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落、迷茫時,為自己尋找辦法
你好哇,我是多餘。
我最近經常碰到三類問題的留言:
第一,沒辦法專注怎麼辦? 第二,面對失敗怎麼看? 第三,不會拒絕怎麼辦?
能收到這樣的留言我覺得大家真的很看得起我,好像我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一樣......但是說真的,我也總是被這些問題困擾,而且可能比大家的程度還要深。這點通過斷更的日期就能看出來了吧。
不過我最近讀到的一本書或多或少幫我解決了一些這方面的問題,倒不是通過直接告訴我「你該怎麼辦」,而是告訴我「別人都是怎麼做的」以及「雖然我很成功但是我也做不到」。
在對大量案例的觀察中,我莫名地獲得了一種小小的安心感,並且可能因為這個答案是自己找到的,所以格外認可。
除此之外,我還從這本書里得到了很多額外的啟發,比如擁有離經叛道的勇氣,學會審視別人的建議,以及收穫了一大波名人書單。略誇張點說,它是近兩個月內給我幫助最大的一本書了。
所以今天想來跟大家聊聊,說不定也能對你有所幫助。
(提示:本文內容上下連續性不強,可以根據小標題跳讀,挑對你有用的部分就好啦。)
關於書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巨人的方法》,不過別被這個名字嚇到,它不是那種嚴肅的科學著作,而是非常輕鬆簡單的訪談。
這本書的作者蒂姆·菲利斯是一名成功的投資人、作家、播客主持人。40歲時突然失去人生目標,於是決定向他想得到的厲害人物求建議。
他拿着11道題目去採訪了一百多名各個領域的成功人士——包括運動員、作家、商人、投資人、創業成功的老闆、自媒體人、知名主持人、廚師、演員等等——然後將每個人的回答整理成了一本合集。
但是別擔心,這也不是那種「名人雞湯合集」,因為這裡面的問題都很有用或者有趣,不是那種套路問題,而且每個回答都不長,直來直去,沒有空話套話,也沒有前後的連續性,所以讀起來很輕鬆,屬於那種隨時打開讀兩頁再合上,兩周後再打開也不耽誤事兒的書。
所以如果你最近想隨便讀點輕鬆有趣但還有用的東西,這是個不錯的選擇。
11個好問題
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現在給你一個機會同時向100位全世界最頂尖的成功人士提問,你會問他們什麼問題?
你是如何獲得成功的?
你最想感謝的人是誰?
你最後悔的事兒是什麼?
你是如何看待失敗的?
能給我你的書單麼?
如果你和我一樣只能問出這些蠢問題的話,那這本書能夠立刻幫助到你。
之前老有人問我說不會跟人開話題,碰到厲害的人不知道問啥,不想只做酒肉朋友但是也聊不深,咋辦。
方法很簡單:積累一個自己的好問題庫,隨時調用。
而這本書對我來說的第一個大好處就是擴充了我的問題庫,以及提問技巧。
書里的採訪問題一共有11個,分別是:
你最常當做禮物送給他人的三本書是什麼?
最近有哪個100美元以內的產品帶給你驚喜感嗎?
有沒有某次你發自內心喜歡甚至感恩的失敗?
你做過的最有價值的投資是什麼?
你有沒有什麼離經叛道的習慣?
有沒有某個信念、行為或者習慣真正改變了你的生活?
你會給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什麼建議?你希望他們忽略什麼建議?
你如何拒絕不想浪費精力和時間的人和事?
你用什麼方式重拾專注力?
你長久以來堅持的人生準則是什麼?
在你的專業領域裡,你都聽過哪些糟糕的建議?
這11個問題建議收藏,因為很有技巧。
和前面我舉例的那些問題對比,你會發現這些提問好像更有意思,更能讓人有話可說——這就是好問題的力量。啟發性,而且實在,不虛。
如果你不會提問的話,就可以從這裡面學習一下。
比如說吧,我們總想獲取牛人的書單,可是問出的問題總是「你有什麼好書可以推薦給我麼?」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碰到這樣的問題,你是不是也挺懵逼的,天底下好書那麼多,我哪知道你想看哪類?
