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Matter到底是蜜糖還是砒霜?

2022120610:20



如果大家有用過智能家居,一定對智能家居的便利與煩瑣深有體會。我知道,便利和煩瑣本應是一組反義詞,但對智能家居來說,每一個智能家居硬件都算得上是便利和煩瑣的矛盾共同體。

舉個例子,最常見的智能家居硬件——空調伴侶,作為一個集成了智能插座和紅外開關的設備,空調伴侶可以讓我們輕鬆地遠程控制空調開關,在到家之前自動打開空調,並在出門後自動關閉。這毫無疑問體現了智能家居的便利。與此同時,我還買了一個吸頂燈,在簡單設置後就可以根據手機的定位自動開關燈,這也挺方便的。

但如果我想把空調伴侶和智能吸頂燈綁定在一起,那智能家居煩瑣的一面就體現出來了。為了打通兩個不同的智能家居體系,我需要先準備一台舊電腦、部署一個軟路由、安裝好自製的Home Assistant系統,再根據每一個不同的智能硬件完成不同狀態下的指令,其工作量甚至和本科生的畢業設計無異。

當然了,你也可以直接購買同一個品牌或同一個生態內的智能家居硬件,比如打造全套米家或HomeKit智能家居。但在實際生活中,在同一個生態中湊齊高質量的產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時使用不同生態系統才是現階段智能家居生態的常態。

對於這種狀況,有人實在受不了了,於是在多個智能家居品牌的撮合下,Matter協議橫空出世。作為由谷歌、三星、蘋果等多家頭部企業聯合推出的智能家居互聯協議,Matter的目標是讓不同品牌的產品擺脫系統生態的限制,完成互通互聯。舉個例子,在通過Matter認證的情況下,你可以呼喚天貓精靈來打開美的空調,實現不同品牌設備相互協同工作。

但問題是,Matter真能解決智能家居行業碎片化的問題嗎?

操作通了,數據沒通

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介紹一下現階段智能家居生態的兩種方案,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這裡我用兩個大家相對來說更熟悉的平台來舉例。

第一種是以米家為代表的AIO一體式方案。在米家的智能家居方案中,智能硬件不需要獨立的App,可以在米家App中實現包括模式設置、固件升級等高級操作。這也是相對來說更「用戶友好型」的智能家居系統,畢竟用戶可以在同一個App內完成所有智能家居硬件的設置、調用甚至是系統更新,跨設備的聯動也相對來說更加簡單。

第二種則是以蘋果「家庭」為代表的HomeKit方案。在HomeKit方案中,智能硬件雖然可以添加到蘋果的家庭App中,但家庭App僅提供基本的功能,比如設備的開關或亮度、溫度的調節。當然了,蘋果自己的HomePod和AppleTV可以在家庭App中實現所有的操作,但對HomeKit生態中的第三方設備來說,除了HomeKit中給定的功能外,其餘的一切操作都需要在第三方硬件自己的App中實現。

比如小雷自己正在用某品牌空調伴侶,在蘋果的家庭App我只可以進行最簡單的工作模式和溫度設定,甚至連工作模式都只有製冷和制熱兩種可以選擇。諸如掃風除濕、自動定時等功能都需要進入到該空調伴侶自己的App中設置。至於設置空調品牌、固件更新等高級操作,品牌自己的App更是必不可少。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從表面上是因為HomeKit做得不夠詳細,很多第三方品牌的功能都沒有接入。但從根本來看,智能家居品牌不願意在健康App這種「上游App」中提供進階功能,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智能家居平台希望用戶用自己的App。

沒錯,Matter又繞回去了。

其實仔細一想就能發現Matter這個系統的「漏洞」——在Matter面世之前,各大智能家居平台都希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讓用戶都進入到自己的智能生態,而Matter出現就恰好給了智能硬件品牌一個爭奪主導權的機會。

