟進階段,綠洲資本在這個方向已經有四五家公司進入到投資的狀態。」
在這一波創業浪潮里,據張津劍觀察,創業者里有許多優秀的中國學者、產業里的創業者,有過去做SaaS、做軟件的,或者以往做AI的往這個方向轉型,也有一些創業者回國奔向這個方向。
千帆競發的AIGC創業現象,讓投資人也感到期待,「感覺會湧現出一批有價值的公司」。
雖然有的創業團隊還在很早期的階段,但也有不少走在前列的公司已完成天使輪甚至A輪融資。
3月1日,銜遠科技宣布已經完成數億元天使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經緯創投跟投。公開消息顯示,銜遠科技自主研發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多輪交互的人機協同,打造了多輪對話ProductGPT,團隊來自一線互聯網和科技企業。
在2月28日,AI圖像生成平台Tiamat也宣布完成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由DCM和綠洲資本聯合領投。Tiamat成立於2021年,是國內較早做AI作畫的平台,自研的MorpherVLM是國內首個基於概念融合範式提出的近百億級跨模態生成模型,與海外技術節點、開源社區保持同頻。
Tiamat創作生成的圖
在2022年10月,Tiamat已完成數百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DCM。作為創業浪潮中的一員,Tiamat創始人兼CEO青柑觀察到,在2022年8月到9月,就有AIGC公司大批量湧現。
有兩個事件推動了AIGC的創業趨勢,青柑對第一財經表示,一是SD(Stable Diffusion)模型的開源,使得很多公司可以不通過訓練而直接接入模型,降低了創業門檻。此外SD帶來的AI作畫熱潮,當時引起了或許僅次於ChatGPT的討論度,吸引了不少的創業者布局。
在上述基礎上,ChatGPT的出現將AIGC的浪潮推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加速了這一創業趨勢。
紅杉中國的董事總經理翟佳在GAIDC上提到,紅杉很早已經關注到生成式AI和AIGC的投資領域。在去年9月,隨着美國一些開源模型的進步,從圖像、聲音開始,美國出現了不少快速增長的公司,現在都已經是獨角獸企業,估值到了幾十億美元,都是從去年開始爆發的。
但ChatGPT更進一步,「這次我們確實感覺到,AI又往前跑了幾百米,最後剩幾十米,離我們真正期待的能體現AI能力的這個點可能是越來越近了,所以大家空前地感到很興奮。」翟佳說。
百花齊放
在創業者紛紛入局AIGC的趨勢下,創業方向是否會有很多雷同?張津劍並不這麼認為,他對第一財經解釋,不同項目之間的區別很大,每個人找的場景也不一樣,有的做視頻,有的做圖像,有的做文字,而創業者的一些想法也相差很大。
Tiamat聯合創始人Eric提到,現在的AI技術像此前的影像技術,到了一個關鍵的技術節點後會有一些不同的流向。在不同的用戶興趣背後,不同的技術在不同的流向里都有細分市場,而技術節點後的市場空間會非常廣闊,每個賽道都有可能催生非常大的公司。
翟佳認為,這一次的AI浪潮背後,有一整條AI產業鏈的機會,從最底層的支撐訓練的計算芯片,到AI的訓練框架、數據的獲取和整理、數據的使用等,這是很大一片待開發的沃土。
從應用的角度,投資機會可以被分成C端和B端的應用。在每一次技術革命到來之時,C端應用都有重新被塑造的機會。在AI時代,翟佳認為,將會誕生服務於衣食住行的新應用,包括購物的需求、出行的方式、獲取知識的方式、交流的方式,做應用的公司將會有很大的機會。
而在B端,基於新的AI技術,每一個具體細分的行業里也有很多機會值得挖掘。翟佳以教育行業為例,認為未來AI可以提供「全科老師」的服務。現在的教育是老師分科,但未來五年、六年以後的小朋友可以直接和ChatGPT對話,獲取知識的效率會完全不一樣。
Stability AI技術產品總監鄭屹州提到了電商領域的案例,「在小商家做商品圖的時候,拍照效果可能並不好,但基於生成模型和技術,將商品圖摳出來,生成模型和背景,通過渲染讓商品變得更好看,實現比較好的商業效果,這樣的應用最近已經可以看到。」
作為投資人,張津劍將觀察到的AI機會分為兩個板塊,一是大模型,一是應用層。應用層通過AIGC的方式去解決視頻、音頻、圖像、文字的處理,甚至包括過去的低代碼平台。通過AIGC替代人的部分,已經有很多的創新,可以說是百花齊放。
在上述兩個板塊綠洲資本都在積極地尋找機會,也有自己的判斷門檻,「做的事情有沒有價值,人是不是一個好的創業者,人和事情是否匹配。」
對於中國的大模型,張津劍看重創始人本身的學術能力、吸引人才的能力,以及組織的能力。大模型投入成本很高,因此組織內外部資源的能力也很重要。對於大模型而言,工程能力同樣重要,這點往往被創業者低估。對於偏應用層的中小優化的模型,團隊會看重創業者對場景的理解,以及核心數據的收集積累。
張津劍認為,對於很多中小規模的創業團隊而言,更多的機會在應用層,而基礎設施更多的是高校學者、大廠,以及一些非常有經驗的創業者去生根。
綠洲資本近期完成了對Tiamat的A輪投資,背後就是青柑領導的AI作畫應用層的創業團隊。「他們在技術上有一定的領先性,創始人也很年輕,學習能力也很強,同時這個技術中美之間的差異較小,他們利用這個技術結合中國的審美有一些迭代和創新。」這是張津劍決定投資Tiamat的考慮。
在採訪中,青柑對第一財經表示,從創業開始,Tiamat就在自研圖像模型,自己訓練、優化和迭代,相比其他用國外開源模型的團隊,對於生成內容的精準性和把控力會更強。目前Tiamat是國內AI圖像領域商業化方面跑得最快的,青柑表示,在去年 Q4 Tiamat已經有幾百萬元的合同訂單。
