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智能盲道、特症監護、鼻紋識別……這些AI正在悄悄改變人類生活

2022102610:58



從2016年3月,谷歌AlphaGo戰勝頂尖圍棋高手李世石轟動世界至今,今天,人工智能(AI技術)已陸續在to G、to B和to C領域落地了不少應用,特別是針對政府和產業層面的應用相對更加豐富。

這並不難理解。

從需求端上來看,B端的需求更短、更垂直,而C端的需求相對更複雜、也更離散。而作為一種以數據、算法為底層的「進化型」技術,AI企業在行業發展初期很難滿足過於複雜的功能需求,因此,大多數AI企業都選擇了以B端業務作為開局的,這樣更有利於商業變現,著名的AI四小龍莫不如此。

建立起自身的產品和服務、開拓營收,AI企業將邁入C端市場,這裡承載着更大想象空間。《獨角獸挖掘機》挖掘了三個AI技術在社會民生層面的應用。儘管他們還未像刷臉支付、自動駕駛等那樣被普及和傳頌,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感受到科技向善的溫暖與力量。

01 智能斑馬線幫視障人士過馬路

數年前,導演婁燁根據畢飛宇原著小說改編拍攝的一部盲人題材電影《推拿》,在當年狂攬6項金馬獎。

這部電影最直擊人心的,是首次向觀眾直觀展示盲人生活、感情中的種種幽微。

其中有一句話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就是當盲人老闆沙復明相親失敗時,電影旁白響起:他們把有眼睛的地方叫主流社會。

根據世衛組織發布的《世界視力報告》顯示,目前,全球至少有22億人視力受損或失明,僅我國就有1700多萬視力殘障人士。也就是說,大約每80人中就有一人是「黑暗中的行者」。

對於視障這一特殊群體來說,安全出行在過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而很多人不願意出門,而現在科技正持續為他們帶來溫暖之光。

去年3月,美國喬治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配備人工智能系統的聲控背包。經過訓練,這套系統能夠識別行人在城市中看到的大多數物體,如汽車、自行車、其他行人,甚至是懸在空中的樹枝。此外,該系統還接受了識別其他典型地形的訓練,如人行道、草地和路緣,以及大量識別路標的訓練;有效降低盲人對手杖的依賴程度。

而在共同基礎建設方面,西安、武漢、濟南、南寧等多個中國城市,一條條助力視障人士安全過街的「智能盲道斑馬線」陸續落地啟用,並得到了人們的手動點讚。

以南寧為例。從地理位置上看,這條過街人行道位於南寧市園湖南路與鯉灣路北二里交會路口,附近有一家擁有100餘名盲人師傅的按摩醫院。由於盲人師傅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中間隔着一條馬路,且該路段缺少無障礙設施,這使得他們的出行存在不小的困難。

為幫助這一特殊群體安全過街,南寧交警在該路段增設了一條內嵌盲道的斑馬線,為他們指引方向。在此基礎上,南寧交管部門還牽手科技企業共同研發技術,使得該盲道同步配套了智能助盲指引系統,讓視障人士過馬路時的安全感大大提升。

從原理上看,智能盲道斑馬線兩端安裝有射頻識別等物聯設備,當佩戴有芯片手環的視障人士過街時,設備可以精準識別手環發出的信號,激活智能指引系統,並發出聲音提示,讓他們知道這裡是斑馬線。

同時,系統還會聯動路邊上方的LED屏顯示文字「行人過街,請文明禮讓」,提醒過往車輛減速禮讓。夜間時,斑馬線兩端的設備,還會增強機動車駕駛人對斑馬線上過街行人的視認性,更好的提醒來往的車輛和司機進行減速,提升交通安全係數。

「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這裡,有了這套設備,我們過馬路更安全了!」視障人士蒙先生在南寧市園湖南路體驗了一把智能助盲指引過街,發出由衷感嘆。儘管這是南寧當地第一條智能盲人斑馬線,但技術惠及更多特殊群體也不再遙遠。

02 漸凍症患者的24小時「陪護員」

在清醒的狀態下,看着自己被「凍」住,不能動,不能說話,不能吞咽,直到不能呼吸。這是漸凍症,又稱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LS)或稱運動神經元病的發病症狀。人們所熟知的當代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科學巨匠霍金,就是位漸凍症患者。

2014年,網絡上的「冰桶挑戰」讓這個罕見病的名稱逐漸走向大眾視野,相較於社會對這一群體的關注,他們要面對的最嚴峻的生存挑戰在於病理期的陪護。據不完全統計,僅國內的漸凍症患者大概就有10-20萬。