但是如果限定成「當做禮物送人的3本書」,你的腦海里是不是一下子有了方向和場景,而且會思考得稍微認真一些,因為「送人」這個行為背後暗示着一個人的品味,所以你為了自己的面子也不會隨便敷衍過去,而是推薦你真的覺得好的、對別人有幫助的書。那這就是一個很有效的問題。
類似的還有:
100美元內帶來驚喜感的產品——而不是「推薦一個你覺得好的產品」;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而不是「給年輕人」;
長久堅持的人生準則——而不是「你的人生準則」。「長久堅持」四個字會讓人去思考自己真的有堅持的行動。
總之,一個技巧:儘量讓問題被實際的詞框定,讓被提問者有實感,這樣對方才能進行真誠的思考,得到的回答也會更實際。
比如不要問對方你最愛的三部電影是什麼,而是問「你願意下載到硬盤裡永久保存的三部電影是什麼」;不要問對方能給我一點學習上的建議麼,而是問「如果還有3個月你就要去參加高考了,你會怎麼做?」
直觀,局限,明確,不虛。
問題本身即是重點
專注,失敗,拒絕,投資。
徹底的自我改變,長久堅持的人生準則,離經叛道的習慣,警惕糟糕的建議。
閱讀,以及低消費。
這是問題中的10個關鍵詞,而其中幾乎所有人都會回答的問題是前四個。
保持專注,進行投資,感恩失敗,學習拒絕。
作者會向各個領域的成功人士問出這些問題,即說明這些是解決事情的關鍵。當然,在我看來也是。
而我前面的設問——如果是你的話會問什麼?當你給出答案時也同樣暗示出了你所認為的重點問題是什麼。
答案的共性
在看過很多人的回答之後你就會很明顯地感受到,有些東西是共通的,有些東西、情況會不約而同高頻出現。其中包括:
推薦最多的三本書:《道德經》《活出人生的意義》《每周工作四小時》
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改變/做過最好的投資:學習冥想(幾乎90%的人都強調了冥想的重要性),堅持每天運動(強度並不大)
讓自己重拾專注的方法:冥想,散步,把事情寫下來,睡眠。(還有一個是我自己很喜歡的:朗讀)
會讓他們驚喜的產品:大多數都是幫助提升生活舒適度的,比如一把非常好用的黃油刀,一條幫助睡眠的重力毯,睡眠耳機,好用的筆,高效搜索引擎等等。
我之前一直想練習冥想,但是總覺得可有可無,可是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意識到這麼多人都通過冥想獲得了巨大的好處,這讓我感受到一種「非做不可」的動力。最近我每周都進行2~3次冥想,還沒看到特別明顯的改變,但是僅僅是堅持做這件事本身也令我感到快樂。
他們的失敗可比我慘多了
好吧,這似乎不是一個好的心理習慣,但是看到別人的失敗經歷會讓我有一種莫名的安心感。其中包括:
花了1萬美元請人給自己做演講輔導,後來才意識到根本不需要;
欠稅務局一大筆錢;
坐飛機去參加會議結果飛錯了城市;
在頒獎禮之夜喝了非常多的酒,醜態百出;
重大的投資決策失誤;
考試失敗只能去打工;
被37家出版社退稿,身無分文,十分沮喪;
被種種困境包圍,一身債務,身體超重,沉迷垃圾食品,沒時間陪家人,無法堅持鍛煉。
等等等等。
看着這些失敗經歷,我會漸漸鬆弛下來,原來這麼成功的人以前也過得這麼慘,原來大家都經歷過這種令人尷尬的失敗,原來這樣也不會死,只是一時困頓罷了。
這些道理我當然明白,可是看到實實在在的例子在你面前又是另一種感覺。
他們讓我深深相信,人是可以犯錯的,而且你總能從中學到點什麼,就算學不到也沒事,不要自責,活下去,繼續做你想做的事就好了。
真的有種小小的勇敢和自由在我的心裡發芽。
不要害怕自己的奇奇怪怪,這很ok
看這些人離經叛道的習慣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比如:
喜歡自言自語;
一根一根拔腿毛;
隨身攜帶嗅鹽來提神醒腦;
喜歡坐在路邊觀察人;
睡前一定要看《阿奇漫畫》;
結婚38年了,但還是會認認真真地約會;
給生活中每一個重大事件都配一首歌;
深度工作3小時以上才能享用零食(故意給自己設定的獎勵)。
這讓我意識到很多人都有很奇怪的個人習慣,這沒什麼問題,不要覺得自己有毛病。
我喜歡一邊走路一邊自言自語;我喜歡隨時隨地冥想;我閒着或者累了的時候喜歡拉伸,深蹲,開合跳,哪怕是在機場或者咖啡店。
這些都讓我看起來有點奇怪,有點與眾不同,但那又怎樣呢。
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和大多數人不一樣也沒啥。
回答不上來問題也沒問題,答案有衝突也很正常
是的,這裡面有不少回答都是「我回答不上來」,也有不少回答是衝突的。
這很有趣。
因為這讓我意識到你不用回答所有問題,你的回答和別人不一樣也沒關係,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建議是絕對正確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哲學和原則。
你只需從中大量觀察,參考,嘗試,然後找到自己的原則就好。
哪怕是非常成功的人,大部分也都很難拒絕別人
會拒絕別人的那些人都有以下幾個關鍵技巧:
技巧一:設想這件事明天就發生,你還會答應麼?如果明天你不想做,那一個禮拜後你依舊不會想做。(這對我來說太有啟發了)
技巧二:讓別人代替自己拒絕
技巧三:這件事對我的長期目標是有幫助的麼?如果不是的話就絕對拒絕,比如和再也見不到面的人吃飯,參加取悅他人的儀式等等。
讀書的意義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會想到這個問題,或者說總能感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這也是我想要寫這篇文章真正的目的。
為什麼我們要讀書?
因為我們要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看到那些與眾不同,看到那些成功或失敗,看到人的立體性,從而讓自己獲得勇氣和想象力,去成為和當下可能完全不同的自己。
這是我過往讀過的很多書、去過的很多地方、聊過的很多人所帶給我的意義,也是這篇文章從頭到尾我想要說的。
不要害怕離經叛道。很多人都與眾不同,這很正常。
不要害怕成功。你害怕是因為你的想象力還不夠。
不要責備自己的不專注、不果斷、難以拒絕。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問題。
不要困在當下的失敗。你可以失敗很多次,可以犯很多錯誤。
不要擔心自己和別人的建議相悖,他們未必正確。
不要停止閱讀,不要被物質所困,不要害怕和其他人步調不一致。
這些都非常正常,這本書里都記着呢。
你可以隨時重新開始,就像每個人都在做的冥想一樣,走神了就讓它走,輕輕喊它回來,然後再專注於下一個呼吸就好了。
就像我現在這樣。
我是多餘,希望今天的推薦能給對你有所幫助。
今天也是愛人間的一天,比心。
-[微信公眾號:鹹魚人生自救指南*作者:李多餘*來源:虎嗅/原文標題:在失落、迷茫、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我總會翻開這本書,然後找到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