這是全新的一波人工智能投資浪潮,張津劍認為,AI底層的框架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看到的是2D圖像和文字,接下來可能有一些3D以及其他的內容。」
在新浪潮下,投資人也在不斷學習、豐富認知,為了理解創業者在做一個什麼樣的事情、有多大的價值,張津劍表示,團隊已經在跟國內頂級的學者教授去交流學習,目前已經聊得差不多了,另外加上過去十幾年在互聯網領域的投資經驗,今天也更能夠理解一個好的創業者的畫像是什麼樣的。
科技領域的投資人最期待的就是科技的革命,對於現在AI發生的變化,從業者是興奮且期待的。「AIGC的發展仍然有很多不確定性,但給大家指明了一個方向,文明的進步又看到了希望。」張津劍說。-第一財經-
*微軟、英偉達爭相推出企業級大模型雲服務*
3月3日,在2023微軟Azure中國年度技術峰會上,微軟首次面向企業推出了Azure Open AI雲服務,藉助該平台,企業用戶可以發掘大規模AI與商業場景結合的潛力。
自OpenAI推出ChatGPT大模型以來,已經能夠實現輔助寫作、編寫代碼、圖片和視頻生成、解讀數據洞察、加速科學研究等眾多能力,在互聯網、遊戲、金融、零售、醫藥、自動駕駛、智能製造領域擁有着廣闊的應用前景。
支持企業通過AI雲平台開發應用
微軟公司副總裁、微軟大中華區首席運營官康容在上海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Azure Open AI的新突破在於,它訓練的數據量遠遠超過微軟及其他廠商過去的所有的數據量,現在微軟把企業級的模型部署到Azure上,企業能基於這一大規模AI模型開發自己的應用,打造自己專屬的業務創新解決方案以及應用落地。」
康容還稱,微軟智能雲Azure具備AI超級計算機大規模縱向擴展和橫向擴展的能力。微軟一直在持續加大雲基礎設施、數據智能與雲原生創新等方面的投入。
卡爾蔡司(上海)數字化創新中心負責人李沛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期待基於微軟Azure Open AI大模型,搭建蔡司自己的解決方案,深入探究更多光學領域創新技術,形成差異化的競爭。「企業的未來一定是數據驅動而非功能驅動,這一點在蔡司的醫療技術及工業質量解決方案領域已經有所顯現。」李沛昌說道。
埃森哲大中華區企業技術創新事業部董事總經理蕭兆琳表示:「在中國,企業間數字化成熟度分水嶺已經顯現,雲技術作為構建數字化底座的重要推動力量,為規模化創新和全新商業模式奠定了基礎,並能加速數字化能力在各行業、各場景的應用,推進企業開展靈活的轉型。」
上周,英偉達在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宣布推出雲服務,將直接面向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企業可以通過租用的方式,基於英偉達的雲端技術開發自己的生成式AI服務。據介紹,這些服務可以幫助企業創建文本、圖像和其他形式的數據。
英偉達將這項新的雲服務稱為當今AI系統的「操作系統」。作為微軟、谷歌等雲巨頭的主要供應商,英偉達表示,將與主要的雲服務提供商合作,向企業提供這種服務。
AI大模型雲化是趨勢
在英偉達CEO黃仁勛看來,人工智能尚未在企業中廣泛部署,通過將英偉達的技術託管在雲端,從基礎設施到操作系統軟件,再到預訓練模型,可以加速推動企業採用生成式AI,讓更多企業可以用得起AI大模型的能力。
黃仁勛還表示,英偉達提供的價值是將原來需要投入10億美元運行CPU的數據中心縮減為僅用1億美元就能搞定的數據中心,現在將該數據中心放在雲端共享,意味着可以由100家公司來分擔這一成本,因此每家公司支付的實際上是非常少的費用。「現在企業可以花一兩千萬來構建一個類似GPT的大型語言模型,這是可以支付得起的。」黃仁勛表示。
使用AI大模型的成本問題是擺在企業用戶面前的最大挑戰。以OpenAI的ChatGPT為例,完成單次模型訓練大約需要一個月時間和上千萬美金的投入。「英偉達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就是通過幾家大的雲來推廣英偉達的AI,這樣能夠節約成本,分享利益。」研究機構Gartner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藉助英偉達新的商業模式,未來客戶將能夠在他們的私有空間中使用部署了英偉達人工智能計算能力的公有雲。英偉達將於本月舉行的GTC技術峰會上公布更多細節。
針對英偉達計劃推出的新業務以及如何看待雲端租賃共享數據中心的模式,康容沒有向第一財經記者直接發表評論,不過他表示:「很明顯,大家都看到了AI大模型帶來的企業級服務的機會。「他認為,多雲模式正在發生,這是不爭的事實。
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產業鏈上來看,英偉達與雲廠商是明確的上下游關係,不存在競爭,但云服務是大模型發展的必然趨勢。
「由於大模型對算力、數據消耗高,確實雲服務會更合適。」IDC中國研究總監盧言霞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基於大模型,可以對過去幾年建設的AI應用進行升級,這都是大模型雲服務的市場空間所在。所以我們確實能看見雲廠商都在推出大模型雲服務,當然,該類服務也能為雲廠提高Iaas層收入,這一點對他們也很重要。」-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