「差不多是在2014年,她下公交車時容易摔着,感覺腿抬不起來。我們去西安檢查,確診了漸凍症。後來又去了一趟北京,結果還是一樣。」陝西興平的王大哥描述着他妻子沈女士的病情。「這個病發展得特別快,到2016年她只能勉強站起來,不能走路,只好坐輪椅,再到現在,只能一直躺在床上。」

由於沈女士已經不能說話,她的身邊一刻都不能離人,除了家人和兩班護士輪流照看她的日常起居之外,包括沈女士在內的漸凍症患者到了病情中後期,大概率咽部肌肉功能下降,因此需要一種技術設備,能夠及時檢測出突發情況,並發出預警。

在2021年前,市面上已有肌電監測之類的應用,但這種方案的劣勢在於電極長時間接觸皮膚,會引起紅腫潰爛,而且有些年紀較大的患者,由於皮膚比較皺,這也使得監測過程不太穩定。

為了同時保證檢測結果和患者體驗的效果,商湯科技經過半年多的開發、測試和迭代,今年2月,商湯AI智能看護系統正式交付首位漸凍症患者使用。

區別於以往的解決方案,這套看護系統是基於計算機視覺技術,能對行動不便、吞咽和呼吸困難的病人,進行實時無接觸地看護。整套系統搭建簡單,只需要保證患者的面部保持在屏幕的中央即可。

這套看護系統把患者家屬解放出來,成為漸凍症患者的永不休息的「陪護」。

03 愛犬走丟?AI鼻紋識別幫找回

如果有人問,近年來哪類消費最紅火,寵物市場肯定能排前列。

一方面,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產生嚴重的精神內耗。而寵物溫暖、治癒等特徵,不僅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心靈撫慰,同時還能在課餘閒暇時間陪伴他們。

另一方面,有數據顯示,隨着80後、90後幾代人的父母輩慢慢步入老年,到了2030年,國內「空巢老人」數量或將超過2億。由此可見,中老年群體對於寵物陪伴的需求並不亞於都市年輕群體。

寵物經濟已經形成一條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比如寵物繁育、寵物醫院、寵物美容、寵物食品,甚至是寵物喪葬等。不過,對於有寵家庭來說,比這些物質消費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止寵物的走失和找回。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養的寵物狗走失了,是否只能滿大街貼照片、高價懸賞這種最傳統的方式尋找?如果錯過最佳時機依然沒有找到愛寵,你會選擇繼續還是放棄?另外,如果找回的狗狗,並不是自家的愛犬那該怎麼處理?

AI技術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曠視科技在三年前將這種生物識別技術擴展至動物身上。

有別於瞳孔、臉型等其他認證方式,曠視選擇將鼻紋作為犬只識別的關鍵特徵。與人類指紋類似,犬類鼻紋具有唯一性與不變性,因此作為犬只最具代表性的生物體徵,鼻紋也是其身份認證的密鑰。

最早的鼻紋認證可以追溯到1938年,加拿大採用鼻紋拓印的方法為犬只做身份認證:主人只需對準犬鼻進行簡單的抓拍或者視頻錄像,系統通過犬鼻檢測,定位出鼻紋關鍵點,將提取到的鼻紋深度圖信息匯入後台數據庫,便可為犬只生成一張專屬的身份證。

曠視自研的鼻紋識別技術,其核心步驟是使用模式識別、圖像處理等方法對犬只的鼻紋特徵進行描述、匹配和分類,從而自動實現個體認證。對比DNA認證、芯片認證等認證方式,鼻紋識別的精度更高、操作體驗更好、反作弊性也更強。

當寵物擁有專屬身份後,就更有助於城市管理者進行犬只管理,有關犬的基本信息、生活動態、消費記錄、服務和醫療等信息都將與之綁定。隨着鼻紋識別的深入發展,未來,寵物比賽、寵物保險、寵物醫療、寵物零售等場景將會呈現出更多可能性。

事實上,市面上AI賦能的民生應用遠不止提到的這些方面。

諸如百度的AIGC智能創作,幫助內容創作者實現「一個人即為一支隊伍」;再如商湯的智慧物業,老人摔倒、垃圾滿溢等問題都可以被AI系統及時檢測到;還有海康威視的智慧文化,與殷墟遺址、漢墓竹簡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等文物機構共同守護「國家寶藏」……

從2016年3月谷歌AlphaGo戰勝頂尖圍棋高手李世石轟動世界至今,不過五六年的功夫,大到探索宇宙,中到城市運作,小到出行、零售、支付、醫療、教育等各種生活場景,AI已向人們展現出了巨大的力量。

眼下,各類企業紛紛喊出了「AI first」的口號,希望能為自身尋找到更多商業預期的過程中,向外界輸出更大的社會價值。儘管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比原子彈更危險,但從服務人類這一點看,AI未來大有作為。

[文:獨角獸挖掘機*作者:獸姐*編輯:角叔/鈦媒體]