Matter協議的出現讓智能家居硬件可以「跨品牌、跨生態」使用,但無論如何「跨生態」,用戶依舊需要一個「入口」作為人機交互的主界面。而這個人機交互的主界面,自然是品牌自己的App,也將是未來智能家居品牌爭奪的下一個中心。

為了保證用戶把自己的App當作入口,智能硬件品牌勢必會限制在其他品牌App可以使用的功能。就像對待蘋果的家庭App一樣,即使Matter允許用戶跨App控制智能硬件,品牌依舊會主動限制自己的硬件在第三方平台中可以實現的功能,想辦法將用戶留在自己的App與生態之中。

而Matter的「大一統」,也只會停留在立項之處的PPT和宣傳頁面上。

智能家居會成為下一個Android系統嗎?

從這個角度看,Matter和智能家居其實和曾經的Android系統非常相似。Android 4.X時代非常相似。在當時不同手機品牌為了將用戶停留在自己的生態內,推出了大量「第一方」軟件,試圖用品牌獨占的功能保住自己的用戶。

但由於Android是一個開放的操作系統,部分用戶選擇將這個品牌獨占的App移植到其他品牌的手機中。很顯然這種做法有違品牌最初的目的,因此在後續的系統版本中,品牌紛紛在自己的系統中埋下「依賴服務」,讓自己的App只能在自己的手機中正常工作,讓Android系統重新回歸碎片化。

Matter對智能家居生態來說其實也是同樣的情況:在Matter項目正式確立後,幾乎所有智能家居頭部玩家都在第一時間宣布加入Matter生態,並紛紛「首發」了支持Matter協議的智能家居網關。

但用戶只需要一個網關,如何確保用戶用的是自己的網關而不是讓自己的硬件成為其他品牌生態的「陪襯」呢?那當然是在智能硬件單品的軟件中人為加入障礙了。這也能從生態話語權的角度解釋為何今年各大智能家居品牌都在大力推廣觸屏開關和「智能屏」等設備——Matter協議看似了智能家居生態之間的差距,實則將所有玩家都放在了一個相同的「服務器」中,讓不同玩家重新「群雄割據」。

那麼在這場由Matter掀起的「門派混戰」中誰會是贏家呢?這個問題小雷實在說不準。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更加碎片化的智能家居生態和智能家居用戶毫無疑問是最大輸家。

平台化是智能家居的未來?

儘管Matter不能從根本上加爵智能家居碎片化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甚至讓問題變得更嚴重,但從另一個角度想,Matter的出現其實也給平台帶來了整合的機會。就像現在的HomeKit生態一樣,一個超級App配合各品牌自己的App這樣的做法其實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做法。

Matter的出現讓智能家居平台的頸枕剛回到2014年智能家居平台剛剛提出時的水平,而在市場競爭下,用戶會用「錢包投票」,選出智能家居行業中真正有用、好用的品牌,讓該品牌的App重新完成智能家居平台化的進程。但和現在的智能家居不同,在Matter協議的支持下,重新完成平台化的智能家居系統可以突破原本智能家居生態的限制,藉助通用的Matter協議在一定程度下控制其他智能家居生態硬件。

而越來越豐富的第三方智能家居生態也將推動智能家居平台自身的功能升級,用產品推動平台的功能更新,從而讓用戶享受到更完善的平台和更豐富的功能。

對現有的「智能家居秩序」來說,Matter顯然是一個攪局者,它意味着各智能家居品牌依靠生態所建立的「帝國」將被重新分配;但對用戶來說,Matter也意味着我們可以跳脫生態的限制,讓智能家居可以真正「集各家之長」。正因如此,哪個品牌能更快從「智能家電」轉型為「智能中樞」,也將決定了Matter生態接下來幾年的話語權。

但和現在不同的是,未來的我們不再需要因為平台的限制而在單一生態中挑選智能硬件,智能家居行業也將迎來更健康的發展。-(文:雷科技leitech/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