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應具備的「創富思維」,掌握三個關鍵因素,擺脫無效循環
人們常說「努力工作多賺錢,生活會越來越好。」「勤勞致富」……類似這樣的說法,誤導了多少人?
勤勞是美德,努力依然是品質,但這些真的能改變現狀實現階層的躍遷嗎?事實上,努力的人很多,也從來並不缺乏勤勞的人,又有多少人,真的實現了階層的躍遷。或者說,僅僅靠勤勞,或者是努力工作改變的?
客觀地講,月薪從三千到1萬,通過努力確實能夠達到,但是想從1萬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僅僅靠努力、勤奮這些根本不足以實現。
擁有「創富思維」,要比勤勞、努力更為重要。如果說,勤勞、努力等品質是戰術的話,那麼「創富思維」就是戰略。
就像某涼茶,最初的定位是藥用保健產品,年銷售額不到1億元,但後來調整的戰略,放棄藥用保健品的定位,將定位改為解決上火問題的產品,從而進入大眾消費市場,當年銷售額猛增至幾百億元。
這就說明,再好的銷售戰術,也無法替代戰略上的創富速度。那麼作為職場人,掌握「創富思維」,無疑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掌握以下3個關鍵因素,會在一個階段內,快速積累,讓自己變得更加值錢。
一、工作為了賺錢,但不全是為了賺錢
職場是成年人的世界,每個成年人都會用理性權衡利弊。總會以「值得不值得」來評價自己做的事情。
步入社會,會逐漸地感覺到生活的壓力,於是把「賺錢」當成了首要任務,工作就是為了賺錢,這個道理沒錯,但完全是為了賺錢,那就會失去很多。
曾經的「鐵飯碗」是一碗飯吃到底,而現在「鐵飯碗」則是走到哪裡都有飯吃。工作帶來的利益不僅僅是錢,還有很多比錢還要重要的東西。
比如,經驗、閱歷……這些都不是錢能帶來的。從不否認賺錢的重要,但賺錢相比較值錢來講,後者更為是長期利益。
經驗與閱歷,更像是「技能」的特性,你以為你知道,但如果不實際去做,不親身感受,永遠不會知道,就像騎自行車一樣,所有的「知識」都清楚,但不去做一樣不會騎。
一切都以「值不值得」來評價的話,用所謂的理性權衡利弊時,很多真正讓自己變得值錢的事情,往往看上去當下的收益都不會很高。就像學習會讓你變得值錢,但絕對不是看一本書,學一個月就能產生的效果。
二、積累帶來的複利,會讓你擁有更多
想要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積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過,不是每件事情都一定會有效果,比如,買彩票就是消耗自我的過程,買第一次與買第一百次,它們之間沒有任何關係。因為這是幾率的問題,而不是因為你買了一百次,甚至更多就必然會中獎。
那些能夠通過積累越來越多的事情,才值得我們投入,比如,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才能夠得到積累帶來的複利。
積累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總是會在這個過程中感到困惑,我學這些到底有什麼用?我掌握這些未來一定有用嗎?……其實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理活動,甚至堅持了很久,還是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那這裡想對你說那是因為不夠多,知識體系的就像一張網,當你學到一點知識的時候,就點亮一處,當足夠多的時候,整張網,整個知識體系就會形成。
只看了一本書,學了一點知識,那是無法形成體系的,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點亮」的節點越多,當形成自己的體系時,那將是質的飛躍。
三、懂得「延遲滿足」,有信心才會擁有耐心
不少人在開始前總是會想一個問題,想提升自己,卻害怕努力之後沒有結果。現實中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想學英文、寫作、編程……一直試圖選擇一個最優,而這個所謂的最優就是投入少,產出高。
這裡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考慮投入的資金,另一方面考慮到時間成本,萬一要是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呢?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在選擇中徘徊,因為人們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必然會產生猶豫。現在的結果由過去產生,現在的行為產生未來的結果。現在的努力不是解決當下,而是解決未來,這就要有長期的思維。
而長期的思維與耐心有着極大的關係,缺乏耐心往往是因為缺乏信心。如果說現在做的事情必然會成功,耐心將會極大程度地提升。
信心來源於實力,而實力來源於行動,只有行動起來,不斷地提升自身實力,信心才會逐漸增強,那麼關鍵在於行動起來,徘徊在選擇最優中,結果只能是停留在原地。
寫在最後
所謂的「創富思維」,不僅是創造財富,而是創造自己的價值,相對於賺錢來講,價值更為重要,就像有些送外賣的,要比不少坐辦公室的人賺錢要多,有價值但可以隨時被替代。看似門檻低容易賺錢,反而競爭才最為激烈。因為替代性強,替代成本低,這些都完全地詮釋了,自身價值的重要性。-九乙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