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三尺,渡己一生!
人要常懷一顆慈悲善良的心,勤儉持家,待人接物則需謙虛忍讓。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一讓,沒什麼大不了;不計較,自己的心也舒服點兒。
讓人三尺又何妨,渡己一生福無量!
01.讓小人,是智慧
弘一大師說:「我不能從外表判斷一個人。但我知道,做事情願吃虧的就是君子,處處愛占便宜的就是小人。「
大樹從不跟雜草爭高低,君子也不會跟小人論是非。遇到小人,你且遠他、避他、讓他,何必跟一個跳梁小丑一般見識。
寺里有個一空小沙彌下山去挑水,遇到一個送信的趕路人。
這個人很喜歡惹事生非,他看見有個小和尚在挑水,就存心想戲弄一下。
他跑上前對一空說:「小師傅,我趕路口渴了,想討口水喝。」
出家人樂善好施,一空放下水桶,正想拿勺子給他舀水,這個路人卻直接把髒兮兮的手伸進水桶里,捧了水來喝。這下把整桶水都弄髒了。
一空沒法子,只好把水倒掉,重新去井裡提了一桶水。
但是這個路人並沒有走,他看到一空重新回來了,又說:「小師傅,我因為趕路出了一身汗,想借你的水洗把臉。」
說完自顧自把水桶里的水當洗臉水用了起來。
聰明的一空看出了這個人是故意戲弄他,但一空並沒有生氣,反而忍讓他,任他糟蹋桶里的水。
這次一空慢悠悠地擔着水回到路上,那個趕路人果然還在。
這回輪到路人不解了,問:「小師傅,我幾次把你的水弄髒了,你一點都不生氣嗎?」
一空笑着說:「我挑水本來就是給人洗漱給人喝的,倒是施主你,再不趕路的話,你手裡的信就該送遲啦。」
路人突然想起自己的事還沒辦,白白浪費了時間,氣急敗壞地邊跑邊罵這個狡猾的小和尚。
無相頌說:「讓則尊卑有序,忍則眾惡無喧。」
小人就愛沒事找事,有時候讓一讓小人,不是懦弱,而是犯不着跟這樣的人計較,不回應就是最好的回應。
讓一個喋喋不休的人閉嘴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去理他。
讓是什麼?不計較,笑一笑,沒必要在小事上起衝突。不拆穿,不說透,天有眼人有心,誰是君子誰是小人大家心裡都有數。
遇到小人讓一讓,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02.讓友人,是共贏
有首忍辱歌這樣唱:「退後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沒煩惱。」
學會退讓是一種福德,尤其是和朋友之間,相互寬容才能一起成就事業。
佛祖的大弟子舍利弗就是一個懂得謙讓的人。
一次佛陀和弟子們外出布施回到住所,很晚了,弟子們都爭着搶打坐睡覺的位子。
舍利弗原來的睡席也被比丘們占了。
他並沒有跟比丘們一樣去搶別人的地方,而是自己一個人走到屋外的大樹下靜坐了一晚。
第二天,弟子們發現舍利弗在屋外靜坐,心裡都非常慚愧。
從此眾弟子們再也不互相爭搶地盤,反而互相謙讓,最終一起把佛法發揚光大。
佛說:「先人後己,忍讓慈悲。」
朋友之間,遇事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要成就自己,先成就朋友。好的朋友往往是相互搭台,彼此成就的。
占人好處難長久,禍福與共才叫朋友。堅固的情誼,都是讓出來的,良好的關係,,都是用真誠換的。
朋友之間就是要推心置腹,在事業上一起努力,在生活中相互謙讓,才能互利共贏。
03.讓家人,是重情
俗話說:「親人之間多包容,有理也須讓三分。」
社會是講理的場所,家庭是說情的港灣。家庭鬧矛盾了,先不說有理沒理,各讓一步,才是重情重家的表現。
一對中年夫妻總是因為各種事情爭吵,丈夫很氣惱,向高僧請教怎麼才能自己的婆娘閉嘴。
這個男人說:「我每天辛苦工作回來,就想回到家好好休息一下。妻子卻總是因為雞毛蒜皮的事和我拌嘴。要麼說我回到家啥事不干就知道躺沙發,要麼就讓我給她買鹽打醬油。」
高僧告訴他:「那你可以試着去聽聽老婆的嘮叨,幫她跑跑腿。」
男子說:「我掙錢養家累啊,我的妻子還不能好好給我做頓飯,能不吵嗎?妻子一點也不體貼我。」
高僧回答:「家庭是比誰付出更多的地方,不妨自己先退一步,多付出一點。讓妻子不嘮叨的最好方法是做到讓她不好意思跟你嘮叨。」
這個中年男子按着大師的方法去善待妻子,夫妻間果然更加和睦了。
淨土法門講:「忍讓不是吃虧,而是無窮的樂趣。」
這句話用在家庭裡面正合適,對家人多忍讓,讓親人占點便宜,能算吃虧嗎?當然不算。看着親人抱怨少了,開心多了,自己也會開心快樂。
都說吃虧是福,為了自己的家人,付出再多,吃虧再多,也是心甘情願。不對自己的家人好,對誰好呀?
佛說:「去除我慢修德行,低頭謙下卑作門。一句彌陀常常念,厚德載物利眾生。」
人不能有傲慢的心,常懷謙卑,多做善事,渡人也是渡己。
現在吃些虧,以後的路好走些;現在受些累,以後的擔子輕一些;現在上點當,以後遇事也明白些。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忍讓不是讓自己忍氣吞聲,憋一肚子火。
人要有正氣,原則性的問題絕對不能讓,原則之外,小事上能讓就讓,這才是真正的懂得忍讓。
忍讓有度。心中的三尺良心地,一寸不讓;心外的三尺是非地,讓人又有何妨!
-(來源:品讀時刻/作者:雲谷禪師*日行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