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為何昏昏沉沉?大腦:是我在發送警告
感覺腦袋又昏又沉,迷迷糊糊不清醒?
有這樣狀態的你,如果是因為沒睡好,那可得注意了:
大腦在向你發送警告信號,「腦子裡垃圾太多了」。
在央視新聞的最新採訪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把原因點了出來:
只有睡眠,才能把大腦屏障中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代謝掉。
△圖源@央視新聞
以及,通過睡眠能調整白天的血糖、血壓,從而讓你和頭昏腦脹說拜拜。
睡眠改善代謝健康
要知道,睡眠對血糖、血壓的穩定作用,是通過調整在白天處於興奮狀態的交感、副交感神經達成的。
Diabetologia(《糖尿病學》)雜誌上,馬爾默隆德大學糖尿病中心的Neli Tsereteli、Paul Franks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者們,發表了關於《標準化膳食條件下睡眠不足對血糖控制失調的影響》的研究。
為了研究「睡眠」(持續時間、效率和中點)和「血糖」的關係,研究團隊招募了1102名18-65歲的總體健康志願者,進行為期14天的觀測研究。
其中,41%的志願者來自英國雙胞胎協會(Twins UK),包括了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
而「總體健康」的定義,為沒有癌症、抑鬱、飲食失調等9種疾病。
整個研究過程中,志願者的早餐食用的是標準化測試餐。
由於一天中的血糖不同,實驗排除了早餐以外的所有膳食,從而減少非睡眠相關的晝夜節律對血糖調節的影響。
餐食包含不同營養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和膳食纖維。
志願者們被要求禁食8小時,期間只能喝水,然後只能吃標準化測試早餐,並且需要在10分鐘內全部吃光光。
血糖監測使用了血糖監測儀(CGM,標有 Abbott Freestyle Libre-CE),每15分鐘採集一次樣本數據。
睡眠監測由一個帶有三軸加速度計的腕帶設備完成,同時兼具活動監測的作用。
為了解釋餐後血糖反應的個體獨特性/變化(個體間變異性)和重複測量產生的協方差結構,研究人員使用線性混合效應對數據進行建模。
研究發現,睡眠時長與餐後血糖反應之間,在統計學上沒有顯著相關性,但考慮到早餐含有的營養成分,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相互作用。
睡得越長,吃的早餐含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早餐後的血糖會較低,控制得更穩定。
研究團隊還發現了睡眠效率(睡眠時間與睡眠總時間的比率)與血糖控制之間有重要聯繫。
睡眠效率低,表明沒睡好,第二天的血糖控制就與早餐吃啥沒有關係了。
反過來說,就是如果一個人睡得越好,第二天的早餐後血糖值就越穩定、越正常。
但要注意的是,睡眠這事兒也講求過猶不及。如果睡太久睡太沉,睡眠效率超過正常水平時,這些人的餐後血糖會比正常值更低。
此外,研究人員還觀察到一種人內效應。
具體而言,就是志願者們起床吃了高碳水或高脂肪早餐後,當天會睡得比平時更長,這也導致再次日的早餐後血糖降低。
這項研究表明,睡眠能夠改善早餐後的血糖水平。
也就是說,睡眠可作為一個可干預的非藥物治療靶點,用於改善代謝健康。
總體而言,結論如下:
睡眠效率低,會使得次日早餐後血糖更高;
晚上睡得太多,會導致次日早餐後血糖低於正常值。
網友:好害怕,但今天的夜還要熬
那麼,血糖過高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如果血糖只是短暫地高了一下,比如一次性進食大量的糖類,一般沒什麼大問題,片刻過後,血糖水平會逐漸恢復正常。
但假使血糖長期偏高,全身組織器官會受損,並伴隨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如糖尿病、抵抗力下降、神經病變、心腦血管疾病等。
尤其要關注的是,在血糖高時,腦細胞會因脫水造成腦功能受損,進而給人帶來新聞里所說的頭暈、昏沉等感受。
看了陸林院長的講解,不少網友紛紛露出了害怕的神色,晚上九點不到就(嘴裡說着)熄燈睡覺了:還是身體重要啊! 先睡了!
當然,也有人做「道理我都懂但我不聽」的孤勇者:嚇死了! 今晚這個夜我還熬!
那個,看了這篇文章,今兒晚上你會早睡嗎?-(衡宇發自:凹非寺*量子位公眾號:QbitAI/來源:量子位)
參考鏈接:
[1]https://weibo.com/2656274875/M9y9sA7TG?type=comment
[2]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845532/
[3]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125-021-05608-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